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69|回复: 7

世尊。云何修戒。云何修定。云何修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发表于 2020-8-2 1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三:  
   世尊。云何修戒。云何修定。云何修慧。佛言。善男子。若有人受持禁戒。但为自利。人天受乐。不为度脱一切众生。不为拥护无上正法。但为利养。畏三恶道。为命色力。安无碍辩。畏惧王法。恶名秽称。为世事业。如是护戒。则不得名修习戒也。善男子。云何名为真修习戒。受持戒时。若为度脱一切众生。为护正法。度不度故。解未解故。归无归故。未入涅槃令得入故。如是修时。不见戒。不见戒相。不见持者。不见果报。不观毁犯。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则名为修习戒也。云何复名修习三昧。修三昧时。为自度脱。为于利养。不为众生。不为护法。为见贪欲秽食等过。男女等根。九孔不净。斗讼打刺。互相杀害。若为此事修三昧者。是则不名修习三昧。善男子。云何复名真修三昧。若为众生修习三昧。于众生中得平等心。为令众生得不退法。为令众生得圣心故。为令众生得大乘故。为欲护持无上法故。为令众生不退菩提故。为令众生得首楞严故。为令众生得金刚三昧故。为令众生得陀罗尼故。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为令众生见佛性故。作是行时。不见三昧不见三昧相。不见修者不见果报。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则名为修习三昧。云何复名修于智慧。若有修者作是思惟。我若修习如是智慧。则得解脱。度三恶道。谁能利益一切众生。谁能度人于生死道。佛出世难。如优昙钵花。我今能断诸烦恼结。必得解脱果。是故我当勤修智慧。速断烦恼。早得度脱。如是修者。不得名为修习智慧。云何名为真修习者。智者若观生老死苦。一切众生无明所覆。不知修习无上正道。愿我此身悉代众生受大苦恼。众生所有贫穷下贱破戒之心贪嗔痴业。愿皆悉来集于我身。愿诸众生不生贪取。不为名色之所系缚。愿诸众生早度生死。令我一身处之不厌。愿令一切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修时。不见智慧不见智慧相。不见修者不见果报。是则名为修习智慧。善男子。修习如是戒定智慧是名菩萨。不能如是修戒定慧是名声闻


楞严经卷六: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2-13 22:51
  • 签到天数: 4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187

    主题

    976

    帖子

    31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219
    发表于 2020-8-2 21:1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感谢师兄分享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6: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若不修习是三三昧。虽复修习为二十五有。是名根浅易动。复有二种。一为自身。二为众生。为众生者能见佛性及以如来。持戒之人复有二种。一者性自能持。二者须他教敕。若受戒已经无量世初不漏失。或值恶国遇恶知识恶时恶世。闻邪恶法邪见同止。尔时虽无受戒之法。修持如本无所毁犯。是名性自能持。若遇师僧白四羯磨然后得戒。虽得戒已要凭和上诸师同学善友诲喻乃知进止。听法说法备诸威仪。是名须他教敕。善男子。性能持者。眼见佛性及以如来。亦名闻见。戒复有二。一声闻戒。二菩萨戒。从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戒。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是名声闻戒。若有受持声闻戒者。当知是人不见佛性及以如来。若有受持菩萨戒者。当知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见佛性如来涅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6: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3 06:46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若不修习是三三昧。虽复修习为二十五有。是名根浅易动。


         对一对“大佛顶首楞严王”、“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 这几句,分析一下,“是名菩萨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这句就容易明白: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若不修习是三三昧。虽复修习为二十五有。是名根浅易动。

