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16|回复: 0

南无地藏王菩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发表于 2011-5-2 11: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此大菩萨,是诸微妙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盘商人导首。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譬诸商人所采宝渚,是能生长善根良田,是能盛贮解脱乐器,是出妙宝功德贤瓶。照行善者,犹如朗日;照失道者,犹如明炬;除烦恼热,如月清凉;如无足者,所得车乘;如远涉者,所备资粮;如迷方者,所逢示导;如狂乱者,所服妙药;如疾病者,所遇良医;如羸老者,所凭几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果报;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厌诸喧杂,如独觉乘;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能除臭秽,如疾飘风;断众结缚,如利刀剑;护诸怖畏,如亲如友;防诸怨敌,如堑如城;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若丛林;如夏远行,所投大树;与热渴者,作清冷水;与饥乏者,作诸甘果;为露形者,作诸衣服;为热乏者,作大密云;为贫匮者,作如意宝;为恐惧者,作所归依;为诸稼穑,作甘泽雨;为诸浊水,作月爱珠;令诸有情,善根不坏;现妙境界,令众欣悦;劝发有情,增上惭愧;求福慧者,令具庄严;能除烦恼,如吐下药;能摄乱心,如等持境;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摄事系心,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常游静虑无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宝洲渚,能无功用转 大 法 轮。 」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教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省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即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复活。
    地藏菩萨六地藏
      指能化导六道众生之六尊地藏菩萨。六地藏之名称,各经轨 所载不一,然大体而言,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六上首,即:地藏、宝处、宝掌、持地、宝印手、坚固意。六地藏之信仰,于日本甚为流行。   引莲华三昧经曰:   一檀陀地藏,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   二宝珠地藏,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   三宝印地藏,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   四持地地藏,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   五除盖障地藏,为人道之能化,为人除八苦之盖障者。   六日光地藏,为天道之能化,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   此莲华三昧经为日本台密一流极秘之经,不载于所传经录。   谷响集十曰:‘秘钞问答中引十卷钞云:六地藏:   第一,(地狱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手莲华其上童子头并幡右手月轮),梵号尾萨缚钵哩布罗迦。   第二,(饿鬼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三股其上宝珠右施无畏),梵号罗怛曩迦罗。   第三,(畜生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轮宝右手在胸),梵号罗怛曩旛尼。   第四,(修罗道)黄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剑右施无畏),梵号驮罗抳驮罗髯。   第五,(人道)白色(或肉色),青莲华印(左莲华其上印右同上),梵号(诸本缺如)。   第六,(天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羯么右白处三昧日轮之内有日也),梵号怛罗荼地也舍也。   今详六地藏,实以地藏菩萨、宝处菩萨、宝手菩萨、持地菩萨、宝印手菩萨、坚固意菩萨名六地藏也。
    地藏菩萨根据秽土众生恶习根深,多造罪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着重宣传因果报应说,并从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说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业感缘起、自作自受的道理。在由因感果的问题上,说得如此具体和入理,在其它经典里,尚不多见。地藏菩萨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负责,由少造恶业,到不造恶业,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积极意义。欲知二十三种因果报应的具体内容、请看《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藏菩萨说因果报应,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由此而引发的必然后果。这二十三条的内容,包括有关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道德范畴。如果我们能仔细体味,认真寻求,必能从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十分有益于社会、人心,这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至理的深意所在。   【二十三种恶业因果】   地藏菩萨   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   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   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   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   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   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   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1 佛对一切众生之爱护,是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真正的慈悲。   2 这个慈悲心,是从本性里面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没有说对这个我特别喜欢,那个讨厌,没有。   3 他是清净平等的,对佛菩萨、对畜生、对饿鬼地狱,乃至于对一切植物、矿物,一律平等,无二无别,真正的慈悲。   4 诸佛菩萨平等地爱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得乐受,他自己很快乐;一切众生有苦,他也很苦,这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了不起!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因为是一体。   5 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他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他真明白了,这个时候起的作用才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是清净平等博爱一切众生。   6 你要是不悟,这个大用决定不能现前,你要是迷惑,在里面分界限,就有分别执着,就有无量无边的妄想,换句话说,你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迷失了。   7 心离开了分别执着妄想,你的真心显露出来了。真心是什么样子?第一是广大相,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清净相、平等相、慈悲相,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现前了。   8 所以学佛的人先要把心量拓开,把界线排除,为什么?这是本性,这是真心,心量本来如是!无有出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01:58 , Processed in 0.1142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