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rqjrqj

佛学问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我的朋友和姊姊都有婚外恋,请问我怎么对待这个问题?</FONT>
< 24pt?></P>
< 24pt?>答:这个事情,在现今社会上相当普遍,当然做为朋友、家亲眷属应当要劝告。而劝告要有智慧、善巧,不可以伤对方的自尊心,太直接反而收到反效果。最好用《十善业道经》与《了凡四训》来劝导她;若她真正能修学,她的过失自动会改。</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罗汉像或佛菩萨像,只造头部,请问是否如法?</FONT>
< 24pt?></P>
< 24pt?>答:不如法。造佛菩萨的形像一定要造全身,站著、坐著都没有关系;画佛菩萨的像也要画全身,不可以画半身,半身是残缺不全,这是不恭敬,必须要注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我生长的地方是以补鱼为业,杀业很重,请问如何结缘能让这地方人学佛?</FONT>
< 24pt\"> </P>
< 24pt\">答:这必需让他们认识佛教,以及懂得佛法的道理,并且为他们讲解佛法。若无人为他们讲解,道场流通的《了凡四训》连续剧光碟,可以带回渔村让他们看电视剧学佛,这片光碟接引初机很理想,就从这里下手。21-90-45</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六道中,佛法以何道为主?其余能否往生极乐世界?</FONT>
< 24pt\"> </P>
< 24pt\">阿含经云:“佛法以人道(梵语manusya-gati)为得度对象,旁度五道。”如来圣教根本意趣,以人道为得度对象,其余五道是旁度对象,但是,佛法演变越来越脱离轨道,甚至赞扬天道,赞扬鬼道,以天或鬼为殊胜,更严重者,还有专门超度亡灵为主,却疏忽了自己的修行,如此舍本逐末的作为,在末法现象的现阶段,频频而出,这是佛法逐渐走入下坡的危机,是大家有目共睹。</P>
< 24pt\"> </P>
< 24pt\">自己不修行,不证道,仅为超度五道的悲愿,这跟原始佛教有些背道而驰。至于其余五道是否能往生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要看五道众生是否具足信愿行的资粮,若欲往生净土,必须要有往生净土的条件,若构成往生的条件,必然往生无疑;若往生条件不足,则往生净土的希望,就如同空中楼阁,水中月哩!</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男众与女众在修持上,证果上有何差别?</FONT>
< 24pt\"> </P>
< 24pt\">立场有差别,业报悬殊,故修持与证果是有差别的,现在分三点以答之:</P>
< 24pt\"> </P>
< 24pt\">一.以现世而论定修持与证果的话,不很正确,何以故?因为男众或女众累世所修,与今世的修持是有密切的关系,假使同样修持一种法门,男众累世已修持已久,当然女众未曾修持,就不能相提并论,修持与果位就有所悬殊了;同样的理由,假使女众累世已修持已久,男众未曾修持,同样也不能对比了。</P>
< 24pt\"> </P>
< 24pt\">二.若以心理或生理而论,男众远比女众来得殊胜,以身体结构而言,男众较结实、勇猛,具有威德力;女众较柔弱,威德力不坚定;在心里方面,男众性情比女众来得宽广大量些,女众之心往往较脆弱,变化忽起忽落,不稳定性,在修持上与证果上,如此一来,就差别甚大了。</P>
< 24pt\"> </P>
< 24pt\">大爱道比丘尼戒经云:“沙弥具足亦得阿罗汉(梵语arhan)。身中能出水火。以足指按须弥山顶。三千大千国土皆为六反震动。如是女人虽得阿罗汉道。不能摇动一针大如毛发也,何以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示现大丈夫相,而成就佛道故,不以女人之身成佛也。”</P>
< 24pt\"> </P>
< 24pt\">三.若男女众同证同等果位,其体用亦然有别,愿力亦有别,神通(梵语rddhi)智慧(梵语jnana)亦有别,毕竟,男女之报有别故,若女众成佛的话,也必须女转男身,因而成就无上佛道呢!如法华经所云:“龙女欲成佛,必将女转男身是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FONT>
< 24pt\"> </P>
< 24pt\">佛法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时的憎恨或发脾气,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烧尽,毁在自己的手中,这是要不得的,因此,才有这句火烧功德林的格言。</P>
< 24pt\"> </P>
