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05|回复: 0

净空法师:孝养父母怎样才如法,怎样才做到圆满?孝名为戒,是性德之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3 05:45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511

    主题

    963

    帖子

    12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8158
    发表于 2014-7-2 18: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空法师:怎样孝养父母才是如法的?

    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8

      第一个是讲"孝养父母",善导大师在批注里面注得很多,诸位自己看可以做参考,我们这个批注的本子都赠送给诸位,大家细细去看。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人知道的不多。我们也可以说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点,为什么?现在社会教育已经不讲孝道,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这佛经里面还是常常讲孝道、师道,常常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对于这方面比较有一点印象。虽有印象,这印象不深刻,何以说不深刻?你的修行没有进步,从这个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出家了。

      有很多人问我,出家怎样孝养父母?你们想想看出家怎样孝养父母?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有修好,你没有开悟,你没有证果,你对你父母对不起,叫大不孝。所以这个孝养里头,包括的范围就非常之广。我们不但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身体我们要照顾到,生活起居要照顾到,这是物质生活;除物质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物质上样样都照顾了,父母心里有忧虑,不快乐,这个不孝。

      怎样能叫父母快乐?那里面这个因素就很多。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欢喜;兄弟不和,父母伤心、忧虑;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才开心,这是你家里没有问题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里,你总要踏进社会去工作。你踏进社会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板两个不合作,这父母又伤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们不能和睦相处,这又麻烦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天下要太平,这父母高兴。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我们父母照顾到就行,哪有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这是从事相上说,使父母在这一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父母就又牵挂,就又有忧虑。这些统统都在孝道里头。然后才知道这一个孝道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虚空法界、过去未来,这才是全部,真的!

      **这个"孝"字,这个字就造得好。在我们**这个造字,造字是有六个原则,叫六书,它这个属于会意,叫你看到这个符号,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现在世间人讲,现在有所谓代沟,代沟是什么?代沟就是不孝,孝没有了。这个字没有代沟,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孝字真正做到圆满、做到究竟,给诸位说,只有一个人,成佛才能做到。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尽,那就是孝道还有一个缺陷,还不能圆满。所以这个孝道做到圆圆满满是成佛。

      所以我们出家了,在家学佛也是一样的,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何况俗语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么个道理?是因为他的儿孙当中有一个作佛的。他儿孙作佛,他作不了佛,为什么?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这个功德不能分给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给你,佛有福报。一听说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还得了,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这个便宜。所以纵然堕落在恶道,这恶道里头阎罗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恶道,请他到天上去享福去。这个天到哪一层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么?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没有功夫,你只有福报。只有福报,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刚才讲的未到定,他虽然定没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较上要清净,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没有功夫,凭福报是到忉利天。这我们俗话讲沾光。是这么一回事情。可见得我们世法里头人情关系,在六道里头都有,六道里头都有人情关系。

      由此可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这一个范围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一个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观点来看,那就是经典上所讲的「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纲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个什么?就说一个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不能出这一个字的范围,所有一切经教法门是这一个字圆满的相状。把它摆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从这里下手,到最后还是圆满孝道,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始终不离孝道。
      第二句是"奉事师长"。奉是依教奉行,就是要信老师、要听老师的教导,要把老师所教导的,我们统统做到。事是承事,老师对我们有恩,恩同父母,所以对于老师的孝敬也跟对父母一样。现在这些观念淡薄,事相也见不到。从前学生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诲,父母忧虑,那就是大不孝。做老师的要不能把学生教好,那他不孝,他没有尽到孝道。现在跟大家讲这些事情,这讲故事,从前是这样,现在没有了。

      我这个年龄还沾了一个边,我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上私塾,我记得我念过四个月的私垫,以后就改成小学,这才有学校的设立。早年没有学校,六十年前。我那个私塾是我一个亲戚的祠堂,大概学生有二、三十个人,一个老先生教学。我父亲送我上学的那一天,带了很多的礼物,就是供养老师的。进了学校见了老师,先到礼堂,礼堂里面是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神位,供了一个牌位。在牌位面前三跪九叩首,行最敬礼,我父亲在前面,我跟他在后面,先拜孔老夫子。

