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10|回复: 4

孔雀山开城寺常通法师 法语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发表于 2023-3-15 15: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大家一定要在清淨的法上多用功,因為只要有「法」了,就什麼都不會怕,也因此處理事來更順心如意。不論遇到什麼問題都可用佛法一一破解,從危機變成轉機。是故,若不在戒學、心法,不在念佛、拜佛上下功夫,不在禪定上下功夫,如何能做到?
    • 一般人不知在內心修持,都看外面的表相。見到別人得一分、二分,有人得八分、九分,就說師父對這個好、對那個不好,但卻從不用佛法的角度來看。「因果是不落空的」,你自己修一分便得一分,修八分自然得八分,你不想得也無可能。在因果上,是真正的平等。
    • 你能在生活上捨己為人,那你在修行「清淨法」上自然能捨得,尤其是坐禪時,「能捨離一切相」,就容易得到更深的禪定。
    • 修行是「密行」的,是除相的心地法門。千萬不要讓別人覺得「你看起來很有修行」,百丈禪師云:「行者,不能洩成就於外。」
    • 一切的戒定慧三無漏學,都是在幫助我們達到「心地清淨」。所以「心清淨」,心不貪了,即是「戒」;心靜下來了,即是修「定」;心能空了,即是開「慧」。是故,「自性歌」中「照見五蘊皆空,真正的空性,能生妙有的生活,此妙有方能自在,這就是解脫!」
    • 長老曾經說過:「寺院就是道場,就是學院。」想要成長,最重要的動力就是「學習」,必須隨常住的作息,或教學或共修,都發心去參加;若解門,若行門,都用心修學。上課前先努力準備,上課時專心做筆記,牢記在心,要深信、切願、力行,下課後再整理、消化。只要法能住心,就會落實到生活上,照佛法的道理去實踐,因而能夠經常體會到佛陀智慧大寶藏的妙用。
    • 我常說,這個世間一定是「一心生二門」的,有外在的世界,也有內在的世界;有自己—要嚴以律己,也有他人—要寬以待人,二者皆須善分別。要修福報,也要修智慧—於「相」上要修福,於「體」要修慧,正如開車要加油門,也要懂得踩剎車,要「解」也要「行」,否則你雖然佛經看得多,有智慧,但如果沒有福,可能連佛門都進不了。相同的,你修了很多福,但卻沒有智慧,那佛法的真實利益你也得不到。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 打法器,在共修的時候人多,就打大聲一點,平常二、三個人做早課時,就打小聲一點。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但這要靠一點經驗判斷,剛開始拿捏不到,也是正常的。
    • 我們吃東西,要能吃出別人的用心,那才是真正會吃東西的人。
    • 洗頭、洗澡,若能洗到「心清淨」,那就是真正會洗頭、洗澡的人。
    • 要在佛法裡面廣結善緣,如金剛經云:於無相清淨心裡修一切善法。行善中  要能無相,能無四相名為菩薩;「行善」中能「離相」,名為諸佛。二大學分,皆必具足,始得圓滿,缺一不可。
    • 惜福的人,得的福還是小福,能夠廣修「物施」,用鼓勵、讚歎、安慰眾生修「無畏施」,以及用智慧、經驗或佛法供養的「法施」,能以廣大無邊的心量來供養眾生最好的布施,如此,才能得大福報。所以,有錢不一定是福,能心安理得,歡喜慈悲,順心如意,才是真福。
    • 把心靜下來,專注於佛法空性上,即能發現所有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一切所見所聞的境界,皆能生智慧,都是為了要讓你覺悟—明瞭自己心性的體,明瞭現象是無常、是生滅變化。
    • 一切的人都只能「自度」,並沒有誰度了誰這種事,也唯有自度才能進而利他。
    • 梵唄、讚偈為的是供養諸佛,讓人聽了能把心靜下來,也是為引導眾生,否則的話,那也是不可為、不必為的。
    • 世間是一種錯覺,當你沒有的時候,就會覺得它很美好;一旦擁有了,就開始生厭。所以,「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要違背自己的心意,逆爭上游,才能「背塵合覺」。
    • 我們不要說那些令人痛苦的話,因為眾生是脆弱的,容易生退轉心,所以要經常鼓勵人。一個人的成功不一定在於改正缺點,往往都是因為發揮了他的優點而成功的,所以要多說好話,令人生起信心,發揮其優點,使人人更好。
    • 如果你對佛法沒有渴望,那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是不可能的。
    • 學佛的人,要越傻越好,越吃虧、越是讓人,結果往往得到最多。
    • 求師,你在外面是求不到的,因為「心」才是你最好的老師,即使是釋尊也是因這個老師而開悟的。六祖云:「無師智就是最上法。」
    • 隨時要做最壞的打算、做好的準備。我常說,一個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時間觀念,凡事提早十分鐘完成。
    • 惡緣、逆緣來,我就用更大的慈悲去包容,這樣對無常、空,才能體會得更深。
    • 決定往生的方法:一、深心的回向。二、願生。三、求生。
    • 確實的了解,才是真正的相信。
    • 能夠時常「離開」的人,是真正的覺悟者。
    • 致富之道就是不貪、不著相、心清淨。
    • 我對師長的教導,是「全力以赴」的。
    • 憍慢心是很要不得的缺點,一定要改!如果不改,是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
    • 對治淫欲最好的就是不淨觀,你甚至可以去摸一摸自己的大小便,聞一聞。隨時去觀察事物的成、住、壞、空種種變化,才能了悟真相。
    • 學法器就是要雞蛋裡挑骨頭,好還要再更好,千萬不要得少為足。學習一定要學到滾瓜爛熟,才是真的把這件事熟透了;否則就是不透徹,時間一久還是忘了。