< 24pt\">凡夫易起无明(梵语avidya),因无明暴跳如雷,这是常事,有时候防也防不得,避也避不开,闪也闪不来,真是难以免的事实,修行者要将忍辱得到彻底解脱,要修到好几劫的功夫,才能度彼岸。</P>
< 24pt\"> </P>
< 24pt\">既然如此,修行的法门该如何著手呢?现在分别阐述三点,供给诸位同参共同勉励:</P>
< 24pt\"> </P>
< 24pt\">一.诸法本空,了不可得:脾气是空性的,憎恨心是如幻如化的,心意识是生灭不已的,暴跳如雷也是无常的,何必多此一举,跟境界过意不去,引来与别人结下恶缘呢?</P>
< 24pt\"> </P>
< 24pt\">二.功德(梵语guna)是功德,脾气是脾气,罪过是罪过:虽互有牵连,但是境界是截然不同的,功不能抵过,过不能抵功,因果丝毫不差,始终没有错乱,功德林岂有被烧呢?这是勉励行人要坚守忍辱之道,以达成度脱憎恨之心,乃至暴跳如雷之脾气,免得八识田中再种下恶因,导致循环不已,其义在此也。</P>
<P 24pt\"> </P>
<P 24pt\">三.发脾气,生大憎恨,必招恶果,除自心腐化之外,亦伤及别人,触恼他人,如是广结恶缘,将招来因果(梵语hetu-phala)循环的后遗症,怨怨相报,这是划不来的,非菩萨道行者所应有的风范,戒之!戒之!</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请问成佛之后,还会变为众生吗?还有因果吗?</FONT>
< 24pt\"> </P>
< 24pt\">成佛之后,不会再变为众生了,请放心,如果成佛还会变成众生,普天之下所有修行者,就可以停止不修行了,修成果位还会堕落凡夫,这种行业是不究竟的,修行就没有意义了,你说是吗?除非所学非佛法,非佛法当佛法而修,或学错外道当为佛道,误修误练,诳妄自称是佛,如此之佛当然还会变为众生哩!毕竟,非如来正法,焉得证成无上佛道?非正法所成之佛,如是由佛而堕落众生,是理所当然哩! 若依如来圣法而勤修,得证佛果,终不退堕,何以故,佛(梵语buddha)与诸法实相不二故,佛与中道法相应故,佛与法性正等故,佛已圆满六度波罗蜜故。</P>
< 24pt\"> </P>
< 24pt\">成佛之后,绝对不会再变成众生,譬如金矿经过冶炼,将杂质弃除,所集成的纯金,始终不会再变为金矿了,成佛不会再变为众生之义,亦复如是。</P>
< 24pt\"> </P>
< 24pt\">成佛之后,因果(梵语hetu-phala)还是存在的,不会因成佛就不受因果之报,在凡有因果,在圣亦有因果,譬如释迦太子成佛之后,亦然接受过去所造的恶因,感召头痛三天的果报,目犍连证成阿罗汉,也要遭受过去所造的恶因,遣遭外道的乱石所击毙;只是圣者受果报之际,内心不惶恐,不忧不虑,自在自得,心地始终不被外境所惑动,永远安住在不生不灭的自生中,光明赫赫,如如不动是也。</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为什么学佛者要常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要具备什么条件?</FONT>
< 24pt\"> </P>
< 24pt\">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初发心学佛,对佛法一窍不通,易入歧途,行门不通,修从何起!是故,刚发心学佛者,应该低声下气常亲近善知识,因善知识而引发我们的善根、慧根,开启我们的智慧门,踏上菩提之道,关闭生死之因,是故,学佛者须常亲近善知识。 华严经云:“常亲近善知识,乃至穷劫发愿与善知识在一起,可得无量法门,得无量智慧,坚固无比道心,速成佛道故。”</P>
< 24pt\"> </P>
< 24pt\">善知识应具备有正见,正见是构成善知识的根本正因。正见的条件必须具备精通三藏十二部圣教,身教与言教并行者。若有言论,必能广益群生,令一切众生知苦离苦,乃至破迷启悟,转凡入圣的功用,若不开口,则与寂灭性相应。</P>
< 24pt\"> </P>
< 24pt\">身教方面,具足威仪,身口意三业始终安祥寂静,不纷不乱,不参不杂,因果分明,善恶分辨,圣凡了知,所作所为按部就班,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如是殊胜庄严之相,皆能引发一切众生信佛,因信佛而学佛,因学佛而证成菩提,若如是者,是名为大善知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学佛者发愿有何忌讳?</FONT>
< 24pt\"> </P>
< 24pt\">发愿对学佛者有相当之重要,只要不发亏损他人,以及有害于自己的口愿,因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如此必与正法相应。 严格说来,发愿并无忌讳,在入佛门受三归依之际,就发过清净庄严之愿,所谓归依三宝者,依三宝为依为师,不依天魔外道,乃至不依外道典籍与邪师。</P>
< 24pt\"> </P>
