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0|回复: 3

一生专持大悲咒的悟明法师(1910——2011)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发表于 2022-5-7 02: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5-7 03:24 编辑


    一生专持大悲咒的悟明法师(1910——2011)


    楔子
      民国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晚间七点多钟,有一个机缘,由道友张书绅兄陪同,到台北市中山北路六条通“大悲院”,礼见当时海月寺住持悟明上人,这是来台以后,第一次与这位励行“观世音法门”、终身执持大悲咒的法师见面。时间电转,于今已达二十年矣!
      那次见面之时,令我惊讶的是:这位法师交给我十大本日记,以便为他的日后个人回忆录——《仁恩梦存》作整理工作。他的日记,从民四十二年(在台北县观音山凌云寺挂单时)开始执笔,到现在已达三十年,出访瑞士日内瓦中断;而他的行持,至今也始终不渝,坚同金石。
      当我熟读他的日记之后,才深深体会,这位少未“读诗会”,长未“入经藏”的佛门大德,在日记中所流露的,全是肝胆之言,佛心之语,其行文虽未具形式,而叙事流畅,剖理明晰,坦诚而豪迈,以日记论日记,这是一部生动得足以“成书”的日记。老法师的生命之光、老婆之慈,已完全包括在这一部日记之中了。我相信世人能知道悟明长老有这种生命力量的人还不多,因此为之布阵,作为后人规范!
      一、故山夕照,不速之客
      悟明上人,于民国前一年(西元1911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河南商水县城西七里大李庄的李氏家庭,父亲是一名商人。
      这位法师的幼年,在家的乳名,叫“德”,后来的学名“俊英”,再后来叫“林泉”。
      他的幼年,家庭过的是半农半商的生活,父亲李成然老先生在周家口经营生意,留下他和两个弟弟,陪伴母亲,在家乡种田。林泉无忧无虑地成长着,直到他7岁那年,亲眼目睹了一场惨烈的死亡。那是一次公开处决,五名江洋大盗被城内的官差枪毙,身上被子弹撕开一个大洞,鲜血浸染了尘土飞扬的郊外,也第一次浸染了这个7岁孩子的视野。在目睹了生命的脆弱易逝之后,“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生死问题,就在孩童时的悟老心中激荡着。很快,国家的战乱,黎民的痛苦,还有母亲罹患的恶疾,让少年时的悟老有了更多的思索和困惑。
      谈起来他的读书生活,是零落而片段的。中。。国大陆的农村家庭,对知识的了解,是保守而又落后。事实是,他到八岁的春天,才跟著一个家族的侄儿李文炳,念“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世。……”但是,在民国九年七月,他十岁时,由于他老母亲的一场病,不省人事,他的“四书”还没读完,在家中他是“老大”,而父亲又在十八里以外的周家口做生意,无法回家照顾,所以,他只有放下书本,回家照顾母亲服汤药,东奔西走,此后便与诗书“绝缘”。后来等新制学校开办,既没有得到母亲同意,也就没有再入学。总计起来,他的读书生活,不足三年。
      他在《仁恩梦存》书中,曾经回忆到这段往事。
      他提到他的出家因缘,是“极其意外”的,又彷佛是前定的。
      当他八岁时,一个花明柳暗的暮春时节,一天早上,他正在上学的路上,忽然碰到一个游方的和尚,向他霎云眼。这个和尚身穿灰色僧袍,脚穿齐腿的长筒袜子,道风巍巍,他猛然看到这个和尚,心头一怔,彷佛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在那一瞬间,和尚的背影,便消失在黄沙漫漫的千年古道上了。而这以后,他的脑海里,便常会出现那个和尚的影子。后来,他对妈妈说:“我喜欢穿和尚袜子!”
      过三年之后,到十四岁时,事有因凑缘巧,民国十三年八月十二日早餐之后,他正和父亲研究这一年的麦子要下多少种,门外一声“阿弥陀佛”,闯进一个和尚来。因为六年前,他在路上遇到那个和尚影子还未消灭,以为又是那个和尚来了。
      但是那个和尚一进门,便双手合掌:“请问小哥,李成然李大哥在家吗?”
      那时父亲在周家口经商失败,垂头丧气地待在家里。一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便由里面应声出来。
      “在家在家,谁呀?”
      “一个和尚,爹!”
