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94|回复: 0

拿着“戒律”当尺码子去量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20: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28

    主题

    495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813
    发表于 2013-9-22 09: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6-6 18:21 编辑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47集  2013年9月18日讲于香港

    拿着“戒律”当尺码子去量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昨天学到““忍辱””。世尊在《金刚经》说“六度”说的很多,特别强调的“布施”跟“忍辱”。“布施”是善因,一切善法的“因行”,“忍辱”能保住善行,能成就善行的功德,让善行不至于漏失,所以“忍辱”的力能量非常之大。顺逆境界都要修“忍辱””,顺境里面要不生贪恋,特别是对于“财、色、名、闻、利、养”这六个字,一定要能放下;逆境、恶缘里面,一定要“忍辱”,不生怨恨,不结冤仇,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永远保持像释迦、像孔子对待一切人事物真诚、恭敬、谦虚,能够真正守得住,能忍受得了,功德才可以圆满,成就是不思议的境界。中。。国古人有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特别是平常小节,对人对事对物,尤其是对人,古人有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冤仇就结下来了,自已不知道。所以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世出世间圣人都说,那这就不是假的了,要我们忍耐、包容,要宽恕一切人。一定要懂得佛陀的戒律、圣贤的教诲是对我一个人说的,与别人不相干,我就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如果拿着这个东西当做尺码子去量人,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什么?那是佛陀害你了。佛没害人,你是拿到佛法害你自已,处处跟人结怨,处处跟别人过不去,自已怎么会有好日子过!我们想想佛陀在世,一生待人接物是怎样的谦虚、怎样的恭敬;孔孟亦如是。这是什么?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表现在外面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戒,智慧就是善行。
    人生真正的价值、意义是默默无闻从事教育
      中。。国人做人的表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中。。国古圣先贤、老祖宗世世代代承传的总纲领、总原则,哪一个时代疏忽了,这个时代人就很痛苦,所谓的乱世。哪一个时代对这十二个字重视、讲究,帝王领导臣民依教奉行,这个时代是大治,这个时代是盛世,所谓“礼仪之邦”、“太平盛世”。所以盛衰、治乱不是自然的,是人为的,关键全在教育。
      从事教育的人,彻底放下了名闻利养,我们常说的财色名利彻底放下,当时在世默默无闻,后人对他尊敬,后人念念不忘,许许多多人依然在效法他,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义。这桩事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不是人间的富贵,富贵要有命,没有命得不到。
      圣贤跟富贵不相干,只要你肯做,人人都可以得到;佛菩萨亦如是。佛菩萨、圣贤想要富贵,他能要到,为什么?他懂得这个道理。富贵怎么来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就得尊贵,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佛修不修?佛天天修。天天修他怎么没有得富贵?他不要富贵,富贵是福报,他不要这个;他要功德。
    修行人的铠甲是什么?是戒律,是佛菩萨、圣贤的教诲
      断恶修善,不执着断恶修善的相,就变成了功德。功德得的是什么?得的是清净、平等,最后得到的是“大觉”。大觉是成佛,究竟圆满觉,无量智慧,无量福德。福德在哪里?在寿命,长寿。长到什么程度?没有限度,不生不灭,他能证得。
    你要问为什么能得到?因为你本来就是长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都是你自己的本能。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恢复本能,不向外求,外求生烦恼,内求生智慧。对外面的境界要忍,不受诱惑。不是不能接触,能接触,接触要不受干扰,接触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这是真正的“忍辱波罗蜜”。
      “忍辱”的人无论在什么境界,像前面我们举的,《金刚经》上的例子,”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丝毫怨恨,没有一念的嗔恚心,这叫“忍辱波罗蜜”圆满。我们要学,在人事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不是依然保持着清净、平等,那就是“忍辱”。为外面境界所动就错了,“忍辱”就没有了;没有就造业,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是“精进”,有“忍辱”,才能“精进“。”精“,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叫“精进”。“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世间人善根有三个,不贪、不嗔、不痴叫三善根;菩萨的善根就一个,精进。因为不贪、不嗔、不痴,菩萨都做到了,三善根加上“精进”,是菩萨善根。
      “精进”也有三个说法,第一个叫“披甲”,这是比喻。在战争的时候,古人战争披上铠甲、戴上头盔,冲锋陷阵,这个盔甲有防御刀枪的功能。现在战争跟古时候不一样了,古时候战争是面对面,使用弓箭也不过一百步,距离很近。现在战争距离很远,普通的炮弹射程都超过十公里,大炮的射程差不多在三十公里,所以不是近距离了。那么铠甲有没有?有。冲锋的时候,战车在前面,战车就是“披甲”的意思,坦克、战车这是装甲的,它们在最前面;步兵在后面,所以依旧有这个意思。那么修行人的铠甲是什么?是戒律,是佛菩萨、圣贤的教诲。
      一般在家学佛,“三皈”、“五戒”、“十善”,再加上“六和”、“四摄”、“六度”,这个人是在家菩萨,人中的榜样、模范。在家学佛尚且如是,何况出家!
      我们前面学过,出家要修“六念”。“六念”里面有“念戒”、有“念施”;一开头,“念三宝”,佛、法、僧。“念三宝”就是“三皈依”,念念不忘。
      “佛”代表觉悟,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要依觉悟,觉悟是智慧,这叫“皈依佛”。
      “法”是正知正见,正确的思想行为,这叫法。远离邪知邪见,也就是我们从邪知邪见、错误的知见回过头来,依靠佛陀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经典,代表佛的知见。我们读经是皈依佛。
    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修行,遵守佛陀的“六和敬”,这叫僧团
      僧宝,特别重视的,他给我们示范的是“六和”,所以僧团在所有团体当中是典范、是模范、是典型。为什么?他们修“六和敬”。不是“修六和敬”的不叫“僧”
      “僧”这个意思,它的本意是团体,不是个人,最少四个人。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同修行,遵守佛陀的“六和敬”,这叫僧团。所以说是天上人间,一切团体里面僧团最为尊重,就是它“六和”。“六和”是“见和同解”,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他们有共同的认知,大家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圣贤教诲。
      第二个“戒和同修”。守规矩,规矩并不复杂,基本的“五戒、十善”,这是基础。“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是从这展开;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也是从这里展开。戒律里面实在讲,真正属于戒律的条不多?“比丘戒”只有十三条。后面“威仪”,就是必须遵守的规矩放在戒律里面,这些规矩一定要遵守,才能够保持和谐,保持这个团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为什么威仪那么重要?威仪能够维系这几种要求。互助合作,这样的团体值得人学习、值得人效法。那么这都是属于“披甲”。
      还有“十善”,虽然戒律里头没有,佛没有说到,你知道它是善法,对自己有好处的,能够帮助自已提升的。戒律上没有,佛没说到,要不要遵守?要遵守。