< 24pt\">佛陀在三归依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归依三宝之后,应以三宝(梵语tri-ratna)为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若归依天魔外道,乃至依外道典籍与邪师,如此发愿就忌讳了,不能与如来解脱之道而相应, 却偏于天魔外道,怎么能够证悟菩提呢?智慧未解脱,易受外道邪法所感动,不能自度,焉能于外道邪法转大法轮呢?薄地凡夫丝毫办不到,是故,相当不适宜发外道邪法之愿,甚为忌讳。</P>
< 24pt\"> </P>
< 24pt\">初发心学佛者,应该专心一致,听佛陀的话绝对没错,若佛语不听,专听外道邪法,佛亦爱莫能助也。</P>
< 24pt\"> </P>
< 24pt\">高僧大德云:“世间好话佛说尽,佛言不信何言可信。”</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何谓皈依三宝?</P>
< 24pt\"> </P>
< 24pt\">皈是皈顺,依是依靠,也就是信仰、服从的意思。皈依三宝,是以三宝为师,以三宝为模范,可以藉信仰的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身心,正正当当的做个好人,因此可得三种利益</P>
< 24pt\"> </P>
< 24pt\">l.皈依佛,不堕地狱。</P>
< 24pt\">2.皈依法,不堕饿鬼。</P>
< 24pt\">3.皈依僧,不堕畜生。</P>
< 24pt\"> </P>
< 24pt\">由此看来,皈依三宝,可以免除三恶道的痛苦,真是好极了。但是皈依只是种了成佛的种子,然后还要继续努力,依照佛法去行,才能达到成佛的目的。如果是信而不行,我行我素,还是要随业受报的,因为三宝只是迷人的导师,而不是恶人的保护者。我们要想做好人,享天福,以至成佛,皈依以后,还要持五戒、行十善,或者是具足戒,只要能严持戒律,坚固不犯,一定可以达到目的。</P>
< 24pt\"> </P>
<P 24pt\">假若你对学佛很有兴趣,而发心皈依,必须请一位懂得佛法的出家人为皈依师,办理皈依有关事宜,如果拜在家人为皈依师,那就不能说是皈依三宝,这种作法,是违反佛法的。</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何谓五戒和十善?</P>
< 24pt\"> </P>
< 24pt\">五戒:</P>
< 24pt\"> </P>
< 24pt\">l.不杀生。(不妄杀众生的生命,除暴安良则不犯戒。)</P>
< 24pt\">2.不偷盗。(不巧取豪夺非分的财物为己有。)</P>
< 24pt\">3.不邪淫。(乃指夫妇以外任何男女,不得苟且。)</P>
< 24pt\">4.不妄语。(说实话,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P>
< 24pt\">5.不饮酒。(包括鸦片等麻醉品和兴奋剂。)</P>
< 24pt\"> </P>
<P 24pt\">这五项若都能受持,可保来世不失人身。万一有困难放不下,不能完全的受持,也应该择其能持者而持之,那怕是一条,只要能持,就有功德。</P>
<P 24pt\"> </P>
<P 24pt\">十善:</P>
<P 24pt\"> </P>
<P 24pt\">l.不杀生。</P>
<P 24pt\">2.不偷盗。</P>
<P 24pt\">3.不邪淫。</P>
<P 24pt\">4.不妄语。</P>
<P 24pt\">5.不饮酒。</P>
<P 24pt\">6.不两舌。(不挑拨是非,或利用各种刊物恶意的毁谤他人。)</P>
<P 24pt\">7.不恶口。(不骂人,不说刻薄话。)</P>
<P 24pt\">8.不贪。(不取非分的财物。)</P>
<P 24pt\">9.不嗔。(遇不如意事,不记别人的仇恨,不求报复。)</P>
<P 24pt\">10.不痴。(凡事相信因果,不怨不尤。)</P>
<P 24pt\"> </P>
<P 24pt\">戒,好比世间法的法律,是个人生活的规约,是修、齐、治、平的轨范,其力能补国法之不足,济政令于无形,果能人人守之,必能本固邦宁,民安物阜。</P>
<P 24pt\"> </P>
<P 24pt\">曾经有人和我说:‘我很喜欢佛教,就是规矩太严,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所以就不敢信。’由此看来,一般人都是怕受约束而裹足不前,真是可惜!其实佛法是合乎情理法的,一点也不勉强,就是受了戒,并没有改变你的整个生活方式,只是舍短取长的加以规正而已,像马路上的斑马线一样,并不是不让人走路,而是用来保护行人的安全,何乐而不为呢?要知我们现在对生活多一分约束,就可以减少将来一分痛苦。如果认为这话是对的,那么就应该即早学佛,为未来的幸福而努力。</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要怎样才能成为—个好的佛教徒?</P>
