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17|回复: 4

佛经论著依据: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利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4

主题

2656

帖子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于我闻名见身者,悉愿严持佛禁戒

积分
41455
QQ
发表于 2012-6-19 0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佛经论著依据: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利益!

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优婆塞戒经》
复次,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戒,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譬如软夫为将,虽复持兵终身,智勇不足,卒无功名;若如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功盖天下。注:大心者,即菩提心也!
-----------《大智度论》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华严经
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大智度论》
灭欲效果极为迅速猛利之《文殊一字咒聚合咒力灭欲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de410100o85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4

主题

2656

帖子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于我闻名见身者,悉愿严持佛禁戒

积分
414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8: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说慈心诸功德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90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一卷
唐于阗三藏法师提云般若等奉制译

                                                      大方广佛
华严经修慈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东方。有十亿梵天。皆住慈心。来诣佛所。顶礼佛足。以众妙供供养于佛。供养毕已。各自坐于众福所生莲华之座。恭敬尊重。瞻仰如来。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来梵天。皆亦如是。尔时诸梵天众在于佛所。各以慈目递相瞻顾。复共同时。舒颜谛视弥勒菩萨。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白佛言。大德世尊。一切智者。于诸法性。能正觉了。遍知众生善恶之业。凡愚由此。生死往来。善能开悟三乘之道。及以三乘。同归一乘。一切众生。根性差别。及于烦恼缠盖之中。有如来种。普皆明见。无有谬失。又知诸法皆悉是空。如梦如幻。如阳焰等。无有坚实。而大悲无尽。以善方便。令诸凡夫。见佛色身微妙之相。佛身者。般若波罗蜜之所成就。自然真实。常住不变。犹如虚空。若有众生。勤修福慧。不随心识。驰鹜于境。非如渴鹿于旷野中。追求阳焰以之为水。如是之人。则得见佛。恒闻说法。亦能依教。如理修行。世尊。我今欲于如来应正等觉。少有所问。唯愿慈哀。为我宣说。世尊。菩萨云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少用功力。安乐无倦。而能速证广大佛法。菩萨云何。在生死中。不受无量众苦逼迫。于诸佛法速得圆满。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弥勒。汝于我所。常有所问。今所问义。最顺我心。汝今哀愍诸天及人一切世间。无量众生。多所利益。多所安乐。故能问我如是之义。吾当为汝。分别演说。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佛子。若有众生。为求菩提。而修诸行。愿常安乐者应修慈心以自调伏。如是修习。于念念中。常具修行六波罗蜜。速能逮及诸忍之地。速得圆满无上正觉。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最上功德。庄严其身。尽于未来。常住安乐。亦能除灭一切众生无始已来诸业重障。
  佛子。若诸菩萨。修习慈心。应在空闲寂静之处。以清净信。摄诸心法。观察其身上下支节。皆微尘聚。地水火风。和合所成。复应思惟。即彼一一微尘之内。皆有虚空。是诸虚空。莫不悉以容受为相。又应想念。彼诸微尘。清净明彻外如琉璃。内如紫金。庄严妙好。柔软芬馥。复应观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一一众生所有支节。一一支节。所有微尘。皆亦如是。若诸菩萨。于自他身一切众生。作于如是决定解已。复应想念自身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佛国。其中宫殿。琉璃所成。白银为门。黄金为柱。广博崇丽。光影洞彻。宝堂间列。宝墙围绕。宝阁宝楼。处处分布。其中各有诸天宝床。重茵绮褥。敷置其上。复有无量上好园苑。围绕庄严。其园苑中。皆有浴池。悉以七宝而为堤岸。黄金栏楯四面周匝。清泉长流引注其中。香末为泥。金沙间错。八功德水。弥满澄净。波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菡萏开敷。周布其上。其池四边。多诸宝树。真珠为花。光色滋荣。其果成熟。香味具足。于诸树下。置天宝座。一一座前。宝器行列。甘露美食。莫不充满。复应想念。如是一切诸佛国土。青绀琉璃。以为其地。众妙七宝。绮错庄严。是诸土中。所有微尘。清净细妙。如天上宝。其光晃曜。如盛明日。其色美好如阎浮檀金。香气氛氲如乌罗伽栴檀。质性柔软如迦旃延衣。触着于身能生悦乐。作是观已。即应想念。从此东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来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彼诸世界。所有众生。皆亦如是。又应想念。如是六道一切众生。皆同威仪。色相相似。其身柔软常有香气。丈夫之相。具足庄严。离诸苦恼。受天快乐。是诸众生。若须衣服庄严之具。即时往诣劫波树下。随其所须。应念而得。种种众具以为严好。譬如他化自在之天。复有香风从八方来。其风触身。令心适悦。有诸乐器。无人抚击。随风回动。出妙音声。是诸众生或在宫殿。或游园苑。或有食于诸天美食。或执宝器。而饮甘露。或有坐于莲花之台。身佩璎珞。两边垂下。财宝充满。众具备足。随其所好。种种欢娱。面目熙怡。身心悦怿。体常无病。盛年好色。不老不死。功德势力。皆同一类。无有为人之所使者。悉能摧灭淫怒愚痴。当证菩提。究竟安乐。
