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61|回复: 9

净土十一祖省庵大师关于供佛的文章——兼答和悦居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89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看脚下!

积分
1332
发表于 2010-10-18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关于供佛的文章——兼答和悦居士

    近读和悦居士文章《力扫千年流弊——供佛人吃》,觉得居士引经据典地论述所谓“千年流弊”,实际上是胶柱鼓瑟、无中生有,客观上是制造佛教恐怖主义,使人畏惧佛法,敬而远之。

    居士可能比我高明,所以我找到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文章,希望安慰一下被和悦居士的佛教恐怖主义吓到的善良人们。

    和悦居士说自己的见解都以佛经为准,但他是否错解了佛心?值得探讨。  

    末学以为,省庵大师是禅宗开悟者,又是净宗祖师,可以说是宗教俱通、真修实证的典范,大师的见地,应该还是比和悦居士的“千古高论”有分量的。大师文中没说供佛后的食物怎样处理,愚以为,总不会让其在供桌上烂掉,更不会白白扔了,结果应该还是人吃吧。

    文字保留繁体,全当为普及传统文化做点小贡献。如果哪位觉得不方便,那您就请人翻译吧。但是,中国人读自己祖宗的文字还要翻译,还是感觉有点那个,呵呵。

涅槃會約第二敘

[0243a19] 余自幼出家。每于大僧眾中。叩諸長老曰。如來涅槃為在何時。眾皆罔對。或有指陳。進退無據。心竊疑焉。又頻見僧俗營齋供佛。多不如法。往往以人所不堪食者。陳列几筵以為供養。非唯無福。且招慢佛之過。恒用慨然。

    及長。遊歷講肆。按覽藏文。閒讀涅槃經。始知如來于二月十五日。日初出時。放光集眾。自言今日當般涅槃。大眾蒙光。一時普集。當此之時。獻供如雲。揮淚如雨。幢幡際天。殽饍布地。盡世間之六味。極天上之五塵。無一不備矣。嗚呼。何其盛邪。

    又嘗讀淨覺法師禮讚文。見其偈讚。次第摹寫如來涅槃相貌。如在目前。備極戀慕之意。則知古人亦有同吾心者。第近世罕有舉行之耳。

    己亥春。從西泠渡江。恭詣四明阿育王山。瞻禮釋迦如來真身舍利。遂即其處度夏禮塔。安居既竟。然一指供佛。心猶歉然未足也。既而往永福水陸期中。偶與同輩論及供佛之事。一時發心者即有數人。尋往蘇杭買供。採訪百味。貿易香花。

    次年春。復還此山。于佛涅槃日。鳩集數子。首創斯會。葢主于為佛忌日。追遠報恩。以申戀慕之意。供雖不豐。務存精潔。食須三德。不乾不濕。菜須六味。非生非冷。果須珍異。非賤非粗。于中首日供佛。依禮讚文。次日禮懺。則自述儀軌。至第七日。懺事既畢。以念佛回向終焉。

    眾皆嘆曰。此未曾有也。四明天下勝地。舍利吾佛真身。今四方善友一時來會。成此勝舉。是非小緣。此不可以輒已也。今而後當每年一舉。畢世為期。此為佛弟子分內所必當為之事。不得與尋常應期禮懺。受施諷經。同日而論也。

    余告眾曰。此會難事有三。如求舍利。震旦國中雖有一十九處。歲月既遠。聖跡湮沒。唯鄮陰一處至今現存。曠劫有緣。幸得瞻仰。一難也。如來滅度二千餘載。涅槃獻供。在古則有。在今罕聞。今與眾等宿緣所追。千里相值。四方來會。七日同修。此世界中。豈非希有。二難也。諸方結社起期。所在皆有。然佛家弟子。但聞禮懺得財。未聞捨財禮懺。道念未生。利心先起。今則不然。誠敬發于心中。財物捨諸身外。慙惶不暇。敢厭勤勞。報答未能。實懷戀慕。如此心念。非佛不知。三難也。