< 24pt\"> </P>
< 24pt\">做佛教徒的人,要以佛法来约束自我的身心,一切作为,以利他为主,利己次之;就是不愿吃亏,也须做到自他两利才可以。千万不要打起佛教徒的旗帜,做的是损人利己的活计,而使别人批评佛教,罪过就大了!</P>
< 24pt\"> </P>
< 24pt\">因为你引起别人造三业(身、口、意)罪,将来</P>
< 24pt\"> </P>
< 24pt\">别人遭报,你也少不了一分。如果别人受了你言行的影响而赞叹三宝,你也有一分不可思议的功德。</P>
< 24pt\"> </P>
< 24pt\">至于发心做个好佛教徒,最低限度,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国家,愍众生,乐善好施,老老幼幼,奉公务,守法纪,不取非分财物,不背因果之理,以世法来说,算是个大好人,倘能进一步的受持三皈五戒,依教奉行,就是个好佛教徒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FONT>
< 24pt\"> </P>
< 24pt\">这个问题,要依学者用心而定,如能学以致用,确能依教行持,则可随缘如意,等到诸漏既尽,生死已了,不仅是万事如意,更能一切如意!</P>
< 24pt\"> </P>
< 24pt\">不管是世出世间法,都没有不劳而获的。要求得世间的荣华富贵,必须立志上达,自立自强,才能达到目的。而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罪障,了脱生死,更需要彻底放弃世间名利的追求,和精神上、物质上的享受。若遇顺(如意)逆(不如意)诸境,而能忍受,更能做到‘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果能如是用功去行,终身不辍,定能一切如意,成佛有期。</P>
< 24pt\"> </P>
< 24pt\">若是放不下五欲的享受,又想冒充好人,做个名誉佛教徒,这种‘掩耳盗铃’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因果是大公无私,无枉无纵的裁判者,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丝毫不爽。所以说如意与否,完全操之在我,而不在事,请你先做到如万事的意,然后万事必能如你的意。</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教发愿到极乐世界修行,与发愿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何差别?</FONT>
< 24pt\"> </P>
< 24pt\">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在净土修行与秽土修行,的确有差别,差别何在呢?现在举例三点供给诸善大德恭参:</P>
< 24pt\"> </P>
< 24pt\">一.依报有别:何谓依报有别?依报就是客观的环境,净土的环境庄严殊胜,宫殿楼阁,地面水池,以七宝庄严而成,始终安宁祥和,不会有战争,乃至不会天灾地变,风火之灾,在净土修行,不必有轮回之逼恼,直至佛道,终不退堕。娑婆秽土则不然,环境坎坷,卑陋不坚,无常变化,沙石砾粒为地,秽土世界常闹饥荒,乃至天灾地变,风火之灾迭起,战争杀戮,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永不安宁,诸如:中日八年抗战,南北韩战争、南北越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美伊中东战役,联军围剿伊拉克,惨不忍睹。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最后亦免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剧,又受业力牵制,轮回生死。</P>
< 24pt\"> </P>
< 24pt\">二.正报有别:何谓正报呢?正报就是主观的本师佛陀,极乐净土与娑婆秽土的正报差别相当悬殊;极乐净土的正报是庄严殊胜的,本师是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加上观音势至合称三圣,乃至清净大海诸大菩萨在彼世界,这些圣者都是正报的殊胜,在净土修行可亲近三圣及诸大菩萨演说佛法,亲听正法,耳熏目染,久而久之,机缘成熟,可悟无生法忍,共证菩提,到时候可倒驾慈航回娑婆,共度有情。</P>
< 24pt\"> </P>
< 24pt\">在娑婆秽土则不然,本师佛陀早已灭度,又逢值末法邪说缤纷,善知识不易求,圣典艰深,业障深重,秽土魔考甚多,智浅福薄,修行的过程,十之八九皆开倒车,道心易于退堕,是故,秽土之正报不庄严不殊胜,佛陀早已入灭,娑婆正报逢值末法,无有本师在人间演说佛法,故与净土正报相差悬殊。</P>
