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5-4-5 17:52 编辑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有人念,若欲供养修福业者,即自化身,作贫穷孤独苦恼众生,至行者前。若有人念文殊师利者,当行慈心,行慈心者即是得见文殊师利。《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善男子,能为善根者名实思惟,实思惟者即名为慈。慈即如来,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来,如来即慈。 “善男子,慈即大梵,大梵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父母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乃是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即是慈也,当知慈者即是如来。 “善男子,慈者即是众生佛性。如是佛性久为烦恼之所覆蔽故,令众生不得睹见。佛性即慈,慈即如来。《大般涅槃经》
感言:文殊师利菩萨常以贫苦老弱之相示现人间,欲令修福业者通过供养得福。循众生之供养善根因缘而为众生生福。且为众生示现悲田,悲田殊胜,在于易令人升起慈悲之心,而心为诸法之本,是功德之源。贫苦之相,故而能深深激发众生悲愍之心,令供养者悲愍之心升起,虽是悲田相,实则为佛田,且因悲田之相激发供养者,慈愍无伪之心,如此一来,功德福报自然更为殊胜无比。契合文殊师利欲令修福业者得洪福之本怀。且文殊师利菩萨以悲田相示,就是在不经意之间考验你的慈悲之心,欲令你升起真挚无伪纯善的慈悲心,而慈者即是佛性,正如《大般涅槃经》中云:“佛性即慈,慈即如来。”,故而当自己真实无伪升起慈悲之心时,并践行利他之举时,就是自身佛性显现之时。佛性既显,自“见”如来。所以在《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中讲“行慈心者即是得见文殊师利。”,可谓慈悲乍起,佛性立见。不以相见,而以性见,就真见本性文殊师利菩萨啦。
诸佛虽于一切法中,心无所著,于世间法,尽无所须,诸佛怜悯众生故出世,应随供养者,令遂愿得福故受.
如以香华供养,亦非佛所须.
佛身常有妙香,诸天所不及,为利益众生故受.《大智度论》卷九十
“一切众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诸众生,悉在五蕴中。
诸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心法犹如幻,世间亦如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地藏菩萨本愿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