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84|回复: 4

阿赖耶识是一还是多,这个问题很重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29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238

    主题

    557

    帖子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15
    发表于 2021-6-11 16:1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无不动如来 于 2021-6-11 18:08 编辑

    阿赖耶识是一还是多

    转载: 一行禅师 南澳竹林寺 2017-02-01

            假如我们问:"每一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阿赖耶识,还是大家共同拥有一个阿赖耶识?",这表明我们尚没有领悟到宇宙万物互即互入的本性。我们尚被施罗丁格所称作的那个算术悖论所迷惑。我们进一步还会问:"假如每个人没有独立的阿赖耶识,那么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却有个人独立的记忆?"

      我们能说一个孩子学习他的功课结果另一个孩子却理解了它吗?波击破了水面,虽然它们不能够离开水面存在,但是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形式和位置。很多溪流可以湧入同一条河中,它们与河水融为了一体。在海面上,我们看到波光粼粼,一波生起,一波消失,波与波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个人财富,它们是同其他生命密切相关的活生生的真实。他们如同我们的肉体一样,一刻不停地在变化。每一个事物都是实相,但实相都不限於一和多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29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238

    主题

    557

    帖子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6-11 16: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南怀瑾老师和他弟子对阿赖耶识是一还是是多的看法

    缘起

      在我们的《南公上师亲传「准提法」修法法本》印毕之时,有一位学佛前辈,也是 怀师的器重学生之一,来函善意地指出,该法本内容有一处,有违「唯识」理论,即法本第281页,有句话:「我是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有一个阿赖耶识。」这句话是不对的。

      法本上这一篇文字,由末学所撰写,而于2011年11月21日恭呈 怀师审准后所流通的,名为《显密圆通大「准提」》,而上述被指有误之处,乃是该文附注部份,是后来补足上去的,为了解释「性境」这个名相,因而提到了「阿赖耶识」,而这「阿赖耶识」的附注部份,被前辈大德所质疑。

      附注中的整段文字,兹列如下:

      『「性境」:我们这个身体是性境,不是独影境,也不是带质境。是阿赖耶识所呈现的,阿赖耶识的功能所变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四大所有的身体,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的这个作用,是它的「性境」本身自然的功能所形成的。「性境」是阿赖耶识的存在,我是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有一个阿赖耶识。所以眼睛移植捐 给他人也接上,可以起作用呀!』

    此位大德之依据

      这位前辈大德,并非凭空质疑的,是有其凭据的,他引用了 怀师讲《唯识与中观》的一段话,这篇文字在互联网上,早已流传,名为《南师开示——是「同阿赖耶识」,不是「同一个阿赖耶识」》,这篇文字源自于录音文稿《唯识与中观(卷18)》(Page 5-6)。其相关的主要内容节录如下:


    「……
    岂唯识教,但说一识。」注意哦!法相唯识就是佛经说一切唯心,不是说十方所有一切众生就是那麽一个心哦!不是说十方一切众生只按这麽一个阿赖耶识哦!很多听到佛学的人,搞唯识都是有这样观念:「同一个阿赖耶识。」——是「同阿赖耶识」,不是「同一个阿赖耶识」。所以,「岂唯识教,但说一识」啊!他说你要晓得唯识教只有一个吗?识只讲一个识吗?
    什麽叫唯识?心意识作用。你要懂啊!

    那麽他又问了,等于两人对话:「不尔如何?」他说,假设不是这样,那怎麽样呢?这个学生、譬如有个朋友又问了。下面答覆,好,你不懂啊?「汝应谛听」,你仔细听,我告诉你。

    「若唯一识,宁有十方,凡圣尊卑,因果等别。谁为谁说,何法何求。故唯识言,有深意趣。」他说,你把佛学观念完全搞错了 。假设十方众生只有一个识的话,都是一个阿赖耶识,我们不要修了,嘿!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早替我们修好了!因为他的阿赖耶识已经解脱了嘛,我们跟着解脱了。这不是同《楞严经》上佛给阿难说的一样吗?佛问阿难:你怎麽搞的?阿难说:我想你是我哥哥嘛,你出家成佛了,我跟着哥哥将来总有一天我也成佛嘛!我想我不要修的嘛!——哪有这回事的啊?亲兄弟父子都没有办法,各要各人修啊!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各修各得呀!诸佛菩萨只是一个指导的明师,他没有办法帮你自了。如果是这样,我们一切众生不需要修行了,早就给佛度完了嘛!
    ……」

      由这段 怀师的开示来看,众生是「同一个阿赖耶识」是被否定的。这位提问的前辈大德,认为我所引用的「众生共一个阿赖耶识」就是「同一个阿赖耶识」之义,故而判定是错误的。但仔细推敲一下,「共一个」与「同一个」二者之间,在逻辑上是有分别的。末学下面再作进一步的研讨。