< 24pt\"> </P>
< 24pt\">三.正法末法有别:极乐净土始终皆有佛在彼处说法,年年月月都是正法期,娑婆秽土逢值佛的机会,犹如昙花一现,忽起忽灭,住世不久,不要说正法遇不到,若业障重者,连像法末法都遇不到佛法,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前的世界,全球有五十多亿人口,学佛者到底有几位,还是寥寥无几,岂不伤感乎!</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教佛教徒和外道同样都在吃素,到底有何差别?</FONT>
< 24pt\"> </P>
< 24pt\">社会人士与外道行者,吃素的动机往往不能与正法相应,跟佛教徒的吃素确实悬殊甚钜。社会人士或外道行者的吃素,不外乎为求平安而吃素,为求健康而吃素,肉吃太多,肉吃腻了,胆固醇过高,血压过高,心脏负荷不了,太胖减肥而吃素,乃至发愿而吃素,深怕堕落因果而吃素,家庭业障现前而吃素,一生做了很多罪业因而吃素,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他们吃素的原因。</P>
< 24pt\"> </P>
< 24pt\">他们以这种心态来吃素,是治标不治本的,在解脱之道沾不上边缘,理念不足而吃素,亦然无法得到解脱,与如来解脱的道理尚有一段距离。</P>
< 24pt\"> </P>
< 24pt\">有句谚语云:“吃菜不懂道理,犹如牛在吃草皮。”</P>
< 24pt\"> </P>
< 24pt\">既然如此,佛门弟子吃素根本意趣何在呢?现在供录圣典以启发诸善大德,让有心向道者有个正确的共识,吃素亦称不食众生肉,食众生肉得无量罪业,众生肉不得吃有八点要义。何谓八点?分别如下:</P>
< 24pt\"> </P>
< 24pt\">一.不食众生肉,可增长我们的慈悲心。</P>
<P 24pt\"> </P>
<P 24pt\">菩萨戒经云:“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P>
<P 24pt\"> </P>
<P 24pt\">二.众生皆有佛性(梵语buddha-dhatu),有佛性皆可成佛,杀众生即是杀未来之佛。</P>
<P 24pt\"> </P>
<P 24pt\">三.吃众生肉即是吃自己无始劫来的父母。</P>
<P 24pt\"> </P>
<P 24pt\">菩萨戒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P>
<P 24pt\"> </P>
<P 24pt\">四.吃众生肉者,即与一切众生结恶缘,吃一两还一两,吃一斤还一斤,因果丝毫不差也。</P>
<P 24pt\"> </P>
<P 24pt\">五.吃众生肉者,今生来生会得到病苦之报,难医难治,一生当中与中西药拨不开,严重者夭折之报。</P>
<P 24pt\"> </P>
<P 24pt\">六.吃众生肉者,得不如意眷属,处于家庭或社会国家团体,冤家聚头,会感召舍不掉抛不开的果报。</P>
<P 24pt\"> </P>
<P 24pt\">七.吃众生肉者,罪业深重,命终时恐布心现前,当堕三恶道,偿还一切肉债,血债,生命债。</P>
<P 24pt\"> </P>
<P 24pt\">八.吃众生肉者,鬼神易侵,六道众生唾骂,日夜与造业者不相远离,共业为依为伍;同时,始终难以亲近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因而漂流三宝门外。</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教请问“供养”的定义如何?</FONT>
< 24pt\"> </P>
< 24pt\">供养即是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 、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惜、慈悲、爱护的意思。</P>
< 24pt\"> </P>
< 24pt\">对上而言,如供养佛(梵语buddha)、菩萨(梵语bodhisattva)、声闻(梵语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乃至僧宝、师长、父母、前辈等等;含有恭敬、报恩、奉献之意义。对下而言,如晚辈、同道、弟妹、朋友、亲戚、同事等;含有关心、结善缘、爱护之意义。</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教何谓“现报”?何谓“花报”?</FONT>
< 24pt\"> </P>
< 24pt\">现报亦称顺现法受业、顺现报受业、顺现业、顺现报受、现在受业等名称。意谓现在世所造作之善恶业,于现在世受果报。</P>
< 24pt\"> </P>