      那个和尚听他们父子答话,便毫不客气的,一头扎进他们的堂屋,将背架放好,便坐到他们“观音菩萨”的香案前。
      等和尚坐定,他们才看清楚那和尚一张白净面容,见方见棱,大眼睛灼灼放光,中等身材,身边的背架上放一包衣服,另有一个黄布袋,袋上横写著“阿弥陀佛”四个字。手中还拿著一把三尺多长的铲子(方便铲)。
      “德啊!这位是王伯伯!”父亲说。
      然后这位和尚就与老友李成然叙起离情。
      二、竹溪千里,弃俗室门
      原来这位出家人,俗名王连城,在五年前,曾是军中的一位营长,驻防周家口时,与李成然缔交,想不到他们别后,竟然出家为僧了。
      他们谈了一会,和尚说出家人不住俗人的家,傍晚便走,因此,母亲便为他准备了一碗素面,到太阳西坠时,和尚果真要走了,他呢,突然升起一种恋恋不舍之情。和尚背起方便铲,孩子伸手摸摸方便铲的铲头。
      “喂~~成然兄啊!德这孩子倒很有根器,我看你舍了他,跟我走吧!”和尚说。
      父亲起先一怔,后来又哑然一笑,“你问德,只要他爱跟你去,便去!”
      “德儿!”和尚伸出软绵绵的手,抚著孩子的头,“跟我去好吗?”
      于是悟老向这和尚说道:“王伯父!听说出家修道还要练武功,少林寺的和尚都会高来高去,是不是真的呀?”
      能静法师答道:“孩子!和尚不修仙道,也不学剑术,和尚的目的只是成佛度众生。但若你想学武术,伯父可以教你,且出家学佛,将来是九祖升天、同证菩提的。”也许是学武术的许诺、也许是“九祖升天”的奇闻,更因为宿世的善根让悟老对出家心向往之。
      “——好。”他望望父亲茫然的表情,又看看这间古旧的老屋。
      父亲用目光打量他一下,然后说:“好吧~~跟著王伯伯也像在家里一样,那么,德!你得跟妈说一下。”
      他进屋,把要跟和尚走的事,跟母亲说了。
      “那怎么行呢?”母亲不禁眼泪纵横。
      “你这么小,怎么可以出家呢?德呀!不能走呀!”
      “妈!”他嗫嗫嚅嚅地说:“我很喜欢出家修道哩!跟着王伯伯,还不是,还不是一样。妈……”
      其实,他这些不知从那儿涌来的勇气与决心,虽然舍不得父母,但是还是支支吾吾地安慰着他母亲,希望母亲让他走。
      这时母亲从内房到堂屋,见到和尚,和尚便念念有词,说出家人如何如何高贵。一个人出了家,父母能得到多大福报,出家人海青一披,是如何如何地得到善男信女崇敬;而且出家后,仍然能读书、上学,要比一个老死窗下黯然无闻的乡愚强多了。出家人……和尚又滔滔不绝说些乡下人听不懂的话,而竟然把这个母亲的心说得平静下来了。
      他说:“德,是个大有根基的孩子。”这句话使得“母亲”非常满意,虽然眼里还含着泪,对孩子要去做小和尚,也不表示异议了。
      于是,在太阳落山之前,便要上路。
      “我要收拾一点东西。”德说,同时又难舍难分的看著父母。
      “不必了,出家人不必穿俗家人的衣服,将来到庙上,全换和尚衣服。~~天快黑了,就这样走吧!”