    末学撰文之依据

      末学当初撰写该附注时,哪敢毫无根据地自下注解,其实,其也源自于 怀师的开示,就在 怀师开示《唯识与中观(卷1-3)》之文字档案Page 28,有如下的一段话:

    「……
    这个就是说一个死人的眼睛,为什麽接到活人上面还起作用?一个学科学、学佛的问题,这是什么逻辑?讲唯物哲学、讲物理学,因为它细胞在眼神经没有死亡前先把它保留。那麽请问,所谓灵魂、心性、这个意识作用哪裡去了?在哪裡?马上告诉你哦。这个禅宗、唯识学裡面都有人问这个问题,古人也已经问过。一条蚯蚓、一条蛇,把它剁成三节或者两节。那个蚯蚓把它剁成两、三节,它两头都在动。请问本性在哪一头?把一条蛇剁成三节,它的头、尾巴和中间一节都在滚动,尤其是毒蛇,很灵的蛇,你把它剁成两节,那个头马上跑了,那个半节的头,它会去找药,找到草药之后,它会回来接起来,自己把它兜拢来就好了。云南白药就是这样发现的。那个云南人到山上採药,因为割草药把一条蛇割断了。结果他看到那半截的蛇头拼命跑啊,不久嘴裡含着草回来,自己把草药往两节截断处敷草药,哦就把两段身体接起来了,不一会儿就能跑走了。奇怪这是什麽东西啊?那个採药的人啊,脑筋一动,好,又去找到这条毒蛇,一刀就把它砍断,它那个头又去找药,一找回药,他就把他取到,发明云南白药,是这么来的,这是个真实故事。

    讲这个道理,唯识回答很简单。这叫做馀命未断。馀命,这个时候阿赖耶识还没完全离开。或就说物理吧,叫馀力未断,我们把电风扇开关关了,电风扇 还会转动好多圈才会停。一个东西旋转很厉害的时候,生命活动很厉害的时候,突然把它停掉的话,它仍然在转一会儿,最后才能完全停止。这是馀力未断,物理的 道理。生命意识道理是,馀命未断。所有人一死了,别的地方意识死亡,我们人要死的时候第一个迷,脑子迷糊了,意识先死亡。
    前五识性境还死得比较慢。尤其这个时候他的馀识还在—— 他的性境,性境是阿赖耶识存在。阿赖耶识,我是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一个阿赖耶识。所以(别人眼睛捐给)他接上可以起作用呀。
    ……」

    末学所引用的也是 怀师开示的原话,并没有任何加减。

    文字上的迷思

      归纳前述的二段文字,对众生的「阿赖耶识」之解释,出现了三个名相,「同阿赖耶识」、「同一个阿赖耶识」、「共一个阿赖耶识」。

      南师在《唯识与中观(卷18)》(Page 5-6)的开示中,「同一个阿赖耶识」这个说法,是马上被否定了,「同一个阿赖耶识」,把话讲得太死了,也就是说各各众生的阿赖耶识,若只有一个完全一模一样的阿赖耶识,某一人转识成智修成佛了,其馀人都不用修了,自然都成道了,故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开示中指出,「同一个阿赖耶识」是错误的,而「同阿赖耶识」才是正确的说法。但「同阿赖耶识」又如何个「同」法?该部份之开示,并无进一步的解说。

      至于《唯识与中观(卷1-3)》之文字档案Page 28之开示中,只肯定了「共一个阿赖耶识」之说法,那麽我们要问,「同阿赖耶识」与「共一个阿赖耶识」,此二者是否有相当的差别?开示中也并没有明显的答案。

      其实,末学心中是有答案的,因为此一问题,末学亲自向 怀师讨教过,下文马上就会谈到。

    2010年赴庙港拜师时之相关讨论

      早在2010年9月份赴庙港去拜师时,末学就当面曾提出此一相关的议题,当时除 怀师外,还有三人在场,崔师兄、宏忍法师与我, 怀师就命我等三人讨论,他老人家在旁观看。崔师兄认为,每个众生各有其单独的阿赖耶识, 怀师马上否定,最后,由宏忍师作了一个比喻:「众生的阿赖耶识,有如大海,而每个众生又如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泡,而没有两个水泡是一样的。」 怀师结论说:「对了!」

      这个比喻非常好,至少让我们初步在逻辑构思上,有了一个轮廓。我们也可以理解到,众生的阿赖耶识,有共处,也有别处,整体来说,众生的阿赖耶识,是一体多面的,体如大海般,是一个共有体,而多面的显现,代表各个众生,有如海中相异的水泡。

