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54|回复: 0

要想快速改变命运,必须持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8

主题

448

帖子

382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769
发表于 2017-12-10 14: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要想快速改变命运,必须持戒!!!


♦有些人不持戒,这些人的福报都漏掉了!要想快速积累福报,不漏掉福报,要想快速改变命运,必须持戒!

持戒功德利益 


《大智度论》持戒利益,如如意宝瓶,得一切财宝;破戒,如破宝瓶,失一切财富

人虽贫贱而能持戒,胜于富贵而破戒者。华香、木香不能远闻;持戒之香,周遍十方。持戒之人,具足安乐,名声远闻,天人敬爱,现世常得种种快乐。若欲天上、人中、富贵、长寿,取之不难;持戒清净,所愿皆得。 
复次,持戒之人,见破戒人刑狱拷掠种种苦恼,自知永离此事,以为欣庆。若持戒之人,见善人得誉,名闻快乐,心自念言:“如彼得誉,我亦有分。”持戒之人,寿终之时,刀风解身,筋脉断绝,自知持戒清净,心不怖畏。如偈说: 
   大恶病中,戒为良药; 
大恐怖中,戒为守护; 
   死暗冥中,戒为明灯; 
于恶道中,戒为桥梁; 
   死海水中,戒为大船。   
复次,持戒之人,常得今世人所敬养,心乐不悔,衣食无乏,死得生天,后得佛道。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自现其身而问之曰:“汝求何等?”答言:“我求富贵,欲令心之所愿,一切皆得!”天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从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足,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先贫穷,今日何由得如此富?”答言:“我得天瓶,瓶能出此种种众物,故富如是。”客言:“出瓶见示,并所出物!”即为出瓶,瓶中引出种种众物。其人憍泆,立瓶上舞,瓶即破坏,一切众物亦一时灭。持戒之人,亦复如是,种种妙乐,无愿不得;若人破戒,憍泆自恣,亦如彼人破瓶失利。  
复次,持戒之人,名称之香,今世、后世,周满天上及在人中。  
复次,持戒之人,人所乐施,不惜财物,不修世利而无所乏;得生天上,十方佛前,入三乘道而得解脱。唯种种邪见持戒,后无所得。  
复次,若人虽不出家,但能修行戒法,亦得生天。若人持戒清净,禅定、智慧,欲求度脱老病死苦,此愿必得。持戒之人,虽无兵仗,众恶不加。持戒之财,无能夺者。持戒亲亲,虽死不离。持戒庄严,胜于七宝。以是之故,当护于戒,如护身命,如爱宝物。破戒之人,受苦万端,如向贫人破瓶失物。 
******************************************************************** 
******************************************************************** 

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有所施行当启三尊。无往不吉。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诸天龙鬼神无不敬伏。 
戒贵则尊所往常安不达之者自作鄣碍。善恶由心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如响随声。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戒行之德福应自然。天神拥护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月灯三昧经》中记述了受持五戒的十种利益: 

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而学。 三、智者不毁。四、不退誓愿。五、安住于行。 
六、弃舍生死。七、慕乐涅槃。八、得无缠心。 九、得胜三昧。十、不乏信财。 

-----《月灯三昧经》 

《优婆塞戒经》五戒能令众除怖畏,若离五戒,不能成大小乘圣果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优婆塞戒经》 


《长阿含经》:凡人犯戒,有五衰耗;凡人持戒,有五功德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不遂。 
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 
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 
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 
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 
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 
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 
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时。夜已半。告诸信士。宜各还归。诸清信士即承佛教。遶佛三匝。礼足而归。 
——《长阿含经卷第二》 

《华严经》贤首菩萨答文殊菩萨发问,回答的“持戒偈”: 
若信恭敬一切佛,则持净戒顺正教; 
若持净戒顺正教,诸佛贤圣所赞叹; 
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 
-----《华严经》 



