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31|回复: 0

戒为无上菩提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1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17
发表于 2008-7-10 17: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戒为无上菩提本
  有人说:“时代发展了,社会条件变化了,出家人可以不用再讲究清规戒律,也应该搞改革开放。”这种说法,乃是目光短浅者之妄谈,是与佛陀教育精神相背离的。

  出家之人与世俗不同者,就是因剃发染衣,具足持净戒。古德常教导我们每日要三摸头,意思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出家人,是一个想出离生死、广度沉沦的人。在这物欲横流、人欲泛滥的时代中,要改革的不是我们的“清规戒律”,而是那颗被物欲缚染的心。佛陀道:“心外无别法”。我们的心若终日被外境所转,而不切实从心地上下一番功夫,克除种种烦恼,那么则必将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难道这不可悲吗?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修行人都应以戒为首,《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那些提倡改革戒律的人,是没有依据经律,纯属妄谈。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金钱、名利、地位、权势、美色等,若以慧眼观照,则不出一个“空”,若放纵物欲,那么我们就找不到那个“真我”。印光大师在《了凡四训序》中说:“欲明其明德,需从格物致知下手”。净空法师解释说:“格物”就是放下万缘,万缘就是物欲,物欲障碍我们的真心,障碍我们的清净心,若不将它格正,清净光明的觉性不能透出来。浅言之,“格正”即是戒的力用。所以说戒律是修行人断恶修善之本。

  佛法传入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之所以未被时代所淹没,就是因为戒法的存在维系着佛法的命脉,同时又有祖师大德的弘护,才使得今天我们末法众生仍能够听闻到佛法。虚云老和尚一生含辛茹苦,受谤受屈,就是“为了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一领‘大衣’”。他往生前,嘱咐弟子说:“如何能够永久保持此一领‘大衣’只有一个字:曰‘戒’”。可见“戒”是佛法的命脉,有“戒”存在,个人才能解脱,正法才能久住。

  总之,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守持清规戒律,是出家人的家务,是绍佛家业的资粮。那种持“先进思想”的人,只知心外求法,正如《大智度论》中所言,弃戒欲学圣道,犹如“无翅欲飞,无船欲渡”,是不可能成就佛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19:11 , Processed in 0.1283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