      和尚就这么打劫似的,拉著他走了。
      父亲、母亲,和两个弟弟,都跟了出来。
      就这么,一家人眼睁睁地,让和尚带他走进黄昏的暗影里。
      和尚很坚决,连带著他也坚强起来。越走越远,直到父母的身影,隐没于夕照的尽头。
      他跟王伯伯,这一晚,住在旅店里,此后,他们一直向西走,整整走了二十多天,一路上悠闲地,过的是游山玩水生活。
      等到了王伯伯湖北竹溪县西门外的寺院——观音阁时,已是九月深秋了。
      三、焚香念佛,残冬剃度
      这是民国十三年九月初的事。
      他在路上已改口叫他“师父”了。当他们到观音阁住定之后,这才知道师父——能静和尚是一山的住持,那时不过三十多岁,当他未出家前,已经长斋礼佛,虔诚修道,因此弃官出家。他这次是朝五台山回来,顺道他们家看看他的老友,想不到竟然收下这个弟子。
      他们竹溪的寺里,有两个师叔:能德、能安;两个沙弥;仁宽与仁宏。还有两个烧饭打杂的香火道人。这座观音阁,竟然是鄂西(与陕西交界)山城的一座形势优越的寺院。
      初到寺里,师父能静先教他“沙弥的生活仪律”,还有打钟、念钟文、学大悲咒、唱赞、背心经;这些,在半个月之内全学会了。他虽是初住佛寺,因为从小便是光头,头发也用不著再剃,只是换了僧衣。
      这座深广的禅院,深深地吸引他。
      每天,除了学功课,晚上师父还教他拜一支香的佛。起先,是拜“观世音菩萨”,念一句圣号,拜一拜,在拜时,他默祷著:“观世音菩萨,请给我智慧,给我智慧,给我智慧……”心情在礼拜中安定下来。
      除了早晚功课外,是拜佛、念大悲咒、静坐。静坐的方法,是能静和尚教他把十支香排列好,裁下了一个十五度的“锐角”,先坐最短的一支香,然后再逐渐地加长。久了,加到最长的一支。有妄念的,要凝视“香头火”,把心系于那一粒小小的火炭上。
      这座山城寺院,平常的功课是:早晨五点起身上早殿,早粥后整理等务,中午学经唱赞,下午四时以后晚课,晚饭以后,拜一支香的佛,静坐。晚间十时许入睡。
      他度过三个多月的寺院生涯之后,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释迦成道日),师父说要为他“剃度”,这天早晨便陆续来了些客人,全寺闹嚷嚷地忙作一团,剃度礼开始时,大殿里挤满了人,师父披著大红祖衣,庄严地为他说“三皈依”,大众们同声念佛,唱赞,“三刀已过”,他便成了佛家正式的沙弥,师父为他起的法名是:“仁恩”;号,便是出家五十七年来的“悟明”。
      悟老于是在观音阁内开始了他四年小沙弥的生活,一开始童心未泯的他似乎并不能领悟经书之中的奥义,也难以静下心来做些研究,直到他15岁时,与《大悲忏》相遇。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午后,悟老在寺院里晒一箱箱堆积如山的经书,无心的东翻西找中,发现了一本《大悲忏》,而《大悲忏》的忏文一开始便印着观世音菩萨的十大愿文。也不知为什么,这观音菩萨的十大愿文,莫名地吸引着年少时的悟老。于是悟老心血来潮,便拿着《大悲忏》向能静师父请益。经过师父的讲解,在悟老的心灵深处,便对观世音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并于佛前发下大愿:“世尊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咒,而堕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自此,“观世音菩萨法门”成为悟老毕生的修持,并大力加以弘传。
      同时在民国十四年春天,寺里又正式设立起“学堂”,老师是一洋一古,洋的教“时说新论”,古的教“四书五经”。但不到一年,因为遍地匪患而结束,后来师父就在本寺创立“极乐佛学院”,这才进入佛学院研究佛学。
      像这样,到民国十八年冬天,能静老和尚突然得病,渐渐脱去人形,拖延到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晚上,圆寂了。
      从此,当时年仅二十一岁的悟明上人,在乡野佛寺传统的子孙相传的法则下,接任“观音阁”的住持。
      由于这一年十二月初八,汉阳名刹归元寺要开坛传戒,他放下观音阁的职务,与师叔能安,便决心东下汉阳求戒,八月一日,大江以北,已是一片秋凉景象。
      他们从竹溪开始第一站,背著背架,架上放著行李卷,走出千里行脚第一步。
      四、归元受戒,上海流云
      他们是阴历九月初到汉阳,在归元寺挂单,每日早晨上殿时,寒气逼人。到十月初,戒子陆续来斋,同戒比丘、比丘尼一千四百多人。
      得戒和尚,是归元住持立明老和尚,当沙弥戒受完之后,因为生了一场病,幸得有值坛师本亮照顾,得以逐渐痊愈,参加二堂正授。等他病好,十二月初八满戒,五十三天的戒期终了,便移到“尊客寮”,戒子们分散了,他便与师叔能安,决定在民国二十年正月十二日离开汉阳,买舟东下,朝礼南普陀山。
      这位云水万里比丘僧,在他的《仁恩梦存》一书中一再地详述他与观世音菩萨的因缘。
      幼时,他们那份农村家庭,供的是“观世音菩萨”;十五岁他出家的寺院,是“观音阁”;他的师父能静和尚,传授他的是念观世音圣号和念大悲咒。
      他对师父留下那份相当丰足的寺产断然放下,他说:“我虽胸无经纶,但对世间事,我倒认为没有一样可留恋的……我那种做法,并无意换取高僧的法名,作为一个弃俗的比丘而言,身外之物,何殊云水?”