    言未既。有難于傍者曰。吾聞諸佛法身徧一切處。本無出世及以涅槃。既無涅槃。安有忌日。至于禪宗門下。單提正令。佛祖尚無安立。焉有所謂埽塔獻供之事乎。今乃于無生滅中。妄見生滅。羅百味以供之。集四眾以禮之。又不于所居庵院。致獻尊儀。而必遠詣鄮峯。偏崇舍利。豈非捨近求遠。著境迷心。不達理性耶。

    予曰。子之所言理也。今吾以事問子。子以實答之。可乎。

    對曰。可。

    因問之曰。子有二親在否。

    曰。少也不幸。早從見背。久失恃怙矣。

    曰。子父母身亡。神其亡否。

    曰。神則未嘗亡也。

    又問曰。神有定所否。

    對曰。神既無形。又安有定所乎。

    曰。然則歲時致祭。亦上父母墳墓否。

    曰。某雖不孝。于茲禮數。尚不敢闕。

    予曰。予過矣。子父母而神在。則未嘗死也。未嘗死而祭之。是滅其神也。祭已滅之神。誰為受饗者。又神既無形。無有定所。則不局墳墓中。一念至誠。必能通格。何必近離家室。遠赴墳廬。僕僕道途。舟車往返。以為祭埽之規乎。

    對曰。雖知父母神在而形骸不存。故饗其神。神雖不食。猶食也。譬如夢中得食。飢飽宛然。不亦類是乎。雖神無定所。必有依憑。故為之墳墓以祭埽之。所以慰死者之神。而盡生人之道也。

    余曰。如知此。則子之所難通矣。蓋亦思之哉。子知法身常住。而不知應迹云亡。知法體徧周。而不知應跡有所。不有應迹。安顯法身。不有舍利。誰知應跡。既言法身常住。豈有閒于應身。既曰法體徧周。寧獨隔于舍利。子欲撥事求理。棄有談空。事相尚迷。況通理性耶。昔大迦葉將入鷄足山。待彌勒佛。必往天上龍宮。及于世間。徧禮諸塔後方入定。夫迦葉宗門之鼻祖也。豈其不達理性而然耶。當知如來涅槃不可思議。非常非斷。離有離無。不應以偏見而生分別。以子所執法身常住。不達如來善權方便。利益眾生之事。良由不深明理教而致然耳。如經所說。譬如嬰兒。母常在側。于母不生難遭之想。母方去時。便生渴仰思戀之心。如來涅槃。意葢如是。吾子其知之耶。

    或曰子之所言是矣。然吾聞孔子曰。二簋可用享。禴祭勝于殺牛。奚取于百味乎。

    曰。孔子之言。葢昭明德為重。不以厚祭為尊。非謂定于二簋也。如讚武王周公之孝。曰。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言時食。謂四時之食各有其物。則非二簋明矣。又讚大禹曰。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觀夫致孝之言。則自奉雖儉。祭神必豐。又可知矣。至若菩薩供佛。則盡世甘美。猶不為多。況區區百味乎哉。

    或又曰。普賢行願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今我子不修法供。專事有為。豈菩薩用心乎。

    子曰。子又錯解經旨矣。經意以為香華供養。一一皆從菩薩大悲大願之所流出。大行大力之所成就。葢是即財論法。事理圓融。故稱法供。如子所解。則普賢種種莊嚴供養。皆是有為。則為自毀矣。豈經意乎。當知敬佛雖主內心。亦兼外物。必若有心無力。則物雖輕而亦重。如其有力無心。則物雖重而猶輕。與其有力無心。寧貴有心無力。必心力兩盡。內外交資。則事理雙融。然後為得也。今也內無誠敬。外又吝財。浪說唯心。心將安在。大抵末世人情。貴俗賤真。重人輕佛。待賓客則廣設嘉肴。供聖賢則略陳粗饌。其自奉也朝朝每擇肥鮮。其事佛也。旦旦不存甘旨。言香則祗要心香。不須蘇合。言果則唯尊道果。豈重菴羅。法供為上。何必世財。禪悅自資。奚須段食。慳囊固塞。借佛語以飾凡情。善種薄栽。立慢幢而增見刺。又或見貴人則趨走逢迎。對佛像則倚臥不起。暫時聞法。則便起昏沈。終日劇談。則曾無懈倦。嬉游雜務。百忙中儘有工夫。供佛燒香。片刻閒略無閒暇。貪名逐利。則頻年道路。不憚驅馳。禮懺誦經。則暫入壇場便生勞倦。纔念佛則曰口酸。適禮拜又云腰痛。此皆舉世之通病。我輩所當深思而痛戒者也。予不肖。不能克踐古人。擔荷斯道。為法門之罪人。無所逃責。今建斯會。竊欲上報佛恩。下救時蔽。而人微德薄。不自知其不可也。吾子尚不以人廢言。幸加察焉。

