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对擦擦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人物就是意大利东方学者图齐(Tucci)[4],他对擦擦所作的定义是:“擦擦是一种塔状的小型泥塑,不仅如此,它还能表现佛教中的某一个神,或者是记录某种缘起法颂。擦擦一般是用土、水和在一起制成的,有时也在其中加入著名喇嘛的骨灰。有时也因为某种原因而搀入大麦或小麦粒:这些麦粒或者是因为在开光仪式中用过,或者是为了祈求丰收和感恩。”另一位称作叶斯开(J?schke)的学者则认为:“擦擦是用土和水制作的佛像或锥形物”(Handworterbuch der Tibetischen Sprache .452页)。而德格定思(Desgodins)认为:“它们是用粘土制作的小像”。钱达拉·达斯(Das)的观点是:“用粘土制作的用于祭祀的锥型小像,大量地安放在塔沿上”。瓦德尔(Waddell)说:“擦擦是用粘土或者是在土中掺进骨灰而揉捏而成的丧葬用像或支提”(Buddhism of Tibet .329页,参看497页)。施拉根韦特说(Schlagintweit):“擦擦也可以指旅行者用粘土揉捏而成的锥形的塔” (Buddhism in Tibet,206页)。以上学者所说的内容,基本可归纳为:擦擦是用粘土制成的塔或像,有时里面掺有一些其它的有神圣意味的东西。而“擦擦”(tsha tsha)这个名称本身是来自印度,图齐说:擦擦的名称本身证明了它不是藏人的发明;西藏词典学也认为这词源来自于梵文。然而,更准确地说,这个词来自于印度俗语的某种形式而不是梵语,这与劳费尔(Laufer)所提出的观点相吻合[5]。即“擦擦”这个词的原形是sancaka,意思是模具。事实上,擦擦正是通过模具制造的。图齐进一步认为这个藏文词更有可能来源于俗语sacchaya或sacchaha,它的原意是完美的“形象”或“复制”,事实上,西藏的词典学者们直译它为dam pai(同sat)gzugs brnan,就是“完美的形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