      民国二十年正月十二日,由归元寺值坛师本亮,带著五个出家人,从汉口上船,四天后直达上海。
      他们先到上海老西门关帝庙“赶斋”。可是关帝庙的方丈说他们那里“可供赶斋但不挂单”。因此,他们便只好奔到南门的上海名刹“留云禅寺”(别名海潮寺)挂单。原来他有一位同戒永修和尚在上海有一位师兄,正在留云寺供职,他们便找到了这位名叫“真诚”的法师,“真诚”便欢迎他住下来,要朝普陀山,在上海太方便了,那天都可以去。
      从此,他便住进“留云寺”禅堂,亲近方丈从善和尚。而他的师叔和其他几位,见到他住在上海不走,便各自朝山去了。
      谁知,留云留客,一留就是一十九年。
      他在这里经历了历史上的一二八、八一三,两次劫难;留云禅寺在民国廿六年八一三抗日战事初起,被炸成一片瓦砾,直到战后重建。
      而这位随缘云水的大德,在留云十九年,不论禅堂坐香,还是平时观音圣号、大悲咒,如影随形,绝不中断。
      在留云寺,从“悦众”开始,他经历了每一种职务,直到“监院”,辅助历任的方丈,像德浩、从善、大悲、志宽和尚。
      在这十九年中,他也接任过“接引”、“法云”、江宁名刹“云居”三座佛寺住持,以及留云南下院弥陀寺。
      民国二十四年,他听过太虚、慈航、圆瑛三位佛门大师讲经,与参见净土宗大德印光大师,那时这位莲宗大师已经七十六岁。
      民国二十六年三月,他二十六岁,忽接家书,母亲病故,到这年六月十九日他辗转回到故乡,才得省母亲坟墓。
      在烽火连天中,又回到上海,两天后,便是历史上八一三事件上演。
      民国三十二年八月在上海接引寺,他开办“佛教仁恩施诊所”,三十五年当选上海市佛教会理事,并创办“明仁慈善会”、开放贫民义诊与放领寒衣、米粮、兼办冬令“施粥所”,每日施粥二千人。由于绩效优越,“上海冬令救济会”要求合作,聘他为“上海第五施粥所主任”,办理济贫事宜,在留云寺广场施粥,每天供给二三千贫民早餐。三十七年,战事逆转,又在接引寺设立“过境部队特的约诊所”,为伤患国军官兵免费供给医疗及药品。
      他把所有精神,供献给佛教与中。。国贫民,随缘随力,兴悲布慈,直到上海失陷。
      五、避秦宝岛,不住随缘
      悟明上人,在上海撤退前夕,交卸了接引寺的住持职务,将寺方一切权契产物,交与退居大霖和尚保管,并向常住说明,他到台。湾。的目的,乃是口口口口政权下没有佛法立足之地,要走,他们也可以一同去;不走,也不勉强。他简明扼要地将寺务请“法融、全信”两位法师负责善后,他完整地交清一切,在三十八年五月十八日下午,便与当时羁留上海的乐观法师,登上“大江轮”,换上边服,直达台。湾。。他们在五月二十日下午离船,到台北之后,暂时栖身“极乐殡仪馆”一间小屋,每天供佛、做功课,念大悲咒一百遍。
      当时由大陆来台的出家人,暂栖在极乐殡仪馆的,有比丘、比丘尼十多人。后来,来台的法师逐渐多起来,彼此也都有了连系,才渐渐地有了安身之处。
      到了三十九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悟明上人四十岁了,这天是他的“母难日”,便买了一把香,一对烛,独自到士林昭明寺,点上烛,上好香,顶礼佛毕,恭诵《金刚经》一卷,为生母回向,早生安养。——这一天,静静地度过。此后,凡是母难日,这位比丘大德,都绝食一日,为母亲回向。
      原来这年四月间,在偶然的机会,以前上海有一位台。湾。籍的荣宗法师在虹口天后宫做过住持,彼此相识,挂单在观音山凌云寺,便邀约另一位智度法师,上山拜访。
      观音山凌云寺,供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他感念半生行持观世音法门,亿万劫前,正法明如来,发愿流众棰,现千手千眼,自己想到上海“尘劳”二十年,实在也白糟蹋了岁月,如果能住在此山静修,此愿足矣。
      回台北之后,是旧历年前—十二月十八日,搬离“死人之家”,到南昌街十普寺,由白圣法师邀请出任十普寺监院,到四十一年冬天,台南大仙寺开坛传戒——这是台。湾。光复以后第一次重要的传坛,得戒和尚是大仙寺住持开参;以下请智光老和尚说戒、太沧老和尚任羯磨、道源老法师任教授、白圣法师任开堂;再下七位尊证师是:证莲、南亭、仁东、煮云、悟明、印明、眼净诸位法师。
