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23|回复: 0

观鼻端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23 13:30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415

    主题

    1825

    帖子

    31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051
    发表于 2022-9-1 04: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观鼻端白,看似无奇,其实效应非凡
    气功锻炼中,静功修持者较多。在静坐要领中有一环节,叫做“观鼻端白”。这个环节,看似无奇,其实效应非凡。


    笔者在修习实践中体会到,观鼻端白的作用至少有这样几点:


    ①有利于放松入静。习功者入座后,眼帘垂下,只要将视点微微引向鼻尖,就会顺乎其势地向下舒一口气,“心”也随之缓缓放下。整个机体不松自松,不静自静,自然而然地进入恍恍惚惚、杏杏冥冥的境界。



    ②有利于摒除杂念。观鼻端白时,把注意力集中于鼻尖一处。这样,心神专一,心不旁骛,除鼻尖外的其它事物就无暇顾及,杂念则无从生起。即或偶有泛起,亦会很快抑制和排除出去。


    ③有利于生津养生。观鼻端白的同时引气下行,经鼻腔、上腭、人中、承浆、廉泉诸穴,对其周围区域产生良性刺激,促进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唾液腺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分泌,以濡润五脏六腑,加快排污消毒,有益祛病延年。


    ④有利于打开天目。观鼻端白,有利于全身放松,而鼻尖以上的部位放松得最快。实践告诉我们,行此功,只要一进入功态,眉心部位就有一股清灵之气沁入,脑门里即有豁然开朗之感。修习时间稍长,天目就会自然打开。



    ⑤有利于贯通周天。观鼻端白时,内气沿百会、印堂、膻中、神阙、会阴营运,行的是逆向线路,对沟通任脉、督脉,实现移精补脑,贯通大小周天,达到天人合一,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与意守下丹田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有利于激发功能。观鼻端白时,摒弃一切杂念,只留一丝真意,心神得到最好的调适。这时,大脑皮层广泛得到抑制,所谓“万念俱寂,一灵独觉”,识神退避,元神用事,实现机体的阴阳平衡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观鼻端白,原是佛教《楞严经》上介绍的25个圆通法门中的第14个法门,儒道各家多有采用,在古人的修炼史料中有所披露。


    大文豪苏东坡在《东坡志林》卷一中是这样叙述的:“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观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他把观鼻端白与数息结合,摄生养性。



    而朱晦庵则仅以此静坐,效果极佳。《朱子全集》第85卷作了记载,功境颇为生动:“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容与,闲暇舒适之义。猗,音依,猗移,随顺之义);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如百虫蛰;氤氲阖辟,其妙无穷;谁其尸之(尸,作“主”字解),宰之不功。”


    苏、朱二人都运用了《楞严经》上的方法。跟原义略有不同,二者在操作上亦相互有所差异。但基本方法、操作要领及其效验却是一致的,而且其效验是极为显著的。可见,观鼻端白,方法至简至易,值得广大修炼者效法。(孙建康)


    南怀瑾大士:心注眼,眼注空
     
    七支坐之(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把我当成假佛吧,像电影上的佛,看我这地方。看着啊,看我眉间啊,我的眉间跟你们不同,还比你们亮一点,你看你们年纪轻轻,一脸的晦气色,真糟糕!看这里啊!眼睛看着,然后眼睛不要眨,不要用力哦,然后把看的注意力拿掉,不看,眼睛还是张着的。注意哦,眼睛张着看我这里,把看的注意力拿掉,然后,一片白茫茫,是不是啊?慢慢把眼皮闭下来,上下眼皮慢慢的关起来。两个眼睛还是看着我,可是眼皮关起来看不见了,只看到前面的亮光,一阵白茫茫的,是不是?(众答:是)
    然后,忘记了一切,跟这片亮光定在一起。“心(没有心)注于眼;眼注于空”,跟空合一,空即是我,我即是空,用两个眼珠子像插头一样,插上以来后,眼睛都忘记了,一片光明。《阿弥陀经》跟你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我加上黑色黑光;光色有变,色空变动,我一切不变,对不对?这一下对了吧?哎,如如不动,色就是空,不求空。最后忘记了眼睛,丢开眼睛,身心内外,一片光明。(止静片刻)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净界法师  2019/11/24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这个时候,当然佛陀是观机逗教,观察难陀尊者的特性是属于散乱种性的,所以就教导难陀尊者,还有跟难陀尊者同样个性的俱絺罗。俱絺罗是舍利弗的母舅,他们两个特性都是散乱。
    佛陀就告诉他们说,你们两个要修行,下手处就观鼻端白。你们一静坐的时候,不要去观外境,也不管内心的波动,你就注意一件事情,注意你鼻端的地方那个白色的相状。
    这个地方就说明他整个修学的过程,说,我最初在谛观的三七日当中,就注意自己鼻子当中气息的出跟入,知道鼻子气息出去了,又进来了,又出去,又进来。因为整个心都注意鼻端的出入息,慢慢地气息就产生一种烟相。烟相就是他的气息已经变成绵绵密密,比较微细了,就表示他的心静下来了,
    所以“身心内明”。这个地方古德解释是禅定现前。
    这个时候,他内心当中就产生一种禅定的功德,禅定产生光明相,所以“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因为禅定的开发,他的了别功能就广大了,看到整个世界就变成了虚明清净,好像琉璃一般,琉璃当然是内外分明。
    因为他的心向内安住了,所以他在观察外境的时候没有这种波动相,就感到这个世界是非常的清澈而透明。
    接下来,看他的禅定转深。“烟相渐销,鼻息成白。”这个时候他在禅定中继续去观这个鼻端,烟相也消失掉了,所有的动态的相状都消失掉了,就只是在鼻端出现一种光明的相状,类似白色的一种光明相状。你看他一开始这个呼吸还是一种动态的,动态当中变成一个微细的烟相,一缕的轻烟,到最后连烟相也消失掉,看到鼻端完全是一个白色的光明,这个禅定成就。
    接下来,“心开漏尽”。这个地方就开启了我空的智慧。他从出入息当中就思惟到无常的道理,从无常当中而发明到没有“我”的真理。所以这个时候一切的出息入息都化成一种光明之相,而且内心能够照了十方世界,而成就阿罗汉果。这个时候世尊给他授记,说他当来必定成就无上菩提。这个地方古德的注解说是佛陀在般若会上跟他授记的。
    佛问圆通,我以消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最初的下手方便,就是以调合出入息来消除心中的扰动。慢慢地,出入息的扰动消失了,发明心中的智慧,依止心中光明的智慧来灭除心中的见思烦恼。这是“斯为第一”。

