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48|回复: 0

古人时时把生死的痛苦放在心中,时时把众生的痛苦放在心中,以激发道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23-1-25 15: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慧禅师讲用功办道:
古人把功夫没有长进比喻为“冷水泡石头”,泡一万年,石头是石头,冷水是冷水,毫不相干,一点受用也没用。比喻会用功夫就像“热油锅炸糍粑”,糍粑丢下去翻几个滚就鼓开了,效果非常明显。“热油锅”就是我们的精进心,就是我们的道心;有精进勇猛心,功夫才能很快相应,很快见效果。如果坐在禅堂里没有一点进步,就体会不到禅的味道,尝不到禅的法喜。参禅绝非易事,绝不可因循度日,得过且过,苟且偷安。一定要有如救头燃的紧迫感,要有火烧眉毛的紧迫感,这样功夫才能提得起来,功夫才能上路。功夫提不起来,念头提不起来,功夫就无法上路。


我们坐在这个安静的环境当中,感觉不到生老病死的痛苦,感觉不到人命的无常。古人时时把生死的痛苦放在心中,时时把众生的痛苦放在心中,以激发道心,激发用功的热忱,道心才建立得起来,功夫才提得起来。现在生活环境太优越,今天的人不管怎么讲,都没有这种切肤之痛,善根浅薄,道心不切,用功夫就不容易有效果。坐在禅堂顶多只能受用一点很浅的轻安,妄想少一点,坐下来两眼一闭,一枝香昏昏沉沉很快就过去了。心里觉得很好,实际上一点都不清楚念头的生灭,不知道用功夫,完全在昏散中度过,没有进入专注、清明、绵密的状态。不能专注,心就散乱;不能清明,心就昏沉;不能绵密,功夫就不能成片。


十几年来,我反复强调这六字法门,已经有很多人照此方法用功,但也有人仍然无法理解,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到抓拿。这六字法门对初用功夫的人来讲是一个根本方法,能专注一境,我们就不会七上八下地东想西想。因为专注,禅定才能现前;因为专注,才能一心不乱;因为专注,我们才可以在一个点上用心,才可以把心用在一处。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是四祖大师提倡的“守一”,“守一”就是专注的功夫。“守一”是所有修行法门的根本,“守一”“抱一”“制心一处”都是指“专注”。要专注在一个对象上,使妄心逐步地收拢,使妄心不至于东一下西一下。能专注一个对象,心就能慢慢地调柔起来、统一起来。“能守一, 万事毕。”妄心就像猴子一样东跑西颠,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守一”就像用一根绳子把猴子套住了,不让它乱跑乱动,要让它老老实实地待在一棵树上,规规矩矩地待在一根藤上。我们的妄心从无始以来没有停歇过,所谓心猿意马奔驰不停,守住一念就能管住心猿意马,就能拴住心猿意马。四祖叫我们念一句佛号,赵州叫我们参一个公案,历代祖师叫我们参一个话头,都是要我们把纷纭起灭的心安住在一个境上,让它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不要乱跳乱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今年在老祖寺带了三个禅七,向大家介绍了数呼吸的方法。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易见成效,也是一种管理心猿意马的好方法。呼吸随时都存在,只要我们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就能与念一句佛号、参一个话头一样,收到同样的效果。通过三个七的训练,有的人能在三个十数中间没有妄想,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的人能清楚地数第二个十数,也有的人无法从一数到十之间没有妄想。妄想心太厉害了,妄想心和我们太亲密了,不论我们怎么样地疏远它,总是挥之不去,驱之不走。妄想心害苦了我们。


反过来,我们有了大智慧,当下能觉照,一念回光,妄想心就成了智慧的心。我们要用智慧来观照,万法皆空,妄想也空;用智慧的心观察每一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这个方法最有效。然而我们在用功的时候,很容易把觉照的心变成了妄想的心,不断地分别,不断地计较,不断地翻腾,不但妄想空不了,连正念也提不起来。


我们还是要用笨办法,用老实办法比较稳妥。四祖大师教我们念一句佛号,行也如是,坐也如是,卧也如是,心心念念,念念心心,佛在心中,心在佛中,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选来选去,算来算去,还是这一法最容易得受用,最容易把握,最容易上路。我们就老老实实地用这个传统的办法,用这个最稳妥的办法,调伏当下这一念妄想心。在一句佛号的安顿下,使妄想心变成佛心,用佛心代替妄想心,心佛不二,心佛一体,念念如是,心心如是,守一不移。接着就要做到清楚明白,念念分明,那就是智慧在起作用,心地朗然。心地朗然了,佛号就清楚,妄想心自然就少了,杂念自然就少了。佛号越专一,杂念就越少;杂念越少,佛号就越专一,两者相辅相成。然后要做到绵绵密密,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妄想就少了;能净念相继,念念相续,妄想就没有插足的余地,时间久了,就能达到一心不乱。


这个功夫既容易做,也很难做,因为我们太聪明了,总觉得这个方法太简单,总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什么花样。实际上方法越笨越简单,越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坚持做下去,相信佛祖不欺我也,相信按照佛祖的教导去做,就一定有收获,一定有成就,一定有到家的那一天。


心里不要有其他的想法,只有这一念佛心,除了这一念佛心外,没有第二念。不要想神通,不要想妙用,不要想见到佛菩萨。《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如来者,无名无相,如如不动。我们能够如如不动,当下就与佛相应。能够让如如不动的心延续下去,扩展开来,当下就与佛的法身融为一体,就与十方诸佛和历代祖师同一鼻孔出气。能够有此体会,能够有此觉照,佛就在眼前,与佛不隔分毫,所谓“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一念迷失,妄想生起,佛是佛,你是你,又毫不相干了。佛心会时时现前,只是难以坚持;觉照时时会出现,只是难以延续。佛者觉而不迷,众生者迷而不觉。我们十分钟有一分钟觉悟就不错了。十分钟有一分钟觉悟,再从一分钟增加到两分钟,从两分钟增加到三分钟,念念觉悟即念念是佛。学佛就要以佛为榜样,以佛为标准,念念心想佛,念念心是佛。所谓“一念觉悟一念佛,念念觉悟念念佛”。只可惜我们的觉悟之心像电光石火一样,闪一下就熄灭了。要让这一念灵光照亮我们的心地,要让这一念灵光永不消失,要让这一念灵光成为我们生命的整体,要让这一念灵光照亮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生活。念念如此,天天如此,灵光独耀,不再迷惑,那就是一个觉悟了的人,就是一个开悟了的人。这么简单的事,我们却做不到。


各位在祖师的座下,在历代禅师修行过的地方,在出过无数祖师的道场来修心地法门,这种加持力实在是不可思议。这个气场的能量巨大无比,能把我们无始的业障荡涤干净,能把我们的烦恼业习洗除干净。我们能如此发心,就能和四祖的道场打成一片,就能和这个出佛祖的地方打成一片,我们的心就能立刻清净下来,妄想就立刻烟消云散。我们有此体会,就会有此受用;有此体会,就会有此收获。要天天想到这件事,要天天想到我们生活在诸佛海会当中。诸佛海会的加持力不可思议,我们的福报不可思议。生在福中要知福。生在诸佛海会之中,要体会诸佛的加持力。诸佛海会就在当下,我们身在其中,心在其中,行住坐卧都在其中。有这种切身的体会,我们的凡夫知见,我们的罪恶之身,就能在诸佛海会中脱胎换骨。天天如此体会,时时如此体会,大家都成佛了,大家都与佛祖同一鼻孔出气,大家都与佛祖同转无上法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9 21:44 , Processed in 0.1092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