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uletom

真的存在婴灵报复吗?(学佛要信佛所说,诸位不要疑神疑鬼,有疑问应该多研究佛说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13-1-9 18: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1-10 08: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末学感慨!

男人有主见不是坏事,但是固执到一定程度,不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

女人耳根软,容易偏听偏信,逻辑思维能力较男人要弱,容易上当受骗

若修行中,不断克服性别带来的所知障,越修越虚心、越修性格脾气越柔软,

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1-10 08: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闻与所知障

多闻与所知障

要享受佛法的好处, 还是得确确实实的照着佛的遗教,去做实修实证的工夫。 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他们虽然很肯定宗教对社会人心的教化意义,但是他们自己并不信教。他们觉得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但是对社会各阶层的大部分人来说,宗教可以抚慰人心、安定社会,所以是很好的教化工具。而他们认为自己有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不需要宗教的引导与支持。这种现象可说就是‘所知障’或‘知见障’。

‘所知障’是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以这个观念的框架来批评、否定宗教,妨碍了宗教信仰的道德实践和内心的体验。他们自认为是站在纯客观立场,其实,局内人可能不客观,而局外人不明就理的评论,也未必应能客观。怕就怕所知不多而自以为无所不知。不但对他自己形成了障碍,也可能误导他人而成为信仰宗教的障碍。

一般来说,学文科的中国知识分子,比较倾向于无宗教的立场,似乎接受个人主义思想的人,就容易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人生并不契合,尤其对于佛教会有若干偏见。比较起来,学理工科学的的除了坚持唯物 史观的人,反而容易接受宗教;所以,也不可说学问好的人就有所知障,就像许多博览群书的人,依旧会选择一种宗教来作终身的依归。

近年来,像这样的风气,不论在国内或国外,知识分子信佛学佛,已经越来越多了。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阿难尊者的自述之词:“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阿难是众多弟子当中学问最好的一位,但是他发觉自己对佛法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不能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妙用。佛陀时常赞美阿难是多闻第一,所以,多闻也是值得嘉奖的。 但是,多闻还要实践,要经验所知的内容,可是一般的人只停留在‘知’与‘解’的层次,就像考古学者考察古代文物,但不会成为古人。所以,要享受佛法的好处,还是得确确实实照着佛的遗教,去做实修实证的工夫。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不然,在修行的成就上,佛学博士还未必比得上目不识丁的人呢!


噶瑪滇真聽列惹薩解释:

所知障就是所知的障礙,所知的所知來自學習和習染、來自對世界的執取和分別,這就是所知。真正修行佛法求開悟,必須放棄一切所學,淨除所知障。也許你會想,若無這些知識,不懂得分別,如何在現實社會生存?誠\然,世俗生活需要知識、常識、學習、分別,要懂得善惡是非。基於世俗的角度,所知越豐富、越能在現實社會生存。但若站在出世間角度,所知越多,所知障相對加重。越不易接納他人,分別心越強。

  未見性之前,一般人心量狹小,尤其常偏私袒護親友所為。譬如自己孩子出狀況,家長的立即反應常是「不可能,我兒子善良又孝順,絕對是人家害他的。」不是緩頰就是為其開罪。為求生存,是非善惡都常顛倒了,更何況正確的善惡標準,也是一時之辨,在某種時空條件下所分析判斷的結果。

达真堪布上师的解答:

所知障有很多种,主要执着三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三轮。我们把三轮都视为真有,然后去执着,这就是所知障。比如说我们吃饭。吃饭,自己是一个轮,所吃的饭是一个轮,吃饭的过程又是一个轮,这是三轮。我们把三轮都执为实有,不知道是空性,不知道是如幻如梦。再比如说我们做功德,做布施,布施者自己,所布施的东西以及布施的过程,做布施的对境,这是三轮。把三轮都视为真有,不知道都是如幻如梦的。这个念就叫所知障。执着法,执着诸法为真有实有,这就是所知障。

我们有两种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本,法我执是所知障的根本。

希热多吉居士的解释:


通俗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觉都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体和不同的见地。由于个体的不同,因此每一个人所在和所处的境遇也不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来看待事物,但是他(她)们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往往都带有狭隘性,不能完全的、客观的看待事物,这就是佛教里讲的所知障。如果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知障。

“所知障”在梵语里是jn~eya^varan!a,在藏文里是s/es-byah!I sgribs-pa,在佛教中对它的解释一般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在《成唯识论》中讲: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huì,指恨、怒、愤)、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可见“所知障”是与“烦恼障”相对应的。(注:萨迦耶见认为在五蕴假和合之生命现象之中,内含一常恒不变的生命主体,为五见之一。其从根本上违背了佛教自作自受的基本原则)

通常影响我们对事物有全面认识的有这样几种“烦恼障”:见(认为所见一定是真)、疑(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疑惑和疑虑)、无明(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爱(情感觉受导致各种爱)、恚(指恨、怒、愤)、慢(傲慢)。因为烦恼障的产生,障碍我们如实知道事物本具的真如法性,造成我们对事物有偏见、断见、歧见、妄见等等的产生,因此形成了我们的“所知障”。所以所知障又被称作智障、智碍。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所知障”,这里用唐朝慧忠国师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下。慧忠国师,俗姓冉,越州诸暨(浙江诸暨)人,幼时不会讲话,从未踏越家门前的横桥一步。十六岁时,家里来了一位禅师,他远远迎面遥向禅师礼拜,双亲及亲友见了这种情形,都为他的举止感到惊讶不已,慧忠当时便乞求出家。他听闻六祖慧能大师之名,就前往叩谒参学近十一年的岁月。因此在禅林中,他与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神会、永嘉玄觉等四人,并称为六祖门下五大宗匠,与神会同在北方弘扬六祖禅风,批评当时在南方(江西)阐扬“平常心是道”的马祖道一,驳斥南方禅者不重视经典而随意说法的作风,所以慧忠国师平日特别重视经律论的教学。

其后,慧忠国师游历无数名山大川,例如五岭、罗浮、四明、天目、白崖、紫阁、武当等诸山,或者在松下安居,或者在岩石禅定。清风朗月,白日江河,皆能身心融为一境。在参访慧能大师的十一年中间,六十二、三岁左右,中宗嗣圣七年(六九○)时,进入南阳白崖山党子谷(河南南阳),自此长居于此,四十多年不下山,天下的学者风从而至,超过千人。

唐朝代宗即位之后,对慧忠国师礼遇有加,于是迁住光宅寺。有一天,代宗召见一人,自号太白山人,不明真实姓名与年龄。代宗告诉慧忠国师:“此人自认是一代奇人,颇有见解,敬请国师考验。”慧忠国师先看看太白山人,然后问道:“陛下说你是一位异士,请问你有什么特长?”

太白山人说:“我会识山、识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认字,无一不精,并长于算命。”

慧忠国师道:“请问山人:你所住的太白山是雄山呢?还是雌山呢?”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山本无自性,更没有雄雌之分,因太白山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答不出来。)

慧忠国师又指着地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呢?”

山人说:“算一算便可知道。”

慧忠国师又在地上写了“一”字,问:“这是什么字?”

山人回答:“一字。”

慧忠不以为然,纠正他的话:“土上加‘一’,应当是‘王’字,为什么会是‘一’字呢?(前有指地,作为铺陈,其后划一,定有关联。太白山人因忽略前面的铺陈,因此想当然认为只是一个一字。正所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识局部,不识整体)


慧忠国师又问:“现在,我再请问你:三七共是多少?”

山人回答:“三七是二十一,谁人不知?”

慧忠国师说:“三和七合起来是十,怎么一定会是二十一呢?”

(三七可以为加减乘除任一,慧忠国师并无刻意说明用何法,因此各种可能都有,太白山人以己见推测慧忠国师说的是乘法,因此掉入慧忠国师的陷阱)。

生活当中,很多人常常不屑于听完别人在说什么,不屑于看完别人写的是什么,只凭自己主观臆断,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再以这个观念去臆断、揣测、批评别人,因此常常会做出象太白山人那样好笑的事情出来,这些都是所知障和烦恼障的表现。

以佛教的观点看现在的专家学者,绝大部分人都有所知障。因为他们可能长于自己的专一学科或领域,但若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来看,以专一学科或领域的专长视角去看这个整体,则必然是不全面和有偏颇的。因此对于专家的话不能盲目听信,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佛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开视界的工具,这就是佛教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4

帖子

28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680
发表于 2013-1-10 16: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xuletom说得对,得依佛经为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4

帖子

28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680
发表于 2013-1-10 16: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rose003于2013-01-08 18:57发表的  :
婴灵属于那一道????所谓的婴灵,不是中阴,不是三界六道之属,哪它是个什么东西---------这一点,你该问问佛菩萨嘛!不应该因为你自己搞不懂他们是哪一道就否认他们的存在么!观音感应灵课,地藏占察轮,如果这些你也认为是外道,那我就没话说了。
我只相信我所见的,和我感受过的,其它的,都是扯淡!



呵呵,看来这里只是施食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主题

204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3070
发表于 2013-1-12 0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rose003于2013-01-08 18:57发表的  :
婴灵属于那一道????所谓的婴灵,不是中阴,不是三界六道之属,哪它是个什么东西---------这一点,你该问问佛菩萨嘛!不应该因为你自己搞不懂他们是哪一道就否认他们的存在么!观音感应灵课,地藏占察轮,如果这些你也认为是外道,那我就没话说了。
我只相信我所见的,和我感受过的,其它的,都是扯淡!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佛还说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什么时候教你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了,感受到的东西也是六识之中,六识之中,空色不二
无论谁学佛,观影感应,还是地藏占察,都是个善巧方便,不是修行之路吧
见过谁家的寺院早上起来先做观音灵课,再来地藏占察的呢?这些东西可以有,但是不要执着,跟不代表佛法

佛也没教人说过以扯淡二字对待自己的同修,如此说话,其罪过都会在自己的身上的,何苦多一颗恶因恶中呢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主题

429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853
发表于 2013-1-12 11: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上人:小鬼难缠,疑难杂症很多因为堕胎(2010-02-28 09:46:59)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堕胎的恶报你知道多少  
    無辜的小鬼 Innocent Little Ghosts



    上宣下化老和尚開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Dharma Talks

現在最要緊的是──世上不知有多少小鬼。為什麼有這麼多小鬼?就因為人墮胎太多了,它還沒長成人形就把它殺了。小鬼的報復心更重,所以戒殺、放生也包括不可以墮胎。這些小鬼很不容易擺脫,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所以各位要注意這一點!現在全世界每個國家小鬼比大鬼多,大鬼比老鬼多,這種問題是很嚴重的! ──宣化上人
 What is most important and urgent now is the number of little ghosts in the world. Why are there so many little ghosts? This is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abortions. These fetuses are killed even before their bodies have a chance to develop into human shape. These little ghosts of aborted fetuses are incredibly vengeful. Therefore both the precept against killing and the precept for liberating the living prohibit abortion. These little ghosts are also very difficult to shake off, and thus the saying:“It is easy to meet King Yama, but difficult to deal with little ghosts.”Everyon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oint! Now, in every nation, little ghosts outnumber old ghosts. This is a very serious problem!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
我奉劝大家,要守夫妻之道,不要离婚,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子女,家庭都和乐了,自然国家就太平了!
还有!我要劝大家不要再堕胎了,你想想,一个生命还未出世,就成冤魂,到处是要命的小鬼,你说社会会安宁吗?这些小鬼需要不贪财、有道行的人才能超度,小鬼难缠啊!很难办的,到处是罪业,你能说安宁吗?
堕胎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今天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疑难杂症,堕胎是很大的因素。这个未出世的生命认为:你叫我这么早就死,我也不会教你善终。所以,就有这么多奇难杂症发生。
问:现在报纸上,常见有"供养婴灵"的广告,婴灵是可以供养的吗?  
答:这事不能谈"供养",因为它不是三宝(佛、法、僧),若说是"供养",就落入邪见。应该讲做"超度",但是此冤甚深,很难超度。因为夺命债,就须以夺命还。但是如果遇到不贪财的真修行者,可以有机会超度他们的。  

  文中宣化上人是佛教沩仰宗九祖,被称为“观世音菩萨”化身,只身赴美传法多年,创建著名的万佛城,有五位美国籍信徒出家皈依其门下,开美国佛教事业先河。
转自: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 ... bookcover_video.htm
我信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6-12 21:3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7

