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25|回复: 1

南少林禅法-由武入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23 13:30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415

    主题

    1825

    帖子

    31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051
    发表于 2016-10-15 22:4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angying2496 于 2016-10-15 22:57 编辑

    内劲一指禅”功法介绍

    蔡秋白 阙巧根

    编者按:作者是内功名家阙阿水的门人,阙阿水师傅是福建“少林寺”单线秘传内劲一指禅功法的传人。只须摆正身形。不须排除杂念,不调息,注意身体。不管身体反应。修本法严禁炼气修脉。可以说话。可以念诵经文咒语。最后忘身。入禅者,站几小时感觉上只过了几分钟。

    由于内劲一指禅功法保密甚严,无文字记栽,不如其他功法流传广泛,有些精微的地方又很难用文字完全表达出来。但作者抱着“和盘托出”的态度,决心介绍给读者,这是很可贵的。使得广大读者能够了解到内劲一指禅功法的全貌,从中了解其精髓,以收却病、健身、并能发功为他人解除病痛之效。

    内劲一指掸功法属佛家——“禅宗”的独门练功术。由于其功法繁多,训练方法奇特,与众不同,不仅包括“静功”与“动功”中的“坐、站、卧”的功法,而且,还有“竞技”功法与“技击”功法。同时,又总结出一整套独特的诊病、治病、接骨等医疗方法。内劲一指禅功法的相传,全靠师徒问的口述心授,对外人秘而不宣,因此它是没有任何文学记载的独特功法。

    笔者自幼从师阙阿水老师,学其功法数十载,因其功法奇特繁多,仅“站桩”功就有数百种式样,因此笔者无法一一例举。现仅举其站桩功中,简便易学,基础扎实,收益甚大的马步站桩功式与龙形站桩功式二个典型的强健内脏壮益肢体、延年益寿的架式如下:

    练功前注意事项:

    1、在练功前,首先要将体内的大、小便排清。

    2、在练功前,切忌饿肚,也不能饱食,宜稍进一些食。有条件的喝杯豆浆、牛奶、可可等饮料。

    3、在练功前,如有情绪极为不佳的状况决不能练功。宁可停练一天,待情绪恢复后再练。

    4、如在室内练功的话,将窗打开,保持室内的空气畅通。在室外练功,尽可能找有花草树木、有流水的地方。

    5、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与决心,每次练功时间切不可少于半小时,如没有这最小的时间限度,那么就不要练。

    在练功时,另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即是架式和姿势正确(调身)的重要作用。患有慢性病的人,一般常见姿势是前倾,呈驼背状,胸部受压,脊椎骨前屈,肩部上扬,这类人几乎都是肛门无力,腰部也不坚挺。所以,练内劲一指禅功法,首先要求练功者矫正姿势。就是采取与日常体型相反的姿势来矫正:伸直脊椎骨,挺胸,放松肩膀,缩紧肛门,腰部用力。以这些基本动作反复实行来矫正体形。由矫正姿势开始,以呼吸相称的效果来驱除病患,达到强健内脏器官的目的。

    因此,内劲一指禅功法的训练,特别强调各种功法姿势的正确性,而不是强调“入静”与“意识导引”的作用。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可以一面练功,一面说话、唱歌;可以一面练功,一面吃东西或看电视、听音乐。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练功者因无法“入静”而苦恼。更为重要的,这是防止与避免发生偏差的一个极为理想有效的方法。同时,在这种情形下练出的“劲”也大,发出的“劲”也“硬”。(编者按:内劲一指禅在这里着重强调架势与动作的功法姿势正确性的作用,而不强调入静、调息、意守之作用,这与一些功法之同时强调入静、调息、意守者迥然不同,但这只是对初练阶段而言。)

    一、马步站桩功式

    此功法是内劲一指禅的最基本功法

    1、姿势 两脚平行站立,脚外侧与肩同宽,两脚间的距离是一只脚横放的长度,两脚尖向内移,脚跟不动,成“内八字”形。脚趾向脚掌内用力扣紧。上体正直,头颈端正,虚颌顶劲。两眼平视正前方,唇齿相着,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两手伸直,缓缓向上伸与前胸平行时,两手弯曲,手指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成“雁行”状(或说“梯形”状)由高(食指)向低(小指)地四指分开,放松地向手掌心弯曲握着。大拇指与食指成“凹”形,仿佛手中握着一样东西。两掌向下,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90度,前臂与地面成平行。身体肌肉尽量相对地放松,同时,臀部下坐,膝关节弯曲向外侧挪(大腿与小腿间的夹角约90-110度),膝关节投影不超出脚尖。收腹提肛,靠两脚的十个脚趾抓紧地面,上虚下实,保持身体的重心与平衡,犹如一根“树桩”稳稳地站着,纹丝不功。

