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2-17 17:50 编辑
< >佛教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净除一切苦痛的根由——烦恼,和达成解脱圆满的觉位—涅或菩提。小乘佛教的教旨,是以彻底断除烦恼的办法,来达成涅解脱。后期大乘,则对烦恼是否一定要用断除的方法才能达成解脱,有进一步的看法。烦恼的本性如果与菩提并无差别,二者之区别只在“迷”或“悟”之间,那么“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较“断”更好么?因此就有转识成智的说法。妄念迁流的第六识,可以转变成妙观察智,执我的末那识,转变成平等性智,执持根、身、习气及大千世界的阿赖耶识,转变成大圆镜智。这样就与佛性不增不减本来圆满成就的看法一致了。密宗(金刚乘)的见解,与后期大乘并无二致,全都接受了“转”识成智,或“悟”识即智,契和即心是佛的见解;且更进一步说,烦恼即菩提,众生位似乎有“转”的必要,其实开悟以后,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转变的。因为佛性和佛果不增不减,早就圆成在那里了。因此,说密宗的见和行都是由“果位”的观点出发的。所以叫做“果位见”。有了这烦恼即菩提的见,密宗就安排了一套烦恼即菩提的事相和实际修持的方法:如贪道之空乐瑜伽,嗔相之忿怒金刚,痴相之睡梦光明等。因为自己的身体,本来是化身佛的体性,所以有自成本尊观的修法。因为自己的心即是法身佛,所以有直契明空双运心体之大手印观法。因为八识的本性即是五智,于是安排了五方佛坛城的修法。 密宗的事相和观法,虽然五花八门,撩人眼目,但说穿了,其根本原理仍是建筑在认取烦恼即菩提、即身是佛和即心是佛的“果位圆成见”上的。 </P>
< >密宗的分类,有所谓四部、二续、五大金刚、九乘道次第等花样繁多的千般名目;本尊佛和大小金刚也多不胜数。这一套令人昏头转向的密宗法相,初学人会觉得新奇、神秘,其实这些繁杂的法相,其作用亦无非是“方便”和“表相”而已。但方便和表法一旦过了度,就反而会成为障碍,使人看不清密宗的本来面目了,现在去繁就简,就我个人浅学所知,略述西藏密宗之主要教旨如下: 宇宙和人生之最根本原理是“二合一”或“二即一”。亦即“相对之统一”或“矛盾的统一”之原理。</P>
< >此原理可应用于一切处,一切时,一切物。此原理应用于密乘之课题上就有:生死与涅之合一,烦恼与菩提之合一,心与物之合一,意与气之合一,阴与阳(或红与白)之合一;起与灭之合一,明与空之合一,有与无之合一,悲与智之合一,自与他之合一,生与死之合一……等等。这些相对诸法之合一,并非只是空洞的理论,密宗皆备有实际之修持方法,使这些差别和矛盾之相对法,皆现量地融成一味。趋入此“差别即平等”之一昧境界,最直接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达自心。因为自己的心才是人人最直接接触到和经验到的东西。于自心得通达和自在,则于一切法亦能通达和自在。因此学密宗的人,应有下面的几点根本的认识: </P>
< >(一)一切事物和现象都脱离不了心,他们的存在只是心的经验而已。一切事物既然只是心所感到的影象,那么也就是说,心是一切万物之根源和创始。 </P>
< >(二)心是纯极的单元而又能包含万物;它孕育创造出一切世出世法,为一切奇迹之母,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广涯无际,深不可测,但它却又近在目前,当下即是。自心即是人人的本来面目。自心的广大面又可称之为“宇宙心”、“法界心”或佛心。 </P>
< >(三)彻悟此宇宙心,并于此心得全部自在的人,就叫做佛陀;不明此心而又被它所役者,就是众生。 </P>
< >(四)在本体上来说,佛陀与众生是无有差异,等同一昧的;在事相上来说,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则是未觉悟的佛,二者之不同在于是否契了此宇宙心。 </P>
< >(五)这个无限而又涵盖万物的宇宙心,是不可思议、难以描述的,勉强地予以解说为:宇宙心是一个广大空寂的明觉,或简称为“大明空觉”。 </P>
< >(六)众生的心识是狭小和蒙昧的“知觉”;有道行的瑜伽者的心识是有限的“明觉”;开悟的菩萨是广大的“明空觉”;佛陀的则是“最极广大的明空觉”。 </P>
< >(七)佛法的一切教旨都只是为了建立一些准备、阶梯和指针,以导向此最极广大之明空觉。 </P>
<;P>(八)当这个宇宙心或佛心全部显露时,无限的悲心、功德和妙用都会自然地开显出来。 </P>