    观鼻端白

    真把两个眼神这样一集中,这个眼观鼻有很多种看法,不是一种看法。
    有一种看法叫象王视,叫做象王,一个象中间鼻子高一点,它两个眼睛一边长一个,它是这样看的,它的视野很宽,像王视。那我们要训练自己象王视,两个眼睛左右分开,左右分开就是象王视,这个也很难,这个很难,都要经过训练的,这是功夫,真的哟,不是开玩笑,这两种都很难。
    什么叫观鼻端白呢?怎么叫眼观鼻,鼻观心呢?现在给大家解决了。
    眼 观鼻:眼睛打坐半开半闭状,那么古人讲罗汉小乘这个视野看下来,下面挂下去离开我座位前面三步远的路,大概,远一点点也没有关系,你多侵占人家两步地皮也 没有关系了。菩萨是看前面五步,就是眼睛闭着张大一点,这个样子在看,这样一来呀,眼睛前面当然看到鼻子,你观一下看看。

    鼻观心:这个 “观”是形容词,就是鼻子对着心窝子要正,要正,不是完全对正了,不是这样,不是这样勾笼来,就这样摆正这个人就正了,打坐要端正。如果这样你鼻歪哥,变 成歪哥了,这样也不对。正,你们讲任督脉这就是督脉就摆正了,督脉摆正了任脉也摆正了,不要去硬挺胸,也不要这里两个指头好像打架一样一定结个手印,这个 三角手印,这个三角叫做生法宫印,密宗。有些学密宗的打坐坐在那里,又放在在肚脐上,两个指头,头顶整个气鼓气胀坐在那里,你看多辛苦啊,一点都不解脱, 多不轻松啊。坐得很自然,这是坐正,坐正是自然的,鼻对心。换句话说眼有鼻子的影像,这个视野阶段,眼睛收视一下我们自己的鼻隼,中。。国的文化这个鼻子叫鼻 隼,这个影像就有了,鼻观心鼻对心。

    那么怎么样叫观鼻端白呢?鼻端不白。这个法门是什么呢?不净观法,白骨观,以及安那般那修出入息数息观 这三种的综合,所以我平常给大家讲过禅密要法,修白骨观修到有一步功夫就要到这里,最后是观鼻端,鼻端是两点啊,这里也是鼻端,这里是起头,这里是结尾。 那怎么是鼻端白呢?真正静下来,真到心念静了,呼吸也就静了,呼吸好像停止了。换句话,自己粗的呼吸能够歇下来停止了,念头自然清净了,这两个二是一,一 是二啊,拿我们中。。国一般习惯的道理来讲啊,气安祥了,呼吸这个气,孟子所以讲养吾浩然之气,这个气静了,心念也清净了,心乱了气就粗了。观鼻端白同上面上 次所讲的修安那般那,那一位尊者,那么修这个呼吸法门是一个路,跟着念就空了。

    刚才我讲眼睛,这个时代我主张大家初步学的人闭眼打坐,因为 这一代人眼睛太可怜了,开始这样用功算不定眼睛搞坏了,真的哟。这一代同古人不同了,你真到有了功夫,那个眼睛近视眼也会恢复了,好了不近视了,远视老花 都好了,到了那个时候,你想闭眼不肯闭了,那个神精神充满了以后,这个眼睛自己不肯闭了。自然同这个菩萨像一样,到那个时候恭喜你了,差不多了。你们现在 要张开,你张多少啊?张开眼睛这个半开半闭,五十分种?一个钟头?半个钟头你也做不到啊,如果叫你半开半闭,等一下,等一下叫做呼噜呼噜,睡去了,昏沈 了,做不到的,现代人眼睛太疲劳了。这个话注意哟,我再讲一道,就是说你功夫真到了某一步,拿道家的道理来讲,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神充满的时候,你叫自 己的眼睛闭下去都不愿意了。眼睛硬是开在那里把法界都看得清楚了,可是没有看,眼睛自然定住了,楞住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开眼,这是对现在时代不同,法门不 是呆板的。

    我们现在回转来讲这个鼻端白,所以这个时候心念沈下去,这个呼吸气,等到不呼也不吸了,念也清净了,这是气功,充满了。那么这个 时候你一坐下来,十个指头,一身都是充满,自己都觉得充满,每个指头。人老了这个指头上都是皱纹,皮都松了,皱起来了。到这个时候不管你多大年纪,这个手 指头都是圆鼓鼓的,气都充满了,浑身十万八千毛孔气都充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0 02:58 , Processed in 0.1279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