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16|回复: 0

五停心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12-9-24 22: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五停心觀在天台教觀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行門,更是修觀的基礎。停,有停止、止息、調停的意思。五停心觀就是止息五種修行的障礙,令它不再生起的方法,也就是用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數息觀為方便來調停其心,對治這五種煩惱障,不起妄想而能自在解脫。所以五停心觀是修禪定的初步法門:

    一、多貪眾生不淨觀:不淨觀是觀察自他身體的污穢不淨,以對治貪欲心的方法。眾生因為愛欲的使然,而在我及我所有的一切產生了貪愛的執著,而生起了種種的煩惱,故修不淨觀以來對治。一般的不淨觀有(五不淨觀)有種子不淨、生處不淨、相不淨、性不淨、究竟不淨。(九想觀):一脹想二壞想三血塗想四膿爛想五青瘀想六蛆噉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燒想。所謂「粉面桃花,不過是帶肉骷髏;嬌媚之身,不過是膿血聚集。」從內的血肉筋脈到外的九孔常流不淨,如是的觀察,讓我們從肉體上的盲點,不再產生錯覺,以減少男女自他淫欲的貪愛。


    二、多瞋眾生慈悲觀:「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恚之心甚於猛火,焚燒法財,損害慧命,應當防護攝制。修慈悲觀是對治多瞋眾生的觀法。瞋恚有三種現像,一非理瞋:常會有些人無端發怒,惱害他人。二順理瞋:自己或親友被人惱害,或行善時卻見別人為惡所生起的瞋心。三諍論瞋:自認個人言行觀點才是對的,別人所說所行都是錯的,不順己意,因此與人諍論,所生起的瞋心。所以三慈對治三瞋,慈能與眾生樂,悲以拔眾生苦。以慈心,視一切六道眾生,猶如父母兄弟,拔苦與樂的「生緣慈」來止息非理瞋。見一切法,皆從緣生,達法空理,破我相及一異相,轉而慈憫眾生,拔苦與樂的「法緣慈」來止息順理瞋。佛心不住有為無為,不住三際,故無所緣,而能普緣一切眾生,拔苦與樂,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無緣慈」來止息諍論瞋。道俗都以慈悲為懷「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也都耳熟能詳。《法句經》慈悲十二利:ㄧ福常隨身。二臥安。三覺安。四不見惡夢。五天護。六人愛。七不毒。八不兵。九水不喪侵。十火不喪侵。十一盜賊不侵十二死生梵天。

    三、多散眾生數息觀:數息觀的梵語是「安那般那」,漢地云遣來(入息)遣去(出息),即是三世諸佛入道初門。把注意力輕鬆的放在鼻息上,數自己的出入息,攝心專注於一境,而能對治散亂。數習的重點,數入不數出,數出不數入,不可出入俱數,恐生病故。息有四相:ㄧ有聲曰風,守之則散。二結滯曰氣,守之則結。三出入不盡曰喘,守之則勞。四不聲不滯,出入俱盡曰息,守之則定。調和呼吸,無有風、喘、氣等相狀。氣息微如游絲,似有似無,綿綿若存,心依於息,息依於心,而逐漸的氣沉丹田,自然身鬆心靜,內外清楚且心智清明。數息觀有六種,即六妙門:ㄧ數(攝心在息,從一至十的數。)、二隨(細心依息,知入知出。)、三止(息心靜慮)、四觀(分別推析)、五還(轉心返照)、六淨(心無所依,妄波不起。)等六個階段,一般初學者對治散亂妄想,數息是最常用的的入門方法,也是修禪定的甘露法門。

    四、愚痴眾生因緣觀:修因緣觀是以觀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對治愚痴(不解或撥無因果)眾生的觀法。感果名因,助因為緣,因為能生之種,緣為助生之機,這十二支輾轉感果,故合稱十二因緣。單因不立,獨緣難成,人生每一個環節過程,都是有其因且託緣而生,前後彼此互為因果,所謂因果同時。觀三世十二因緣,從「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明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無明、行屬過去因,從識至受屬現世果,愛、取、有屬現在因,生老、死屬未來果。十二因緣觀有二種,順觀:自無明乃至老死。逆觀:自老死乃至無明。「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現在作者是。」更從當中理解而知因識果,破除執常、斷滅的愚痴觀念和錯誤知見,若能久習十二因緣觀,在毎個環節的過程段落中,能瞻前顧後,若處逆境遇惡緣時,終不至於怨天尤人,而能安祥面對自在無礙。


    五、多障眾生念佛觀:念佛有念應身佛、報身佛、法身佛。障,就是一種惡業。而念佛觀是對治多障眾生的一種觀法。我們往昔所造作的惡業,都會招感因果業報,想要修行用功,往往業力示現而招感果報起現行,障礙了我們修行辦道,所以應修念佛觀。引止觀所言,念三身對治三障。三障,ㄧ昏沉暗塞障。二惡念思維障。三境界逼迫障。所以念應身佛,三十二相好光明,對治昏沉暗塞障(昏沉、闇睡、無記);以念報身佛,無畏對治惡念思維障(欲作五逆、十惡、毀禁、還俗等事);念法身佛,空寂無為對治境界逼迫障(身體猝痛、或見無頭眼、無手足、火焚水溺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20:13 , Processed in 0.1029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