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2|回复: 0

[佛经入门] 读诵经典并非争胜于他人,而是灭己烦恼显现佛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9

主题

449

帖子

382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777
发表于 2025-2-24 15: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5-2-24 15:05 编辑

“善男子,我虽复说一阐提等名为常没,复有常没非一阐提。何者是耶?如人为有,修施戒善,是名常没。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二者、为利养故受持禁戒,三者、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四者、为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念思惟。是四善事得恶果报。若人修集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乐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见明故。明者,即是闻戒施定。何故还没?增长邪见生憍慢故。《大般涅槃经》

“是人不具信、戒二事,所修多闻亦不具足。云何名为闻不具足?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唯信六部,不信六部,是故名为闻不具足。虽复受持是六部经,不能读诵为他解说,无所利益,是故名为闻不具足。又复受是六部经已,为论议故,为胜他故,为利养故,为诸有故,受持读诵解说,是故名为闻不具足。善男子,我于经中说闻具足。云何具足?若有比丘身口意善,先能供养和尚诸师有德之人,是诸师等于是人所生爱念心,以是因缘教授其法。是人至心受持诵习,持诵习已获得智慧,得智慧已能善思惟如法而住,善思惟已则得正义,得正义已身心寂静,身心寂已则生喜心,喜心因缘心则得定,因得定故得正知见,正知见已于诸有中心生厌悔,悔诸有故能得解脱。是人无有如是等事,是故名为闻不具足。《大般涅槃经》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严结加趺坐。放大光明众睹希有靡不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世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一切智。善男子。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大方等如来藏经》
唯有一事。能报佛恩。何谓为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转开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转教化。无有穷尽。譬如一灯燃无量灯。如是行者。乃名为报师徒重恩。《未曾有因缘经》


感言:发心不同,纵然所行之善举相同,然所结之果亦是大相径庭。读诵经典之初衷,并非是为了攀比争胜于他人,亦不可作为自身炫耀的资本以凌驾于他人,存此心念,虽读经典,亦会滋生骄慢邪见之心,徒增无明之缠缚。虽怀贡高骄慢之心,反倒结下卑贱之果。如
《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云:“若遇吾我贡高者, 说卑使下贱报。”,唯有秉承谦卑,自身的道路才会愈发高远。当然,谦卑并非是自卑、自馁、自轻,更不是自高、自负、自大,而是基于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上,怀虚怀若谷之胸怀,对他人谦逊,善于发现他人之长,践行礼贤下士之举。且扶助他人登高,反而促使自身高升之果。如《入菩萨行论》云:“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故应诸佛本怀,秉承经典正智,辗转开化众生,令其成就智慧解脱,如此开蒙众生,方为报答佛恩,也是自强之道。况且争强好胜我慢之心,易堕修罗道,与读诵经典解脱之心背道而驰,以不正之心读诵经典,果亦不佳。正如《大方等大集月藏经》所述,虽同修六波罗蜜,然而发心不正,亦会堕入魔道。虽同途而殊归。故读诵经典应归正本心,在于除却烦恼,显现自身佛性,如《大方等如来藏经》所云:“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旨在脱离无明业海,游至解脱彼岸。故行善事应归正本心,令善事得本该之善果。



复有十业。
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一者身行微恶业。二者口行微恶业。三者意行微恶业。者憍慢。五者我慢。六者增上慢。七者大慢。八者邪慢。九者慢慢。十者回诸善根。向修罗趣。以是十业。得阿修罗报。《业报差别经》

如调达出佛身血,只域亦出佛身血,虽同出血,心异故,一人得罪,一人得福。如画作佛像,一人以不好故坏,一人以恶心故破。以心不同故,一人得福,一人得罪。《大智度论》

若遇吾我贡高者, 说卑使下贱报。《地藏菩萨本愿经》

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入菩萨行论》

若有众生为障碍他故,娆乱他故,降伏他故,欺陵他故,求称誉故,求名闻故,依于五欲戏笑乐故,求富贵故,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不为解脱,不为信敬,不为离欲寂静,唯为自身五欲乐故,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为如是等诸结所缚杂于愚痴,于欲界中果报成熟,为魔波旬如是苦恼。
此魔波旬以本障碍他故,娆乱他故,降伏他故,欺陵他故,求称誉故,求名闻故,依于五欲戏笑乐故,求富贵故,于毗舍浮如来法中,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以是因缘,今于现在白法尽灭,五浊恶世得作魔王,于三宝所不生信敬无尊仰心。如是波旬常于众生而作诸恶,不利益故,令苦恼故,令堕落故;
提婆达多亦复如是。此罗睺罗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波罗陀阿修罗王、婆稚毗卢遮那阿修罗王、牟真邻陀阿修罗王,及余阿修罗等,
亦于毗舍浮如来法中,憍逸自举不勤修习,复怀疑惑杂诸烦恼,贪欲、瞋恚、愚痴邪见,无明胆佞断常之心,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以是因缘,今生下类苦恼畜生阿修罗道,为诸结所缚疑惑愚痴,是故彼等尚不能发世俗正见,何况能发无上善根?
唯有弥勒菩萨摩诃萨、毗摩罗诘及菩提鬘阿修罗仙等,于毗舍浮如来法中,不为障碍他故,乃至不求富贵故,但乐离欲化众生故,修六波罗蜜,
以是因缘,此大丈夫弥勒菩萨、毗摩罗诘及菩提鬘阿修罗仙等,得无碍智,以诸菩萨功德庄严,巧成一切众生智药。 “是故我今告于汝等:若有欲求无上智者,是人应当深信清净,以第一义谛而求菩提,莫以世谛!譬如五大河水能满大海,不以小河;如是以依第一义故,速能充满一切智海,不以世谛。又如须弥山王依于大地久住不动,不以依水;如是以依第一义谛,一切善根而得坚固,不以世谛。又如一切草木依于大地而得生长,不以草叶;如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依第一义谛而得生长,不以世谛。又如猛风依于虚空而能吹荡烟云尘雾,不依于地;如是为求菩提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依第一义谛,能吹诸恶见云、烦恼烟雾、十恶道尘,不以世谛。又如依日大光明故,得见高下及诸色像种种作业,不以依彼油灯小光;如是以依第一义谛菩提之心,无有迷惑作诸善业,不以世谛。是故应舍一切爱取摄受之事,住闲林中,不作放逸修第一义,不以世谛;汝等如是便能速满六波罗蜜,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觉。”《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10-21 00:30 , Processed in 0.1129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