      孔老夫子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坐,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老师行最敬礼,三跪九叩首,你知道这个礼节多隆重!老师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礼节恭敬,不认真教导这个学生,怎么对得起人?他真的对不起人,他会受良心责备。家长诚心诚意用最恭敬的心情,把这儿女付托给你,所以管教就很严格。小孩不听话,有时候被老师打,被老师处罚,回家去了,打的时候哭哭啼啼,回家去了,家长知道了,第二天买了礼物去谢谢老师。现在还得了,现在按铃告状了。从前教育跟现在不一样,真正得到老师教育的恩德。

      小学教育里头着重在德行,因为知识没有开,培养德行,是以这个为主。我们今天教育里面讲的四育,这是德育,在小学这个时代培养。这个知识,那必须是要年龄大了之后,差不多十三、四岁以后,知识渐渐开了才讲学,才研究讨论。所以从前这个小学,大概六、七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就是背书,老师督促,在那里看着。这个书,每一天所上的书要念一百遍、要念两百遍;前面所教过的温习一遍,今天所教的要念一两百遍,这样念熟了之后,一生都不会忘记。到以后用处就很多,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能够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付一切事物的时候会得到启示,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怎么个做法。这叫师道,尊师重道!

      老师不是一定要你这么尊敬我,不是的,是你自己对于道业学业看得重,你才这样做。你因为看得重,别人在旁边帮助你、辅导你,不敢掉以轻心,掉以轻心对不起你。你自己对老师不尊重,换句话说,对你的学业、道业不尊重,无所谓,那么老师对你也就不要太认真,为什么?你根本就不需要,何必认真去指导你。我跟大家讲讲,这都从前的事,现在看不到。可是诸位细细想一想,如果在今天要想自己道业、学业真正有成就,恐怕还是这个老路子有效果。这个新的教学法,我没有看到多大的效果,还是老方法有效。

      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前面讲到『孝养父母』,善导大师在这个注子里面有两句话非常重要:

      疏【又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极也。】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后面他述说一则公案,这是出在佛经上的。从这一段公案我们就真正了解父母之恩非常非常大,这一段文希望同修们自己好好的去看。


    净空法师:孝养父母怎样才做到圆满?


        世出世间法根本的大善就是孝亲,我们怎么知道?淨业三福裡第一句话「孝养父母」。那我们想想,我们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能力帮助众生了,我相信第一个念头起来,就是帮 助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不是这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父母在哪裡你都能找到。是不是头一个去度他们?他跟你有父子的缘分,这个缘分比什么都深。佛度有缘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 成佛了,头一个度有缘的人就是多生多劫的父母,这不用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孝养父母怎样才做到圆满?帮助父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孝养就圆满,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 世界没圆满,圆满的大孝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才能做得到。第二个大恩人,我们一定会想到的,老师,「奉事师长」。我们要帮助老师,老师跟我们的缘深,跟父母是相同的,我要帮助 老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报老师的恩圆满了。世出世法都是从至亲,亲爱到极处的人是父母、老师,先度他们,因为你圆明具德,你有这个能力。然后才普及到遍法界虚空界无量劫来 与我有缘的众生,这句话要记住,大乘教裡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无缘是什么?他不听你的,不接受,这就是无缘。喜欢听、能相信、能理解,这都是有缘人。我们每天用这些科 学工具,网路、卫星电视、光碟,在一起分享,在一起共修,如果他不愿意打开频道,这就是没有缘的人;他愿意打开频道来接收,这就是有缘人。没有缘的跟他结缘,这一生没有缘 ,来生来世就有缘了。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二三集)2011/3/14 档名:02-039-0323


    净空法师:何谓孝名为戒

    问:何谓孝名为戒?