    主题

    1002

    帖子

    40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098
    发表于 2013-1-12 12: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佛还说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什么时候教你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了,感受到的东西也是六识之中,六识之中,空色不二
    无论谁学佛,观影感应,还是地藏占察,都是个善巧方便,不是修行之路吧
    见过谁家的寺院早上起来先做观音灵课,再来地藏占察的呢?这些东西可以有,但是不要执着,跟不代表佛法

    佛也没教人说过以扯淡二字对待自己的同修,如此说话,其罪过都会在自己的身上的,何苦多一颗恶因恶中呢
    阿弥陀佛
    ----------------------------
    无我无执师兄,本来不想再回这个很具争议性的贴子,但是因为我写了以上这段话,导致楼主以及无我无执师兄可能还有其它很多师兄的误解,所以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我说此话的意思。
    婴灵,不管海涛法师对此有什么样的说法,本人一直认为他们就是六道中的一种,我认为是属于鬼道,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一定正确,而当时师兄不断的问“他们到底属于哪一道?”显的有点气急败坏,所以我才建议楼主用地藏占察法或观音感应灵课的占察法,问问佛菩萨是否有婴灵的存在,他们是属于哪一道。这是一种方便法, 最起码可以解释内心的疑问,但我并没建议楼主平常专修此法。
    还有,我相信人类的存在,因为我每天都和人接触,实实在在的看到他们,你能说人类不存在?我相信鬼道众生的存在,这不只因为我看到佛经里边是这样写着,而且我也自己也见过,也感受过,所以我相信他们的存在,他们不存在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个人觉得,佛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怕我们修偏了,怕我们着相,以佛的高度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虚无的,但是现在这句话已经被那些死读书的用滥了,该用的地方,不该用的地方,一码的往上贴,让人一看就心生反感。
    还有,“扯淡”二字不是我说的,是我引用楼主的说法而已,你如果能认真的,不急不燥的看完全部贴子,就知道了。
    阿弥陀佛,此贴不再回复,并且在此起个誓:从今以后,凡具有争议性的贴子,本人一概不跟贴,免的造口业,生嗔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1-12 2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婴灵真的存在的!

    佛经里有没有记录,这个不好说。

    首先传到中国的佛经并不全,这是事实

    其次楼主没看到佛经记录婴灵有两种可能

    1、我们并没有能力看完传到中国的所有佛经内容

    2、更别说有能力了知没传到中国的佛经内容

    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力看完呢?真不是看轻大家的能力,佛典浩瀚,皓首穷经也未必能看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1-12 2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经目录(看看我们的佛经遗失的有多少)

    请楼主和经常称要依照佛经的同修自己审度,咱们都读到了多少本佛经了?


    众经目录(看看我们的佛经遗失的有多少)

     众经目录序


      佛法东行。年代已远。梵经西至流布渐多。旧来正典并由翻出。近遭乱世颇失原起。前写后译质文不同。一经数本增减亦异。致使凡人得容妄造。或私[打-丁+乘]要事更立别名。或辄构余辞仍取真号。或论作经称。疏为论目。大小交杂是非共混。流滥不归因循未定。将恐陵迟圣说动坏信心。义阙绍隆。理乖付嘱。皇帝深崇三宝。洞明五乘。降敕所司。请兴善寺大德。与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披检法藏详定经录。随类区辩总为五分。单本第一。重翻第二。别生第三。贤圣集传第四。疑伪第五。别生疑伪不须抄写。已外三分入藏见录。至如法宝集之流净住子之类。还同略抄例入别生。自余高僧传等。词参文史。体非淳正。事虽可寻。义无在录。又勘古目犹有阙本。昔海内未平诸处遗落。今天下既壹。请皆访取。所愿仁寿长延。法门具足。群生有幸。方益无穷。合成五卷。显之于左 都合二千一百九部五千五十八卷 单本(原来一本更无别翻)


      合三百七十部一千七百八十六卷。

      右第一卷 重翻(本是一经或有二重翻者乃至六重翻者)

      合二百七十七部五百八十三卷 贤圣集传(贤圣所撰翻译有原)

      合四十一部一百六十四卷。

      右第二卷 已前二卷三分合六百八十八部二千五百三十三卷入藏见录 别生(于大部中抄出别行)

      合八百一十部一千二百八十八卷。

      右第三卷 疑伪(名虽似正义沙人造)

      合二百九部四百九十卷。

      右第四卷 已前二卷二分合一千一十九部一千七百七十八卷不须抄写 阙本(旧录有目而无经本)

      合四百二部七百四十七卷请访。

      右第五卷。
    众经目录卷第一
    单本(原来一本更无别翻)


      合三百七十部一千七百八十六卷。

    大乘经单本

      一百五十九部五百五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或五十卷) 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共法业等于扬州译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 北凉沮渠世昙无谶共惠嵩等于姑臧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或三十卷) 后秦世鸠摩罗什共僧睿等于长安逍遥园译(一名大品经)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 北凉世昙无谶于姑臧译 大方等日藏经十五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于大兴善寺译 大方等月藏经十卷 齐世耶舍译 菩萨璎珞经十三卷(或十四卷)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于长安译 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 齐世耶舍译 佛名经十二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于相州译 月灯三昧经十卷 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 贤劫经十三卷 晋元康年竺法护译 华手经十卷(或十二卷或十一卷)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于长安大寺译 大方等月藏经十卷 齐世那连提法智等重译 十住断结经十卷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共道安译 大灌顶经九卷(或十二卷) 晋世帛尸梨蜜多罗译 观佛三昧经八卷 宋永初年佛陀跋陀罗于扬州译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陈世月支国王子婆首那于扬州译 金光明经六卷(或七卷) 北凉世昙无谶译后三卷陈时真谛译 宝云经七卷 梁世曼陀罗于扬州译 法集经六卷(或七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于洛阳译 菩萨处胎经五卷 前秦世竺佛念于长安译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大悲经五卷 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于相州译 深密解脱经五卷 后魏世留支于洛阳译 念佛三昧经五卷(或六卷) 宋大明年功德直于扬州译 大方等无相经六卷(一名大云经) 前秦世竺佛念于长安译 密迹金刚力士经四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北凉世法众于高昌郡译 海龙王经四卷 北凉世昙无谶译 央掘魔罗经四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扬州译 僧伽吒经四卷 后魏世月婆首那译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三卷(或二卷) 晋世竺法护译 菩萨藏经三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译 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须真天子经四卷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璎珞本业经二卷 前秦世竺佛念译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月上女经二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中阴经二卷 前秦世竺佛念于长安译 须弥藏经二卷 齐世耶舍共法智译 首楞严三昧经二卷(或三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大法鼓经二卷 宋世求那跋摩于扬州译 诸佛要集经二卷 晋世竺法护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 晋永熙年竺法护于洛阳译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经) 宋世翔公于南海郡译 大乘同性经二卷 后周天和年阇那崛多共僧安译 诸法无行经二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阿閦佛国经二卷(或一卷一名佛刹菩萨学成经) 般舟三昧经三卷(或二卷) 晋世竺法护译 莲华面经二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译 迦葉经二卷 后魏世月婆首那译 孔雀王陀罗尼经二卷 梁世僧伽婆罗译 无上依经二卷 陈世沙门真谛于广州译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南齐世昙景译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 后汉灵帝世支曜译 太子须大拏经一卷 西秦世法坚译 太子慕魄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须赖经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金色王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独证自誓三昧经一卷(一名如来自誓三昧经) 晋世竺法护译 摩诃摩耶经一卷 南齐世昙景译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译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扬州译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一名须摩提经) 晋世竺法护译 希有校量功德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梵女首意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差摩波帝受记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月明菩萨经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灭十方冥经一卷 晋元熙年竺法护译 普门品经一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菩萨十住经一卷 心明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一名逮慧三昧经) 宋世先公译 不思义光菩萨所说经一卷(一名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 晋世竺法护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一卷(一名问署经) 后汉灵帝世支谶译 佛说德光太子经一卷(一名赖吒问光德太子经)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施灯功德经一卷(一名然灯经) 齐世耶舍译 菩萨诃色欲经一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人本欲生经一卷 后汉桓帝世安世高译 人所从来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不增不减经一卷 佛语经一卷 无字宝箧经一卷。

      右三经后魏世留支译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共佛陀扇多译 十法经一卷 梁普通年僧伽婆罗于扬州译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十二佛名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魔逆经一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内藏百宝经一卷 后汉灵帝世支谶译 大方广总持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毗尼多留支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文殊师利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梁天监年曼陀罗译 牢固女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译 演说道业经一卷 西秦世法坚译 菩萨生地经一卷(一名差摩竭经) 吴黄武年支谦译 菩萨道树经一卷(一名私阿昧经一名私阿末经一名道树三昧经) 吴世支谦译 宝网经一卷(一名宝网童子经) 晋世竺法护译 百佛名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译 无量义经一卷 南齐建元年昙无伽他耶舍于扬州译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一卷 北凉世沮渠安阳侯译 无量寿观经一卷 宋元嘉年畺良耶舍于扬州译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宋元嘉年昙无蜜多于扬州译 不空罥索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 宋元嘉年畺良耶舍译 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 宋世外国舶主竺难提译 十一面观世音经一卷 后周世崛多译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一卷 宋世昙无竭于杨州译 鹿母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鹿子经一卷 吴建兴年支谦译 除恐灾患经一卷 魏世白延译 八吉祥经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荆州译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 四不可得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诸德福田经一卷(一云福田经) 晋世法炬法立译 出家功德经一卷 吴世支谦译 大方广十轮经十卷 (或八卷) 大方便报恩经七卷 七佛经四卷 大方广如来性起经三卷(或二卷) 菩萨本行经三卷 不思议功德经二卷(一名功德经) 大吉义咒经二卷(或四卷) 菩萨梦经二卷 文殊问经二卷 仁王般若经二卷 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 密迹力士经二卷 虚空藏菩萨问持经几福经一卷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一卷 善臂菩萨所问经二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一名威势长者观身行经) 菩萨投身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 一切施主所行檀波罗蜜经一卷 频婆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一卷 萨罗国经一卷 大意经一卷 天王太子辟罗经一卷 长者音悦经一卷 长者法志妻经一卷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一卷 师子月佛本生经一卷 阿弥陀鼓音声陀罗尼经一卷 法华三昧经一卷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一名金刚清净经)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问法身经一卷 千佛因缘经一卷 八部佛名经一卷 八吉祥神咒经一卷 八阳经一卷 十吉祥经一卷 贤首经一卷(一名贤首夫人经) 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贤者五福德经一卷 幻士仁贤经一卷 药师琉璃光经一卷。

        大乘律单本

      一十四部三十卷 佛藏经四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 菩萨藏经一卷 梁天监年僧伽婆罗于扬州译 决定毗尼经一卷 众录皆云炖煌译竟不显世代人名 宝梁经二卷 北凉世道龚译 梵网经二卷 后秦世罗什译 文殊师利悔过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五体悔过经)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一名悔过经)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优婆塞戒经十卷(或五卷是在家菩萨戒) 北凉世昙无谶与惠嵩等译 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法律三昧经一卷 菩萨内戒经一卷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一卷 菩萨受斋经一卷 净业障经一卷。

    大乘论单本

      四十二部一百一十一卷 大智度经论一百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 十地经论十二卷 后魏永明年勒那摩提共菩提留支于洛阳译 十住毗婆沙经论十四卷(龙树菩萨撰) 后秦世罗什译 大涅槃经论一卷 达摩菩提译 大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陈世真谛于广州译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十卷(或九卷或五卷) 后魏世留支译 宝积经论四卷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 胜思惟经论三卷(或四卷) 三具足经论一卷 法华经论一卷 转法轮经论一卷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 无量寿经论一卷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论二卷(一名伽耶顶经论)

      右九论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大庄严论十卷(或十五卷马鸣菩萨撰) 后秦世罗什译 佛性论四卷 陈世真谛译 大丈夫论二卷(提婆菩萨撰) 北凉世道泰译 中边论三卷 陈世真谛译 回诤论一卷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佛阿毗昙论二卷 陈世真谛译 业成就论一卷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中论四卷 后秦世罗什于长安译 顺中论二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百论二卷 后秦世罗什译 起信论一卷 三无性论一卷。

      右二论陈世真谛译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撰) 北凉世道泰译 如实论一卷 陈世真谛译 十二门论一卷 后秦世罗什译 十八空论一卷 陈世真谛译 宝性论四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方便心论一卷 后魏延兴年吉迦夜与昙曜译 金七十论三卷 思尘论一卷 解拳论一卷。