      戒期完了,到了四十二年四月辞去十普寺的职务,在十月二十四日,因缘成熟,便由几位法师、居士陪同中观音山,从引,接任凌云寺监院,达六年之久。
      悟明上人的日记,可能到观音山之后,开始执笔的。也由于三十年来从未间断的写,后来才有《仁恩梦存》与《美游心影》二书出版。
      就三十年来佛门风云际会看来,悟明上人所代表的,彷佛是“随喜”的角度,是“随缘不住”的自由;他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以“观世音菩萨圣号、大悲咒、与每天静坐”为常课,天宽地阔,一付老婆婆的心肠。
      六、歇心念咒,定静轻安
      民国四十三年上半年,在观音山,是他用功的一段高峰,悟明上人在他的日记上有一段不寻常的回忆,收录于《仁恩梦存》现在,接要与读者共赏:
      ——元月九日晚坐香后,悟出四句偈:“对境无心,当体即空,不落两边,即是中庸。”
      ——元月十三日,上午阅《教纲讲录》至“缘觉乘”,午后略略休息,接慧三法师信,嘱我用功,二时后,到禅堂念大悲咒,坐下不久,即觉身如悬空,念到念而无念,当即定下一小时,刹那而过,开静后身心安乐,即函告慧三法师,近来坐禅、持咒所获境界。
      ——元月二十五日,上午抄写佛经中的典故,有五百罗汉前世为五百蝙蝠转生,还有丹霞烧佛一段因缘。
      又,王先青来山。晚间静坐一支香,放下万缘,身如虚空,遍满法界,开静后身心轻快。
      ——元月二十九日,上午阅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陀罗尼品》,复阅《无生居士自知录》,发大惭愧。
      ——二月一日,下午持大悲咒,坐念当下轻安,身心愉快。
      ——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念大悲咒二百零十遍,及十口气观音圣号,持咒比往日进步,往日持咒用一耳听,今天自然而然两耳并听,杂念减少。
      ——二月二十六日晚间,持大悲咒一遍未完,已入“定境”,身口意三业全息,六根均在咒中,良久,试分别“妄与静”而不可得。有妄即无定。妄念不息,众生不成佛,心无分别,当下即是。
      又:如在定中,想出定亦不易,以妄念引动时亦需费力。
      ——三月十六日(阳历四月八日)起,如愿与同参达宗师“结止语七”,一心称念观音圣号,由韩庆祥、朱定二位居士护七。
      ——三月二十二日,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音菩萨,真是不可思议,上午十一是二支香绕佛时,略有金光闪耀,恍然看到四周都有千手千眼观世音大士围绕,法身无边,当即跪下,闭目悲泣,加紧诵念。……这十余分钟,睁眼看时,一无所有,因为止语,看看达宗师,也没有说什么,我心里知道。
      下午,静中持大悲咒,轻安二十分钟。
      ——三月二十五日,持咒时有轻安,已非一日,每小时已增至一百馀遍,较以往多念三十遍,且自以为错了。阅大般若经颇为获益。
      ——三月二十七日,今日起,每日持三小时大悲咒,计三百多遍。
      ——四月一日,今日念大悲咒四百六十遍,下午四时一支香,念到静极时,耳根大悲咒历久不散,外缘侵扰亦不动,不久之将来,每天可持神咒五百遍了。
      ——而后,不断的精动、念咒、阅藏,浸沉于佛光之中,用一句话表明,佛言不虚。——我所写的,无分毫沽名的钓誉的作祟,不过藉此盼望行者,只要一心修持,自然灵山会上作客。
      悟明师父的日记,有好多东西可看,而这里的东西,知识份子却得不到。
      “念观音圣号、念咒、静坐的功力、境界”,不断地在悟明上人的日记里发散光华。
      民国四十七年七月一日,他又以观音山“起七”念咒,每日礼佛念咒到夜十一时,晨间三时起,便开始静坐、念咒、密密绵绵,玉盘走珠,在四十九天“持咒观音佛七”之中,从每日持大悲咒六百遍,到末七持咒一千四百遍,定境迭出。 (读者或许会怀疑,怎么一个 小时念的了这么多呢?这是定中境界,不是平常时间空间来论了。)
      从外形看不出道行深厚的佛门游戏者——悟明上人,在佛道上却是一个淡泊随缘的修行人啊!