    净空法师答:这是戒经(注:即梵网经)上的佛说的,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换句话说,持戒的中心,精神的中心就是孝顺父母;人要不孝顺父母,你持什么戒都是假的,这个道理要懂。这句话跟我们**五伦里面所讲的“父子有亲”意思是相应的,意思可以说是相通的。佛说得更具体,所以不孝父母的人,学什么都是假的,决不能成就,念佛决定不能往生。你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这个三条是一切佛法(不问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的根!根本。你看这三条佛最后下的结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修行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这是学佛总的指导原则,怎么可以疏忽?

    头一句就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就是“奉事师长”,第三句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真的孝名为戒,孝是戒的根本。人要真正把孝这个字做好,就是圣人。孝这个字融合天地万物,我们对人不尊敬,就是不孝。为什么?这个字是会意,**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看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意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能分割。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在佛法里面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整个宇宙是一体,这是孝的意思。你不知道一体,你在这里起分别执着就是不孝!所以孝道圆满是什么时候?成佛才圆满,菩萨还不圆满,成佛才圆满,这个意思要懂。


    净空法师:随顺性德,美满幸福

    眼前的困难,只要把性德拿出一点点就能解决,性德的根是什么?**人讲孝,五伦里头头一句父子有亲,那是性德的源头。性德,无量无边的性德,统统是从这个根源流露出来的。在佛法讲是慈悲,许多宗教里面讲的爱,它那个爱跟佛法的慈悲,跟**五伦里父子有亲那个亲意思完全相同,没有附带任何条件的,无条件的爱。我们**人把性德,简简单单的说出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能够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快乐,这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性德!这十二个字是不是无量无边?是的。我们想一想,十善十条,十大愿王也是十条,菩萨一扩张的时候,就把它变成八万四千细行。我们**这十二个字,在菩萨道里是不是八万四千细行?我相信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性德。

    ------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O一集)


    空法师:由孝养父母到随顺性德

        这个字不但是佛法的根,也是儒家的根,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大根大本。不但是这个世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是以这个为基础,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如果对这个字认识不清楚而不能做到,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成就就非常困难。

      孝落实在“养”,所以叫孝养,用父母来做一个代表。如果我们看到只是孝养父母,那你把佛的意思就解错了。佛是要我们将对父母的孝养扩展到对一切众生,这才是佛法里面真正的意思。为什么?《戒经》里面佛讲得很好,大乘《菩萨戒经》里面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就晓得“父母”这两个字,包括着所有一切众生。一切男人、一切女人,诸位要知道,包括动物,包括植物,包括一切鬼神,包括天地万物,对于一切万事万物都要像孝养父母一样的来孝顺。孝就是顺自己的性德,这个一定要懂得。随顺性德,那个人就是觉悟的人,那个人就是正知正见的人,那个人就是清净的人,就是觉正净,那个人我们就叫他做佛菩萨;违背性德,就是不孝。所以这个字含义好深,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常常讲,能够把孝道做的圆满,一点缺陷都没有的,只有一个人,佛陀;等觉菩萨都做不圆满,为什么?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还不能做到圆满。所以我们要发心认真努力来学习,要全心全力来学习。这个学习,在总的纲领上就是要修纯净纯善。我们的心要清净、要纯净,就像《十善业道经》上佛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什么叫不净?念头就不净,起心动念就不清净。真心没有念,无念才清净,有念就不清净,特别是不能有邪念。所以最好的念头是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好。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净念,要修纯净纯善。

      纯善从哪里修?纯善从十善业修,念念都不违背十善。如果有一念违背十善,我们就跟性德远离了。你起了个念头,伤害众生的念头,占有的念头,占有是属于偷盗,控制的念头,控制也是属于杀生跟偷盗,想控制、想占有,错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自己,你如何去占有它?它本来就是自己,本来是的,再加一个控制、占有的念头,就错了;头上加头,这个错了,画蛇添足。违背了自性,违反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违反了自然的法则,过失从这个地方产生的。我们不能不知道!说实在话,没有佛陀的教诲,我们在一生当中,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所想的与事实真相都完全相违背。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佛的恩德之大,在世出世间没有能够超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6:57 , Processed in 0.1010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