五戒佛前自受仪轨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3称) 
(二)请圣(以下各三请三拜) 
弟子XX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唯愿不违本誓,降临法坛,证明受戒。 
弟子XX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清静,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请礼。 
弟子XX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静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宗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唯愿不违本誓,证明受戒。 
弟子XX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唯愿不违本誓,监坛护戒。 
(三)忏悔(跪下说三遍,三求忏悔,每说一句一扣首) 
弟子XX,今于佛前求哀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3次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3次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3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最也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3次 
(四)自受三皈依。 
弟子XX,至心归依佛,至心归依法,至心归依僧。(跪下三说三受三叩首)。 
弟子XX,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跪下三说三受三叩首)。 
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道场,成正等觉,誓归依佛,两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唯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跪下三祷告)。 
(五)自受五戒,称辨戒相(跪下自誓,念3次,礼拜3次) 
弟子XX,从今日今时发起无上菩提道心,愿依《优婆塞戒经》,于优婆塞(女念:优婆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五条戒律满分受持,复依《占察善恶业报经》及《成实论》,因不识善好戒师,是故今日祈请十方诸佛菩萨为做师证,弟子XX,今于佛前自誓满分受持优婆塞(女念:优婆夷)五戒: 
1、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弟子XX,愿从今日今时起,尽形寿不杀生,持不杀生戒。 
2、如诸佛尽形寿,不偷盗。弟子XX,愿从今日今时起,尽形寿不偷盗,持不偷盗戒。 
3、如诸佛尽形寿,不行淫。弟子XX,愿从今日今时起,尽形寿不邪淫,持不邪淫戒。 
4、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弟子XX,愿从今日今时起,尽形寿不饮酒,持不饮酒戒。 
5、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弟子XX,愿从今日今时起,尽形寿不妄语,持不妄语戒。 
弟子XX,于优婆塞(女念:优婆夷)五戒满分受持如上5条戒律,祈愿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护戒神王慈悲证知。 
(六)发愿回向(跪下一说) 
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八关斋戒在家自受仪轨 
(一)唱八支香赞:八支斋体,受持夜朝,关闭诸恶长善苗,心净乐嚣嚣,佛光遥昭,归礼罪蠲消。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祷告(跪下一说):伏以三业清净万善克备,为出世之正因,解脱之根本,弟子XX为修无漏之业,乃以一日一夜,秉志虔诚受持八关斋戒,因无戒师可行请受,是故佛前自誓,弟子XX谨白。 
(三)请圣(以下各三请三拜) 
弟子XX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唯愿不违本誓,降临法坛,证明受戒。 
弟子XX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清静,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请礼。 
弟子XX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静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宗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唯愿不违本誓,证明受戒。 
弟子XX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唯愿不违本誓,监坛护戒。 
(四)忏悔(跪下说三遍,三求忏悔,每说一句一扣首) 
弟子XX,今于佛前求哀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五)自受三皈依。 
弟子XX,至心归依佛,至心归依法,至心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女称优婆夷)(跪下三说三拜)。 
弟子XX,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女的则称优婆夷)(跪下三说三拜)。 
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道场,成正等觉,誓归依佛,两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唯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跪下三祷告)。 
(六)自受八戒斋相(跪下自誓) 
弟子XX,从今日今时,发起无上菩提道心,乃至过是夜分,迄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于一一戒中,如佛受持。 
1、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弟子XX,一日一夜不杀生。 
2、如诸佛尽形寿,不偷盗。弟子XX,一日一夜不偷盗。 
3、如诸佛尽形寿,不行淫。弟子XX,一日一夜不行淫。 
4、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弟子XX,一日一夜不妄语。 
5、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弟子XX,一日一夜不饮酒。 
6、如诸佛尽形寿,离饰香花,香脂璎珞,与作倡歌舞伎乐及故往观听。弟子XX,一日一夜不饰香花,香脂璎珞,与作倡歌舞伎乐及故往观听。 
7、如诸佛尽形寿,离眠坐华丽高广大床。弟子XX,一日一夜离眠坐华丽高广大床。 
8、如诸佛尽形寿,不非时食。弟子XX,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以上三宣戒誓,以下一说;) 
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离清净禁戒八种功德。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养法。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完满。 
(七)发愿回向(跪下一说) 
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自受仪轨完毕。 




《戒消灾经》的故事,说明持五戒的功德力 


天色已晚。灯光下,来客端正而年轻的面庞透露着远行的疲惫。 
主人关切地询问陌生人:「年轻人啊,怎么会大老远来到这里?」 

来客回答:「我是舍卫国人。在我们的城内,不论男女老幼,都尊奉佛法,持守五戒、广行十善。然而,我在一次拜访昔日同窗的因缘下,无法婉拒对方家人殷勤劝酒,于是喝酒破戒。父母知道我毁犯佛戒,又违逆两位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所以,把我赶出家门……。我能在这里借宿一宿吗?」 

  主人欣然同意,来客也就住了下来。

  事实上,这户人家并不寻常, 好客的主人长久以来事奉三位鬼神,经年累月,散尽家财不说,家中更疾病死丧不断。 

  鬼神为报答主人的恩德,遂盗取国库里的稀珍宝物,搬运到庭院里,归主人享用。 

  收留来客的这一晚, 主人正忙着打点饭食祭拜鬼神,以表示谢意。 

  这些事,来客自然是毫不知情。 

  夜半时分,月亮高悬天际,鬼神依约来接受祭祀。 还没踏入大门,一见来客正在客房中休息,就惊慌失措狂奔而去。

  「各位大神,您们请留步!怎么转身就走?」主人又是跪拜又是追赶,气喘吁吁的问道。 

  谁知,鬼神们也上气不接下气,惊恐的回答:「你贵客光临,我们哪能越雷池一步?」 说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亮了。一边用早斋,主人一边将昨夜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来客,想知道鬼神畏惧来客的原因。 

