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00|回复: 0

一乘圆教中的无作四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29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238

    主题

    557

    帖子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15
    发表于 2019-3-2 14: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乘圆教中的无作四谛


    五、圆教无作四谛
    最后再观察藏、通、别、圆中的一乘圆教,我们汉传大乘中,把天台、华严、祖师禅等范围内的教法,都归于最上乘一乘圆教。因为圆教中直示诸法实相,和盘托出,无欠无余。非造作而后有,非新修而生成,所谓“生死便是涅槃,涅槃即是生死”,因此圆教中的四谛,称之为不假任何造作,当下无作任运、本来解脱本来圆成的“无作四谛”。

    永嘉禅师《证道歌》中:“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这两句也就是讲:“苦谛”,它当下就是实相哦!无明即佛性、烦恼即菩提!法身何处觅?“五蕴山头一段空”——不离五蕴,全体便是!

    今天白天,为大家举了一段公案。古时有一位禅僧,请教沩仰禅师的弟子大安禅师:“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禅师答他:“地水火风、受想行识!”有道是: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问话的禅僧,他以为参禅悟道,一定得离了五蕴之外,别证一个本来法身!“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断绝色、受、想、行、识外,别证、另外证得一个法身,是这样的吗?大安禅师直指道:“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是色,后面再加“受想行识”,仍然不离五蕴、不出五蕴也!
    若离于五蕴,得一另外之法身,那便堕在断见、常见之二边。别得一个所谓的不生不灭之法身,常见;断除五蕴而空,断空见。请大家好自思量,一位虔诚学佛、孜孜修持,钻研了数十年的人,出言下语啊,还随时落在常见、断见中,宁不痛惜乎?!“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六祖坛经》),幸好得遇祖师直指:“地水火风、受想行识!”——要会得法身吗?四大、五蕴就是啊!法报化三身,本来无别、本来无二,你又岂能离了四大五蕴之外,别得另外一个法身之体呢?

    所以讲,若人于圆教中,真能识得苦谛的当下,全体就是实相的话,那还有集谛可断吗?“集”者无明烦恼也,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中无量无边的无明尘劳烦恼,统统本来实相、本来菩提啊!因此,你何须断烦恼而证菩提的——小乘藏教中实生、实灭之四谛;也无须净烦恼为菩提、转烦恼为菩提的——大乘别教、通教中的无生、无量四谛。

    究竟一乘圆教中,既然没有集谛可断、苦谛可灭,当然也就没有“道谛”可以修持了——“无道可修”也!既然无道可修,那还有可以证得的涅槃吗 ?“无灭可证”呀!这便是“无作”最上一乘的圆教之理啊!
    一乘圆教中的苦谛、集谛,全都无异于菩提实相,四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百法明门在内的一切法,也全都不异于实相,不异于菩提。故此当知,圆教之中它是无苦可舍、无缚可脱的!这就正如《圆觉经》中佛陀所说的: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
    经中还说: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所以圆教中的修持和解脱,的的确确是最自在、最上乘的。华严中“无不从此法界流出,无不还归此法界!”一真法界里头,在在菩提实相,处处解脱自在,没有一法不是本来清净、本来圆满、无欠无余的。你若舍实相而别求实相,舍菩提而另寻菩提,舍解脱而另觅解脱,不就好似舍弃虚空的空花,另觅一个虚空吗?你若离了空花,别求虚空,终不可得!空花即虚空,虚空即空花,空花、虚空统皆菩提实相也!

    再举一例,有一位禅僧问祖师:“弟子心中念头很多,赶也赶不走,趁也趁不去,怎么消灭?”
    禅师回答他道:“难道波纹就不是水了吗?”
    禅僧一听,豁然明白!
    大家不要以为有了波纹,波纹就不是水了!心里头的念头,不正是心里头出来的吗?虚空中的空花,它还是虚空嘛!扪空捉影,排除念头,吃力又不讨好的徒劳之修也!念头断绝,岂非成了断见空者?那佛陀拿什么来讲说正法、弘扬佛法,祖师们又拿什么来做空花水月的度化事业呢?

    小乘藏教、生灭四谛中的行者,见虚空之花为实有,故便作实有之断灭,这是最费力、最粗糙的见修也。
    通教中的无生四谛,见空花而证其为缘起性空,见修比起藏教来那便超胜多了。
    至于圆教,心和念头,正如水和波纹、水及水月,本来不二,岂可以离波外更求一水呢?离水之外,更求一月呢?所以圆教里头,真俗不二,佛魔不二,烦恼菩提不二,生死涅槃不二。

    于是圆教中无集谛可断,也就是无惑可断——无有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可断,乃至无有尘沙惑、无明惑可断;既不可以将心断心——此心不正是菩提么?怎么可以断除呢?也不可以将心修心——此心本就是佛、原本解脱的呀!怎么还可以佛上求佛、佛上修佛乎?
    于是圆教中无道可修、无证可得、无佛可成。既不可将心断心,此心就是菩提;也不可将心修心,此心原本解脱。如是不断不修,任运旷达,无作无为。既不起心作观行,也不将心澄烦恼。既不持禁、也不违犯。不起贪嗔、不怀愁虑,随缘自在,荡荡无碍,任意纵横,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极乐无忧,名为最上乘。

    讲了这么多理,大家不一定都能听懂。我也不能保证每天、每晚来和大家共修、讲解。明晚或者下回再来时,禅心再来为大家举举实例,再释一下今晚上所讲的四谛之内容,或者大家觉得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惑,集中提出来,统一回答。好!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起心作观行,也不将心澄烦恼。既不持禁、也不违犯。不起贪嗔、不怀愁虑,随缘自在,荡荡无碍,任意纵横,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极乐无忧,名为最上乘。
    讲了这么多理,大家不一定都能听懂。我也不能保证每天、每晚来和大家共修、讲解。明晚或者下回再来时,禅心再来为大家举举实例,再释一下今晚上所讲的四谛之内容,或者大家觉得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惑,集中提出来,统一回答。好!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录音整理:妙勇-追心
    校对:妙彻
    原载古月禅堂金堂古寺博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13:02 , Processed in 0.1112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