<;P>(九)为了开显此佛心,密宗提供了两个主要的方法:一个是所谓的方便道或有相道,一个是解脱道或无相道。前者比较注重于心、气,尤其是气的训练、调伏及升华;后者则比较偏重于心的认持、突破及扩展。但二者皆基于同一之密宗根本原理:心气无二论。 “心气无二论”乃相对统一原理之延伸,拿来用在调心和调气的修持方便上,就建立成一套圆满和善巧的心气修持系统。相对之物不仅在本性上是一昧或不二,在作用上亦能相济和相成。如易理中所明:阴阳虽对立,亦相济相成。同理,心气固对立,但亦互依互融。心与气者实一物之两面,因此心调则气调,气调则心亦调,心粗则气犷,心细则息微,心柔顺则气亦畅通,气充沛则心必爽朗。我们如果能够使心调伏、转变、扩大及升华,则气亦随之,反之亦然。 </P>
<;P>(十)方便道修持次第之简介: </P>
<;P>甲、前行之准备——此包括基本出离心、菩提心之训练、及净障集资、求得加持之种种初步修持,如四加行、上师相应法等修持正行以前之准备工作。 </P>
<;P>乙、 本尊瑜伽——比乃观自身成为本尊佛陀之修法,其作用如下: </P>
<;P>1、因观自身即本尊佛陀,宇宙大千即坛城静土,故为一种生佛不二之见地上之训练。 </P>
<;P>2、在自成本尊前,先观一切所显皆收归于大空;座末本尊又再次融于大空,故为一种观修空性之训练。 </P>
<;P>3、念诵真言,观想种子字及咒轮等,可得加持及习定之效。 </P>
<;P>4、观身内清净脉轮为修报身佛相应之瑜伽,同时又为心气无二瑜伽建立了基础。 </P>
<;P>5、因修本尊观及坛城观及收放瑜伽,则能于中阴相现之时心无恐怖,反能趁机获得解脱及证果。 </P>
<;P>以上各节属于生起次第之修法。 </P>
<;P>6、生起次第修得相当之基础后,再进修圆满次第,此包括高级之心气任修持方便及睡梦、光明、幻化身等修法。 </P>
<;P>7、圆满次第修至相当程度时,则心气能得自在,因而能导引业气趋入中脉,打开全身脉轮;此时心证空性,气成无碍神通之大力用。 </P>
<;P>8、因心气的全部自在,则一方面能解脱生死及中阴,永远脱离轮回;另一方面可神通变化,于法界中随缘度生。 </P>
<;P>9、心气达成最高之圆满境地时即成就法、报、化三身圆满之佛位。 </P>
<;P>(十一)解脱道要义之简介: </P>
<;P>解脱道亦可称为无相道。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叫人直契心源,认取当下之明空心体,进而稳定之、扩大之、加深之。此明空心体之全部圆满显露即是法身佛之成就,所以这条路的关键在最初之上师指示心体。受法者在认识心体后,即能修持无相无依之心地法门;密宗称此为大手印瑜伽。 大手印法修持之要点在松弛、无作和明照,其中尤以松弛任运为最重。因为一切烦恼和执著皆是一种“紧相”,生死轮回亦皆是“由紧”而起。相对的一切解脱境界则皆是“松”相。所以惟有从“松”入手,或“由紧入松”,“大紧大松”才能进入解脱之门。“松弛无作”看起来应该是容易的,但实际上得不到口诀和指导,则极难趋入。即使能领会“松”诀,但无始的习气太深厚了,持续和深入的“松”,还是需要极大的努力和因缘才能达成的。松和紧都有许多层次和阶段,在某些阶段中,松的达成亦需要紧的努力才行。大手印本身着重在任运无修,但形式上还是免不了“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无修之修吧。大手印的“松”即是“放下一切”,能够放下一切,则本具的法身光明当然就会自己显露出来。所以大手印又名为“开显本觉俱生智之方法。”大手印的教旨、境界和果证部和中。。国的禅宗极为相似,故亦可称之为“西藏禅”。 </P>
<;P>(十二)解脱道和方便道,其实仅在初步的阶段中形式的差别,在高级的阶段中,二者就没有什么差别合而为一了。在大手印法已经修得相当的成就后,再回头来修方便道的行者也很多。密勒日巴则是二者兼修的瑜伽行者。西藏密法的弘传初期,修方便道的人尚多,但方便道毕竟太难,同时俱足各种因缘和堪能的人亦不多,所以后期密法修方便道的人转少,多数人皆走比较容易的大手印路子了。 </P>
<;P>以上所述,只是粗略地介绍一点西藏密宗的基本教旨,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P>
<;P>如果要想对西藏密宗有一全盘认识和相当的常识,则必须研读有关之书籍及亲身修持一些密法才行。 </P>
<;P>张澄基博士(一九二○——一九八八年)湖北安陆县人,十五岁学佛,十六岁即在江西庐山闭关,十七岁远赴西康贡噶雪山追随贡噶仁波切学习大手印八年,其成就曾获得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赞许。其藏文造诣之深亦为藏人所赞佩,因其在国学、藏文和佛法三方面之深厚修养,故成为中。。国近代能直接由藏文翻译经论之大译师,金刚乘行者蒙受其译著嘉惠者不计其数。其中文主要著有:㈠什么是佛法、㈡佛学四讲、㈢佛学今注、㈣密勒日巴大师全集、㈤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 </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0 17:41: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