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0|回复: 4

先空后有才是佛法修行的基本次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45

帖子

4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学同修

积分
228
发表于 2024-7-4 09: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是依空而立的,佛法修行也是先空后有,所以先修空后修有才是佛法的基本修行次序,就像一个瓶子装水,你这个瓶子再有多大也装不下多少水,但当你打破瓶子,你的心无限大的时候,你的能量修行福德才能无限大。而空基本可治世间的万病,因为世间的所有病绝大部分是基于有,空也能离生死!达阿罗汉境不受后有!(个人浅见,欢迎高人来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0

主题

1664

帖子

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5412
发表于 2024-7-4 19: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德云:“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

若执有,尚有空药可治;若执空,则无药可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0

主题

1664

帖子

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5412
发表于 2024-7-4 19: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心恶取空!
空病难医。

末后说“达阿罗汉不受后有”,可知《金刚经》说空,一个重点就是破小乘妄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6

主题

795

帖子

11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30
发表于 2024-7-4 14:18: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和有,都是凡人虚妄分别产生的概念。比如,梦是空还是有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14 00:48
  • 签到天数: 51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1

    主题

    865

    帖子

    48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琉璃光彌陀地藏彌勒.親近諸佛成就總持.分身眾生法界六度圓滿願

    积分
    5962
    发表于 2024-7-4 13: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29330686 于 2024-7-4 14:11 编辑

    隨喜讚嘆樓主(mhxz1970)提出個人修行心得&過去現在未來大德之留言。如是善事迴向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往生佛願淨土常隨佛學回入娑婆共成佛道。
    =======================================================================================
    =======================================================================================

    隨喜讚嘆感恩-淨界法師 & 部落格全體相關人員。如是善事迴向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往生佛願淨土常隨佛學回入娑婆共成佛道。
    https://theshurangamasutra.blogspot.com/2013/12/21.html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第21《楞嚴經修學法要》
    複製貼上部分文字from部落格:
    ......
      我們在上一科當中講到「止觀」,對於我們修學《楞嚴經》的人,他的特點:就是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修《楞嚴經》的人,他對生命的相狀,是沒有任何意見的,反正「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所以《楞嚴經》它的整個生命是「向內」去觀察的─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什麼是『真如』呢?簡單講:就是我們眾生本具的「現前一念心性」,也就是你現在打妄想的這一念心。

      「現前一念心性」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你要成就「離一切相」。
      第二個、你要成就「即一切法」。

      在我們的菩薩道當中,首先你要成就的是,你要把這個離一切相的「心性的本體」先找到。我們一個凡夫眾生,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內心當中有業力─可能是善業,也可能是惡業。所以我們只要跟外境接觸,你心中一定會出現「相狀」,一定有相狀的,因為有業力,它就會出現相狀。這個相狀,可能是安樂的、你歡喜的相狀,也可能是痛苦的相狀,也可能是一個雜染的相狀,也可能是一個清淨的相狀,有各式各樣的相狀。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各式各樣的業力,所以你跟人事接觸的時候,心中有很多、很多的相狀會出現。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只要是一個有形相的東西,它就是一種「生滅變化」之法;它是生滅變化的,而且虛偽無主,它往哪裡「變」,你做不了主的!

      當我們心中出現相狀的時候,你一旦「住」在這個相狀,你這個菩薩就躁動不安了。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學佛很久,他功課也做很多,但是他那個情緒,變化多端,你就知道這個人心中一定抓了很多的相狀不放,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結。

      所以,我們剛開始,在觀照這一念心的時候,先用「空觀」。「空觀」它的特點,就是直接照了我們心性的本體——「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的心中本來沒相狀的,所以我們抓了很多相狀,其實是失去我們原來的面目。所以你修「空觀」的人─你會慢慢、慢慢…明了的心跟相狀會慢慢的脫離,把這個心中這些灰塵、這些相狀慢慢的脫離…慢慢脫離,我們講:「還它個本來面目」。你本來就沒有相狀的,你一直要把這個相狀抓住,其實是我們自己障礙自己,就是這樣子。

      世間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外境」不會讓你痛苦的,它只是一個助緣而已;「外境」是一個業力的顯現,顯出一個相狀,但是接不接受、執不執著看你;要不要顯現這個,是你沒辦法決定的,但是你要不要把它執取,這個是你可以做主的。

      我們修「空觀」的人,特點就是──

      你心中的相狀還是會出現,但是你慢慢、慢慢能夠達到「無住」,你是住在一念的心性,以「無住為住」。所以修「空觀」會讓一個人輕鬆─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做你該做的事情。那麼你一個人修空觀的人,慢慢、慢慢你的心,對這個相狀,就有免疫的功能,慢慢、慢慢…「離一切相」。但這樣還是不夠的,這個是比較消極的─先把自己安住下來。

      那下一個工作呢?就是:「即一切法」。菩薩要發起廣大的願力,生命是要有目標的,這個時候菩薩修學「假觀」。

      「假觀」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觀察諸佛的功德,甚至於希求好樂之心;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波羅蜜,菩薩有好樂心。

      第二個、觀察眾生的苦惱,菩薩有這個慈悲救拔的心。

      菩薩在觀一切法空的時候,他生起了兩個願望:第一個要上求佛道,第二個要下化眾生。依止這個願力產生菩薩的動力,開始懺悔業障積集資糧。

      菩薩在整個生命當中,他遇境逢緣,其實他就做兩件事情:

      首先,想辦法讓自己「離一切相」。其次,讓你自己的願力不斷的提升,成就無量的波羅蜜的功德莊嚴,「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我們叫「清淨心」或者叫「空正見」;那麼「即一切法」這一部分就是「菩提心」。你的「清淨心」跟「菩提心」結合起來,這個就是我們說的─你成就了菩薩種性。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7 06:40 , Processed in 0.1278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