      七、芒踪所至,谋国宏教
      悟明上人观音山的职务,是四十八年八月十五日终止。
      在观音山六年岁月里,除静静地随缘用功、“结七”、常年静坐而外,以后在佛法上,多次参与各地寺院传戒的职务,自民国四十一年八月三日当选中佛会理事之后,而后陆续出任各级佛教会及中佛会的理监事,与国际间的宏法工作。
      这里要一提的,是民国四十七年十二月八日香港电懋公司女星,十九岁的丁皓(丁宝仪,广东东莞人),由她母亲陪同,与中央制片厂导演宗由率领的外景队,到凌云寺拍摄外景,由宗由太太介绍丁皓母女与师见面。
      经寒喧片刻,丁皓便跪在地上,口称“师父”,不由分说,在大家的劝说下,接受这个女孩子的皈依,为之取名“圣缘”。(此女以后信佛至为虔诚,每至台北,一定要叩见他的师父,恭敬供养,纯洁而虔诚,没有一点浮华气息。可惜后来,天不假年!)
      其次是:民国四十八年,有周土城居士者,有心供养他的树林坡内里别墅为寺。到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周氏家人遵照老居士之嘱,无条件布施他的宅院,由他的两个公子,到台北大悲院(这是悟师在先一年三月建立的道场),迎接到树林,并呈出住持聘书。
      从这天起,“千霞山,海明寺”便成为树林地区的名刹圣地。
      悟公师父,在台。湾。三十年来,除了建立“中山北路大悲院”、“树林海明寺”之外。
      复于民国四十九年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一三七巷六号新建“观音禅院”,到民国六十七年重建四层新厦,于六十九年夏落成,成为“海明下院”。
      民国五十二年的八月七日,受到美国纽约市美东佛教会应行久居士之请,第一次访美宏法,驻美一年,并在哈佛大学及美国基督教等机构作多次演讲。
      民国五十二年九月,师第一本著作《仁恩梦存》问世。
      民国五十四年八月,开办“海明佛学院”,由师自任院长,请真华法师任副院长;三年后,学生毕业二十余人。
      同时分别在六一、六四、六九年,在海明寺开在家戒坛,授居士菩萨戒。
      民国五十九年十月,接任台北县西云寺住持至今。
      民国六十二年四月,在海明寺建“玄奘慈幼院”,收养孤儿二十余人。
      民国六十三年四月八日,应檀香山华寺泉慧法师之约,前往主持浴佛节,并赠夏威夷大学宗教研究所大正藏经一部,及纽约福慧寺图书馆壹部。
      民国六十四年五月,第二本著作《美游心影》问世,民国六十六年六月再版。
      民国六十六年四月十日,继太沧、演培、道安长老,出任日月潭玄奘寺住持至今。
      民国六十六年七月六日出席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参加祝贺团,任团长。副团长真华法师,一同前往之法师,有道源长老等二十二人。
      民国六十六年十月七日与于斌主教,基督教牧师陈溪圳一同访美二十余天,访问美国政府、宗教及各报刊及传播机构。
      民国六十七年二月当选“中华民国人生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六十九年冬连任。
      民国六十七年八月十七日赴韩国联络佛教人士,支持口口地位。并在韩国木埔普贤寺主持“在家菩萨戒”。二十四日转赴日本出席“第十二届世界世佛友谊大会”,任副团长(团长白圣长老)。
      民国六十八年三月海月海明寺世层舍利塔落成,供舍利七粒。
      民国六十八年九月,与基督教圣公会主教厐德明、天主教主教王瑜荣、回教谢松涛及内政部民政司长居伯均,组四大宗教访问团,访问欧美各国,在欧洲访问梵蒂冈,教宗保禄二世亲予接见,然后并赴美国万佛城参予传授三坛大戒。(此次亦任副团长,团长厐德明主教。)