      右三论陈世真谛译 十二因缘论一卷 一输卢迦论一卷(龙树菩萨撰) 百字论一卷 破外道四宗论一卷 破外道涅槃论一卷。

      右五论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发菩提心论二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小乘经单本

      一百二部四百一十七卷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后魏世留支译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 前秦建元年昙摩难提译 中阿含经六十卷 晋世僧迦提婆译 杂阿含经五十卷 宋世求那跋陀罗译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贤愚经十六卷(或十七卷) 后魏沙门惠觉共沙门威德在高昌译 杂宝藏经十卷 后魏延兴年吉迦夜共昙曜译 普曜经八卷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生经五卷(或四卷) 晋世竺法护译 修行道地经六卷 阴持入经二卷。

      右二经后汉世安世高译 中本起经二卷 后汉建安年康孟详共竺大力译 兴起行经二卷 后汉世康孟详译 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后秦世佛陀跋陀罗译 义足经二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毗耶婆问经二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大安般经一卷(或二卷) 安般守意经一卷(或二卷)

      右二经后汉世安世高译 般泥洹经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当来变经一卷 过去佛分卫经一卷 柰女耆域经一卷。

      右三经晋世竺法护译 净饭王般涅槃经一卷 北凉世安阳侯沮渠京声译 八师经一卷 吴世支谦译 大迦葉本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四愿经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妇人遇辜经一卷(一名妇遇对经) 西秦世法坚译 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一名长者辩意经) 后魏世法场译 胞胎经一卷(一名胞胎受身经) 四自侵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七女本经一卷 阿难四事经一卷。

      右二经吴黄武年支谦译 所欲致患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法受尘经一卷 禅行法想经一卷。

      右二经后汉世安世高译 四天王经一卷 宋元嘉年智严共宝云译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 优婆夷净行经二卷 难提释经一卷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 造立形像福报经一卷 法常住经一卷 懈怠耕者经一卷 优填王经一卷(一名优填王作佛形像经) 阿难七梦经一卷(一名阿难八梦经或误作入字) 佛入涅槃金刚力士哀恋经一卷 迦葉赴佛涅槃经一卷(一名佛般涅槃时迦葉赴佛经)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一卷(一名比丘师经一名师比丘经) 灌佛经一卷(一名摩诃刹头经) 罗云忍经一卷(一名忍辱经) 出家缘经一卷 三品弟子经一卷(一名弟子学有三辈经) 四辈经一卷 见正经一卷(一名生死变识经) 荷雕阿那含经一卷(一名呵调阿那含经) 五无返复经一卷(一名五有返复经) 阿含正行经一卷(一名佛说正意经) 五恐怖世经一卷 大鱼事经一卷 頞多和多耆经一卷 梵摩难国王经一卷 摩诃迦葉度贫母经一卷 中心经一卷 龙王兄弟经一卷(一名降龙王经一名难龙经) 沙曷比丘功德经一卷 树提伽经一卷 卢至长者经一卷 须摩提长者经一卷 灯指因缘经一卷 十二品生死经一卷 谏王经一卷(一名大小谏王经) 五王经一卷 未罗王经一卷 摩达国王经一卷 普达王经一卷 揵陀国王经一卷 坚意经一卷(一名坚心意经) 佛大僧大经一卷 耶只经一卷 十二头陀经一卷(一名沙门头陀经) 护净经一卷 木患子经一卷 时经一卷(一名时非时经) 锡杖经一卷 栴檀树经一卷 新岁经一卷(一名婆和罗经) 贫穷老公经一卷(一名贫穷老经) 长者子懊恼三处经一卷 佛说越难经一卷(一名曰难经) 旃檀越国王经一卷 自爱经一卷(一名自爱不自爱经) 佛说处处经一卷 无上处经一卷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 未生怨经一卷 十八泥犁经一卷 泥犁经一卷(一名勤苦泥犁经) 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一卷 僧护因缘经一卷 那先比丘经二卷(或一卷)

    小乘律单本

      二十九部二百六十七卷 四分律六十一卷 后秦世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十诵律六十一卷 晋世卑摩罗叉于寿春译 僧祇律四十卷 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弥沙塞律三十卷 宋景平年佛陀什共智胜译 僧祇戒本一卷 后魏世昙摩迦罗译 四分戒本一卷 后魏世佛陀耶舍译 解脱戒本一卷(出迦葉毗律)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沙弥威仪一卷 宋世求那跋摩译 昙无德羯磨一卷 魏正元年昙谛于洛阳译 四分尼羯磨一卷 优婆塞五戒相一卷。

      右二律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善见律毗婆沙十八卷 南齐永明年沙门僧伽跋陀罗于广州译 鼻奈耶十卷 前秦世竺佛念译 萨婆多毗尼摩德勒伽十卷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 舍利弗问经一卷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真伪沙门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 戒消灾经一卷 迦葉禁戒经一卷 犯戒罪报轻重经一卷(一名犯罪经)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大比丘威仪经二卷 优波塞五戒威仪经二卷 优波离问经一卷 毗尼母经八卷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卷。

    小乘论单本

      二十四部三百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四卷(或一百九卷) 北凉世佛陀跋摩共道泰译 阿毗昙论三十卷(或二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毗昙名八犍度论)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 后秦弘始年昙摩崛多共昙摩耶舍译 毗婆沙阿毗昙论十四卷(一名广说)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 出曜论十九卷 前秦世竺佛念译 婆须蜜所集论十卷 前秦建元年僧伽跋澄共竺佛念译 立世阿毗昙论十卷 俱舍论二十二卷。

      右二论陈世真谛译 法胜阿毗昙论七卷 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 十八部论一卷 四谛论四卷 部异执论一卷 明了论一卷 随相论一卷。

      右五论陈世真谛译 成实论二十一卷 后秦世罗什译 解脱道论十三卷 梁世僧伽婆罗译 阿毗昙心论四卷 三法度论三卷。

      右二论晋太康元年僧伽提婆共慧远于庐山译 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 宋元嘉年伊业波罗共求那跋摩译 众事分阿毗昙十二卷 甘露味阿毗昙二卷 三弥底论四卷(或三卷) 分别功德论三卷 辟支佛因缘论二卷(或一卷)

    众经目录卷第二
    重翻(本是一经或有二重翻者乃至六重翻者)


      合二百七十七部五百八十三卷。

       大乘经重翻

      一百七十二部四百一十六卷 悲华经十卷 北凉沮渠蒙逊世昙无谶于姑臧译 大悲芬陀利经八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妙法莲华经七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正法华经十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楞伽阿跋多罗经四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入楞伽经十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经三卷 大萨遮尼干子经八卷(或七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伅真陀罗所问经三卷(或二卷) 后汉建宁年支谶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持人菩萨所问经四卷 晋世竺法护译 持世经四卷(一名法印经)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弘道广显三昧经四卷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阿耨达龙王经二卷(或三经一名阿耨诸佛) 晋世竺法护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普超三昧经三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阿阇世王经二卷 后汉世支谶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等集众德三昧经二卷(或三卷) 晋世竺法护译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后魏世留支译 如幻三昧经二卷(或三卷) 晋世竺法护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宝如来三昧经二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大乘方便经二卷(或三卷) 晋世竺难提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大方广宝箧经三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奋迅王问经二卷 后魏世留支译 自在王经二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二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或三卷) 晋太康年安法钦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维摩诘经二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弥勒成佛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一名弥勒受决经)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小无量寿经一卷 宋永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无量寿佛经一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老女人经一卷(亦名老母经) 吴月优婆塞支谦译 老母六英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文殊师利行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净法门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后魏世佛陀扇多译 金刚场陀罗尼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正恭敬经一卷 后魏世佛陀扇多译 善恭敬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离垢施女经一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德无垢女经一卷(阙本访得) 后魏兴和年瞿昙留支译 无垢施菩萨分别应辩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无畏德女经一卷 后魏元象年佛陀扇多译 佛说阿阇世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无崖际持法门经一卷 西秦世法坚译 尊胜菩萨入无量门陀罗尼经一卷 齐世万天懿于相州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 隋三藏阇那崛多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八吉祥经一卷 梁三藏僧伽婆罗译 八佛名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龙施女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龙施菩萨本起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睒子经一卷 西秦世法坚译 菩萨睒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顺权方便经二卷(一名转女身菩萨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宋世法海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了本生死经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稻芉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无所希望经一卷(一名象步经) 晋世竺法护译 象腋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转有经一卷 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乘要慧经一卷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慧印三昧经一卷 吴世支谦译 如来智印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方等泥洹经二卷 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哀泣经二卷 四童子经三卷 隋开皇年阇那笈多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云请雨经一卷 后周世崛多译 大云轮经二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诸法勇王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决定总持经二卷(一名决总持经) 晋世竺法护译 谤佛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乳光佛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犊子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 西晋无罗叉共竺叔兰等译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十五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如井窥驴 (2010-12-06 01:57:44)  右二经同本异译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六卷(或四卷) 宋元嘉年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 阿惟越致遮经三卷(或四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思益梵天问经四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持心梵天所问经四卷(或六卷一名等御诸法一名庄严佛法)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度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梁曼陀罗共僧伽婆罗译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诸佛境界经二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一卷。

      右三经同本异译 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更有一卷同名而卷小不足) 晋世竺法护译 申日经一卷 德护长者经二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 后汉光和年支谶译 大宝积经一卷 摩诃衍宝严经一卷。

      右三经同本异译 金刚般若经一卷(舍卫国)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金刚般若经一卷(婆伽婆)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金刚般若经一卷(只陀树林) 陈世真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一名维摩诘子问经) 大乘顶王经一卷 善思童子经二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长者制经一卷(一名制经) 逝童子经一卷 晋世支法度译 佛说菩萨逝经一卷(一名逝经)

      右三经同本异译 文逝师利问菩提经一卷(亦名菩提无行经)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伽耶山顶经一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象头精舍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毗尼多留支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闻城十二因缘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十二因缘经一卷 南齐永明年求那毗地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 魏世康僧铠译 法镜经一卷 后汉世安公共佛调译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魏世帛延译 阿弥陀经二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无量寿经二卷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后汉光和年支谶译 新道行经十卷(或七卷一名新小品经)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小品经十卷(或七卷或八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明度经六卷(或四卷一名大明度无极经) 吴黄武年支谦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 转女经一卷 腹中女听经一卷 南齐世法化诵出 胎藏经一卷 无垢贤女经一卷。

      右四经同本异译 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宋元嘉年昙摩蜜多于杨州译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藏神咒经一卷 后秦世佛陀耶舍译 虚空孕经二经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 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 晋元熙年佛陀跋陀罗译 阿难目佉尼诃离陀罗尼经一卷 后魏世佛陀扇多译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 宋大明年功德直于荆州译 舍利弗陀罗尼经一卷 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六经同本异译 前世三转经一卷 银色女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和休经一卷 太子刷护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一卷 金刚秘密普门陀罗尼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阿阇世王受决经一卷 采华违王上佛受决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一卷 华积陀罗尼经一卷 华聚陀罗尼经一卷。

      右三经同本异译 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是华严经十地品) 晋元康年竺法护别译 十住经四卷(亦是十地品) 后秦弘始年罗什别译 罗摩伽经三卷(是入法界品) 西秦乞伏仁世圣坚别译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是华严经别品) 后魏世菩提留支别译 如来兴显经四卷(一名兴显如幻经是如来性起品) 晋元康年竺法护别译 度世经六卷(是离世间品) 晋元康年竺法护别译 菩萨十住行道品一卷(是十住品) 菩萨本业经一卷(是净行品并十住品略无偈) 吴黄武年支谦别译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是净行品)

      右九经是华严经别品殊译 大般泥洹经六卷(是大般涅槃经前分十六卷尽大众问品) 晋义熙年沙门法显译。

      右一经是大般涅槃经别品殊译 大哀经八卷(是初陀罗尼自在菩萨品或七卷) 晋元康年竺法护译 虚空藏所问经六卷(是虚空藏菩萨品或八卷) 西秦乞伏仁世圣坚译 宝髻菩萨经二卷(是宝髻菩萨品一名菩萨净行经) 晋永熙年竺法护译 阿差末经七卷(是无尽意品或四卷)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无尽意经四卷(亦是阿差末经)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无言菩萨经二卷 晋世竺法护译 宝女经四卷(是宝女品或三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右七经是大集经别品殊译 相续解脱经一卷(是深密解脱经少分)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解节经一卷 陈世真谛译。

      右二经是深密经别品殊译 放钵经一卷。

      右一经是普超经别品殊译 拔陀菩萨经一卷(是初四品)

