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rqjrqj

佛学问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天人福报大,亦有殊胜之身心,天人有十法是人间所没有的特点,今引叙长阿含经所载,何等为十?</FONT>
< 24pt\"> </P>
< 24pt\">一、飞去无限数。</P>
< 24pt\"> </P>
< 24pt\">二、飞来无限数。</P>
< 24pt\"> </P>
< 24pt\">三、去无碍。</P>
< 24pt\"> </P>
< 24pt\">四、来无碍。</P>
< 24pt\"> </P>
< 24pt\">五、天身无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P>
<P 24pt\"> </P>
<P 24pt\">六、身无不净大小便利。</P>
<P 24pt\"> </P>
<P 24pt\">七、身无疲极。</P>
<P 24pt\"> </P>
<P 24pt\">八、天女不产。</P>
<P 24pt\"> </P>
<P 24pt\">九、天目不眴。</P>
<P 24pt\"> </P>
<P 24pt\">十、身随意色,好青则青、黄赤白随意而现。</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有病应吃药,而药方里有动物药方,若服此药方,是否犯杀生戒?</FONT>
< 24pt\"> </P>
< 24pt\">若依彻底理念持戒,绝对不可行,所谓宁愿持戒而死,不以破戒而活,正如此意;若开方便缘,不是绝对不可以的,各人持戒的成绩因人而异,有些人有病无病之际,精进丝毫不犯;有些人有病无病之际,还是会自动开方便,这是不理想的 ,所谓:大戒不犯、小戒不断。持满分戒也是持戒,持六十分也是持戒,分数有高低故。</P>
< 24pt\"> </P>
< 24pt\">假使因病在身,非动物药方不可,这就凭自己持戒的精神而定,虽然药方已构成间接杀业,为疗形枯,为求医病,为证菩提之下,自己可酌量而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法绝对无定法,纯在一心念之动机而已!</P>
< 24pt\"> </P>
< 24pt\">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动物之药方,是绝对间接杀生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时常在佛门中听说有十八层地狱,何谓“十八层地狱”?</FONT>
< 24pt\"> </P>
< 24pt\">地狱(梵语naraka)十八泥犁经中,列有十八个地狱,何等为十八呢?就是光就居、居虚倅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 呼、须健居、末都干直呼、区通途、陈莫。这些都是梵音,全部是一些刀兵杀伤,大火大热、大寒大冻、大坑大谷等的种种罪刑。</P>
< 24pt\"> </P>
< 24pt\">十八地狱是以受罪时间的长短,与罪行等级轻重而排列,若随最短时间的光就居地狱之寿命而言,其一日等于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一万岁,也就是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年,才命终出狱,逐次往后推,每一地狱各各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到了十八地狱时,简直苦得无法形容,并也无法计算出狱的日期了。</P>
< 24pt\"> </P>
< 24pt\">正信佛弟子,了知地狱情景怎可忽忽度日,修行如冲天之志,精进不懈,不达菩提之岸,终无罢休!</P>
< 24pt\"> </P>
< 24pt\">印光大师云:“修行者,常思地狱苦,专注一心,勇猛念佛(梵语buddhanusmrti),往生可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当人类死亡之后。如何知道他往生何道?去处如何?请慈悲开示!</FONT>
< 24pt\"> </P>
< 24pt\">人死亡之后,投生何处,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死亡时的相状,是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的,在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由六验即可明白亡者投生何处,何等为六?分别如下:</P>
< 24pt\"> </P>
< 24pt\">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P>
< 24pt\"> </P>
< 24pt\">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P>
< 24pt\"> </P>
< 24pt\">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梵语preta)中。</P>
< 24pt\"> </P>
< 24pt\">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梵语tiryagyoni)中。</P>
<P 24pt\"> </P>
<P 24pt\">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梵语naraka)。</P>
<P 24pt\"> </P>
<P 24pt\">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梵语nirvana),或心或顶,数日皆温。</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何谓八苦?</FONT>
< 24pt\"> </P>