      民国六十九年七月二十三日代表佛教出席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口口联盟会议”,出席者计有首席代表姚淇清,代表林挺生、连战、杭立武、刘正原、潭瀛、吴炳钟、顾毓瑞、陈雅鸿、翁迁龙、释悟明……等十七人。这是悟明上人在台。湾。三十年的大事纪要。
      八、谦怀若谷,精神不老
      真华法师曾在一篇文章写道:“……我与悟师相识已有十六年了,因为彼此都是北方人,又是同乡,相处的时间要比一般人为多,对他了解也较一般人为深。人家批评他‘读书不多,是个交际和尚。’他从不否认。但他曾向我恳切的表示过:‘我好交际只是希望为佛教搭一座通往社会的桥梁,不是为了想因此提高自己的身份,或者有其他的目的。’接著他说:‘至于人家说我读书不多,这也是事实,这实在是因为环境所使然,不是自己不欢喜读书。’民国五十四年他创办海明佛学院聘我为副院长,住在海明寺的时间很多,我为了想证实他说的两点,时常注意他怎样在交际中能‘为佛教搭一座通往社会的桥梁’?又怎么个‘欢喜读书’法?有一次某显要携眷乘着豪华的汽车到海明寺拜访悟师,我被邀陪同,静听他们宾主交谈。只听那位贵宾不时忽然而天也、忽然而地的,提出高深的问题请教悟师,我在旁边坐着确为悟师捏一把冷汗!心想:‘如果他答复不出,多倒架子?’但结果我这种担心成了多余。只见悟师笑吟吟的,不慌不忙的、有条不紊的、轻描淡写的、为客人解答问题,如遇到艰深难解的,他会很得体的引一个比喻,说得维妙维肖,恰到好处,使听者心悦诚服地点头不已。还有,他那种不亢不卑,和蔼亲切的态度,和他那种不高不低,抑扬有致的谈吐,也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还有一点更难得的,他不管跟客人谈什么问题,结论总是归纳到佛法上去,使听者在不知不觉中,生起一种‘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之感!等客人走后,我对悟师说:‘今天如果是问到我,我一定会涨得脸红脖子粗,左右而言他了,而你竟能够从容不迫的引喻说譬回答他,佩服!佩服!’他说:‘你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吧!我要不是昨晚看一点书,不是照样出洋相?’‘你昨晚看书?’我惊奇的看着他。他说:‘是的。我不管如何的忙,每天晚上都是要写一篇日记,看一点书,才去睡觉,这已是我三十多年的习惯了。’我听他这么一说,才忽然想到一件事来,我在海明寺住的房间与悟师的房间门对著门,中间仅隔小客厅一间,彼此喘大气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晚上我也有个看书的习惯,常常听悟师在房间里不是忽然‘嗯’一声,就是忽然‘噢’一声,这种‘嗯,噢;噢,嗯’的声音听惯了,也就不以为奇了。今天听他说每晚都要看点书,我才笑着问他:‘怪不得每晚听你在房间里嗯,噢;噢,嗯的;看书静静的看好了,为什么要常常嗯噢噢嗯呢!’他听我这么一问,不禁哈哈笑了起来,笑后他说:‘我看书每到不懂的地方,不由的就嗯一声,等到把它了解了,又不由的噢一声,嗯代表疑问,噢代表了解,不料我的秘密被你听得这样清楚!’悟师还有个优点,就是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我知道了他的‘秘密’以后,他看书看到疑难不决的地方,他会毫不疑迟的抱著书本跑到我房里,先来一声‘请问你老兄’,接著就把疑难不决的问题指给我,尽管我知道的比他更少,一个问题经两个人反覆的研究几次,得到的结论往往也感到很满意。
      “最后说到悟师的‘密行’。所谓‘密行’,就是少有人知的行持,有些人以为悟师的和赤散漫不拘小节。可是他那种‘锲而不舍’的修行工夫,却少有人知。说到这儿据我所知,他的恒课每天除持大悲咒一百零八遍,念观音圣号若干声外,并于每星期日早晨在海明寺大殿亲自领众拜大悲忏一堂。其他如每年举行弥陀佛七、每月主持放生会、每日随缘利他,你能说这些不是修行吗?”