      右一经是般舟三昧经别品殊译。

        大乘律重翻

      三部三卷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 宋世法海译。

      右三律同本异译。

    大乘论重翻

      八部五十二卷 摄大乘释论十二卷 陈世真谛译 摄大乘释论十卷(或十五卷) 陈世真谛于广州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菩萨地持论八卷(或十卷) 北凉世昙无谶译 菩萨善戒经十卷(一名菩萨跋地经)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于杨州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摄大乘本论二卷 后魏世佛陀扇多译 摄大乘论三卷 陈世真谛于广州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唯识论一卷(唯识无境界)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唯识论一卷(后道不共他) 陈世真谛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小乘经重翻

      九十四部一百一十二卷 阿兰若习禅法经一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坐禅三昧经二卷(或三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舍头谏经一卷(亦名太子二十八宿经或名虎耳太子经)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摩登伽经三卷(或二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本相猗致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缘本致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 西秦乞伏仁世法坚译 佛说阿难分别经一卷(一名分别经)

      右二经同本异译 罪业报应经一卷(一名分别业报经) 业报差别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昙法智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五母子经一卷 沙弥罗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阿速达经一卷 玉耶经一卷(一名长者诣佛说子妇不恭敬经一名七妇经)

      右二经同本异译 盂兰盆经一卷 灌腊经一卷(一名般泥洹后四辈灌腊经) 报恩奉盆经一卷。

      右三经同本异译 摩登女经一卷(一名摩[利-禾+登]女经一名阿难为蛊道所咒经)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宋世求那跋陀罗译 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 吴建兴年支谦译 修行本起经二卷 后汉世昙果竺大力共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杂藏经一卷 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鬼问目连经一卷 饿鬼报应经一卷(一名目连说地狱饿鬼因缘经)

      右三经同本异译 琉璃王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别译 鸯崛髻经一卷(一名指髻经) 晋世竺法护别译 移山经一卷(一名力士移山经) 晋世竺法护别译 三摩竭经一卷(一名须摩提女经一名难国王经一名忿和檀王经) 吴世竺律炎译 大爱道般泥洹经一卷(一名佛母般泥洹经) 宋世沮渠安阳侯于杨州译 须达经一卷(一名长者须达经一名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南齐永明年求那毗地译 行七行现报经一卷(出第三十卷) 阿难同学经一卷(出第三十八卷) 增一阿含经一卷 群牛譬经一卷 国王不离先尼十梦经一卷(一名国王十梦经)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坌身经一卷(一名波斯匿王丧母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一卷(一名五福德经一名施色力经) 四未曾有法经一卷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一卷 放牛经一卷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一卷。

      右十七经并是增一阿含别品异译 漏分布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四谛经一卷 后汉兴平年康孟详译 是法非法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一切流摄守因缘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顶生王故事经一卷(一名文陀竭王经出十一卷) 盐王五天使者经一卷(一名铁城泥犁经出十二卷) 古来世时经一卷(出第十三卷) 长寿王经一卷(出第十七卷) 阿那律八念经一卷(一名禅行敛意经出十八卷) 释摩男本经一卷(一名苦阴因事经出第二十五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瞿昙弥记果经一卷(出第二十八卷) 诸法本经一卷(出第二十八卷) 魔娆乱经一卷(一名弊魔试目连经一名魔王入目揵兰腹经出第三十卷) 赖吒和罗经一卷(出第三十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梵摩喻经一卷(出三十二卷) 吴世支谦译 鹦鹉经一卷(一名兜调经出第三十四卷) 斋经一卷(一名八关斋经一名优婆夷堕舍迦经出第五十五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一卷(出第六十卷) 法海经一卷(一名海八德经一名瞻波比丘经一名水经) 比丘问佛多优婆塞命终经一卷 佛说求欲经一卷 梵志孙陀耶致经一卷(一名孙陀耶致经) 凡人有三事愚痴不足经一卷 萍沙王五愿经一卷(一名弗迦沙王经) 七事经一卷 碱水喻经一卷。

      右二十六经并是中阿含别品异译 七处三观经二卷(或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九横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八正道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五阴譬喻经一卷(一名水沫所漂经) 后汉世安世高译 转法轮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圣法印经一卷 晋元康年竺法护译 杂阿含经一卷 不自守意经一卷(一名自守经) 戒德香经一卷 比丘听施经一卷(一名听施比丘经) 马有三相经一卷 马有八态譬人经一卷(一名高有八弊恶态经) 比丘避恶名欲自杀经一卷 戒相应法经一卷 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

      右十五经并是杂阿含别品异译 普法义经一卷(一名具法行经) 后汉世安世高译 楼炭经六卷(是世记经或八卷) 晋世沙门法矩共法立译 大般涅槃经二卷(是游行经) 吴黄武年支谦译 佛般泥洹经二卷(是游行经) 晋世竺法护译 大六向拜经一卷(一名威华长者六向拜经一名尸迦罗越六向拜经) 晋世竺法护译 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一名多增道章经) 后汉世安世高译 十报法经二卷 寂志果经一卷 梵志阿跋经一卷(一名阿跋摩纳经) 七佛父母姓字经一卷(一名妇人无延请佛经) 梵志颇罗延问种尊经一卷。

      右十一经并是长阿含别品异译。

        贤圣集传(贤圣所撰翻译有原)

      合三十一部一百六十四卷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抄五卷(一名须菩提品一名长安品经) 前秦建元年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六度集八卷 吴世康僧会译 菩萨本缘集四卷(僧伽斯那撰) 吴世支谦等译 僧伽罗刹集三卷 前秦世沙门昙摩难提译 孛经抄集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思惟经一卷(一名思惟要略) 后汉世安世高译 佛医经抄一卷 吴世竺律炎共支谦译 分别业报略集一卷(大勇菩萨撰)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龙树劝发诸王要偈一卷(一名为禅陀迦王说要偈) 宋世求那跋摩译 杂譬喻经一卷 后秦世罗什出道略集 无明罗刹喻集三卷(或一卷) 杂譬经二卷(一名菩萨度人经) 杂咒集十卷(一名陀罗尼集或九卷) 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大隋开皇年崛多译 撰集百缘经七卷 吴世支谦译 百喻集四卷(僧伽斯那撰) 南齐永明十年求那毗地译 旧杂譬喻经集二卷 吴世康僧会译 法句喻集三卷(一名法句本末或五卷)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法句经二卷 吴世支谦译 四十二章经一卷 后汉永平年竺法兰等译 禅秘要法三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禅法要解二卷 后秦世罗什译 治禅病秘要一卷 北凉世安阳侯沮渠京声译 请宾头卢法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禅秘要四卷(一名禅法要或为三卷) 宋元嘉年沙门昙摩蜜多译 阿毗昙五法行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宾头卢为王说法经一卷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一卷 十二游经一卷 佛本行赞经传七卷 宋元嘉年宝云译 佛所行赞经传五卷(一名马鸣赞) 晋世宝云译 付法藏传四卷(或六卷) 后魏世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 迦葉集结经传一卷(一名迦葉结经) 晋世竺法护译 阿育王传五卷(或七卷) 梁天监年僧迦婆罗于杨州译 阿育太子坏目因缘一卷 前秦昙摩难提与竺佛念译 马鸣菩萨传一卷 后秦世罗什译 龙树菩萨传一卷 后秦世罗什译 提婆菩萨传一卷 后秦世罗什译 婆薮槃豆传一卷 陈世真谛译 撰三藏及杂藏传一卷 失译人名。

    众经目录卷第三
    别生(于大部内抄出别行)


      合八百一十部一千二百八十八卷。

    大乘别生

      一百二十一部一百三十八卷 华严经十种生法经一卷 佛名经一卷 净行品经一卷 菩萨名经一卷 抄华严经一卷 菩萨十地经一卷。

      右六经出华严经 佛说金刚藏问菩萨行经一卷 渐备经一卷。

      右二经出渐备经 名字功德品经一卷。

      右一经出涅槃经 大智度无极经四卷 智度无极譬经三卷 总摄无尽义经二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经一卷 般若波罗蜜神咒经一卷 道行经一卷。

      右六经出大品经 舍利弗问宝女经一卷(出第三卷) 菩萨导示行经一卷(出第三卷宝女品) 调伏众生业经一卷(出第三卷) 大慈无减经一卷 魔业经一卷(出十一卷) 菩萨出要行无碍法门经一卷(出十二卷虚空藏初) 过魔法界经一卷(出十六卷虚空藏中) 功德庄严王八万四千岁请佛经一卷 无言菩萨流通法经一卷(出十七卷) 佛弟子化魔子偈诵经一卷(出二十卷) 宝女问慧经一卷(出宝女品) 舍利弗叹宝女说不思议经一卷 魔女问佛说法得男身经一卷 开化魔经一卷 魔王入苦宅经一卷 宝幢咒经一卷 佛入三昧以一毛放大光明经一卷 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一卷 见水世界经一卷 佛说菩萨璎珞庄严经一卷 八光经一卷 佛脐化出菩萨经一卷 调伏王子道心经一卷 明星天子问慈经一卷 佛说菩萨如意神通经一卷 光味仙人睹佛身经一卷 光味菩萨造七宝梯经一卷 梵王变身经一卷 宝女问三十二相经一卷 佛问四童子经一卷 菩萨本愿经一卷 謦欬彻十方经一卷 无言菩萨经一卷 菩萨初发心持经一卷 不与婆罗门等诤讼经一卷 诸天问如来境界不可思议经一卷 太白魔王坚信经一卷 十八不共品经一卷 申越长者悔过供佛经一卷 波斯匿王蒙佛神力到宝坊经一卷。

      右四十经出大集经 提婆达多品经一卷 观世音经一卷。

      右二经出妙法莲华经 光世音经一卷。

      右一经出正法华经 宝海梵志成就大悲经一卷 佛说过去行檀波罗蜜经一卷 观世音求十方佛各为授记经一卷 梵志向佛说梦经一卷 东方善华世界佛座震动经一卷 文殊师利授记经一卷 佛变时会身经一卷 宝海梵志请如来经一卷 陀罗尼法门六动经一卷 寂意菩萨问五浊经一卷 梵志观转轮王发菩提心经一卷 五百王子作净土愿经一卷 当来撰择诸恶世界经一卷 大悲比丘本愿经一卷 过去香莲华佛世界经一卷 转轮圣王发心求净土经一卷 一音演正法经一卷 宝月光明菩萨问莲华国相貌经一卷 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一卷 树提摩纳发菩提心誓愿经一卷。

      右二十经出悲华经 佛说菩萨三法经一卷 菩萨奉施诣塔作愿念经一卷 弃恶长者问菩萨法经一卷 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发心经一卷 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成佛时事经一卷。

      右五经出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右一经出贤劫经 等御诸法经一卷。

      右一经出持心梵天经 定意三昧经一卷。

      右一经出十住断结经 具善根经一卷。

      右一经出菩萨藏经下卷 帝释施央掘魔罗法服经一卷 佛降央掘魔罗人民欢喜经一卷 无量乐国土经一卷 央掘魔罗归化经一卷 央掘魔悔过经一卷 佛说央掘魔罗母因缘经一卷。

      右六经出鸯掘魔罗经 无吾我经一卷 三幼童经一卷 往古造行经一卷 举钵经一卷 心本净经一卷 软首童真经一卷。

      右六经出普超三昧经 人弘法经一卷 善德婆罗门求舍利经一卷 善德婆罗门问提婆达经一卷 大云密藏菩萨问大海三昧经一卷 大云密藏菩萨请雨经一卷 四百三昧名经一卷。

      右六经出大云经 菩萨戒自在经一卷 四自在神通经一卷。

      右二经出自在王菩萨经 不退转法轮经一卷。

      右一经出阿惟越致遮经 楞伽阿跋多罗经一卷。

      右一经出入楞伽经断肉品 宝云经一卷。

      右一经抄宝云经禅行 善肩品抄经一卷。

      右一经别出善臂菩萨经 宝鬘品抄经一卷。

      右一经别出宝网经 阿难惑经一卷。

      右一经出人本欲生经 抄宝积经一卷。

      右一经出宝积经 合首楞严经八卷。

      右一经出首楞严经 合维摩经五卷。

      右一经出维摩经 过去五十三佛名经一卷。

      右一经出药王药上经 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一卷 龙王结愿五龙神咒经一卷 五龙咒经一卷 大将军神咒经一卷。