< 24pt\">苦(梵语duhkha),这是六道众生未得出离生死(梵语samsara),广造诸业所感召之苦难,大圣佛陀把它分门别类为八苦:</P>
< 24pt\"> </P>
< 24pt\">一、生苦:在胎如处监牢,出胎如钻穴隙,苦痛无量,是为生苦。</P>
< 24pt\"> </P>
< 24pt\">二、老苦:六根渐衰,日益不振,眼昏耳聋,身体支架不易,气虚柔弱,是为老苦。</P>
< 24pt\"> </P>
< 24pt\">三、病苦:四大不调,面黄肌瘦,诸病临身,病痛极盛。</P>
< 24pt\"> </P>
< 24pt\">四、死苦:疾痛丧生,四大欲分裂,身体之病与无量牵挂在一瞬间,死而逼迫,是为死苦。</P>
<P 24pt\"> </P>
<P 24pt\">五、爱别离苦:骨肉分离,魂牵梦萦,是为爱别离苦。</P>
<P 24pt\"> </P>
<P 24pt\">六、怨憎会苦:恶眷败家,仇人见面,是为怨憎会苦。</P>
<P 24pt\"> </P>
<P 24pt\">七、求不得苦:名利爱乐,图谋不成,内心极痛 ,是为求不得苦。</P>
<P 24pt\"> </P>
<P 24pt\">八、五阴炽盛苦: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之后,复须再生,如是循环不已,是为五阴炽盛苦。</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佛度有缘人,无缘的众生谁度?</FONT>
< 24pt\"> </P>
< 24pt\">众生(梵语bahu—jana),诸佛是大慈大悲的,众生固然无量无边,但佛之悲愿亦无尽的,不论众生与佛的缘份深浅如何,认识不认识、眷属非眷属、朋友非朋友,乃至怨憎仇敌,这一连串的关系,佛陀皆一一净化,而以大慈悲心平等以待,有缘者而度之,无缘者若因缘成熟之际,佛陀亦然悲心而度之,只是时机迟早罢了,佛陀已彻底证成圆满之无我(梵语anatman)、无有对立性、排斥性、取舍分别性、毕竟平等性故。</P>
< 24pt\"> </P>
< 24pt\">依此而类推,有缘无缘、认识不认识、眷属非眷属、朋友非朋友,乃至怨憎仇敌,佛陀皆慈悲一一净心而度之,只是缘份成不成熟,迟早而已!</P>
< 24pt\"> </P>
< 24pt\">佛遗教经云:“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P>
< 24pt\"> </P>
< 24pt\">大地众生悉有佛性,只是善根深浅有异,甚至大恶之人亦有佛性,仅为烦恼覆障,若业消障除,善根亦然大展流露,即当发菩提心,可共登觉岸。</P>
< 24pt\"> </P>
< 24pt\">涅槃经云:“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梵语buddha—dhatu),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一阐提等无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来有故,一阐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故。”</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何谓功德?</FONT>
< 24pt\"> </P>
< 24pt\">功德(梵语guna),音译作惧囊、寞囊、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P>
< 24pt\"> </P>
< 24pt\">景德传灯录卷三云:梁武帝问于菩提达磨: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安僧立众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磨云:“并无功德。”盖此仅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P>
< 24pt\"> </P>
< 24pt\">六祖坛经云:“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徵求金光明沙分寄義工

<FONT color=#333399>何谓“八福田”?</FONT>
< 24pt\"> </P>
< 24pt\">佛、圣人(梵语arya)、僧三种为敬田;和尚、阿合黎、父、母等四种为恩田;救济病人为病田,又称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称为‘田’。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供养尊敬,即能如农人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P>
< 24pt\"> </P>
< 24pt\">(一)佛田:佛(梵语buddha),意译为大觉者,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世出世间最胜无比。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能获一切福,亦能灭一切罪,故称佛田。</P>
< 24pt\"> </P>
< 24pt\">(二)圣人田:谓菩萨、缘觉、声闻等出离三界,证悟圣道,具足无量功德智慧。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胜福,故称圣人田。</P>
< 24pt\"> </P>
< 24pt\">(三)僧田:僧(梵语samgha),音译僧伽,意译为和合众。谓出家僧众皆能六和敬,敬顺无诤,是佛弟子。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称僧田。</P>
< 24pt\"> </P>
< 24pt\">(四)和尚田:和尚(梵语upadhyaya),即教授师。谓出家者,因师教诲力,生长法身,其恩实重。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称和尚田。</P>