    2、呼吸 一般初练者采用自由呼吸法,即与日常生活中呼吸相同。因此,允许说话、唱歌、吃东西,因我们在日常生活没有因说话、唱歌、吃东西而影响我们的呼吸。

    3、练功的时间 练功时间,一般尽可能放在早晨或晚上。但如有条件的话,最理想的是在清晨2点到4点的时间内练功。一般要求每次练二个小时左右,切不可少于半小时。

    4、练功中的注意事项

    (1)练功时间和练功强度要按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适当掌握。刚开始的,不要练得过急、过猛,避免过度疲劳。练功后,膝关节酸痛是正常的现象,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太大,会产生不良反应。

    (2)练功过程中,发现手掌发热,手指发胀、发麻,甚至全身微微颤抖,发热出汗,这些均是好现象。在练功时,如身体感到发冷,就应停止,隔天再练。

    (3)练功时,摆好、摆正姿势,任其自然,绝对不要追求各种感觉。姿势要正确,身体不要乱动,身体要相对放松。

    (4)刚开始练功的阶段,练功的时间可以稍短些,难度可以小些,然后逐渐延长、加大。

    (5)练功后出汗,不能马上洗身、擦身,待汗出停后,休息片刻后,才能擦身、洗身,以免风湿入侵。

    二、龙形站桩功式

    龙形站桩功式,顾名思义架式横放看就像“龙”的形态,尤其是手的形态更像“龙爪”。

    1、姿势 身体自然放松站立,两臂伸直。两手掌朝上,往上提到胸前,左手掌在上,右手掌朝下。这时,左脚开始往前跨步,膝关节伸直,脚面绷紧,脚成虚步,大姆趾尖点地。右腿弯曲(膝关节夹角约120度),上体保持正直,身体的重心放在右脚上。同时右手往下按拉,置放在右腰部,掌心向下,掌指分开,朝前象“龙”爪状,往下按。左手肘关节弯曲向前上方伸,虎口与眼平视同高,掌心向前,掌指分开,朝前似“龙”爪状。眼睛平视正前方。右脚支持不住,就将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向前移跨一步,膝关节伸直,脚面绷紧,脚大拇趾点地成虚步。左腿弯曲(膝关节约120度),上体仍保持正直。在这同时,左手由上往后下拉,放置在左腰部,掌心向下,掌指分开,朝前似“龙”爪状往下按。左手由下向上拉,肘关节弯曲往前伸。虎口与眼平视同高,掌心向前,掌指分开,成“龙”爪状。左脚支持不住,往前移因一步,然后重复上述的动作。

    2、注意事项 呼吸、练功时间、练功前的注意事项均同马步站桩功式相同。但要特别提一下的是手的动作问题:手腕向上向后翻,手指用劲分开,手指的每个关节均用力扣着,使掌心突出。其作用是使“劳宫穴”开窍,使手指间的气体能汇集到手掌心的“劳宫”穴,使气脉通过“劳宫”穴由表向里流行。此功法对肝炎病者极为有利,因其功法是专门练肝经。

    三、练功后的良好效应

    1、练功后可感到头脑清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力量增加。

    2、练功后,感到上肢甚至全身有发热、麻、胀和皮下有蚁走感及部分肌肉抖动感。

    3、消化能力增强,胃蠕动加强,胃口香甜。易饥饿,食量增加 ,胃口香甜。

    4、帮助睡眠,容易入睡。

    5、体弱病患者,练功后全身感到轻松,精神感到舒畅。

    6、肥胖者,通过练功逐渐消瘦,体质逐渐恢复正常。

    7、练功后力量增加,敏捷、灵活性提高,步履轻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23 13:30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415

    主题

    1825

    帖子

    31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05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23:0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ngying2496 于 2016-10-15 23:04 编辑

    打坐功深。自动逼出体内邪气,出现烂肉现象。桩功排毒,可免烂肉之苦。但桩功入褝,本身是苦行,反而能健身,妙法。膝微曲即可,便于念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2 05:07 , Processed in 0.10882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