    于是難者悚然自失。赧然自愧。曰。我過矣。我過矣。今而後吾不敢復議矣。復再拜稽首曰。子既善其始。當圖善其終。不有規約。何以行諸久遠乎。

    因徇社友之請。略陳條例如左。并論次其語弁諸簡端。以為後來者告云。

省庵法師語錄卷上


--------------------------------------------------------------------------------

【經文資訊】卍新纂續藏經第 62 冊 No. 1179 省菴法師語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Rev. 1.6 (Big5),完成日期: 2007/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纂續藏經所編輯
善精进,勿自欺。阿啊夏萨嘛哈,阿比甲当嘎,嘛嘛果林萨敏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7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8
发表于 2010-10-19 1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愿海:
我看了您对和悦居士的《力扫千年流弊——供佛人吃》这篇文章的评论,我觉得您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且引用了祖师大德的文章,我觉得有理。我也看了和悦居士所写的文章引用了佛经来说明这个问题。就象您说的我吃惊不小,是应多找几位有名望的高僧大德,召集四众弟子,一起对和悦居士的观点一项一项进行论说。希望您能对此事能一追到底,使信众今后在供养、修学方面都有所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89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看脚下!

积分
13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5: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和悦居士不了解,所以文章只是就事论事。但我感觉和悦居士的观点,把人和佛截然对立起来,其思维方式更像某个一神教的信徒。某些宗教出于特殊目的,会“打入”别的宗教内部,以内行的方式搞乱对方、瓦解对方,或者冒充一个宗教信徒,毁谤另一个宗教,挑起矛盾,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我不敢肯定和悦居士就是这样的人,但衷心希望各位三宝弟子团结起来,提高理论和实修水平,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善精进,勿自欺。阿啊夏萨嘛哈,阿比甲当嘎,嘛嘛果林萨敏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89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看脚下!

积分
13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5: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知道,中国和印度各方面差别较大,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做出了更适应中国人根机的调整(但佛的根本精神没变)。历代中外大德,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益了无量众生。如果抹杀这一点,胶柱鼓瑟地在佛经中寻找文字指责中国佛教,可以找出许多“证据”来敲打中国佛教的。用这种方式对待任何一个国家的佛教,都可以使自己站在“佛”的立场,把各国佛教贬得体无完肤。所以,和悦居士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问题,说严重点,足以分裂佛教。敬请各位师兄亲近世间公认的大德,不要被一些貌似有理、其实歪曲佛心的说法搞乱了。
善精进,勿自欺。阿啊夏萨嘛哈,阿比甲当嘎,嘛嘛果林萨敏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5
发表于 2010-10-21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愿海老弟:  看了你写的文章,觉得你辜负了你的“菩提”名字。
你要知道!“佛”,佛者觉也。佛之觉悟,是觉悟出世间,方得生死解脱。佛教,是佛说法教。佛教,是佛说教导世间一切众生应出离世间生死苦海,方得解脱的法教。因此,佛教是无上法教,世间诸宗教无法比拟。
您的论说太离谱!你说中国有中国佛教,印度有印度佛教,美国还会有美国的佛教吧,各国看来都有各国的佛教?岂有此理!
佛教,是超越国际、超越地域、超越时空,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说,是唯佛独说一真法教。您怎么能说出这么外行话?说“各国都应该有各国的佛教”这样的蠢话。我虽是新手,但你还是做我的老弟吧。
“菩提愿海”为哥的说你几句,你好好想想!你好糊涂啊!
你从佛的出世间觉堕落为世间觉。你所认为的“中国佛教”是什么样子?是现在反佛教者提倡的“人间佛教”吗?
如果 “人间佛教”能称谓佛教,那当年释迦牟尼佛不出家即是转轮圣王。以悉达多太子的大智慧,治理国家要比你们心中想象的“人间净土”不知要好多少倍。你认为悉达多太子没这个能力吗?
“人间佛教”提倡者们还能比悉达多太子的智慧大吗?若真如此,娑婆界可建“人间净土”,悉达多太子何必出家修道?不必为众生指出出世间解脱,悉达多太子就会告诉众生不必出世间,在此建人间净土岂不更有力度,何必再说“三藏十二部”出世间法要?
《法华经》中佛说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生当速出离此界”,这话以提倡人间净土者来说,岂不太没道理了!
反佛说的“人间佛教”提倡者,你们可以另立宗立教,何必打佛教旗号来反佛教?这么做太不道德!
菩提愿海老弟,别辜负你的名字“菩提”。“菩提”即是出世间觉之意。菩提有三种: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三菩提皆不离“出世间”。你想想!你的菩提愿跑哪去了,怎么堕落到魔界啦?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篇文章先发到你这,你是一气删除,还是保留讨论?但道归道,理归理啊!为兄的说你几句,请不要生气,要好好想想。你若觉得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可以继续讨论!愿大家都能来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菩提愿海嘛,你最后还是要发出世间愿。
也可能你是大菩萨,要试试我们学佛新手的愿心坚不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3 10:1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6

