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旬,為釋迦在世時之魔王名。據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載,波旬即欲界第六天之主。大智度論卷五十六謂,魔名為‘自在天王’。此魔王常隨逐佛及諸弟子,企圖擾亂之;而違逆佛與嬈亂僧之罪,乃諸罪中之最大者,故此魔又名‘極惡’。
有的同修可能有疑問,波旬為何得生六欲天。其實,波旬往昔,也在佛法之中種下善因。雜寶藏經記載。昔如來在菩提樹下。惡魔波旬。將八十億眾。欲來壞佛。至如來所。而作是言。瞿曇汝獨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腳。擲著海外。佛言。我觀世間。無能擲我著海外者。汝於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缽之食。故生六天。為大魔王。而我乃于三阿僧祇劫。廣修功德。一阿僧祇劫。我曾供養無量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亦複如是。供養聲聞緣覺之人。不可計數。一切大地。無有針許非我身骨。
魔言。瞿曇。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實。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道者。誰為證知。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證我。作是語時。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地神即從金剛際出。合掌白佛言。我為作證。有此地來。我恒在中。世尊所說。真實不虛。
佛語波旬。汝今先能動此澡瓶。然後可能擲我海外。爾時波旬。及八十億眾。不能令動。魔王軍眾。顛倒自墮。破壞星散。諸比丘言。波旬長夜。惱亂如來。而不得勝。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亦爾。
附《過去現在因果經》原文:爾時菩薩。在於樹下。發誓言時。天龍八部。皆悉歡喜。於虛空中。踴躍讚歎。 時第六天魔王宮殿。自然動搖。於是魔王。心大懊惱。精神躁擾。聲味不禦。而自念言。沙門瞿曇。今在樹下。舍於五欲。端坐思惟。不久當成正覺之道。其道若成。廣度一切。超越我境。及道未成。往壞亂之。 爾時魔子薩陀。見父憔悴。而往白言。不審父王。何故憂戚。魔王答言。沙門瞿曇。今坐樹下。其道將成超越於我。今欲壞之。魔子即便前諫父言。菩薩清淨。超出三界。神通智慧。無不明瞭。天龍八部。鹹共稱讚。此非父王所能摧屈。不須造惡自招禍咎。魔有三女。形容儀貌。極為端正。妖冶巧媚。善能惑人。於天女中。最為第一。熏以名香。佩好瓔珞。一名染欲。二名能悅人。三名可愛樂。三女俱前白其父言。不審今者何故憂愁。父即寫心。語諸女言。世間今有沙門瞿曇。身被法鎧。執自在弓。鏃智慧箭。欲伏眾生壞我境界。我若不如。眾生信彼。皆悉歸依。我土則空。是故愁耳。及未成道。欲往摧挫壞其橋樑。 於是魔王。手執強弓。又持五箭。男女眷屬。俱時往彼畢波羅樹下。見於牟尼。寂然不動。欲度生死三有之海。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語菩薩言。汝刹利種。死甚可畏。何不速起。宜應修汝轉輪王業。舍出家法。習于施會。得生天樂。此道第一勝先所行。汝是刹利轉輪王種。而為乞士。此非所應。今若不起。但好安坐。勿舍本誓。我試射汝。一放利箭。苦行仙人。聞我箭聲。莫不驚怖。惛迷失性。況汝瞿曇。能堪此毒。汝若速起。可得安全。魔說此語。以怖菩薩。菩薩怡然。不驚不動。魔王即便挽弓放箭。並進天女。菩薩爾時。眼不視箭。箭停空中。其鏃下向。變成蓮花。 時三天女。白菩薩言。仁者至德。天人所敬。應有供侍。我等今者年在盛時。天女端正。無踰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願侍左右。菩薩答言。汝植小善。得為天身。不念無常。而作妖媚。形體雖美。而心不端。淫惑不善。死必當墮三惡道中。受鳥獸身。免之甚難汝等今者欲亂定意。非清淨心。今便可去。吾不相須。時三天女。變成老姥。頭白麵皺。齒落垂涎。肉消骨立。腹大如鼓。柱杖羸步。不能自複。 魔王既見如是堅固。心自思惟。