  来客笑答:「我虽然破酒戒,尚守其它四戒,天神卫护,自然鬼神不敢有所侵犯!」 

  主人闻言,立刻请问三皈五戒的含义,来客欢喜地为他一一说明,并告诉主人,舍卫国中有佛住世,可以前去亲近供养并求受三皈五戒。 

  于是,主人收拾行李,当天就动身启程,这一路走来实在不轻松,眼见天色不早,但一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不远处孤伶伶的一户人家,主人决定叩门请求收容。 

  门咦地一声打开了,是一名貌美少妇,妇人一开口便拒绝:「我的丈夫是噉人鬼,这里很危险的,你快点走吧!」 

  但主人已别无选择了,便说: 「我受了三皈五戒,没什么好害怕的!」便硬是住了下来。 

  少妇确实有说不出口的苦衷,她本是良家妇女,却被噉人鬼强制虏到此处,结为夫妇。 

  但是,这天,噉人鬼丈夫竟一夜未归,少妇甚是意外,但也不便多说,次日,默默送主人出门。 

  主人环顾四周,大惊失色: 一地尽是碎散的尸骨!而且,处处可见啃食过的痕迹! 

  「真是后悔啊!」假如留在家里,过豊衣足食的太平日子,根本不会遇上这种恐怖的怪事。 

  但是,被少妇的美貌所吸引,贪染不舍,于是起了恶念:「不如顺便带走这名少妇,远离这个阴森骇人的地方,打道回府!」 

  念头一动,主人又开口要求再留宿一晚…… 

  少妇喃喃说道:「也许真如你说的,受了三皈五戒就有善神守护,昨晚真是幸运,但是你必定逃不过今夜,我丈夫就要回来了,你还是赶快走吧!」 

  主人不但不相信少妇的警告,连佛、三皈、五戒都置之脑后。然而,护戒善神也在主人心起恶念这当下一个接一个离去,一但失去戒神的卫护,噉人鬼立刻冲进家门。 

  千钧一发之际,少妇将主人藏到一口大瓮里。狼狈步入家门的噉人鬼,敏锐地嗅出满室新鲜的人肉味,立刻问道:「妳哪来的人肉?」 

  少妇故作镇静,缓缓回答道:「我足不出户,哪来什么人肉?你昨晚怎么没回来?去哪儿了?」 

  「妳还问?就是因为妳留佛弟子过夜,护戒神把我赶到四十里外的地方,都是妳害的!」鬼嘟哝着抱怨起来。 

  躲在瓮中的主人听到这里,已经六神无主,浑身发抖,把三皈五戒忘得一乾二净。 

  少妇也不反驳,再度开口: 「那就算是如此,你怎么空手而还?」 

  「被戒神驱赶,又露宿荒郊野外,受这么大的刺激,心神不宁,哪来多余的精力去找人肉?」鬼觉得少妇不体贴,开始生闷气。 

  少妇不理会鬼的情绪,试探性地问: 「什么是佛戒啊?」 

  「妳别再问东问西,我饿死了,赶快把人肉端上来再说!这佛戒是无上真实正的戒,我哪敢随便说?」 

  「你说说看嘛!说完我就把肉送上来。」禁不起少妇再三央求,鬼便将五戒一一说出。一曰慈仁不杀。二曰清信不盗。三曰守贞不淫。四曰口无妄言。五曰孝顺不醉。 

  噉人鬼每诵一戒,聪明的少妇和瓮中的主人就诚心受持一戒,等鬼诵完,二人均已正心皈命三宝、信受五戒了。 

  天帝释知道二人真心向佛,马上派遣五十名善神保护他们。这样一来,鬼马上又疾走他方,转眼不见踪影。 

  二人明白逃过劫难,决定一起动身前往舍卫国觐见佛陀;在路上,遇到四百九十八位旅人,彼此打过招呼之后,方知一行人刚从佛身旁离开。 

  「佛说的经教,我们实在听不懂,只好各自回家。你们呢?」 

  二人把上述奇遇详加敍述之后,强调鬼神对戒行清高的人十分敬畏。众旅人聆听完,心开意解,决定一起回去觐见佛陀。于是,这五百人,见佛、听法、出家,漏尽意销,同证阿罗汉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2 05:02 , Processed in 0.1114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