      右四经出大灌顶经。

       大乘别生抄

      一百一十七部一百三十七卷 本行六波罗蜜经一卷 阿难见水光瑞经一卷 等入法严经一卷(一名法严经)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一卷 菩萨诸苦行经一卷 佛印三昧经一卷 菩萨善戒毗尼藏经一卷 佛说菩萨戒经一卷 日出经一卷 杂要经一卷(一名菩萨要行经) 迦夷国王头布施经一卷 贤首菩萨二百问经二卷 三十二相因缘经一卷 普贤菩萨答难二千经二卷 诸经杂事一卷 三昧王三昧经一卷 菩萨三十二相经一卷 梵天王请佛千首经二卷 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并五道受生经共卷) 降怨王所行檀波罗蜜经一卷 受持佛名不堕恶趣经一卷 无为道经二卷 阿练若习禅法经一卷(即是抄菩萨禅经初品) 佛说分别观经一卷 惟日杂难经一卷 法门念佛三昧经一卷 佛说六净经一卷 内六波罗蜜经一卷 欢喜布施五事经一卷 异出菩萨本起经一卷 菩萨呵睡眠经一卷 菩萨呵色欲经一卷(似异罗什所译者) 佛名经十卷 佛名经一部三卷 诸经佛名二卷 十方佛名经一部二卷 三世三千佛名一卷 三千佛名一卷 十方佛名功德经一卷 现在十方佛名一卷 千五百佛名一卷 千佛名一卷 现在千佛名一卷 过去千佛名一卷 当来星宿劫千佛名一卷 南方佛名经一卷 贤劫五百佛名一卷 五百七十佛名一卷 百七十佛名一卷 同号佛名一卷 菩萨名二卷 诸经菩萨名二卷 六菩萨名亦当诵持经一卷 九十五种道杂类神咒经二卷 摩诃神咒经一卷 大总持神咒经一卷 思益咒经一卷 十方佛神咒经一卷 七佛所结麻油述咒经一卷(异本) 七佛神咒经一卷(结缕者异本) 降魔神咒经一卷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一卷 威德陀罗尼神咒经一卷 陀罗尼句经一卷 集法悦舍苦陀罗尼经一卷 陀邻钵咒经一卷 诸天王所说陀罗尼经一卷 四天王神咒经一卷 金刚十二使咒经一卷 请金刚咒经一卷 金刚随意所乐一切皆得咒经一卷 金刚如所愿一切胜咒经一卷 金刚结界咒经一卷 金刚小心除灭诸怨咒经一卷 金刚请梦咒经一卷 大神母结誓咒经一卷 护诸比丘咒经一卷 护诸童子咒经一卷 十二因缘结缕神咒经一卷 伊洹法愿咒经一卷 佛说六字大陀罗尼咒经一卷 移山神咒经一卷 和摩结神咒经一卷 解日厄神咒经一卷 六神名神咒经一卷 六字神咒经一卷 幻师颰陀神咒经一卷 幻师陂陀咒经一卷 摩尼罗神咒经一卷 檀持罗麻油述神咒经一卷 麻油述神咒经一卷 罗亶神咒案经一卷 医王惟楼延神咒经一卷(一名阿难所问医王惟楼延咒) 龙王咒水浴经一卷 十八龙王神咒经一卷 请雨止雨神咒经一卷 嚫水神咒经一卷 夷邹经一卷 咒水经一卷 咒土经一卷 药咒经一卷 毒咒经一卷 血气神咒经一卷(一名取血气) 咒时气经一卷 咒小儿经一卷 咒龋齿经一卷(一名咒虫齿一名咒齿) 咒龋齿经一卷(异本) 咒牙痛经一卷 咒牙痛经一卷(异本) 咒眼痛经一卷 咒眼痛经一卷(异本) 咒贼经一卷(一云除辟贼害咒) 咒贼经一卷(异本) 卒逢贼结带咒经一卷 七佛安宅神咒经一卷 三归五戒神王名经一卷 佛说诸大地狱果报经一卷。

        小乘出别生

      三百五十二部三百五十二卷 善时鹅王经一卷。

      右一经出正法念经 舍卫城人丧子发狂经一卷(一名梵志丧女经) 调达入地狱事经一卷 飞鸟喻经一卷 三十三天园观经一卷 四人出现世间经一卷 婆罗门避死经一卷 毗罗斯那居士五欲娱乐经一卷 波斯匿王诣佛有五威仪经一卷 波斯匿王何欲最乐经一卷 五战斗人经一卷 扫地经一卷 大枯树经一卷(一名枯树经一名积木烧然经) 世间强盗布施经一卷 罗阅城人民请佛经一卷 梵天诣婆罗门讲堂经一卷 郁伽居士见佛说法醒悟经一卷 水喻经一卷 七宝经一卷 四泥犁经一卷 鹰鹞猎经一卷 鸱鸟事经一卷 母子作僧尼意乱经一卷(一名学人意乱经)

      右二十二经出增一阿含经 七知经一卷 七车譬喻经一卷 福行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问阿须伦大海有减经一卷(一名海有八事经出第八卷) 婆拘罗答异学问经一卷(一名薄拘罗经出第八卷) 摩夷比丘经一卷(一名摩夷经出第十卷) 恶道经一卷(一名恶意经出第十卷) 离睡经一卷(出二十卷) 梵志计水净经一卷(出二十三卷) 受岁经一卷(出二十三卷) 四意止经一卷(一名四意止本行经出二十四卷) 苦阴因事经一卷(出二十五卷) 苦阴经一卷(出二十五卷) 乐想经一卷(出二十六卷) 阿耨风经一卷(出二十七卷) 贫穷经一卷(出二十九卷) 柔软经一卷(出二十九卷) 伏淫经一卷(出三十卷) 优婆塞五法经一卷(出三十卷) 受持经一卷(出第三十卷)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一卷(出三十卷) 福经一卷(出三十四卷) 商人求财经一卷(出三十四卷) 名称经一卷(出三十六卷) 何苦经一卷(出三十六卷) 婆罗门行经一卷(出三十九卷) 阿兰那经一卷(出四十卷) 尊上经一卷(出四十三卷) 应法经一卷(出四十五卷) 意经一卷(出四十五卷) 瞿昙弥经一卷(出四十七卷) 鞞摩肃经一卷(出五十七卷) 邪见经一卷(出六十卷) 箭喻经一卷(出六十卷) 中阿含本支文经一卷(出六十卷) 息恚经一卷 浮弥经一卷 长者梨师达多兄弟二人诣世尊经一卷 佛为呵利旷野鬼说法经一卷 父母恩难报经一卷(一名报父恩经)

      右四十经出中阿含经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迹见千辐轮相经一卷(出第四卷) 佛说普施经一卷(出第四卷) 优陀夷坐树下寂静调伏经一卷(出第九卷) 色无常经一卷(出第十卷) 诸漏尽经一卷(出第十卷) 水沫所漂经一卷(一名河中大聚沫经一名聚沫譬经出第十卷) 佛为比丘说大力经一卷(出十一卷) 佛为频头婆罗门说像类经一卷(出十一卷) 四大色身生厌离经一卷(出十二卷) 满愿子经一卷(出十三卷) 异信异欲经一卷(出十四卷) 佛为比丘说三法经一卷(出十四卷) 叶喻多少经一卷(出十五卷) 佛说医王经一卷(出十五卷) 佛为比丘说极深险处经一卷(出十六卷) 佛为诸比丘说莫思惟世间思惟经一卷(出十六卷) 佛为比丘说大热地狱经一卷(出十六卷) 舍利弗等比丘得身作证经一卷(出十八卷) 释提桓因诣目连放光经一卷(出十九卷) 目连见大身众生然铁缠身经一卷(出十九卷) 目连见众生身毛如箭经一卷(出十九卷) 见一众生举体粪秽涂身经一卷(一名众生身秽经) 阿那律思惟目连神力经一卷(出十九卷) 众生顶有铁磨盛火炽经一卷(出十九卷) 三行经一卷(出二十卷) 眼色相系经一卷(出二十一卷) 无畏离车白阿难经一卷(出二十一卷) 质多罗长者请比丘经一卷(出二十一卷) 世尊系念经一卷(出二十二卷) 商人脱贼难经一卷(出二十二卷) 二童子见佛说偈供养经一卷(出二十三卷) 罗婆鸟鹰所捉经一卷(出二十四卷) 世间言美色经一卷(出二十四卷) 纯陀沙弥经一卷(出二十四卷) 雪山无猿猴经一卷(出二十四卷) 商人子作佛事经一卷(出二十五卷) 婆罗门通达经论经一卷(出二十五卷) 比丘于色厌离经一卷(出二十六卷) 舍诸世务经一卷(出二十六卷) 婴儿譬经一卷(出二十六卷) 外道出家经一卷(出二十七卷) 转轮圣王七宝现世间经一卷(出二十七卷) 无母子经一卷(出二十八卷) 婆罗门服白经一卷(出二十八卷) 向耶违法经一卷(出二十八卷) 佛说精勤四念处经一卷(出二十九卷) 田夫喻经一卷(出二十九卷) 不净观经一卷(出二十九卷) 信人者生五种过患经一卷(出第四卷) 波罗门虚伪经一卷(出三十卷) 佛将比丘优婆塞乞人游行遇外道说法经一 卷(出三十二卷) 外道进问佛生欢喜天因缘经一卷(出三十二卷) 佛为调马聚落主说经一卷(出三十二卷) 外道问佛斗战生天因缘经一卷(出三十二卷) 少多制戒经一卷(出三十二卷) 四种良马经一卷(出三十三卷) 马有八态经一卷(出三十三卷) 释种门优婆塞经一卷(出三十三卷) 佛说无始本际经一卷(出三十四卷) 一切行不恒安经一卷(出三十四卷) 长寿童子病见世尊经一卷(出三十七卷) 婆罗门问佛布施得福缘经一卷(出三十七卷) 十法成就恶业入地狱经一卷(出三十七卷) 佛见牧牛者示道经一卷(出三十八卷) 比丘浴遇天子放光经一卷(出三十八卷) 魔作不净色欲娆乱经一卷(出三十九卷) 尊者瞿低迦独一思惟经一卷(出三十九卷) 人民疾疫受三归经一卷(出三十九卷) 仙人说阿修罗王归化经一卷(出三十九卷) 天于修罗欲战斗经一卷(出四十卷) 天帝释受戒经一卷(出四十卷) 逗遮婆罗门论议出家经一卷(出四十二卷) 二老男女见佛出家得道经一卷(出四十二卷) 河中草龟经一卷(出四十二卷) 佛说四蛇经一卷(一名四虺喻经出四十三卷) 恒水流澍经一卷(一名浮木譬喻经出四十三卷) 佛说灰河经一卷(一名尘灰河譬喻经出四十三卷) 四吒婆罗门出家得道经一卷(出四十四卷) 佛见梵天顶经一卷(出四十四卷) 帝释慈心战胜经一卷(出四十六卷) 波斯匿王祖母命终经一卷(出四十六卷) 独富长者财物无付经一卷(一名长者命终无子付嘱经出四十六卷) 铸金喻经一卷(出四十七卷) 金师精舍尊者病经一卷(出四十七卷) 离车不放逸经一卷(出四十七卷) 过去弹琴人经一卷(出四十八卷) 木杵喻经一卷(出四十七卷) 蛇行法经一卷 波斯匿王女命过诣佛经一卷 佛说婆罗门解知众术经一卷 佛说十一相思念如来经一卷 佛说羊群喻经一卷 佛说三种良马经一卷 四种人经一卷 悉鞞梨天子诣佛说偈经一卷 差摩比丘喻重病经一卷 佛为比丘说烧头喻经一卷 阿育王获果报经一卷 大力士出家得道经一卷 比丘问佛释提桓因缘经一卷 过去鸣鼓人经一卷 魔化年少诣佛说偈经一卷 阿育王于佛所生大敬信经一卷 天神禁宝经一卷 国王成就五法久存于世经一卷 佛为事火婆罗门说悟道经一卷 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经一卷 处中行道经一卷 阿育王供养道场树经一卷 寿命促经一卷 长者命终生无热天经一卷 长者命终生兜率天经一卷 不坏净经一卷 佛化火与婆罗门出家经一卷 数经一卷 佛为婆罗门说耕经一卷 佛为老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劝行有证经一卷 三时过经一卷 七处三观经一卷 如来神力经一卷 四天王案行世间经一卷 帝释礼三宝供养经一卷 婆罗门问世尊将来有几佛经一卷 身观经一卷 相应相可经一卷。