  佛子。是修慈者。若在如是众生之中。见一众生于已有违。心缘于此。不生爱念。则应以智慧深自观察。我往世中。定于此人作重业障。以是因故。还于今日障我菩提。我若于此人不生欢喜。则于余一切众生之处。皆亦不应而作饶益。何以故。以无始时来在生死中。无一众生非于过去。曾害我者。若于此众生。不生怜愍。于余一切。当亦复然。我今普于一切众生。皆行饶益。是故于此。决当慈念。复应思惟。嗔恚因缘。能令众生。堕于地狱。若怀怨结。后必生在毒蛇之中。若我来世。受斯报者。当令彼人。深快其意。故应舍离所有嗔恚怨结之心。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多嗔众生。在在生中。所受之身。恶毒充满。故应修习慈愍之心。永远离于嗔恚怨结。平等平等。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若如是思惟。离嗔结已。次应想念。十方诸佛。与诸菩萨声闻大众俱来。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是诸如来身量大小。过人一倍。具诸相好。端正香洁。以天衣服。庄严其身。各各坐于千叶莲花师子之座。一一无量众所围绕。覆以宝盖。悬众宝幡。种种璎珞。周匝垂布。有天乐器。不鼓自鸣。其音和雅。闻者喜悦。香风徐动。吹诸宝树。幢幡盖网。璎珞等物。出妙音声歌赞如来种种功德。黄金为器。七宝庄严。其器光明。犹如日月。所有香气。如坚黑栴檀。甘露满中。而以供养。诸佛菩萨及声闻众。其诸菩萨阿罗汉等。皆于如来最上法中。游戏快乐。复应想念。一切众生。皆于诸佛座前而坐。佛为演说修慈之行。如我今时之所修习。言音美妙。悦可其心。令诸众生。获最上乐。譬如有人。得甘露浆。而以洗沐。息除劳苦。形神休畅。此亦如是。以法沾心。灭诸烦恼。身心寂静。永得安乐。复应想念。如是一切宝幢幡盖衣服等物。所有微尘。光明朗曜。出过于日。柔软细滑。如触天身。所出之香。如牛头栴檀。其色清净。如毗琉璃宝。一切物像。皆于中现。又应想念。彼诸如来一一如来身之微尘。柔软光色。转加殊胜。比前微尘。踰百千倍。复应观察。我所思念。一切众生。性空无我。如梦如幻。如阳焰如眩翳。一切诸佛亦复如是。自性皆空本无有我。凡夫无智。于彼妄执。有我自性。是故不能解脱生死。复应观察。一切诸法。体相微细。皆悉空寂。凡夫之人。以自分别。生诸境界。自分别中。还自系缚。乃至未了心之自性。齐尔许时。如在梦中。妄着诸境。复应观察。一切三界皆悉是空。空不碍空。我今慈心。犹为狭小。又应思念。如一切众生及以诸佛。性空无我。当知我身亦复如是。一切国土亦唯想念。作是解已。复应观察。彼诸所有一切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三世诸佛国土。是诸国土。最极清净。超过于前所有佛国。三世诸佛三世众生。及以三世庄严之事。皆悉具足。三世劫数入于一念一一念中。三世诸佛。坐一切处。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入禅定。或说妙法。或餐美食。或饮甘露。一一佛前。三世菩萨。及阿罗汉。围绕而坐。三世快乐。充满其身。亦自见身。在诸佛所。受于如是三世安乐。复应想念。一一念中。我三世身。各持无量上好供具。而以供养一切诸佛。菩萨声闻。及以施与众生之类。于一一念。从其身出种种香云。云中复有无量宝盖庄严绮饰。弥覆一切诸佛如来菩萨声闻。及以六趣众生之上。其云复雨天之甘露及坚黑牛头栴檀香末。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妙香花。妙意花。皆从空中。缤纷而坠。电光烈曜。如日舒景。雷音震动。闻者悦豫。一切诸佛菩萨声闻。及诸众生。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四威仪中。其身恒受最上安乐。
  佛子。譬如比丘。入遍处定。于一切物。皆作地解水火风解。以如是解。摄持其心。修慈之人。亦复如是以慈胜解。庄严摄持。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又如渴鹿。于阳焰中。妄生水想。勤苦奔逐。我心行慈。当知亦尔。又如阳焰。水不可得。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我性。又如梦中见种种物。梦心分别。谓为实事。及至觉时。了无所在。应知诸法皆亦复然。如翳目者。于净空中。见种种物。谓之为有。其人后得阿伽陀药。治眼翳尽。所见之物。悉皆随灭。如是众生。以有身见及边见故。而有我想。若得智慧药。灭除此见。所有我想。亦随止息。是故我应如是修慈。如从梦觉。离我我所。
  佛子当知。此修慈者。乃至未能离于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常得六种梵天之福。若舍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先世已来。所有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佛子。一切菩萨。皆应如是修习慈心。汝以修慈。名为慈者。佛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得闻此修慈经者。则能销灭无始时来诸恶业障离众病厄。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于其中间。或至临终。必得奉见十方诸佛。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或得三昧。或得法忍。或得入于陀罗尼门。其心安隐。无有死畏。永离一切诸恶道苦。必生清净极乐佛国。佛子。譬如有人。于三界中。盛满七宝。日以三时。奉施如来。尽于一劫。其人功德。应知亦尔。何况有能修习之者。假使无量诸佛如来于一劫中。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佛说此经已。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十方国土。诸来梵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慈心利益之量分三:一、慈胜广大财供;二、慈胜广修梵行;三、慈胜长期持戒。