< 24pt\">何谓花报呢?亦称为华服,就是花开在结实之前,故花报乃对后得之果报而言。譬如人为获得果实而植树,除正得其果实之外,兼可得花,是为花报。</P>
< 24pt\"> </P>
< 24pt\">众生植善恶之业因(梵语karma-hetu),由此业因正得之果为果报(实报、正报),果报之前所兼得者,则称为花报。如以不杀为业因,因之而得长寿,是为花报;远感涅槃之果报。又如以念佛修善为业因,往生极乐世界为花报;后证大菩提则为果报。</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教世人修行何以学道者多,而得道者少?</FONT>
< 24pt\"> </P>
< 24pt\">若追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是故得道者少,今略举十点,供给诸大善信共参究:</P>
< 24pt\"> </P>
< 24pt\">一.误把求感应当学道,误把求平安当学道,误把外道当佛道,误把邪见当正见。</P>
< 24pt\"> </P>
< 24pt\">二.世人道心不古,退者多进者少,恍恍惚惚,道心不稳定。</P>
< 24pt\"> </P>
< 24pt\">三.逢值末法时代,邪教邪法纷纭,莫衷一是,不得正法而入门,导致误入邪教邪法。</P>
< 24pt\"> </P>
< 24pt\">四.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难求,正法难得。五.世间迷惑,花花世界,千奇百态,定力不足,愿力不坚,习气未断,易感召被境所转。</P>
<P 24pt\"> </P>
<P 24pt\">六.世俗之见不能彻底革除,仍带俗见入佛门,形成非佛非道,模棱两可。</P>
<P 24pt\"> </P>
<P 24pt\">七.勇猛心容易发,长远心不易持,学佛者多半如是。</P>
<P 24pt\"> </P>
<P 24pt\">八.今天张三,明天李四,不能持之以恒的守著道业,不能低声下气亲近善知识,四处奔波,浪迹天涯,不得自觉。</P>
<P 24pt\"> </P>
<P 24pt\">九.世人修道,不以戒为师,易犯身口意,始终穷劫无法得道。</P>
<P 24pt\"> </P>
<P 24pt\">十.世人修道,十之八九,正法不能入,皆于三界内周旋,修行不得正见,依不了义为了义,依不究竟为究竟,依妄识为真如,依不净为净,依我为无我,依苦为乐。</P>
<P 24pt\"> </P>
<P 24pt\">由以上种种因素,昧于佛陀的正法,我行我素,无法低声下气,亲近善知识,东奔西跑,不得究竟之道,自己不得自觉,因此,舍本逐末,背觉合尘,如此世人之学道,纵然有无量百千万亿人在学道,若欲得道,终无是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教请问“信佛”与“学佛”有何不同?</FONT>
< 24pt\"> </P>
< 24pt\">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言,成佛是学佛终极圆满之归宿。信佛与学佛略有前后的差别,立场须要稍为解释一番。</P>
< 24pt\"> </P>
< 24pt\">信佛是正信佛陀的真理,因正信佛法而学佛,信佛未必学佛,仅是信心的初步。学佛是因正信佛法之后,所采取的实践过程,是故,两者有别。</P>
< 24pt\"> </P>
< 24pt\">信佛要正信,若不能正信佛法,倒不如不信好,何以故?若不能正信佛法,把佛法歪曲真义,易导致迷信,因而严重错解佛法,自误误人,引人入迷,相牵入火坑,其过失非浅矣!</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教为什么佛教徒对人会说你很有“福报”?而不说你很有“慧报”</FONT>
< 24pt\"> </P>
< 24pt\">是的,的确佛教界的人士,每当遇到别人常会说你很有福报,而不说慧报,这问题实在很有趣的,在整体的佛陀教法中,是福慧双修的,那么,何以佛教徒但言福报而不言慧报呢?大体上有二种原因:</P>
< 24pt\"> </P>
< 24pt\">一.众生累生累劫以来,求福的心态成习性,脱口便言:你很有福报,而不言慧报,是习性的流露。</P>
< 24pt\"> </P>
< 24pt\">二.说别人很有福报,是很正常之事,若说别人很有慧报,是乎不对劲,何以故?若有智慧如今不应依旧处于生死苦海中,沉沦又造业,毕竟,智慧(梵语jnana)可登觉悟彼岸故,佛弟子与福报相应者多,与智慧相应者少,故有如是偏失之言,严格而论,佛法是福慧双修的,若偏重一边,这是不正确的一环。</P>
< 24pt\"> </P>
< 24pt\">六祖慧能大师云:“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8 10:38 , Processed in 0.1234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