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35|回复: 1

【天台宗十乘观法】----净老佛经讲座直播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主题

184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2711
发表于 2011-3-23 08: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天台宗十乘观法】----净老佛经讲座直播中
又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则以念佛治之。 (见《止观九之二》)又《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弥陀果德,无量清净。是故彼国,永绝魔事。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四时」者,春夏秋冬。 「寒暑」者,大冷大热。 「雨冥」者,阴雨。彼国十七种功德庄严成就中,此显第三种庄严性功德成就。 《论注》曰:「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今于天,则无四时等异。于地,则无江海山谷之相。唯是宽广平正,黄金色地。于人,如《论注》云:「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此正显性地平等,法海一味之密意。是为庄严性功德成就。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无江海须弥等,续显性功德成就。 「须弥」者,译为妙高山。乃一小世界之中心。四宝所成。处大海中,出水三百三十六万里。外有九山八海。其外围名曰「铁围山」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所居。余卅二天,分住四侧。四天王天,居山半腹。南瞻部洲等四大洲,在海之四方。 (按太阳绕须弥。过去有人认为须弥山在地球上,显系误会,须弥乃较太阳更大之天体。南瞻部洲即地球。至于所谓「水」者,指流体。「海」者,指流体会积之处,非世间之实海也)。
  「自然七宝」者。 《会疏》曰:「娑婆秽国,杂业所感,故以泥土瓦砾为地体。彼土专以无漏净心所现,故以七宝为其体。是布施持戒所摄取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文中「性不造作,故云自然」,与《论注》解「性功德成就」曰,「性是必然义」同旨。盖性德自然,非可造作。是自然义。修德有功,性德自显,必然如是,是「自然」义。 「七宝」者,诸译及余诸经论稍有差异。本经指「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 (美玉见《唐译》,水晶见汉吴两译)。 《阿弥陀经》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 《智度论》曰「金、银、毗琉璃、颇黎、车磲、玛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 《般若经》七宝中包括琥珀。 《魏译》亦有琥珀。总之极乐众宝,微妙奇丽,远超世间。聊借世宝之名,以作比况耳。
  「黄金为地」见小本经文。今曰:「自然七宝,黄金为地」,乃表性德自然之黄金等七宝,合成为地也。 《魏译》曰:「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又《观经》曰:「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今极乐国土,地无土石,唯是性德妙宝庄严。如《往生论》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珍宝性」者,盖谓自性中之珍宝。是故具足一切微妙庄严。此即《往生论》中,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也。
  「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地平等,则大地平正。 《往生论》偈云:「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此宽广不可限极之意。 《论注》曰:「如虚空者,言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言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是即《往生论》庄严量功德成就。庄严之「量」可限极也。
  「微妙奇丽,清净庄严」。 「妙」者,胜妙难思也。 「微妙」者,则妙中之妙,难思中之难思也。 「丽」者,美好也,光华也。 「奇」者,异也,不耦也,特也,非常也。 「奇丽」者,特异独超之美妙与光华也。如极乐之地七宝所成,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故云奇丽。 「清净庄严」。清净者,永离染也,庄严者,具万德也。 《论注》曰:「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又曰:「性者,本义也。能生(性)既净,所生(国界)焉能不净。」因安乐国土是清净本性之所庄严成就也。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本经《至心精进第五》法藏比丘愿作佛时,智慧、光明、国土、名字,皆闻十方。并曰「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由于法藏菩萨因中发超胜无数佛国之愿,至作佛时,本其所愿,即自得之。如《光明遍照第十二》曰:「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是故极乐国土,具足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主题

184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27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08: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净下空老法师佛经讲座视频直播中
又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则以念佛治之。 (见《止观九之二》)又《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弥陀果德,无量清净。是故彼国,永绝魔事。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四时」者,春夏秋冬。 「寒暑」者,大冷大热。 「雨冥」者,阴雨。彼国十七种功德庄严成就中,此显第三种庄严性功德成就。 《论注》曰:「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今于天,则无四时等异。于地,则无江海山谷之相。唯是宽广平正,黄金色地。于人,如《论注》云:「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此正显性地平等,法海一味之密意。是为庄严性功德成就。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无江海须弥等,续显性功德成就。 「须弥」者,译为妙高山。乃一小世界之中心。四宝所成。处大海中,出水三百三十六万里。外有九山八海。其外围名曰「铁围山」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所居。余卅二天,分住四侧。四天王天,居山半腹。南瞻部洲等四大洲,在海之四方。 (按太阳绕须弥。过去有人认为须弥山在地球上,显系误会,须弥乃较太阳更大之天体。南瞻部洲即地球。至于所谓「水」者,指流体。「海」者,指流体会积之处,非世间之实海也)。
  「自然七宝」者。 《会疏》曰:「娑婆秽国,杂业所感,故以泥土瓦砾为地体。彼土专以无漏净心所现,故以七宝为其体。是布施持戒所摄取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文中「性不造作,故云自然」,与《论注》解「性功德成就」曰,「性是必然义」同旨。盖性德自然,非可造作。是自然义。修德有功,性德自显,必然如是,是「自然」义。 「七宝」者,诸译及余诸经论稍有差异。本经指「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 (美玉见《唐译》,水晶见汉吴两译)。 《阿弥陀经》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 《智度论》曰「金、银、毗琉璃、颇黎、车磲、玛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 《般若经》七宝中包括琥珀。 《魏译》亦有琥珀。总之极乐众宝,微妙奇丽,远超世间。聊借世宝之名,以作比况耳。
  「黄金为地」见小本经文。今曰:「自然七宝,黄金为地」,乃表性德自然之黄金等七宝,合成为地也。 《魏译》曰:「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又《观经》曰:「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今极乐国土,地无土石,唯是性德妙宝庄严。如《往生论》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珍宝性」者,盖谓自性中之珍宝。是故具足一切微妙庄严。此即《往生论》中,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也。
  「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地平等,则大地平正。 《往生论》偈云:「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此宽广不可限极之意。 《论注》曰:「如虚空者,言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言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是即《往生论》庄严量功德成就。庄严之「量」可限极也。
  「微妙奇丽,清净庄严」。 「妙」者,胜妙难思也。 「微妙」者,则妙中之妙,难思中之难思也。 「丽」者,美好也,光华也。 「奇」者,异也,不耦也,特也,非常也。 「奇丽」者,特异独超之美妙与光华也。如极乐之地七宝所成,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故云奇丽。 「清净庄严」。清净者,永离染也,庄严者,具万德也。 《论注》曰:「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又曰:「性者,本义也。能生(性)既净,所生(国界)焉能不净。」因安乐国土是清净本性之所庄严成就也。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本经《至心精进第五》法藏比丘愿作佛时,智慧、光明、国土、名字,皆闻十方。并曰「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由于法藏菩萨因中发超胜无数佛国之愿,至作佛时,本其所愿,即自得之。如《光明遍照第十二》曰:「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是故极乐国土,具足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4:50 , Processed in 0.1074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