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1-6 20:06 |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初学同修
- 积分
- 265
|
发表于 2014-1-21 19: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祥法师:多层回向的重要与运用方式
【前言】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从初发心开始,共有五十五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乃至妙觉而成佛。
如《首楞严经》载,佛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於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CBETA, T19, no. 945, p. 154, b12~14)
因此,可知在成佛之道的修行中,其中有十个阶位是学习「回向」的法门的。可见,「回向」的重要性。
因此,今天要藉此机会来跟大家说明「多层回向」的重要及运用方式。
【一、什麽叫「回向」?】
所谓:「回向」,就是「发愿並发展向所愿」之意。有时「回向」又称为「行愿」。
例如:有三位农夫,他们的技术都一样好,都可以成功的将菜种得很好。但是第一位心想只种一次。第二位心想只要种几次将仓库装满就好。第三位心想要一直种,不但要装满仓库,多出来的还可以卖钱换取所需。
从这三位农夫的愿心的不同,我们就可以看出於未来其「发愿並发展向所愿的力量(回向力、行愿力)」就会不同。
又因为「发愿並发展向所愿的力量(回向力、行愿力)」的不同,所以他们的成就,自然也就会不同。
因此,学佛人,当时时审核自己「回向力(行愿力)」是不是真的朝向无上正等正觉。
例如:
《首楞严经》载,佛说:「阿难!若於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CBETA, T19, no. 945, p. 122, b1~3)
当一个发愿想要成佛的,他的这个发愿的心,就叫「因地心」。当这因地心是以为「佛」是依因缘而修出来的,或以因缘而累积起来的。这时,他就叫「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这时想要成就无上菩提,是不可能的(无有是处)。因为他有发愿,但並不会发展向无上菩提。
所以算有发愿,但並没有「回向(发愿並发展向所愿)」。 又当一个发愿想要成佛的人,当他自己自知本具如来无量德能,所以是本具的,只是学习正用全用而已。其实就算学全了,也只是本具的,也是无所得的。这时他就是真的能「发愿並发展向无上菩提(行愿、回向)」。
因此,当知,「发愿」並不一定就是「回向(行愿)」。
但是!回向(行愿),一定是有发愿。
因此当知,「回向」是指「发愿並发展向所愿」。
回向无上菩提,就是觉悟自己本具佛性並发愿学习正用全用如来所有的德能。
【二、不回向有何缺点?】
《增壹阿含经》载:「优波离白世尊言:『设彼善男子.善女人虽持八关斋。於中不发誓愿者。岂不得大功德乎?』
世尊告曰:『虽获其福,福不足言。所以然者?我今当说…。」於是佛陀说了一个故事来说明修行之後要懂得发誓愿(回向)(今省略,请自行去找来看)。
当佛陀说了故事之後,就说:「若长老比丘不发誓愿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记,得至甘露灭尽之处。如是优波离!当作是学。」
因此,可知,有发愿回向,与没有发愿回向,这两种福,是差很多的。
用白话一点的来说,就是,不懂的发愿回向的福报,比起懂的发愿回向的福报,是不值得一提的(如佛说:福不足言)。
这个我举个大家都可以观照得到的例子来说明。
再以农夫为例来说明。
有四位农夫,他们的技术都一样好,都有能力将菜种得很好很成功。
第一位农夫虽然有能力种好,但是种时,心並没有想要得什麽,只是随便乱种,有时忘了灌溉也无所谓。
第二位农夫,种时,只要要种一次,得一次收成就好。所以第二次就不太想种了。
第三位农夫,种时,只想要仓库装满就好,所以当他的仓库满了,就不太想种了。
第四位农夫,种时,不但想要装满仓库,多出来的收成还想要卖给人。甚至多出来的地,也想要租给人。甚至想买更多地,请更多人来为他种。
就以这四位农夫为例。其中第一位,就是属於「完全不懂得发愿回向」的,其所得比其他三位,真的是「不值得一提」。
当知,现今有很多不正见的修行人,只管修行,不懂回向,所以往往是如第一位农夫,随便乱种,有种就好的心态,所以修行很久也没有什麽成果的!
【三、为什麽有时发愿而无成果?】
当知,发愿必須具备六个条件,才成为「回向(行愿)」,才能「发愿並发展向所愿」。
否则,所愿是不能圆满成就的。
一、所愿必須合理。
例如:想要马儿肥,想要马先壮,又想要马儿不用吃喝。
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所愿不会成就。
又例如:想要色身永生不死。
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所愿不会成就。
又例如:想要死了一了百了。
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死了还是没有了,还得轮回。因此,想一死了之,也是不可能的!
二、所愿与所行不可背道而驰。
如果有人所愿合理,但是所行不可以背道而驰。
例如:想要健康,但是坐姿错误、饮食无度、生活不正常、造种种短命及生病的业行。这时,想要健康,是得不到的。
又例如:想要走路安全,但是有手插口袋的习惯而不改。所以这危险是在未来等着他的。所以所愿不能成就。
又例如:要从台中到台北,但是他却往南走。这是不可能到得了台北的。
三、不可半途而废。
当所愿合理,所行正向,如果半途而废,也是不能成就所愿的。
例如:想要从台中到台北,並向北走,但是到一半的路,不去了!这当然到不了台北的!
又例如:想要学打字,希望每分钟一百个字。但是当一分钟能打五十个字,就满足了。就不再加强训练了。这时是很难成就每分钟可以打一百个字的!
又例如:想要成就无上觉道,但是修到解脱三界轮回,就满足了,就得少为足,就不再进修菩萨道,这时也是不能成佛的!