    • 整部金剛經都在講極樂世界的境界,這個大秘密你知道嗎?因為金剛經都在講佛的法身,你如果不知這道理,修行還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你怎麼念阿彌陀佛也見不到佛。要發大心念佛,還要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念佛,那才能真正見到阿彌陀佛啊!
    • 教你一個當好住持的秘訣,還能不起煩惱,身心靈都健康。那就是:從現在起,你專門管好你自己,其他人都不要管;管好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住持。怎麼管?眼睛儘管看好的,耳朵儘管聽好的,口儘管說好話。看到、聽到好的都是別人,不好的是自己。聽到讚歎不要高興,那是別人的,聽到不好的我懺悔、改進,心要保持平平靜靜。
      修行要像開車一樣,下坡順行就踩剎車;上坡難行不要放棄,握穩方向盤,再加油,才不會被逆境退失了道心。隨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心,不受外境所牽,那你就是最好的住持;心裡平平靜靜沒有煩惱,身心一定健康,將來往生決定自在。
      以後人家問你的職事是什麼?你就是住持。道場有多大?盡虛空那麼大!
    • 什麼是「功德」呢?「功」是利益人的事,「德」是無相,二者都要具備才是有功德。如果只是修功,沒有無相的智慧,身心執著於事相,那只是修得小福報而已,沒有功德喔!如果身不去做「功」,只是修「德」,那是空口說無相,不在事相上實修,那也是無用的。所以,我們最好先從功上下手,多修福利益別人,將來要修智慧才不會有障礙。
    • 智慧是從「發心」來的,要發心去學習一切利益人的事,所有生活上的事情,諸如:飲水機多久該換濾心?冷氣怎麼開、關?如何吃才健康,以及什麼東西該到什麼地方採買等等。你學會了,才有能力照顧別人。我雖然人不在宜蘭、不在海會庵,但是我什麼都知道,這是為什麼?因為「用心」的關係,處處都用心學習、發心利益大眾,才能得智慧。
    • 平常要多做禪觀的練習,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走路時專注,知道自己走路的動作,腳如何一步接著一步,或走快、或走慢都一樣專注。吃飯時,工作時也是如此,隨時都保持清楚明白。
    • 修行是一種休息放鬆的狀態,讓狂亂的心停止,才能覺悟。
    • 時常觀察,如何打破「我執」、「法執」。隨時都要有心理準備,開成寺有失去的一天,身體也有離開的時候,甚至是有「自己」的觀念都要打破。
    • 修行的捷徑就是:用「開悟的心」來修行。
    • 什麼叫「開悟」、「入定」、「明心見性」?這些都要自己努力,一一地去看到、去實證。
    • 「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雖然事相上的作用是「有」,但內心是無相的,空無、不執著。
    • 何謂「大身」?「相」因執著而小,因內心「無相」而大;因為內心無相時,在事相上的作用是更大的。
    • 念佛要念到不管現在幾點,到底念了多久—不管時間,甚至不管生死;沒有時間、空間地一直念下去。
    • 不管在寺裡或是出來外面,都是在修行,外面的境如何如何的變化,但心是不動的。沒有高興、不高興,喜歡或不喜歡,別人的讚歎不用高興,毀謗不用難過,所以修行人沒有表情。
    • 要常修「不妄語」,說話時說得字字清楚明白,不要習慣說「方便妄語」使人格下劣。誠信很重要,要有寧可犧牲性命嚴守誠信的決心。
    • 我常說:你們求法的心與我初出家時,那實在差太遠了。我們對師長的教誨是「如獲至寶」的牢記在心。
    • 我慢者,得大障礙,於法不入心,無法更上一層。驕慢的人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 不要因為別人對你的慈悲、不計較,你就失去了該有的恭敬,就隨便起來,那就是愚癡之人。
    • 我們在平時要多修福報,你看生病的人,病久了,福報遲早會用盡的,如果你平時就不看顧生病的人,當你看病時,也沒有人願意照顧你,因為沒有福報嘛!所以,我們要發好心照顧病人,為人服務其實都是在修自己的福報。
    • 這世界上人人都不相同,你絕對找不到兩個相同的人,個性不同、喜好不同,這些都沒關係,但千萬要記住,不可以因此而毀謗別人說你的不好,我的才好……。應當依法持平看待,學習別人的優點,隨喜讚歎,改正自己的缺點。
    • 要如何減少欲望呢?應當從心地上斷除貪念,才是根本。
    • 在事相上持戒還是容易的,若要讓心真正的不貪戀,這才是不容易,所以要常修習不淨觀。男女眾在一起是很苦的,也許你現在還不覺得,那是因為在成、住、壞、空的過程,你還沒嘗到壞的滋味。希望大家都要開智慧,在佛法上得到利益,唯有「心清淨」才是真正的樂。
    • 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多請教前人的經驗,凡事不要怕低頭去問別人,以為靠自己亂闖就能找到出路,但往往都是肯低頭的人能快速找到正確的路,修行也是如此。
    • 這兩天在外面辦事,回到寺裡覺得心就安定下來了。就好像塵沙在風中總是飄忽不定,風一停下來,才得以歇息。又好像客人來到陌生的地方,你看他走來走去,心是靜不下來的,因為總不像在家裡一樣。修行也是如此,當你總是注意外面的世界,心隨著它起起伏伏,怎麼靜得下來?要時常將注意力觀照在自己的修行上:對法義的了解是否有更深一層的體會,自己的心是否還有貪愛、執著……,若能這樣,不管外面的境如何變化,對你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 我在出家以前,只要見到出家人,心裡就非常歡喜,而且對出家人很恭敬虔誠。自己出了家以後,這樣的心一直沒有變過,仍然是對三寶至誠恭敬,不敢怠慢。希望你們也要這樣恭敬僧寶,不要因為大家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太熟悉了,就失去了恭敬心,佛法是從恭敬中求的,你敬人一分,是自己得一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24