我昔曾於雪山之中。射此摩醯首羅。即便恐懼。退其善心。而今不辦動于瞿曇。既非此箭。及我三女。所能移轉。令生愛恚。當複更作他餘方便。即以軟語。誘菩薩言。汝若不樂人間受樂。今者便可上升天宮。我舍天位及五欲具。悉持與汝。菩薩答言。汝於先世。修少施因。今故得為自在天王。此福有期。要還下生沉溺三塗。出濟甚難。此為罪因。非我所須。魔語菩薩。我之果報。是汝所知。汝之果報。誰複知者。菩薩答言。我之果報。唯此地知。說此語已。于時大地。六種震動。於是地神。持七寶瓶。滿中蓮花。從地踴出。而語魔言。菩薩昔以頭目髓腦。以施於人。所出之血。浸潤大地。國城妻子象馬珍寶。而用佈施。不可稱計。為求無上正真之道。以是之故。汝今不應惱亂菩薩。魔聞是已。心生怖懼。身毛皆豎。時彼地神。禮菩薩足。以花供養。忽然不現。 爾時魔王。即自思惟。我以強弓利箭並及三女。兼以方便和言誘之。不能壞亂此瞿曇心。今當更設諸種方便。廣集軍眾。以力迫脅。作是念時。其諸軍眾。忽然來至。充滿虛空形貌各異。或執戟操劍。頭戴大樹。手執金杵。種種戰具。皆悉備足。或豬魚驢馬師子龍頭熊羆虎兕。及諸獸頭。或一身多頭。或面各一目。或眾多目。或大腹長身。或羸瘦無腹。或長腳大膝。或大腳肥腨。或長爪利牙。或頭在胸前。或兩足多身。或大面傍面。或色如灰土。或身放煙焰。或象身擔山。或被發裸形。或複面色半赤半白。或唇垂至地。或上褰覆。面或身著虎皮。或師子蛇皮。或蛇遍纏身。或頭上火燃。或嗔目努臂。或傍行跳擲。或空中旋轉。或馳步吼嚇。有如是等諸惡類形不可稱數。圍繞菩薩。或複有欲裂菩薩身。或四方煙起。焱焰沖天或狂音奮發。震動山谷。風火煙塵。暗無所見。四大海水。一時湧沸。 護法天人。諸龍鬼等。悉忿魔眾。嗔恚增盛。毛孔血流。淨居天眾。見此惡魔惱亂菩薩。以慈悲心。而湣傷之。於是來下。側塞虛空。見魔軍眾。無量無邊。圍繞菩薩。發大惡聲。震動天地。菩薩心定。顏無異相。猶如師子處於鹿群。皆悉歎言。嗚呼奇哉。未曾有也。菩薩決定當成正覺。是諸魔眾。互相催切。各盡威力。摧破菩薩。或角目切齒。或橫飛亂擲。菩薩觀之。如童子戲。魔益愁忿懟。更增戰力。菩薩以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勝舉。其勝舉者。不能得下。飛刀舞劍。停於空中。電雷雨火。成五色華。惡龍吐毒。變成香風。諸惡類形。欲毀菩薩。不能得動。 魔有姊妹。一名彌伽。二名迦利。各各以手執髑髏器。在菩薩前作諸異狀。惱亂菩薩。是諸魔眾。種種醜身。欲怖菩薩。終不能動。菩薩一毛。魔益憂愁。空中有神。名曰負多。隱身而言。我於今者見牟尼尊心意泰然。無怨恨想。是諸魔眾。起於毒心。於無怨處。而橫生忿。是癡惡魔。徒自疲勞。永無所得。今日宜應舍恚害心。汝口乃可吹須彌山。令其崩倒。火可令冷。水可令熱。地性堅強可令柔軟。汝不能壞菩薩歷劫修習善果。正思惟定。精勤方便。淨智慧光。此四功德。無能斷截。為作留難。不成正覺。如千日照必能除暗。鑽木得火。穿地得水。精勤方便。無求不得。世間眾生。沒於三毒。無有救者。菩薩慈悲。求智慧藥。為世除患。汝今雲何而惱亂之。世間眾生。癡惑無智。悉著邪見。今設法眼。修習正路。欲導眾生。汝今雲何惱亂導師。是則不可。譬如在於曠野之中。而欲欺誑商人導師。眾生墮大黑暗之中。茫然不知所止之處。菩薩為然大智慧燈。汝今雲何欲吹令滅。眾生今者沒生死海。菩薩為修智慧寶船。汝今雲何欲令沉溺。忍辱為牙。堅固為根。無上大。法。以為大果。汝今雲何而欲攻伐。貪恚癡鎖。縛諸眾生。菩薩苦行。欲為解之。今日決定於此樹下。結加趺坐。成無上道。此地乃是過去諸佛金剛之座。余方悉轉。斯處不動。堪受妙定。非汝所摧。汝今宜應生欣慶心。息憍慢意。修知識想。而奉事之。是時魔王。聞空中聲。又見菩薩恬然不異。魔心慚愧。舍離憍慢。即便複道。還歸天宮。 群魔憂戚。悉皆崩散。情意沮悴。無複威武。諸鬥戰具。縱撗林野。當于惡魔退散之時。菩薩心淨。湛然不動。天無煙霧。風不搖條。落日停光。倍更明盛。澄月映徹。眾星燦朗。幽隱暗暝。無複障礙。虛空諸天雨妙花香。作眾伎樂。供養菩薩。 爾時菩薩。以慈悲力。於二月七日夜。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諦。于諸法中。禪定自在。悉知過去所造善惡。從此生彼。父母眷屬。貧富貴賤。壽夭長短。及名姓字。皆悉明瞭。即于眾生。起大悲心。而自念言。一切眾生。無救濟者。輪回五道。不知出津。皆悉虛偽。無有真實。而於其中。橫生苦樂。作是思惟。至初夜盡。