<P 24pt\"> </P>
<P 24pt\">(五)阇黎田:阇黎(梵语acarya),音译阿阇黎,意译为正行。以能纠正弟子之行,即教授得戒等师,因依此戒,得生禅定智慧,其恩实重。若人能恭敬供养,即获福利,故称阖黎田。</P>
<P 24pt\"> </P>
<P 24pt\">(六)父田:父为资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成长,教诫育养,其恩重极。为人子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称父田。</P>
<P 24pt\"> </P>
<P 24pt\">(七)母田:谓母始自怀孕分娩,以至乳哺鞠育。为人子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称母田。</P>
<P 24pt\"> </P>
<P 24pt\">(八)病田:谓见人有病,即当念其苦楚,用心救疗,给予汤药,则能获福,故称病田。</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自己知道佛去,吝啬不向人讲,有没有罪过?</FONT>
< 24pt\"> </P>
< 24pt\">自己明白佛法的道理,有人请问,吝啬不向人宣说,是有罪过的,</P>
< 24pt\"> </P>
< 24pt\">第一、此人忘恩负义,不知报三宝(梵语tri-ratna)恩故。</P>
< 24pt\"> </P>
< 24pt\">第二、对自己而言,自心自私自利,我执深重,不得解脱,得愚痴(梵语modha)果报故。</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为何每翻起经书想阅读时,马上想睡觉,是何原因?</FONT>
< 24pt?></P>
< 24pt?>经书所阐扬的是真理,解脱之道,众生不易相应,生涩贫乏故,如路面砂砾荆棘,坎坷难行;众生无量劫以来与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相应成习,背觉合尘,六道轮回走得很光滑,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方向,易于相应,是故,翻起经书就想睡觉。</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FONT>
< 24pt\"> </P>
< 24pt\">非也,佛之弟子有两大类别,一则出家佛弟子。二则在家佛弟子。各人因缘成熟,能以出家(梵语pravrajya)身分修则以出家修;各人因缘未成熟则以在家修行即可,是故,佛教是不反对家庭制度的。</P>
< 24pt\"> </P>
< 24pt\">在家有在家的制度所限,往往进道的过程,较易被限制、考验多、累赘多、牵缠多,在家弟子能佛法家庭化是最好不过了,在知见上、思想上、行为上,都能佛道相应,大众一心,别无议论,佛化家庭亦可学佛。</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无论何因,杀人都要受报,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是否要受果报?</FONT>
< 24pt\"> </P>
< 24pt\">造善得善报,造恶得恶报,是不变的因果律,造因有共业之因与不共业(梵语avenika-karman)之因,我们尚未解脱三界,亦然要受三界的共业所驱使,身不由己,无奈又能奈何呢!保家卫国的战士亦不能例外,虽然国家说是为你负担其罪,但你不要忘记国家有国家的共业,你是共业中的不共业,罪亦难免,因缘成熟,必招果报,因果(梵语hetu-phala)是没有特权的,因果是没有赦免的。</P>
< 24pt\"> </P>
< 24pt\">自古至今,中外国家,历史上败家亡国的史实,不是活生生的一面镜子吗?此国与彼国斗争杀戮,惨不忍睹,血流遍满大地,尸体横遍山野,难道这些不是因果循环所致吗?难道会无风起浪吗?难道世间会有无因而有后果吗?难道世间被杀者都是无辜的吗?是倒楣的吗?要明白呀!个人有个人的因果,社会有社会的团体因果,国家有国家的共业因果啊!世界有世界的大洪流因果呀!</P>
< 24pt\"> </P>
< 24pt\">总而言之,保家卫国之战士亦不免受因果制裁,果报亦无能享有特权,因而逃之夭夭!</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 除早晚课之外,在晚间躺在床上,轻念经咒有罪否?</FONT>
< 24pt\"> </P>
< 24pt\">佛教论修行,在于行住坐卧中,身体若无不适,最好应该端坐而念经咒,身心方不易产生懈怠之意,易抖擞故,而且不会落入慢法之过,若真实欲念,躺于床上,可自心默念亦可,切勿出声诵经咒是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看小说、看电视、听歌曲,都能得到忘我的境界,而得一心不乱,这与念佛一心不乱,有何差别?</FONT>
< 24pt\"> </P>
< 24pt\">看小说、看电视、听歌曲,固然亦能忘我的意境,这种忘我意境,似乎一心不乱,但内心微细的念头,亦免不了贪染小说中剧情,执著电视的内容,心被歌曲所动,动而染、染而动,处处迷染,心安住声尘与剧情,这种类似一心不乱的忘我,是迷了本性,心外求法的贪著,外道也有这种相似之定。</P>
< 24pt\"> </P>
< 24pt\">念佛达成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能念念觉悟、念念分明、念念无染、念念不贪不著、念念光明、念念无生,是故,念佛三昧与看小说、看电视、听歌曲的忘我一心,是截然不同的境界。</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念佛之人,若欠别人债务,到命终之际,不幸债务还不完,能带业往生吗?或是再轮回来还他人之债呢?</FONT>
< 24pt\"> </P>
< 24pt\">能否带业住生要看念佛的造化如何!假使念佛者心念坚固,正念现前,突破一切妄想,向前一步是莲池,退后一步是地狱火坑,因此,万念归此佛念,亦得带业往生。</P>