四、要事先做好避开障碍准备或学好排除障碍的能力。
当所愿合理,所行正向,也坚定善愿而不退转,但是如果没有事先做好避开障碍的准使或学好排除障碍的能力,则障碍来时,就会造成不能成就所愿的!
例如:想要从南非约堡到开普敦,也不懂得事先问清楚,如何做是比较安全,而自己走路,或坐计程车,结果被偷或被抢或被杀,所以就到不了开普敦了。
又例如:想要成佛,但是没有降伏成佛的障碍心,而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度众生,所以就学不全所有的佛法,所以就成不了佛。
又例如:想要成佛,但是只想要帮助一切众生解脱三界轮回,而没有想要帮助一切众生成佛,所以就学不全所有的佛法。所以自己也就成不能佛。
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事先了解什麽心,什麽行会障碍所愿的成就。
所以没有事先做避开障碍的准备,或学好排除障碍的能力,所以所愿就不能成就。
五、不可急进而揠苗助长。
又所愿合理,所行正向,心不退转,广修善根无所障碍,但是急进而揠苗助长,反而破坏原本的发展善缘,所以就不能成就。
例如:饭未熟而妄自一开,结果米心未透,吃起来米硬难咽。
又例如:蛋未孵熟而妄自一啄,结果小鸡就死了!
又例如:想成佛,而修行很好,但将善境界,以为是成就,而大妄语,结果疑误众生,而下地狱!
以上的例子,都是属於急进而揠苗助长所以所愿不能成就的例子。
六、不能功亏一篑。
当所愿合理,所行正向,而不退转,善根深广无有障碍,也不急进而破坏因缘,但是临成就之时,起颠倒心,就造成功亏一篑,而所愿不成。
例如: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具善根、福德、因缘,也懂一心发愿往生极乐而不乱想要往生別处,当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圣众也来接引了,结果起一念颠倒不想去了,或怀疑,结果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莲花中,而是往生边城。
这就时属於功亏一篑,所愿不能成就。
这就是属於功亏一篑,所愿不能成就。
因此,当知,此六个条件,一、所愿合理;二、所行与所愿不可背道而驰;三、不可半途而废;四、要事先做好避开障碍的准备或学好排除障碍的能力;五、不可揠苗助长;
六、不可功亏一篑;都具足了,就叫「发愿並发展向所愿」这时,才能真的叫「回向」或「行愿」。
当然,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发了愿之後,为了合理是很重要的!所以对所愿的内容,就要懂得修正。
因此,就要学修正发愿的内容。
【四、多层回向的概念由来。】
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载,佛说:「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从经文中,我们就知道不同的心愿来发展,其果报差別是很大的。因此,我们要用大愿来含盖小愿。因此,先发大愿,以大愿之福来回向小愿。因此,当小愿没有成就之时,大愿还是在发展的。
又因为用大愿来含盖小愿,所以当小愿没有成就之时,就知道所发的小愿是会障碍大愿的,这时就要懂得修正小愿或舍弃小愿而不再发此愿。
例如:
我修行之时,是将一切功德都全数回向无上菩提。这是我的大愿。
当我十九岁之时,因为那时还是在家众,所以还在考虑,当出家学佛呢?还是在家单身学佛呢?还是结婚学佛呢?
因为我智慧不足,也不能肯定的下决定。所以我就用「多层回向」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菩提心愿。
所以我是如此来发愿的:
第一层:将所修的一切功德全都回向无上菩提,並希望能令一切众生亦成就无上菩提。
第二层:将回向令自己及一切众生成就无上菩提的福报,回向如果今生於菩提道是以出家来修行比较好,希望佛陀加持令我能顺利出家。如果是以在家单身学佛比较好,希望佛陀加持令我於在单身学佛能顺行修行无障碍。如果在家结婚比较好也希望佛陀能令我得菩提眷属。
我如此的回向之後,很快的,当我十九岁那年就知道我不适合结婚学佛。
又如此的回向,当我二十六岁去读佛学院之後,就知道自己正适合出家学佛。
因此,我二十八岁之时,就出家了。
如此,二层回向,就是用第一层的福来引导第二层的方向发展。
同样的,平时我的回向文是:
第一层:佛弟子(姓名)愿以过去、现在、未来所修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第二层:并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因此,当自己如果有业障,或不健康,或不和乐,或事业不顺利之时,就表示,我发展行愿之时,並没有成功的帮助众生种善根、或增长善根、或发菩提心、或令菩提心不退、或助难速成佛道等。则我就立即反省自己。是哪儿的行愿有误差,就改进之。
又当自己如果所呈现的果报是没有业障、身体健康、与大家和乐、弘法事业顺利之时,就表示,我所发展的行愿是正向第一层的回向,这时,我就再深入观察进步之。
当然不只是两层回向,还可以多层回向。就是必需懂得比较重要而深远的愿,就放在第一层。如此层层而发愿。
【结论】
回向(发愿並发展向所愿)的法门,是一个很重要的法门。菩萨行佛道,共有五十五阶位,就用十阶位来学习回向。足见回向的重要性。
又为了有效回向,所以分清楚如何的回向能成就所愿,如何的回向不能成就所愿,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当知发愿当合理乃至不要功亏一篑等六个必备条件。
又为了用回向的结果来审核修行的方向是不是正向所愿,所以当学习多层回向,如此就可以从中而得知没有正向终极目标在发展。並随时能知道走偏了,所以就得修正。
如此,就必然能成就所愿。
完毕!
(一法整理,未经慧祥法师校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