      右一百二十八经出杂阿含经 三劫经一卷 三因缘经一卷 大迦葉遇尼干子经一卷 天地成败经一卷。

      右四经出长阿含经 旃阇摩暴志谤佛经一卷(出第一卷) 五仙人经一卷(出第一卷) 舅甥经一卷(出第一卷) 鳖猕猴经一卷(出第一卷) 舍利弗般泥洹经一卷(出第二卷) 迦旃延无常经一卷(出第二卷) 闲居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利长者问事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难释经一卷(出第三卷) 比丘疾病经一卷(出第三卷) 仙人拨劫经一卷(出第四卷) 君臣经一卷(出第四卷) 夫妇经一卷(出第四卷) 拘萨罗国乌王经一卷(出第四卷) 冥具经一卷(出第四卷) 驴驼经一卷(出第四卷) 和难经一卷 分卫比丘经一卷 比丘各言志经一卷 清信士阿夷扇持经一卷 过命神经一卷 弟子过命经一卷 五百幼童经一卷 审裸形子经一卷 光华梵志经一卷 前世诤女经一卷 堕珠海水中经一卷 负为牛者经一卷 子命过经一卷 那赖经一卷 象王经一卷 水牛王经一卷 兔王经一卷 孔雀经一卷 野鸡经一卷 野狐乌经一卷 腹使经一卷 杂赞经一卷 是我所经一卷 邪业自活经一卷 毒喻经一卷 毒草喻经一卷 毒悔喻经一卷 猘狗经一卷(一名[狂-王+樂]狗啮主经) 比丘尼现变经一卷 国王五人经一卷(一名五福德子经) 吉祥咒经一卷 梵志经一卷 八阳神咒经一卷。

    右五十经出生经 沙弥守戒自杀经一卷 鸟闻法生天经一卷 鹦鹉闻四谛经一卷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经一卷 坚誓师子经一卷。

      右五经出贤愚经 人受身入阴经一卷(出第一卷) 人身八十种虫经一卷(出第一卷) 人身四百四病经一卷(出第一卷) 地狱罪人众苦事经一卷(出第三卷) 地狱众生相害经一卷(出第三卷) 欢悦品经一卷(出第四卷) 五阴成败经一卷 修行劝意经一卷 晓食经一卷 除恐怖品经一卷 修行慈经一卷 人病医不能自治经一卷。

      右十二经出修行道地经 佛入甘露调正意经一卷。

      右一经出大十二门经 梵志疑争得解脱经一卷 镜面王经一卷 [戒-廾+角]辞梵志经一卷 兜勒梵志经一卷 梵志观无常得解脱经一卷 猛观梵志经一卷 杰贪王经一卷 法观梵志经一卷。

      右八经出义足经 三方便经一卷 积骨经一卷 地狱赞经一卷(经后别有地狱赞此非经类)

      右三经出七处三观经 还国品经一卷。

      右一经出普曜经 变化本起经一卷。

      右一经出中本起经 木枪刺脚因缘经一卷。

      右一经出兴起行经 佛说无常经一卷(出第一卷) 阿难见伎乐啼哭无常经一卷(出第一卷) 比丘求证人经一卷(出第一卷) 佛说群牛千头经一卷(出第一卷) 佛说窃为沙门经一卷(出第一卷) 瓦师逃走经一卷(出第一卷) 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一卷(出第一卷) 瞎鳖经一卷(出第一卷) 阿梵和利比丘无常经一卷(出第二卷) 集修行士经一卷(出第二卷) 比丘问佛何故舍世学道经一卷(出第二卷) 梵志问世间减损经一卷(出第二卷) 梵志避死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看比丘病不受长者请经一卷(出第二卷) 童子善射术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说孤母丧一子经一卷(出第二卷) 三鱼失水经一卷(出第二卷) 悭贪长者经一卷(出第三卷) 斫毒树更生经一卷(出第三卷) 女人欲炽荒迷经一卷(出第三卷) 猎师舍家学道经一卷(出第三卷) 坐禅比丘命过生天经一卷(出第三卷) 贫子得财发狂经一卷(出第三卷) 放逸经一卷(出第四卷) 甘露道经一卷(出第四卷) 佛说多闻经一卷(出第四卷) 求离牢狱经一卷(出第四卷) 深浅学比丘经一卷(出第五卷) 降千梵志经一卷(出第五卷) 暴象经一卷(出第五卷) 拘提比丘经一卷(出第五卷) 良时难遇经一卷(出第五卷) 梵志子死稻败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说欢喜过差天经一卷(出第六卷)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往慰迦葉病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说护口意经一卷(出第七卷) 波利比丘谤梵行经一卷(出第七卷) 慈仁不杀经一卷(出第七卷) 佛说摩那只全身入地狱经一卷(出第七卷) 佛命阿难诣最胜长者经一卷(出第八卷) 最胜长者受咒愿经一卷(出第八卷) 比方世利经一卷(出第八卷)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一卷(出第八卷) 流离王攻释子经一卷(出第八卷) 佛说信能度河经一卷(出第八卷) 有众生三世作恶经一卷(出第八卷) 昔为鹿王经一卷(出第九卷) 梵志试大恩经一卷(出第十卷) 二侨士经一卷(出第十卷) 聪明比丘经一卷(出第十卷) 佛说寤意经一卷(出第十卷) 长寿王经一卷(出第十卷) 说法难值经一卷(出十一卷) 调达问佛颜色经一卷(出十一卷) 佛说无害梵志执志经一卷(出十二卷) 国王厌世典经一卷(出十二卷) 佛度旃陀罗儿经一卷(出十三卷) 出曜华经一卷(出十三卷) 承事胜己经一卷(出十四卷) 梵志问佛师经一卷(出十四卷) 善呗比丘经一卷(出十四卷) 六师结誓经一卷(出十四卷) 无病第一利经一卷(出十五卷) 佛说法施胜经一卷(出十五卷) 水上泡经一卷(出十六卷) 流离王入地狱经一卷(出十六卷) 目连弟布施望即报经一卷(出十六卷) 调达生身入地狱经一卷(出十六卷) 童子问佛乞食事经一卷(出十六卷) 倒见众生经一卷(出十六卷) 乞儿发恶心经一卷(出十六卷) 长者夜输得非常观经一卷(出十九卷) 八岁沙弥降伏外道经一卷 钟磬贫乏经一卷。

      右七十五经从出曜论别生。

        小乘别生抄

      二百一十三部三百二十六卷 佛说进学经一卷(一名劝进道经) 观身九道经一卷 八总持经一卷 慢法经一卷 禅思满足经一卷 八正邪经一卷 黑氏梵志经一卷 佛说大蛇譬喻经一卷 地狱经一卷 说阿难持戒经一卷 阿难受持经一卷 阿难问何因缘持诫见世间贫亦现道贫经一卷 菩萨宿命经一卷 鬼子母经一卷 分别善恶所起经一卷(一名十善十恶经) 惟流王经一卷 惟娄王师子潼譬喻经一卷 佛并父弟调达经一卷 调达经一卷 调达喻经一卷 摩诃犍陀经一卷(一名尽比丘经) 目连问经一卷 摩诃目犍连与佛捔能经一卷 舍利弗救度女人经一卷 解慧微妙经一卷 弟子死复生经一卷 须多罗入胎经一卷 罗汉迦留陀夷经一卷 罗汉遇瓶沙王经一卷 二十八天王经一卷 为寿尽天子说法经一卷(一名命尽天子经) 阿鸠留经一卷 夷伽三摩斯经一卷 阿阇世王问嗔恨从何生经一卷 韦提希子月夜问天人经一卷 爱欲声经一卷(一名爱欲一声经) 受十善戒经一卷 说善恶道经一卷 度世护身经一卷 爪甲擎土譬经一卷(一名爪甲聚土经一名爪头土经)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一卷 忧波斯那优婆夷经一卷 堕释迦牧牛经一卷 佛本行经一卷 自见自知为知为能尽结经一卷 便贤者坑经一卷 欲从本相有经一卷(一名欲从本经) 生闻婆罗门经一卷(一名生门梵志经) 难提和难经一卷(一名难提和罗经) 四姓长者难经一卷(一名四姓长者经) 阿难等各第一经一卷(一名阿难迦葉舍利弗说各第一经) 萨和达王经一卷 七事本末经一卷(一名七事本行经) 长阿含经三卷 那先譬喻经四卷 道地中要语章一卷 安般行道经一卷 道德章一卷 本起钞一卷 佛本记一卷 口传劫起尽经一卷 父子因缘经一卷 贫女为王夫人经一卷 度梵志经一卷 佛为外道须深说离欲经一卷 梵志丧女经一卷 阿质国王经一卷 维蓝经一卷 灭怪经一卷 第一四门经一卷 佛说善生子经一卷 和默王经一卷 修习禅观法一卷 佛说恒河譬经一卷 怛和尼百句经一卷 世间珍宝经一卷(一名世间所望珍宝经) 止寺中经一卷 分明罪福经一卷 衰利经一卷 八方万物无常经一卷 六衰事经一卷 佛说弟子事佛吉凶经一卷 首至佛问十四事经一卷 佛说孝经一卷(一名孝子报恩经) 十八难经一卷 佛说三毒事经一卷 群牛偈一卷 十一因缘章经一卷 百八爱经一卷 七漏抄经一卷(一名七漏经) 五十二章经一卷 三界人天身量及寿经一卷 佛说诸天经一卷(一名天地像经) 度量天地经一卷 略说禅经要句一卷 法观经一卷 禅法经一卷 阿那律念复生经一卷 阿那律七念章经一卷 禅数经一卷 治禅鬼魅不安经一卷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一卷 小道地经一卷 数息事经一卷 深自知身偈经一卷 禅经偈一卷 内身观章经一卷 数练意章经一卷 受食思惟经一卷 内禅波罗蜜经一卷 十二门禅经一卷 形疹三品风经一卷 佛治意经一卷 佛治身经一卷 身相经一卷 禅要经呵欲品一卷 明识谛观经一卷 三慧经一卷 略述毗婆沙所问释种因缘经一卷 杂数经一卷 六足阿毗昙一卷 苦慧经一卷 佛说五阴经一卷(一名阴事经) 阴持入解一卷 十报法三统略一卷 十六无漏心经一卷 十二因缘经一卷 断十二因缘经一卷 旨解经一卷 布施度无极经一卷(出第一卷) 戒度无极经一卷 萨和檀经一卷(出第二卷) 忍度无极经一卷 波耶王经一卷(出第三卷) 禅度无极经一卷 随蓝本经一卷(出第三卷) 摩天国王经一卷(出第五卷) 佛说雀王经一卷(出第五卷) 释迦毕罪经一卷(出第五卷) 槃达龙王经一卷(出第五卷) 佛说菩萨身为鸽王经一卷(出第六卷) 调达教人为恶经一卷(出第六卷) 杀身济贾人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说杀龙济国经一卷(出第六卷) 小儿闻法即解经一卷(出第六卷) 弥勒为女身经一卷(出第六卷) 蜜蜂王经一卷(出第六卷) 九色鹿经一卷(出第六卷) 菩萨以明离鬼妻经一卷(出第六卷) 车匿经一卷(一名车匿本末经出第八卷) 遮罗国王经一卷(出第八卷) 梵皇经一卷(出第八卷) 摩调王经一卷(事同中阿含大夫经出第八卷) 察微王经一卷(出第八卷) 儒童经一卷(出第八卷) 阿难念弥经一卷(出第八卷) 尸呵遍王经一卷(出第八卷) 普明王经一卷 佛以三事笑经一卷 干夷王经一卷 太子法施经一卷 太子慕魄经一卷(一名太子沐魄) 忠心正行经一卷(一名蓝达王经一名目连功德经) 羼提和经一卷 仙叹经一卷 菩萨作龟本事经一卷 菩萨为鱼王经一卷 以金贡太山赎罪经一卷 弥莲经一卷(一名弥兰经)