< 24pt\"> </P>
< 24pt\">倘若欠债的心念无法净化,耿耿于怀,惦念不忘,恐怖心现前,正念不能提起,如此欲得往生,甚为困难!还债是有时节因缘的,因缘会遇,必然偿还他人之债,因果(梵语hetu-phala)循环,理所当然,毕竟,因果平等故。</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 往生西方后,乘愿再来,回入娑婆,广度众生,示现生老病死,与一般众生的生老病死,有何差异?</FONT>
< 24pt\"> </P>
< 24pt\">乘愿再来的菩萨,皆为法身大士之辈,来此娑婆界度众生,示现生老病死,在凡夫立场看来,似乎与自己一样有生老病死,却不知示现行化的佛菩萨已证得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于生死已得自在,生即无生,无生即生,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不一不二,生死涅槃等空花!</P>
< 24pt\"> </P>
< 24pt\">佛菩萨视生死即涅槃,凡夫看涅槃即生死,迷悟染净有别故。佛菩萨倒驾慈航来人间度化众生,能愿力自在,弘法利生无碍,生死自如;凡夫(梵语prthag-jana)来人间是由业力所驱使,是身不由己,不想来人间,但业力所牵引之下,就不得不投胎转世,凡夫来人间是不自在的,是沉沦的,随顺生死流转而来的,是故,乘愿再来者与一般人来人间,其境界悬殊甚大,完全不同的两端,无以比伦。</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依据因果而论,前生多做善事,多修行的人,今生福报会很大,智慧高超,也就是说,为善修行应得富贵聪明之报才对,但为什么现前所看的富贵之人,多横行霸道,而且鬼头鬼脑呢?反而善良的人,往往多穷苦与愚笨亦不少呢?</FONT>
< 24pt\"> </P>
< 24pt\">此问题波及很广,非三言两语所能解答周详,请仁者有耐心注意看下去,这可分为两方面解答:</P>
< 24pt\"> </P>
< 24pt\">一.众生未开悟有隔阴之迷故。今生若广行善业(梵语kusala-karma),布施喜舍,捐助救济,甚至修行精进,这些功德利益之因是不会消失的,今生若无开悟证成菩提或往生净土,那么,今生的善因与修行的功德,必然会感召来生的大富大贵,甚至聪明绝顶,但由于没有证成果位之故,投胎人间便成隔阴之迷!忘记了前世自己所做的一切因果,心地亦然被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所染污与蒙蔽,善根一时无法大展流露,自己的私欲作崇,凭著他的福报,造业下去,为名为利的习气,还是炽盛燃烧著,甚至横行霸道,又如你所说的,鬼头鬼脑皆使出来哩!</P>
< 24pt\"> </P>
< 24pt\">二.因果是不失乱的。因果是分明的,是有规律而且平等的。富贵有富贵的因果,聪明的聪明的因果,为善有为善的因果,为恶有为恶的因果,穷苦有穷苦的因果。因果律是分明的,所以佛要我们广修诸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要学习。</P>
< 24pt\"> </P>
< 24pt\">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若有一善法未能圆满,而得无上正等菩提(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无有是处。”</P>
< 24pt\"> </P>
< 24pt\">由此可见,有些人行善或修行,往往会顾此失彼,顾彼失此,修此法而无修彼法,修彼法而无修此法,不能面面顾到,比方说:有些人布施心做到了,但为人不仁,以后的果报就会富而不仁;有些人布施心做到了,但不听经闻法,来生的果报就会富贵命,但没有智慧,得到愚笨无知的果报;有些人听经闻法,但布施心没有,来生的果报就会很聪明,但没有福报,生活贫穷困苦;有些人布施心有,也听经闻法,来生果报就很聪明,而且很富贵又很善良。</P>
<P 24pt\"> </P>
<P 24pt\">有些人不布施喜舍,又不闻法听经,来生果报就很穷苦,而且愚痴鲁钝;有些人布施喜舍心有,但喜欢吃喝嫖赌,来生的果报就很富贵,但为人横行霸道,常使用权威欺淩弱者。但以上种种实例,我们就知道因果的关联性是如何了!</P>
<P 24pt\"> </P>
<P 24pt\">因果(梵语hetu-phala)是分明的,不会错乱的,是平等的,为善为恶,果报就有善有恶;修行者若如是知,如是见,是名正见。</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学佛之人欲临命终之前,能预知时日,是否佛之指示?</FONT>
< 24pt\"> </P>
< 24pt\">修行有得,精进学道,境界纯熟,三昧(梵语samadhi)现前,确实能预知时日,大体上有两种情况:</P>
< 24pt\"> </P>
< 24pt\">一者、定力功深,自性预知寿命缘尽,时日自知。</P>
< 24pt\"> </P>
< 24pt\">二者、参禅念佛者,一心向道,机缘感应,佛加被示知。</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受过五戒的法官,于法庭判人死刑,是否犯杀戒?</FONT>
< 24pt\"> </P>
< 24pt\">家有家规、宗教有戒律,国有国法,法官依法行事,只要公正无私,依法究办,实践正义、道德、因果(梵语hetu-phala),于法庭为国法判人死刑,不犯杀戒。</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神识投胎,是女人受孕则入,或是临产之时才投入?</FONT>
< 24pt?></P>
< 24pt?>神识(中阴身)投胎是在男女行淫之际,男精与女众之卵结合的那瞬间投胎的,不是临产之时才投入。</P>
< 24p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8 06:14 , Processed in 0.1222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