附注: 天魔破壞佛法,主要是怕有情學佛解脫以後,他的子民減少,成了孤家寡人!《大智度論》有詳細的說明,天魔波旬不擔心人行善往生天界的任何一界,即便是往生無色界,舍報以後,還是要淪落下來,成為波旬的子民。所以單純的行善,魔王不來打擾!要學佛的話,它就開始搗蛋了!不過不用怕!學佛的人將此魔設置的障礙當作是考驗,借著這個考驗,反而可以更上一個臺階! 宣化上人好像說過, 當今人類用來滿足欲望的科技是他化自在天魔王加持產生的幻境。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中的記載:
此魔波旬以本障礙他故,嬈亂他故,降伏他故,欺陵他故,求稱譽故,求名聞故,依於五欲戲笑樂故,求富貴故,於毗舍浮如來法中,修行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是因緣,今於現在佛法漸滅,五濁惡世得作魔王,于三寶所不生信敬無尊仰心。如是波旬常于眾生而作諸惡,不利益故,令苦惱故,令墮落故;提婆達多亦複如是。 經中稱波旬往昔的修行為“邪善”。
不必羡慕他,佈施辟支佛一飯,一日持八關齋戒。以此福報為六欲天主。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佈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也不用怕他
複次,彼諸眾生,若雖未能見我化身轉變說法,但當學至心,使身口意得清淨相已,我亦護念,令彼眾生速得消滅種種障礙,天魔波旬,不來破壞;乃至九十五種外道邪師一切鬼神,亦不來亂。所有五蓋,輾轉輕微,堪能修習諸禪智慧。
知道回向的重要性了吧!
其實他級別不是很高,三千大千世界主,大自在天,很厲害。
有問:魔王既然為流欲天天子,他們不是也有五神通比如:天眼、宿名通嗎?難道他們就不知道有地獄以及地獄眾生,以及造惡會感來生墮落地獄的無量苦報嗎? 答曰:沒什麼奇怪的。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可是戒煙是那麼困難。
以下為網上佛友討論 魔王居在六道輪回中哪一道
佛經中常提,魔王波旬,以及他的魔女,魔子,魔孫等。有個問題,請問他們算是六道輪回中的一道嗎,是的話,算是哪一道呢,好象沒有魔道這一道啊?還是跳出輪回外,不在五行中啊? 魔王居於天道,六欲天中的最頂層,他化自在天 波旬 為釋迦在世時之魔王名。據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載,波旬即欲界第六天之主。大智度論卷五十六謂,魔名為‘自在天王’。此魔王常隨逐佛及諸弟子,企圖擾亂之;而違逆佛與嬈亂僧之罪,乃諸罪中之最大者,故此魔又名‘極惡’ 有的同修可能有疑問 波旬為何得生六欲天其實 波旬往昔 也在佛法之中種下善因 雜寶藏經記載 昔如來在菩提樹下。惡魔波旬。將八十憶眾。欲來壞佛。至如來所。而作是言。瞿曇汝獨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腳。擲著海外。佛言。我觀世間。無能擲我著海外者。汝於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缽之食。故生六天。為大魔王。而我乃于三阿僧祇劫。廣修功德。一阿僧祇劫。我曾供養無量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亦複如是。供養聲聞緣覺之人。不可計數。一切大地。無有針許非我身骨。魔言。瞿曇。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實。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道者。誰為證知。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證我。作是語時。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地神即從金剛際出。合掌白佛言。我為作證。有此地來。我恒在中。世尊所說。真實不虛。佛語波旬。汝今先能動此澡瓶。然後可能擲我海外。爾時波旬。及八十億眾。不能令動。魔王軍眾。顛倒自墮。破壞星散。諸比丘言。波旬長夜。惱亂如來。而不得勝。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亦爾 波旬壽終後,也該墮入惡道哦?波旬壽命多長?