      由此可见,「同阿赖耶识」与「共一个阿赖耶识」此二说法,在逻辑上应说得过去,但「同一个阿赖耶识」,就讲得太死了。因而被 怀师否定。

    南师开示中之另一有力佐证

      至此,答案已很清楚了。但我们在香港的陈师姐,认为 怀师在过去的开示中,必定还会有较明确的交代,为求得更多的佐证,她锲而不捨地在 怀师开示的录音与文字档案中,逐字查询,终于让她找到一篇 怀师相关的开示,是位于《唯识与中观(卷54B)Page 14-15》,而这段开示,更详细说明了,为什麽众生的阿赖耶识,是共一个阿赖耶识」。兹录如下:

    「……
    由是设生他方自地彼识亦得变为此土。」同样的道理,你现在修成功了,这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你往生极乐世界,到阿弥陀佛那个世界,不是我们这个世界 ,所谓过西方多少多少,不可知多少,很远很远的那个世界。拿天体来讲,我们晚上看,超过这个银河系统,还要向西向西......不晓得多少路。那麽,你到了西方 极乐世界,对这个台北市的税捐处,你还是要缴交一点税。「由是设生他方」,就是设生他方佛土。「彼识」,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是众生所共有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禅宗讲心,佛,众生三种是一体的。

    换句话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部分清淨光明面,也是十方诸佛的阿赖耶识的业力功能所维持,也是共业。

    所以我们看了佛学,研究了唯识这一套理论,产生了一个什麽 —— 你们在座的,若有学政治的......可见佛家的这个基本的哲学理论,这个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平等的理论。你成了佛,还要负担业海中的一部分众生的共同业力,因为那是一体的,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因此说,成了佛是要度尽一切众生是理所当然,你没有办法逃避责任,第八阿赖耶识是一体的,一体的两面。

    这个方面在经典上没有讲到,但我们一懂得这个道理,自然在其中。这个要了解。

    所以诸佛菩萨的大慈悲,是应该的,没有慈悲心就不会成就。换句话,成就了的人一定有大慈悲,他必须要负担。
      
      那你说:众生痛苦同你有什麽关係啊,哎,都有关係,有绝对的关係。所以慈悲叫做同体之悲,无缘之慈。大菩萨,佛的慈悲是同体,因为你受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是同体,所以要求你解决痛苦。无缘之慈,那个慈悲不是为了什麽条件,不是为了什麽理由,没得理由。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他是我的亲戚朋友...... 没有这个,这些都是条件,没有条件。同体之悲,无缘之慈,这个慈悲是这样来的,因为是共一个阿赖耶识本体。
      ……」

      注意!在这段开示中, 怀师所讲的,是经典所没有的,换句话说,这是佛陀与古圣先贤所没讲过的,因此,你在任何经论裡,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怀师以他自己的证量,告诉我们这个事实,那是多麽值得珍惜的一件宝啊!

      到此,有了这段开示,这一部份对「阿赖耶识」的解说,一切都很明朗化了,所有争议之点,都应烟消云散,我们今天能够走到这一步,要感谢陈师姐的坚持与努力!pan >虽然我们还没有如佛般的证量,可以真正地体会其内涵,但在学理的逻辑上,已不至有大的偏差了。

      特此记录下来,与道友共享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21-6-13 15: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岛 于 2021-6-24 15:45 编辑

    众生的阿赖耶识不是一个,不是同一个。但诸佛同一法身。佛经中是有讲解的,不是没有。南师也讲得很好,但不是佛经没有讲这些,注意这一点。

    先要知道众生阿赖耶识的不同,楞伽经中明确说了,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如来藏和七识妄想和合,是阿赖耶识。众生妄想各自不同,阿赖耶识当然不同。但是,众生的如来藏是相同的。众生凡夫位的阿赖耶识是有七识妄想的,而诸佛位的第八识,就完全没有妄想,不叫阿赖耶识,叫真如等。但是,众生凡夫位的阿赖耶识不能叫真如,只能叫阿赖耶识。

    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说,寂灭现前,超于十方,上合诸佛之心大慈,下和众生悲仰。因为同体,所以才是同体大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21-6-24 15: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岛 于 2021-6-24 22:25 编辑

    阿赖耶有时也叫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指无明妄想烦恼遮蔽佛性。如果灭尽无明妄想烦恼,完全开发恢复佛性,就叫如来。如来藏侧重指被无明妄想遮蔽的清净佛性,侧重清净佛性。阿赖耶侧重指佛性被无明妄想烦恼遮蔽,有七识无明妄想烦恼,侧重染污不净面。阿赖耶和如来藏,即同又不同,各有侧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21-6-24 16: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  展转无差别

    ——  《密严经》



    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  楞伽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云:“世尊,如来藏者,是 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

    《佛说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楞严经》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0 18:14 , Processed in 0.0986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