    对自己没好处,对社会、国家、众生有好处,牺牲自己也要去做
      最后一种“利乐有情”。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但是对社会有好处、对国家有好处、对众生有好处,牺牲自己也要去做,乃至于牺牲自己的身命也在所不惜。
      “精进波罗蜜”,它的功德,第一个是长善,就是增长。增长你的善心,增长你的善行。第二个是不退,永远不会退转、去障,这是讲圆满。什么时候圆满?“懈怠”,这个烦恼永远断掉了,“精进波罗蜜”圆满。于是我们就知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陀,对于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桩事情,念念不忘,永远在做,没有休息,这是性德。性德里头哪一种类?“精进波罗蜜”。乐此不疲。
      我们要知道,我们跟佛菩萨无缘无故,他为什么会这样关照我?我们常要问:他的用心何在?他是什么意思?明白这些道理了就知道,他没有意思,他没有用心,他所作所为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就是“六波罗蜜”,《华严经》上讲的“十波罗蜜”。
             第五,“禅定”。“六度”是有顺序的,按照这个顺序步步上升。“布施”是基础,不肯布施的人不能持戒,能持戒的人一定有布施;有布施的人未必持戒;能”忍辱”的人一定有“布施”、有“持戒”,“布施”、“持戒”的人未必能“忍辱”。好像六层大楼一样,“布施”是第一层;“持戒”是第二层;“忍辱”是第三层;“精进”是第四层;四层下面的基础一定是底下三层,所以摄善利乐有情,永远没有懈怠了;这个再提上,“禅定”了。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47集  2013年9月18日讲于香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16:47 , Processed in 0.1155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