關於其後事經典中也說的很明白波旬因為壞滅佛法死墮地獄但是日後也得佛法淨信蒙佛教化而成就菩提。
大悲經節選:是魔波旬於其時節得住魔宮。我法滅時其魔波旬生大踴悅喜慶稱意。故墜落魔宮墮阿鼻地獄。
。喻如彼人於其樹上而自害故勤作是事。魔亦如是。為自害故。為害他故。而勤發心。商主。魔於
後時墮阿鼻地獄受大苦痛。如奪命苦。為苦觸已。當念我言如來應供正遍知。是真語者。實語者。
不異語者。不虛語者。如是善說。善哉身律儀。善哉口律儀。善哉意律儀。是身善行。是口善行。
是意善行。獲得可樂可欲可愛稱意果報。是身惡行。是口惡行。是意惡行。獲得不可樂不可欲不可
愛不稱意果報。我昔與彼身惡行相應口惡行相應意惡行相應。以是業報今墮地獄。受如是等極痛極
切極苦極惱。極不可忍如臨死之苦。是魔波旬當于爾時。憶我所說得淨信心。得淨信已即時於彼地
獄命終生三十三天。何以故。商主。若其噁心於如來所作諸過失。身壞命終墮大地獄。若複慈心供
養如來不求過者。身壞命終得生善道天人之中。彼以善根得值諸佛。值諸佛已復種善根。種善根已次第當得無漏涅槃。 關於此天的壽命 大智度論卷五(大二五·九九中):‘魔有四種(中略)。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此天位於欲界天之最高所,在距大海百二十八萬由旬虛空密雲之上,縱廣八萬由旬,與忉利天同。於此天界,有優缽羅花等之水生花及解脫花等之陸生花。
此天有三事勝於閻浮提,即:長壽、端正、多樂。天眾之壽量為一萬六千歲,其一晝夜約為人間一千六百年,但亦有中夭者。其身長十六由旬或一拘盧舍半,衣長三十二由旬,廣十六由旬,然重僅半銖。食自然之食。男女相視成淫,欲求子時,隨念而忽化生於膝上。 不是說天人只享天福,無造業的機會嗎?之所以墮落是因為物極必反,福享盡必受苦而已,他化自在天的天人壽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漫長,在這麼漫長的時光裡,他們享受著六天之中最高的福報,又可以隨性變化,遊戲六天,難免不會犯下一些錯誤。所以說,壽命長,福報大未必是好事。 以下經典云: 而我乃于三阿僧祇劫。廣修功德。一阿僧祇劫。我曾供養無量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亦複如是。供養聲聞緣覺之人。不可計數。一切大地。無有針許非我身骨。魔言。瞿曇。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實。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道者。誰為證知。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證我。作是語時。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地神即從金剛際出。合掌白佛言。我為作證。有此地來。我恒在中。世尊所說。真實不虛。
這的地神應該指的監牢地天 介紹一下 梵名Pr!thivi^ 。音譯比裡底毗、缽羅體吠、畢哩體微。又作堅牢、堅固地神、堅牢地神、地神天、堅牢地祇、持地神、地天。色界十二天之一。乃主掌大地之神。據大唐西域記卷八載,釋迦牟尼佛成道時,第一地神由地湧出,降伏諸魔,第二地神再出,為佛明證。方廣大莊嚴經卷九降魔品亦載,佛剛成道,地神為作證明,從地湧出,曲躬恭敬,捧盛滿香花之七寶瓶供養。 那麼在六欲天之下,或之上的如色界天,是不是或多或少都在此魔王掌控或影響下呢。如果是,那此六欲天主許可權可夠大的了!通常所說的業障,習氣和魔王又是什麼關係呢,是不是也就是魔的一種代名詞呢?</div><p>欲界有天魔他化自在天 色界也有天魔大自在天 煩惱習氣貪嗔癡等應該屬於煩惱魔五眾魔</p><p>魔有四種:煩惱魔、五眾魔、死魔、天子魔。煩惱魔者:所謂百八煩惱等,分別八萬四千諸煩惱。五眾魔者:是煩惱業和合因緣,得是身,四大及四大造色眼根等色,是名色眾;百八煩惱等諸受和合,名為受眾;小、大、無量、無所有想,分別和合,名為想眾;因好醜心,發能起貪欲、嗔恚等心,相應、不相應法,名為行眾;六情、六塵和合,故生六識,是六識分別和合無量無邊心,是名識眾。死魔者:無常因緣故,破相續五眾壽命,盡離三法,識斷壽故,名為死魔。天子魔者:欲界主,深著世間樂,用有所得故生邪見,憎嫉一切聖賢涅盤道法,是名天子魔。 天人一樣可以造業,不過他們造業很容易,一念之間即可造業,不象人類要去努大力才行,他們一念間就能產生物質,所以他們易行之故,做多年善不及人間一日善,人間難為之故,天人做惡也易,就像魔天主可以在人間尋找代理人重而創辦個宗教也是輕而易舉之事,所以魔天及其子孫,為了破壞無上佛法,從而創辦了很多種大大小小的宗教,利用人心的弱點及恐懼、貪、嗔、癡的三毒進行威嚇利誘而創辦的邪教,所以他們做惡也容易,略施神通就達到了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