    帖子

    3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学同修

    积分
    231
    发表于 2023-5-14 1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空性:具足二義!一,空;二,不空。若偏於空:则成頑空外道,什麼都沒有?若偏不空:則成世俗染有。一,空:已空!不必空,本具一切; 是空去不要的烦惱妄想垢尽。不空:佛性裡已具一切福慧圓滿功德大利益,
    本來常住不变不壞。一般人誤解空義,謂佛門是空門!一切皆空,空了作什麼?他們不知修行是空去苦惱,而自心体雖空不空,猶如千日放光芒,能見能知能有一切福慧,自在安樂,圓圓滿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01: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a29330686 发表于 2023-5-13 23:21
    感恩大德費心整理分享。

    這裡也有1篇訪談可以 ...

    这个是常通大和尚的徒弟, 慈字辈, 见如长老的徒孙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3-3-15 15: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3-3-15 15:22 编辑

    慚愧懺悔:可消除烦惱障礙!發心義工布施也能捨去業障; 能發現自己過失,是真正的见到瑞相 谶悔才是最好的力量,是保持清淨真心!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罪能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母明王經是礼敬三世一切諸佛,是清淨消業障的大发!
    板橋三德講堂3/17~19,星期五下午二点有三天殊勝的大孔雀明王灌頂加持法会,歡迎參加。(20170312)