    主题

    757

    帖子

    29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994
    发表于 2010-10-21 15: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两位辩论、讨论问题的口气是不是可以缓和些、、、、、、、我慢小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7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8
    发表于 2010-10-22 2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愿海:
    我看了渐悟升慧的文章,明白了什么是佛教,觉得他说的更有理,您怎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89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看脚下!

    积分
    13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9: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饮水成乳。
    善精进,勿自欺。阿啊夏萨嘛哈,阿比甲当嘎,嘛嘛果林萨敏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89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看脚下!

    积分
    13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9: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愿海不过是假名而已,自称菩提者未必就证得菩提,自称护法者未必就真正在护法,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在看着我们。希望各位师兄多亲近现实中的大德,不要被一些想作千古高人者的奇谈怪论所迷惑。佛经浩如烟海,有时间和精力的师兄,不妨自己多读读,更应该向明师请教,千万不要错会佛心。至于别有用心者,恕末学不再回应。谁喜欢辩论,就自己去辩论吧。阿弥陀佛。
    善精进,勿自欺。阿啊夏萨嘛哈,阿比甲当嘎,嘛嘛果林萨敏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5
    发表于 2010-10-28 17: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愿海:
    佛预见末世有邪魔惑乱佛法法教,故留验证佛经真伪的“法印”。
    小乘法依“三法”印证,大乘法依“实相法”印证。经典中显明,或含藏有诸法中无我,诸行皆是无常,导引众生入于寂静涅槃,此法即为三世诸佛所说经法。
    一、诸法无我:法义中显明,或含藏有“万类事物中皆寻求不到我与我所”。
    二、诸行无常:法义中显明,或含藏有“众生心行与世界万物皆生灭无常流转,无有一法是常住不灭”。
    三、寂静涅槃:法义中显明,或含藏有“导引众生出离世间生死,趣向无生灭寂静涅槃。
    符合此三法义理,无论是天人说,或人说、鬼神说乃至畜生说,即等同三世诸佛所说。若不符合此三条义理,就是自言佛菩萨再来、现光显瑞、神通百变、万千种变化……也不信其说。因为佛无二语,依法印验证此非佛说。
    大乘佛经,需依“实相法”验证。实相法:法义中显明,或含藏“世间一切万物生灭的本体犹如虚空,清净、光明、遍一切处;真实本体含藏无量妙性;世间一切生灭万物皆是真实体含藏妙性幻化而成”。符合此实相法即是佛说,不符合此义理,即非佛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8 06:51 , Processed in 0.13502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