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26|回复: 5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有二乘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发表于 2019-9-3 09: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有二乘吗?


妙法莲华经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29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238

    主题

    557

    帖子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15
    发表于 2019-9-3 1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无不动如来 于 2019-9-3 10:22 编辑

    极乐世界有没有二乘人,有没有凡夫?
    2008-11-13 16:42阅读:123
    文/继宗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首先澄清一个误解,这话的意思不是说女人、根缺、二乘种不能往生,而是说极乐世界里面没有这三种人。这里,“二乘种”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指二乘人,另一种是定性的不可能发大乘心的二乘人,后面这种人是前面那种人的特殊类型。
    《往生论》说的二乘种应该是指后者,否则便错了,因为《无量寿经》中明确说到,极乐世界是有无量声闻的;《观无量寿佛经》中的中品往生者,无论他们最终是否发菩提心进入大乘,都会先证声闻果,这些人无疑是声闻。
    但是后汉译本和吴译本的《无量寿经》竟然说到极乐世界阿罗汉入灭之事(尽管极其罕见),也就是说,这些人直到在极乐世界的一生结束,都没有进入大乘,那么这些人是否就是定性的二乘人?如果说是,那么《往生论》所说“二乘种不生”就不成立了;如果说不是,这些人将来还是会发大乘心的,就如《涅槃经》所说,实际上没有定性的二乘人,既然没这种人,又何需去谈他生不生?
    其实,说极乐世界没有二乘人,是否比说极乐世界有二乘人,更能显示极乐世界的殊胜呢?我觉得恰好相反,极乐世界有二乘人,那才显得这个净土对我们有切实的利益,释迦牟尼佛才会特别推荐它。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好像更应该赞叹我们娑婆世界才是,《阿弥陀经》到最后在赞叹谁?在赞叹我们的释迦牟尼佛,说释迦牟尼佛怎么怎么不简单,《无量寿经》也一样,说到后来,竟然讲在娑婆世界修行太有福了,比在极乐世界好太多了。
    极乐世界有没有凡夫?
    《观经》中说,中品下生者往生后“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可见此人至少在这七日中是凡夫。极乐世界是有凡夫的。
    也有人说,极乐世界的凡夫没有分段生死,这可是八地菩萨才有的境界。但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中说,行者往生之后,不一定要在极乐世界一直修行到一生补处,而是可以随愿力随时命终,投生到他方世界继续修行,所以当极乐世界的众生在极乐世界命终后,投生到他方世界时,他可能只是八地以下的菩萨,仍然有分段生死。
    不过,极乐世界的凡夫确实不一样,因为他们是不退的凡夫,这真是了不得的殊胜之处。
    说极乐世界没有凡夫,是否比说极乐世界有凡夫,更显殊胜呢?其实怎么说并不由得我们,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是由释迦牟尼佛介绍的,关键得看他怎么说,别人说的要是跟他说的不一样 ,我们该信谁的呢?答案很明确。
    楼主发的贴子都是千篇一律,一个基调,估计没几个人会认真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8

    主题

    1293

    帖子

    21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6106
    发表于 2019-9-3 11: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认真阅读!随喜赞叹!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这句话也很明确,以二乘为终极目标者,不会生到极乐国土。也佐证,极乐国土众生最终的方式,就两种方式,一者一生补处,在极乐国土总有自己示现成佛教化极乐众生的时刻,二者自己另建佛土显示成佛。一个类似轮流排辈,另一个类似另立山门,这两者最终都是成佛。
    从二楼师兄的回复,也说明为难信之法。太难信了,死心塌地的求生极乐,就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19-9-4 08: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
    大方便品第六十九(节选):

      须菩提言:“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略摄般若波罗蜜。世尊,是略摄般若波罗蜜中,初发意菩萨摩诃萨应学,乃至十地菩萨摩诃萨亦应学。是菩萨摩诃萨学是略摄般若波罗蜜,则知一切法略广相。世尊,是门利根菩萨摩诃萨所入。”

        佛言:“钝根菩萨亦可入是门,中根菩萨、散心菩萨亦可入是门,是门无碍。若菩萨摩诃萨一心学者皆入是门,懈怠、少精进、妄忆念、乱心者所不能入,精进、不懈怠、正忆念、摄心者能入,欲住阿毗跋致地、欲逮一切种智者能入。


         佛说阿弥陀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19-9-5 08: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0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谶译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
       云何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最后第十功德。善男子。菩萨修习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信是语者悉得入于大般涅槃。若不信者轮回生死


    楞严经 卷四: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阿难言:“我用耳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04:26 , Processed in 0.1036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