    空性:具足二義!一,空;二,不空。若偏於空:则成頑空外道,什麼都沒有?若偏不空:則成世俗染有。一,空:已空!不必空,本具一切; 是空去不要的烦惱妄想垢尽不空:佛性裡已具一切福慧圓滿功德大利益,本來常住不变不壞。一般人誤解空義,謂佛門是空門!一切皆空,空了作什麼?他們不知修行是空去苦惱,而自心体雖空不空,猶如千日放光芒,能見能知能有一切福慧,自在安樂,圓圓滿滿。

    (20170311)
    僧:体悟人生短暫,都是過路財神!能全心投入,依佛修学,代佛宣法的出家人。有二種僧:一,剃髮袈裟,受大戒,不犯男女,可應供,授歸依; 二,剃髮搭衣居家行者。居三僧以上,為如法僧。佛是目標,僧是佛子;僧有僧戒管理規则,居士於清淨寺,勿隨性看過非,容易自障。昔玄奘: 如神龍可以兴雲致雨,泥龍不能致雨; 但求雨必於泥龍前祷之! 故聖僧庸僧一律恭敬,必得如意。

    (20170309)

    出家功德經:毘羅沙彌以一日出家,轉生富貴家,畏生死苦,出家成辟支佛,永超三界。如經中說,出家一日有如是功德,況出家多年。僧宝: 受持佛戒,出離烦惱.生死之家,威儀出俗,能出離世間欲樂,名利,無以動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縱有習性過失,亦須恭敬,不可輕慢,雖凡夫僧亦是福田!如沙彌雖小能度人,王子雖小能殺人,龍子雖小能兴雲雨。果真高僧,必不自炫,大智若愚,深藏不露,若不對僧恭敬,必常失宝錯過。

    (20170308)

    佛法:一,有世間的止惡,積極的向善,修福德。
    二,有出離世間: 以能清淨自心為根本! 衆生著迷,無常故苦,求之烦惱,贪愛束縛; 若心光明,放下知足,心淨不貪無苦,体悟無常則無烦惱,以心淨修智慧。
    三,超越世.出世間,超越相對.絕對: 佛法實無法,無法是真法; 迷時無失,悟時無得; 不修不証!猶如愚人,欲掃其影,不知吹灯,雖盡心力,而烦惱影終不滅。
    (20170306)

    布施錢財,只得有錢果報!修行清淨能空的人,则能享受富貴。放下就是最大的布施! 心淨能善管理,增福德,有智慧,大富貴的四大天王,必須男女欲很少。忉利天:淫欲非常少。夜摩天:隨時受樂天,男女只有相抱到牽手。兜率知足天:不以吃虧,而能滿足!男女只有憶念成淫。樂变化天:可把煩惱也变為安樂!男女只有熟视而笑成淫。他化自在:自然快樂!男女相视,聞語声即成淫。是故欲少,得大樂多!

    (20170302)

    修学四法:一,讀誦一切佛經: 正解如來根本義,增無量福慧。
    二,多禮佛拜懺: 為消慢痴.除障; 不嫉妒賢者,能隨喜,口出讚歎!
    三,行.住.坐.臥,常習寂靜止觀: 止惡.向善!息諸妄念,止外貪迷; 觀察法界虛幻不實因緣,亦不離法性。
    四,勤執佛名: 阿彌陀佛, 大孔雀明王,或持真言; 專念一佛,易成希地,生於佛前,速滿所願。


    (20170301)


    五明:有種智慧,一切菩薩所應求,内外学者必宜学習!
    一,內明:佛經,佛性,宇宙的道理,能深細的解悟。
    二,因明:三世因果,邏輯推理;正邪,真偽,分辨清楚。
    三,聲明:加強声音,文字,語言的表達!及書寫,著述能力。
    四,医方明: 医学,药学,養生之道,可強身,並助人遠離病苦。
    五,工巧明: 智者的生活環境是:藝術,科学,心靈,宗教的优質融合。
    五明以內明為第一,各依其学,而得智慧光明。
    (2017022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14 00:48
  • 签到天数: 51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1

    主题

    865

    帖子

    48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琉璃光彌陀地藏彌勒.親近諸佛成就總持.分身眾生法界六度圓滿願

    积分
    5962
    发表于 2023-5-13 23: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大德費心整理分享。

    這裡也有1篇訪談可以延伸閱讀

    訪問臺灣孔雀明王寺住持--慈傑法師

    https://buddhisttemple.ca/zh-han ... %e6%b3%95%e5%b8%a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8 21:12 , Processed in 0.1147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