      右从布施度无极已下四十经是六度集抄 罗弥寿经一卷(一名罗旬喻一名罗贫寿一名耶弥寿) 栴檀涂塔经一卷。

      右二经是百缘集经别抄 莲华女经一卷。

      右一经是法句喻经别抄 杂譬喻经八十卷 杂譬喻集十卷 康法邃撰 初受道经一卷 卖智慧经一卷 福子经一卷 骂意经一卷 国王痴夫人经一卷 八岁沙弥开解国王经一卷 六人喻经一卷 马喻经一卷 化譬经一卷(一名化喻经) 猕猴与婢共戏致变经一卷 居士没故为妇鼻虫经一卷 度脱狗子经一卷 俱夷怀罗云本经一卷 须河譬喻经一卷(一名须阿譬经) 毒喻经一卷 流离王入地狱经一卷 佛说首达经一卷(一名唯先首达经) 佛说福报经一卷 佛说教子经一卷 迦葉责阿难双度罗汉喻经一卷 迦葉诘阿难经一卷 诲子经一卷 无惧经一卷 鳖喻经一卷 人诈名为道经一卷 贫女人听经为毒蛇所啮命终生天经一卷 明宿愿果报经一卷 听四譬喻经一卷 王后为蜣螂经一卷 金色女经一卷 赤觜乌喻经一卷 神通应化经一卷(一名罗汉比丘问答) 阿难多恒罗云母经一卷(一名罗云母经) 种田经一卷 学福经一卷 四饭圣法章一卷 八部僧行名经一卷 得道梯橙经一卷 阿难邠祁四时布施经一卷。

      右四十一经是杂譬喻集抄。

       别集抄

      七部三百三十四卷 法宝集二百卷 梁简文帝令学士撰 众经要集二十卷 后魏世沙门昙显等撰 内典博要三十卷 梁湘东王记室虞孝敬撰 真言要集十卷 梁世沙门贤明撰 经律异相五十卷 梁武帝令沙门宝唱等撰 净住子二十卷 南齐敬陵王萧子良撰 释迦谱四卷 梁世沙门僧祐撰。

    众经目录卷第四
    五分疑伪(名虽似正义涉人造)


      合二百九部四百九十一卷 阿那含经二卷 定行三昧经一卷(一名佛遗定行品摩诃目连所问经) 毗罗三昧经一卷 像法决疑经二卷 善王皇帝经二卷(一名善王皇帝功德尊经或为一卷) 随愿往生经一卷(一名普广经) 唯无三昧经一卷(一名唯务三昧) 清净法行经一卷 龙种尊国变化经一卷(与四事解脱经大同) 四事解脱经一卷(一名四事解脱度人经) 佛说定慧普遍国土神通菩萨经一卷 大通方广经三卷 观世音十大愿经一卷(一名大悲观世音经并有一卷论名为无畏亦是人造) 观世音三昧经一卷 大乘莲华马头罗刹经一卷 阴马藏经一卷(一名阴马藏光明经一名身土王所问治国经) 空净三昧经一卷(一名空静大感应三昧) 般若得道经一卷 初波罗耀经二卷 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真谛比丘慧明经一卷(一名慧明比丘经一名清净真谛经) 善信神咒经二卷 善信女经二卷(一名善信经) 弟子慢为耆域述经一卷 五苦章句经一卷 护身主妙经一卷(一名度世护世经) 五浊经一卷 大育王经一卷 胸有万字经一卷(一名胸现万字经) 法灭尽经一卷 决罪福经二卷(一名惠法经或一卷) 华鲜经中说罪福经一卷 大阿那律经一卷 贫女人经一卷(一名贫女难陀经) 摩目连问经一卷(一名定行三昧经) 五龙悔过经一卷(一名空慧悔过经一名丑龙悔过护法经) 戒具三昧道门经一卷 最妙初教经一卷 最妙胜定经一卷 天竺沙门经一卷 相国阿罗呵经一卷(一名相阿罗呵公经) 救护身命济人病苦厄经一卷 应行律一卷 佛说应供法行经一卷(经首题云罗什所出根寻传录全无此经故入疑品) 让德经一卷 大那罗经一卷 惠明正行经一卷 佛说居士请僧福田经一卷(经首题云昙无识译按谶传无此经故入疑品) 阿秋那三昧经一卷(一名阿秋那经) 两部独证经一卷 铸金像经一卷 四身经一卷 遗教法律三昧经二卷 遗教论一卷 大空般若论一卷 大法尊王经三十一卷 金刚藏经三十卷 大方佛决狐疑经一卷 八方根源八十六佛名经一卷 宝如来经二卷(一名宝如来三昧经旧录或云南海胡作故入伪品) 普贤菩萨说此证明经一卷 弥勒成佛本起经一十卷 弥勒成佛伏魔经一卷 弥勒下生观世音施珠宝经一卷 弥勒下教经一卷 妙法莲华度量天地经一卷 造天地经一卷 观世音咏托生经一卷 灭七部庄严成佛经一卷 空寂菩萨所问经一卷(一名法灭尽经此经伪妄炳然固非竺法护所译) 大光明菩萨百四十八愿经一卷 照明菩萨经一卷 照明菩萨方便譬喻治病经一卷 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一卷 观月光菩萨记经一卷 随叶佛说须菩提经二卷(亦名须菩提经) 阿难现变经一卷 般若玄记经一卷 幽深玄记经一卷 玄记经二卷 大契经四卷 发菩提心经一卷 菩萨求五眼经一卷 菩提福藏法化经一卷(药录称齐武帝时沙门道备撰备后改名道欢) 般泥洹后诸比丘经一卷 小般泥洹经一卷(一名大法灭尽经) 佛说法灭尽经一卷 钵记经一卷 五浊恶世经一卷 佛说蒺[卄/梨]园经一卷 妙法莲华天地变异经一卷 五辛经一卷 华严十恶经一卷 观世楼炭经一卷 小楼炭经一卷 正化内外经二卷(一名老子化胡经传录云晋时祭酒王浮作) 须弥四域经一卷 菩萨若陀眷属庄严经一卷(旧录称梁天监九年郢州头陀道人妙光造) 宝顶经一卷 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 净土经七卷 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 正顶经一卷 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 法华经一卷 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 胜鬘经一卷 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 药草经一卷 南齐永元二年出时年十岁 太子经一卷 南齐永元二年出时年十岁 伽耶婆经一卷 南齐永元二年出时年十岁 波罗柰经一卷 南齐中兴元年出时年十二岁 优娄频经一卷 南齐中兴元年出时年十二岁 益意经二卷 梁天监元年出时年十三岁 般若得经一卷 梁天监元年出时年十三岁 华严璎珞经一卷 梁天监元年出时年十三岁 出乘师子吼经一卷 梁天监三年出时年十五岁 踰陀卫经一卷 梁天监四年台内华光殿出时年十六岁 阿那含经二卷(或一卷) 梁天监四年出时年十六岁 妙音师子吼经一卷 梁天监四年出时年十六岁 优昙经一卷 妙庄严经四卷 维摩经一卷 序七世经一卷。

      右自宝顶至此二十一经凡三十五卷。是南齐末年。太学博士江泌女子尼名僧法闭目诵出 梵天神策经一卷 天皇梵摩经一卷 安墓经一卷 安冢经一卷 安宅经一卷 危脆经一卷 安宅神咒经一卷 天公经一卷 安墓神咒经一卷 灌顶度星招魂断绝复连经一卷(此更有一小本尽是人作) 度生死海神船经一卷 度法护经一卷 堕落优婆塞经一卷 救蚁沙弥经一卷 佛说咒愿经一卷(一名烧香咒愿经) 北方礼佛咒经一卷 敬福经一卷 阿罗诃条国王经一卷 五百梵志经一卷(一名亦有亦无经) 修行方便经一卷 情离有罪经一卷 偈令经一卷 度世不死经一卷 提谓经二卷(旧录称宋孝武时北国沙门昙静撰曰一卷者邪正文乖) 斋法清静经一卷 好好宝车经一卷(一名宝车菩萨经旧录称淮州沙门昙辩撰青州道人道侍治) 无为法道经一卷 佛说正斋经一卷 咒媚经一卷 尸陀林经一卷 招魂经一卷 佛说法社经一卷(披寻古录更应别有法社制度但自未见此经无假具显) 太子赞经一卷 比丘法藏见地狱变经一卷 人民求愿经一卷 阎罗王东太山经一卷 七宝经一卷 字论经一卷 救护众生恶疾经一卷(一名救病经) 五果譬喻经一卷 国一切度经一卷(一名萨和萨经一名萨和菩萨) 尼吒国王经一卷 银蹄金角犊子经一卷 孤儿孤女经一卷 后母经一卷 灌顶经一卷(旧录称宋孝武时秣陵鹿野寺沙门惠兰撰) 度人王并庶民受五戒正信除邪经一卷 九十五种道经二卷(或名九十六种道) 华严经十四卷 方等大集经十二卷 菩萨地经十二卷 菩萨决定经十卷 阿差末经四卷 净度三昧经三卷(异于实云所译者) 摩诃摩耶经三卷 为法舍身经六卷 胎经三卷 央掘魔罗经二卷 报恩经三卷 法华药王经二卷 维摩经三卷 菩萨本业愿行经一卷 法律三昧经一卷 照相三昧不思议事经一卷 诸佛要集经一卷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未曾有因缘经一卷 诸法无行经一卷 无为道经一卷 德光太子经一卷 净行优婆塞经一卷 法句譬经三十八卷 头陀经二卷 义足经二卷 安般守意经一卷 四谛要数经一卷 遗教子住经一卷 分别经一卷 魔化比丘经一卷 贫女为王夫人经一卷 异成实论九卷 异阿毗昙五法经一卷。

      右自华严下三十五经。并是萧子良造 毗跋律一卷 南齐永明年沙门法度于扬州译 异比丘尼戒本一卷 尸梨蜜弟子觅历所传 异威仪一卷 宋元嘉世昙摩耶舍弟子法度造 五明论五卷 五凡夫论一卷 佛说三十七品经一卷(一名内三十七品) 戒果庄严经一卷 南齐永明年常侍庾颉造。

    众经目录卷第五
    阙本(旧录有目而无经本)


      合三百七十八部六百十卷  闲居经十卷晋世沙门竺法护译 海意经七卷 宝顶经五卷 如来恩智不思议经五卷。

      右三经宋明帝世沙门法眷于广州译 孛本经二卷 后汉世沙门支谶译 猛施经一卷(一名猛施道地经) 晋世竺法护译 仁王经一卷(重翻阙本) 陈世真谛译 阿阇世女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无忧王经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金益长者子经一卷 离垢盖经一卷 慧明经一卷。

      右三经晋世竺法护译 净度三昧经一卷 晋世宝云于扬州译 光味三昧经一卷 后汉世支谶译 严净定经一卷(一名序世经) 宝施女经一卷(一名须摩提法律三昧经)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三蜜底耶经一卷 宋明帝世沙门法眷于广州译 众祐经一卷 三转月明经一卷 十等藏经一卷。

      右三经晋世竺法护译 惟逮菩萨经一卷 晋惠帝世沙门帛法祖译 普首童真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净六波罗蜜经一卷 晋世佛陀跋陀罗译 遗日说般若经一卷 后汉世支谶译 决道俗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广义法门经一卷 陈世真谛于晋安佛力寺译 植众德本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观世音观经一卷 沮渠安阳侯于高昌译 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一卷 南齐永明年沙门法意译 法没尽经一卷(一名空寂菩萨所问经) 小法没尽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十二门大方等经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杂贤劫经七卷(重翻阙本)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海龙王经四卷(重翻阙本) 晋世竺法护译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重翻阙本) 后汉世支谦译 须赖经一卷(重翻阙本) 魏世白延译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一名佛藏方等经重翻阙本) 晋惠帝世法炬共法立译 光世音大势至受决经一卷(重翻阙本) 晋世竺法护译 普门品经一卷(重翻阙本) 晋世只利蜜多译 睒本经一卷 阿阇世女无忧施经一卷(重翻阙本) 随权女经二卷(重翻阙本)

      右三经晋世竺法护译 龙施女经一卷(重翻阙本) 吴黄武年支谦译 孔雀王神咒经一卷(重翻阙本) 孔雀王杂神咒经一卷(重翻阙本)

