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65|回复: 3

谁偷走了你的功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29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238

    主题

    557

    帖子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15
    发表于 2019-8-17 16:0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谁偷走了你的功德?

    藏传佛教宁玛巴  


    一、掉悔

    有五种障碍会像贼一样,趁己不备,偷走自己辛苦积累的善根和功德。

    掉举与后悔合为一种,因为都是动摇的。掉举,指心散乱到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上,贪爱美丽的色法,动听的声音等。有些人特别喜爱动听的声音——歌曲、音乐等;还有些人特别喜欢华丽的、鲜艳的色法;还有些人,尤其是城市里的人,特别喜欢美食,今天吃川菜,明天吃湘菜;今天吃韩国拌饭,明天吃日本料理,这都是贪味道,都叫掉举。

    后悔。比如亲近上师善知识,应该要先观察再依止。但是很多众生根本不观察,听说来了一个藏地的活佛,有神通,很厉害,就都去亲近、供养、追随,做很大的供养。等过了几个月,发现了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就后悔了。这都是破坏缘起的行为。


    二、害心

    做为佛弟子,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要利益他人。不伤害他人是小乘,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利益他人是大乘。若是有伤害他人之心,连小乘都不是,根本无法入道。

    一个学佛人不应该忌恨。佛经里有种比喻:“水上画图,空中鸟迹。”虽然凡夫做不到不烦恼、不造业,但是不能不悔改,不能留痕迹,要如水上画图,边画边消失;如空中鸟迹,了无痕迹。

    有人的人对他人忌恨,别人在中间做调解都很难。这算什么修行人?大乘佛法讲,众生都是宿世的父母,都是未来佛,伤害他人就如同伤害父母,伤害佛。


    三、昏睡

    这里把昏沉和睡眠合为一个,因为是同时生起的。有的人内收,总是昏昏沉沉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难以闻法或者观修,这是修行极大的障碍。


    四、贪欲

    对世间的贪恋非常强,对自己的财富不知足,总是想进一步敛财,好像要死了以后给阎罗王行贿似的。贪心重的人很难成就。其实财富若是自然而然来的,也没什么。福报到了自然就来了,躲都躲不掉。


    五、怀疑


    有的人怀疑法,怀疑上师……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再怀疑了。有一个造过无间罪的上师,摄受了很多弟子,后来很多弟子成就了阿罗汉,但就是因为不怀疑,没有以神通观察过上师。他圆寂之后,弟子们观察到上师没有在清净刹土,而是在地狱里。弟子们共同超度,上师立刻就从地狱里脱离了。


    是否学佛,由自己决定,佛不勉强任何人。同样,你依止上师也是自由的,是否愿意依止由自己决定,但应该先观察。观察以后再依止,就不能再怀疑了。否则,会耽误自己的成就。


    我们应该及早断除这五种障碍,以免被它们影响道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23 18:4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69

    主题

    2641

    帖子

    198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152
    发表于 2019-8-17 16:1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六祖坛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0

    主题

    1664

    帖子

    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5412
    发表于 2019-8-17 18: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eddy 发表于 2019-8-17 16:14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随喜师兄法布施!

    武帝当时面对达摩祖师发此问时,不难想见洋洋得意之态。

    此有二过:

    1. 骄慢心起,功德退失;
    2. 错以福德有实,于佛法中知见错误。

    达摩祖师答言“无功德”,若于智慧之人,乃是醍醐灌顶之语。若梁武帝智慧通达,当时即有望顿悟。然而他心中反生怨望,疏远祖师。后来虽略有悔悟,也是去道遥远。后来之横死,也是一旁证。

    观梁武帝,可知其往世多修福德,少修智慧。单修世间福德者当引为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主题

    228

    帖子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138
    发表于 2019-8-17 20:5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璎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06:30 , Processed in 0.1298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