  一、慈胜广大财供  
《三摩地王经》云:“遍于无边俱胝刹,尽其无量众供养,以此常供诸胜士,不及慈心一数分。”
  前三句假设了一种广大供养,第一句说供养处,第二句说供养物,第三句说供养时和供养境,第四句通过较量彰显慈心福德之广大。
  《三摩地王经》说:普遍在无边俱胝的世界中,用尽不计其数的供养物,以此持续不断地供养一切贤圣,也比不上慈心功德之一分。
  此说较以广大财物,于究竟田。究竟田:“田”,是指出生处。“究竟田”,是一切福田中至极殊胜的田地。常时供养,其福尤大。
  上一颂是说,相比常时对究竟田作广大财供养,修慈心的福德更为巨大。
  静心体会一下,供养的处所、供物、时间、对境如此广大、殊胜,但由此产生的极大福德,却不如慈心福德之一分。这说明,相比不具慈心的大供养,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的慈心更伟大、更可贵,力量更巨大。
  二、慈胜广修梵行  
《曼殊室利庄严佛土经》云:“于东北方有大自在王佛,世界曰千庄严,其中有情皆具安乐,如诸比丘入灭定乐。”
  《曼殊室利庄严佛土经》说:在东北方有一尊大自在王佛,佛所教化的世界名叫千庄严,在那里的有情都具有如比丘入灭尽定般的大安乐。
  “设于彼土修净梵行,经过百千俱胝年岁,若于此土最下乃至于弹指顷,缘一切有情发生慈心,其所生福较前尤多,况昼夜住。”
  此段是较量功德。一是在安乐世界里,持续万亿年修持清净梵行,一是在此秽土下至一弹指顷的短暂时间中,缘一切有情生起慈心,后者福德远远超胜前者,何况日夜安住慈心
  在安乐世界修梵行和在恶浊世界修慈心是两种修法,后者一弹指顷的修行竟超过前者万亿年的久修,说明“慈”法是一种能力极大、能迅速成就功德之妙法。
  比如,通过网络发短信,可以瞬间从青藏高原发送到太平洋彼岸,但叫邮递员徒步走到美国,几年也到不了。这是因为运用的方法不同,而导致效果相差悬殊。因此,以慈心修集功德,就如拥有加速器一般。
  三、慈胜长期持戒  
《十方广大解脱经》说:“谁于诸世界,乃至一劫间,护持清净戒,不如一刹那,修持慈心胜。”
  由以上较量可知,慈心的福德广大不可思议,下至一念修慈,就能获得无量福德。若非佛说,谁能了知此事;若非经证,谁会发誓勤修。以上已再再显明功德藏就在自心,若能修持开发慈心,则确是开启了无尽藏。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五)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业障永得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于甚深理不生诽谤。三者。于初行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诸众生起慈无量。是谓为四。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专心护三业  不诽谤深法

 作一切智想  慈心净业障 
----------《金光明最胜王经》
灭欲效果极为迅速猛利之《文殊一字咒聚合咒力灭欲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de410100o855.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4

主题

2656

帖子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于我闻名见身者,悉愿严持佛禁戒

积分
414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8: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说悲心诸功德

善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所做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
----------《优婆塞戒经》
灭欲效果极为迅速猛利之《文殊一字咒聚合咒力灭欲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de410100o855.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4

主题

2656

帖子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于我闻名见身者,悉愿严持佛禁戒

积分
414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8: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说喜心诸功德

复有四种。对治业障。云何为四。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说一切罪。二者为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深妙法。三者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光明最胜王经》
灭欲效果极为迅速猛利之《文殊一字咒聚合咒力灭欲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de410100o855.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4

主题

2656

帖子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于我闻名见身者,悉愿严持佛禁戒

积分
414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8: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说菩提心功德

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优婆塞戒经》
灭欲效果极为迅速猛利之《文殊一字咒聚合咒力灭欲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de410100o855.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23:32 , Processed in 0.1162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