          楞严经卷一: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圣行品第七之四:
    世尊。若是诸佛之所行者。则非声闻缘觉菩萨所能修行。善男子。是诸世尊安住于此大般涅槃。而作如是开示分别演说其义。以是义故。名曰圣行。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如是闻已。则能奉行。故名圣行。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得是行已。则得住于无所畏地。善男子。若有菩萨得住如是无所畏地。则不复畏贪恚愚痴生老病死。亦复不畏恶道。地狱。畜生。饿鬼。善男子。恶有二种。一者阿修罗。二者人中。人中有三种恶。一者一阐提。二者诽谤方等经典。三者犯四重禁。善男子。住是地中诸菩萨等终不畏堕如是恶中。亦复不畏沙门婆罗门外道邪见天魔波旬。亦复不畏受二十五有。是故此地。名无所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无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坏二十五有。善男子。得无垢三昧能坏地狱有。得无退三昧能坏畜生有。得心乐三昧能坏饿鬼有。得欢喜三昧能坏阿修罗有。得日光三昧能断弗婆提有。得月光三昧能断瞿耶尼有。得热炎三昧能断郁单越有。得如幻三昧能断阎浮提有。得一切法不动三昧能断四天处有。得难伏三昧能断三十三天处有。得悦意三昧能断炎摩天有。得青色三昧能断兜率天有。得黄色三昧能断化乐天有。得赤色三昧能断他化自在天。有得白色三昧能断初禅有。得种种三昧能断大梵天有。得双三昧能断二禅有。得雷音三昧能断三禅有。得霔雨三昧能断四禅有。得如虚空三昧能断无想有。得照镜三昧能断净居阿那含有。得无碍三昧能断空处有。得常三昧能断识处有。得乐三昧能断不用处有。得我三昧能断非想非非想处有。

    善男子。是名菩萨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1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3 06:47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若不修习是三三昧。虽复修习为二十五有。是名根浅易动。


         对一对“大佛顶首楞严王”、“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 这几句,分析一下,“是名菩萨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这句就容易明白: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若不修习是三三昧。虽复修习为二十五有。是名根浅易动。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圣行品第七之四:
            善男子。是名菩萨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如是等诸三昧王。若欲吹坏须弥山王随意即能。欲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心之所念亦悉能知。欲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内于己身一毛孔中随意即能。亦令众生无迫迮想。若欲化作无量众生悉令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者亦能随意。欲分一身以为多身。复合多身以为一身。虽作如是心无所著。犹如莲花。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入如是三昧王已。即得住于自在之地。菩萨得住是自在地得自在力。随欲生处即得往生。善男子。譬如圣王领四天下随意所行无能障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生处若欲生者随意往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地狱一切众生有可化令住善根者。菩萨即往而生其中。菩萨虽生非本业果。菩萨摩诃萨住自在地力因缘故而生其中。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虽在地狱。不受炽然碎身等苦。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可成就如是功德。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尚不可说。何况诸佛所有功德而当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1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3 12:44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 一念品第七十六: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无相无作无得法中能具足禅那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除佛诸禅定,余一切诸禅三昧皆能具足。是菩萨离诸欲、诸恶不善法,离生喜乐,有觉有观,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以是慈悲喜舍心,遍满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间遍满。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别异相故入无边空处,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是菩萨于禅那波罗蜜中住逆顺入、八背舍、九次第定,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或时入无相三昧,或时入如电光三昧,或时入圣正三昧,或时入如金刚三昧。是菩萨住禅那波罗蜜中,修三十七助道法,用道种智入一切禅定,过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入菩萨位,入菩萨位已具足佛地,是诸地中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中道取道果。是菩萨住是禅那波罗蜜中,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从诸佛所植诸善根净佛国土,从一土至一土利益众生,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持戒,或以三昧,或以智慧,或以解脱,或以解脱知见摄取众生,教众生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诸有善法能令众生得道皆教令得。是菩萨住此禅那波罗蜜中,能生一切陀罗尼门,得四无碍智、得报、得诸神通。是菩萨终不入母人胞胎,终不受五欲,无生不生,虽生亦不为生法所污。何以故?是菩萨见一切作法如幻而利益众生,亦不得众生及一切法。教众生令得无所得处,是世俗法故非第一实义。住是禅那波罗蜜一切行禅定解脱三昧,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禅那波罗蜜。是菩萨行如是道种智时,得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断已自益其身亦益他人,自益益他已,为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作福田。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具足无相禅那波罗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17: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3 06:47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 ...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八卷(节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17: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9 17:01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八卷(节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

           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的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有这样的解释:
    1. 九次第定 若入禅时。深心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入一禅。心心相续。无异念间。
    2. 菩萨依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 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
    3. 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故名超越。


              我们可以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找一些句子与之对照学习,这样会更好理解耳根圆通章的内容:

        1. 九次第定若入禅时。深心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入一禅。心心相续。无异念间。
          耳根圆通章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2.  菩萨依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3. 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故名超越。
        耳根圆通章是: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获二殊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0 18:00 , Processed in 0.1410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