      右二经晋咸康年沙门白尸利蜜多译 异了本生死经一卷 菩萨十地经一卷(重翻阙本) 晋世竺法护译 得无垢女经一卷(重翻阙本) 后魏兴和三年瞿昙留支于相州译 维摩诘经一卷(重翻阙本) 晋世竺法护译 异维摩诘经三卷(重翻阙本) 晋惠帝世竺叔兰译 弥勒当来生经一卷(重翻阙本) 申日兜本经一卷(重翻阙本) 失利越经一卷(重翻阙本) 法镜经二卷(重翻阙本) 吴黄武世支谦译 佛说兜沙经一卷(是如来名号品) 后汉世支谶译 菩萨十法住经一卷(是十住品重翻阙本) 晋世佛陀跋陀罗别译 诸菩萨本业经一卷(是净行品重翻阙本) 晋佛陀跋陀罗译 佛藏大方等经一卷(一名门明显经是明难品重翻阙本) 般涅槃经二十卷(重翻阙本) 宋元嘉年沙门智猛于凉州译 小阿差末经二卷(重翻阙本) 晋世竺法护译 无尽意经十卷(重翻阙本) 宋明帝世沙门法眷于广州译 萨昙分陀利经一卷(是法华经宝塔品少分及提婆达多品是后十品重翻阙本) 般舟三昧经一卷(重翻阙本) 后汉世支谶别译 佛说般舟三昧念佛章经一卷(是行品重翻阙本) 出要经二十卷 阿惟越致转经十八卷 摩诃衍经十四卷 大忍辱经十卷 行道经七卷 正法华经六卷 三昧王经五卷 梵王请问经五卷 佛从兜率降中阴经四卷 魔王请问经四卷 大梵天王请转法轮经三卷 释提桓因所问经三卷 法华光瑞菩萨现寿经三卷 深断连经二卷 弘道经二卷 大本藏经一卷 无端底总持经一卷 菩萨本行经一卷 文殊观经一卷 内藏大方等经一卷 太子法慧经一卷 是光太子经一卷 法志女经一卷 观世音所说行法经一卷 持身菩萨经一卷(一名持身经) 金刚女菩萨经一卷 善意菩萨经一卷 佛宝三昧经一卷 金刚三昧经一卷 文殊师利权变三昧经一卷(一名权变经) 弥勒经一卷 小安般舟三昧经一卷 小阿阇世经一卷 小须赖经一卷 四无畏经一卷 菩萨十沤和经一卷 十沤和经一卷 普义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六法行经一卷 菩萨常行经一卷 菩萨等行经一卷 善德经一卷 阿陀三昧经一卷 阿多三昧经一卷 百宝三昧经一卷 提谓经一卷 十思惟经一卷 分别六情经一卷 堕迦罗问菩萨经一卷 瑞应观世音经一卷 功德宝光菩萨问护持经一卷 自在王菩萨问如来境界经一卷 目佉经一卷 菩萨道地经一卷 方等决经一卷 赞七佛偈经一卷 阿弥陀佛偈一卷 后出阿弥陀佛偈一卷 迦旃延偈经一卷(一名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 杂华经一卷 五百偈经一卷 三乘经一卷 菩萨戒经八卷 北凉沮渠蒙逊世沙门昙无谶于姑臧译 佛悔过经一卷 晋世沙门竺法护译 菩萨戒优婆塞戒坛文一卷 北凉世昙无谶与惠嵩等译 菩萨悔过法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三归及优婆塞二十二戒一卷(重翻阙本)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共宝云于长干寺译 菩萨戒本一卷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菩萨戒本一卷(异本) 北凉世昙无谶本与惠嵩等译 菩萨斋法一卷(一名持斋一名法斋) 菩萨斋法一卷(一名贤首菩萨戒) 晋世竺法护译 阿惟越致菩萨戒经一卷 菩萨波罗提木叉一卷 菩萨受斋经一卷 颰陀悔过经一卷 在家律仪一卷 优婆塞优婆夷离欲具行二十二戒一卷 菩萨戒要义经一卷 劝德经一卷 优婆塞戒本一卷 净除业障经一卷 菩萨戒经抄一卷 菩萨受戒法一卷 菩萨受戒次第十法一卷 菩萨戒独受坛文一卷 菩萨忏悔法一卷 菩萨忏悔法一卷(异本) 菩萨受斋法一卷 菩萨教法一卷 菩萨出入诸则经一卷 菩萨正行经一卷 弥沙塞羯磨一卷 宋景平年佛陀什译 三品悔过法一卷 诫具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僧祇戒本一卷 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四分羯磨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于扬州祇洹寺译 佛本行经五卷 后汉世竺法兰译 大戒经一卷 比丘波罗提木叉一卷 贤者得福经一卷 异出比丘威仪经一卷 沙弥尼十戒经一卷 沙弥离威仪经一卷 沙弥威仪经一卷(异本) 五部威仪所服经一卷 威仪经一卷 道本五戒经一卷 六斋八戒经一卷 贤者五戒经一卷 贤者威仪经一卷 五戒报应经一卷 十诵羯磨一卷(一名略要羯磨法) 十诵律羯磨杂事一卷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 衣服制法一卷(出十诵律) 揵稚法一卷(出十诵律) 成就三乘论一卷 反质论一卷 正说道理论一卷 堕负论一卷 宝行王正论一卷 意业论一卷。

      右六论陈世真谛译 易行品诸佛名经一卷 菩萨地持戒经一卷 菩萨善戒受戒经一卷 大乘优波提舍五卷 十住毗婆沙抄一卷 释论一卷 一切义要一卷 方等论抄一卷 五惟越罗名解说经一卷 荧火六度经一卷 散持法经一卷 四品学法经一卷 问忍功德经一卷 阿毗昙心论十六卷(重翻阙本)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 阿毗昙心论五卷(重翻阙本)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共道安等于长安译 三法度论三卷(重翻阙本)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共道安等于长安译 杂阿毗昙毗婆沙论十四卷(重翻阙本) 前秦建元年僧伽跋澄共佛图罗刹于长安译 杂阿毗昙心论十三卷(重翻阙本)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共宝云于长干寺译 杂阿毗昙心论十三卷(重翻阙本) 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杂譬喻三百五十首二十五卷 晋世竺法护译 贾客经二卷 晋世竺法护译 小本起经二卷 后汉灵帝世支曜于洛阳译 大十二门经一卷 小十二门经一卷。

      右二经后汉世安世高译 沙门果证经一卷 马王经一卷 四部喻经一卷。

      右三经晋世竺法护译 七法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雁王经一卷 雁王五百雁俱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五法经一卷 后汉世安世高译 诫罗云经一卷 给孤独明德经一卷(一名给孤独氏)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释六十二见经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诫王经一卷 摩诃目连本经一卷 五福施经一卷。

      右三经晋世竺法护译 优多罗母经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观行不移四事经一卷 庐夷亘经一卷 廅罗王经一卷 檀若经一卷 龙王兄弟陀达诫王经一卷 劝化王经一卷。

      右六经晋世竺法护译 五盖疑结失行经一卷 晋永宁年竺法护译 小郁迦经一卷 舍利弗目连游诸国经一卷(一名游诸四衢经) 目连上净居天经一卷 解无常经一卷 城喻经一卷 耆阇崛山解经一卷。

      右六经晋世竺法护译 中阿含经五十九卷(重翻阙本) 前秦建元年昙摩难提译 修行经七卷 晋世竺法护译 普曜经八卷(重翻阙本)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普曜经六卷(重翻阙本) 宋元嘉年沙门智猛共宝云译 太子试艺本起经一卷 阿难得道经一卷 阿难般泥洹经一卷 五十五法试经一卷(一名五十五法行经) 八法行经一卷 给孤独四姓家问应受施经一卷 弟子本行经一卷 四部本文经一卷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一卷 长者贤首经一卷 贤者手力经一卷 十二贤者经一卷(一名十二贤经) 有贤者法经一卷 四妇因缘经一卷 五百婆罗门问有无经一卷 道德果证经一卷 检意向正经一卷 晓所诤不解者经一卷 沙门分卫见怪异经一卷 摩诃遮曷游经一卷 摩诃厥弥难问经一卷(一名大厥弥经) 心情心识经一卷 失道得道经一卷 魔试佛经一卷 外道仙尼说度经一卷 奇异道家难问住处经一卷 长者难提经一卷 年少王经一卷 罗提坻王经一卷(一名罗提神王经) 天王下作猪经一卷 始造浴佛时经一卷 未曾有经一卷 三小劫经一卷 堕迦经一卷 八大人觉章经一卷 五方便经一卷 有四求经一卷 两比丘得割经一卷 所非汝所经一卷 道德舍利日经一卷 舍利日在王舍国经一卷 独居思惟息念止经一卷 问所明种经一卷 独坐思惟意中生念经一卷 佛说如是有诸比丘经一卷 比丘所求色经一卷 色为非常念经一卷 色比丘念本起经一卷 比丘一法相经一卷 佛说善恶意经一卷 有二力本经一卷 有三力经一卷 佛说道有比丘经一卷 有四力经一卷 人有五力经一卷 不闻者类相聚经一卷 无上释为故世在人中经一卷 身为无有反复经一卷 师子畜生王经一卷 阿须伦子婆罗门经一卷 婆罗门子名不侵经一卷 有桑竭经一卷 署杜乘婆罗门经一卷 佛在拘萨罗经一卷 佛在优堕国经一卷 是时自梵自守经一卷 婆罗门不信重经一卷 佛告舍利曰经一卷 说人自说人骨不知腐经一卷 恶人经一卷 析佛经一卷 理家难经一卷 迦留多王经一卷 梵志阇孙经一卷 波达王经一卷 悲心悒悒经一卷 趣度世道经一卷 痴注经一卷 和达经一卷 分八舍利经一卷 悉昙慕经一卷 钵呿沙经一卷 吉法验经一卷 瓶沙王经一卷 有无经一卷 须耶越国贫人经一卷(一名须耶越国贫人赁剔头经) 坏喻经一卷 妖怪经一卷 阿般计泥洹经一卷(一名陶射计泥洹经) 四非常经一卷 五失盖经一卷 要真经一卷 本无经一卷 十五德经一卷 父母因缘经一卷 金轮王经一卷 慧行经一卷 佛说未生怨经一卷 内外无为经一卷 道净经一卷 耆域术四经一卷 五盖离疑经一卷 太子智止经一卷 苦相经一卷 须佛得度经一卷 由经一卷 分然洹国迦罗越经一卷 义决法事经一卷 沤和七言禅利经一卷 三失盖经一卷 王舍城灵鹫山要直一卷 思道经一卷 佛在竹园经一卷 法为人经一卷 道意经一卷 陀贤王经一卷 阿夷比丘经一卷 比丘三事经一卷 忧随罗迦葉经一卷 杂咒经三卷 晋世竺法护译 阿惟越致菩萨戒经一卷 菩萨波罗提木叉一卷 颰陀悔过经一卷 在家菩萨戒一卷 在家律仪一卷 七女经一卷 五分戒本一卷 宋景平年佛陀什共智胜译 弥沙塞羯磨一卷 弥沙塞比丘尼戒本一卷 大沙门羯磨一卷 杂经四十四篇二卷 后汉安世高译 增一阿含经一卷 鸠摩迦葉经一卷(出中阿含经第十五卷) 童迦葉解难经一卷 七事经一卷 碱水喻经一卷(出中阿含) 杂阿含三十章经一卷 义决律经一卷(一名决律法行经出长阿含) 后汉世安世高译 楼炭经五卷(是长阿含世记经) 晋世竺法护译 总持经一卷(一佛心总持经) 晋竺法护译 吴品五卷 吴世康僧会译 删维摩诘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道行经一卷 后汉世支谶译 道行般若经二卷 晋世卫士度译 第一义五相略经集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发愿偈一卷 晋世佛陀跋陀罗译 十四意经一卷(一名菩萨十四意) 后汉世安世高译 佛从上所行三十偈一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惟明二十偈一卷 晋竺法护译 四阿含暮抄二卷 姚秦世鸠摩罗佛提译 法句集二卷 吴黄武年维只难译 大道地经二卷 百六十品经一卷。

      右二经后汉世安世高译 禅经修行方便二卷(一名不净观) 晋世佛陀跋陀罗译 五门禅经要用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佛为菩萨五梦经一卷 三品修行经一卷。

      右二经晋世竺法护译 经律分异记一卷 宋世求那跋摩译 比丘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一卷 昙无兰译 十诵律释杂事问二卷 昙摩卑译 优婆塞五学略论二卷 外国三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1-12 20: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华严经,就更有趣了!华严经原来是经题。

    真正的华严经,藏在龙宫里,我们现在看到的经题也是不全的。

    历史渊源  关于本经之梵文版本,自古以来即有各种传说,据法藏之《华严经传记》卷一载,龙树菩萨在学完当时所有已知的佛经之后,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并不圆满,这时龙王邀请他到龙宫阅读海龙所收藏的佛经,龙树菩萨于龙宫中见到《华严经》,由此认识到释迦牟尼佛确实具有无比圆满的智慧。因为上本与中本数量巨大、涵义深奥,非一般世间人所能理解,于是他只把下本《华严经》从龙宫带出,并使之在世间流通,此即是十万偈四十八品(或谓三十八品)之《华严经》,而实际上流传的经本只是下本的略本,唐译八十华严也只有四万五千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4 03:42 , Processed in 0.1360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