      九、七十长春,自由自在
      今年七十一岁的悟明长老,由于终身持诵大悲咒的工夫,与念观音圣号、静坐的薰修,每次亲近他,都感染到一片慈祥的光辉,令人心意和悦;彷佛悲悯的观自在菩萨,亲来人间。
      他老人家虽然七十多岁了,但身心康泰,他的心灵无时不与他的大悲神咒合而为一。
      我们平凡之人,全是肉眼,怎样也看不出他的不平凡来。他总那么随缘投身人群,以“平凡”来随缘济世;他总是那样一团自由自在,让人们觉得,他在的地方,彷佛一阵和风,无瞋无爱……。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日
      补注:台。湾。“中。。国佛教会”前理事长、海明寺开山老和尚,2011年7月19日逝世,享年102岁。
      悟明长老30多年前即发愿坐缸留下全身舍利,长住树林海明寺“明园”。 80岁时还曾带领弟子到北京弘法,96岁时,仍每天早起做早课。直到数年前摔了一跤,才由专人照顾生活,但许多事情仍坚持自己打理。
      与悟老接触过的人,都对悟老的人品有着众口一词的敬佩。方丈和尚果东法师这样回忆悟老:“长老接引众生,一视平等,不会因来者的社会形象有所争议而拒于门外,所有三教九流,长老全都接引,而给予佛法教导,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典范。”台。湾。的圣严师父曾在一篇为悟老庆寿的文章中写道:“他从未把我当做徒弟来差遣,却常把我当做徒弟来照顾,对我而言,他是我的戒师,更像是我的观世音菩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02: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5-7 03:05 编辑

    臺灣悟明長老專修大悲咒的感應故事

    本文講述了悟明長老專修大悲咒的感應故事及治病過程,讀後定會有所啟發和幫助。

    我們學佛念佛,貴在專一,不管你讀誦哪部經咒,一定要專一修持,要專修,不要雜行,天長日久,必定成功。

    悟明長老,是民國前一年轉世人間,今年都九十歲高齡了,在臺灣佛教界的輩份可算是第一的啦!

      悟老十五歲時,有一次在寺裏曬經。烈日之下,在一箱箱堆積如山的經書之中,很無心的悟老東翻西找的,小孩子嘛,好玩!看看經書中有什麽希奇古怪的東西。這一翻就翻到了一本‘大悲懺’,而大悲懺的懺文一開始便印著觀世音菩薩的十大願文。也不知為什麽,這觀音菩薩的十大願力,莫名的吸引著年少時的悟老。

      於是悟老心血來潮,便拿著大悲懺向能靜師父請益。經過師父的講解,從此以後,在悟老年幼的心靈深處,便對觀世音菩薩生起清凈的信心,並於佛前發下大願:‘世尊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咒,而墮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

    從那時候起,雖然還是混合著迷信與哲理的十五歲稚齡沙彌生活,悟老朝夕都不停的誦念著大悲咒,從二十一遍至四十九遍,逐一的增加。

      民國二十二年春,悟老升任留雲寺外副寺職務。民國二十三年,悟老又被選為上海市佛教會監事。就在這一年夏天,大悲老法師在寺中講金剛經,冬天時寺中也辦了禪七與佛七之共修。就在這隆冬的某一天傍晚,可能是悟老長年密持內修大悲咒及觀音聖號之故,心誠而感動天地以及佛菩薩的化現。

      忽然之間,悟老聽到在寺中的觀音殿,有人高聲喊著:‘文殊菩薩駕到!’這時悟老趕緊從庫房門內往外探個究竟,結果看見了白色彩衣的文殊菩薩來到了觀音殿。而後又有‘普賢菩薩駕到!彌勒菩薩駕到!’還有虛空藏、大勢至、常不輕、善財,以及地藏王菩薩、韋陀菩薩...等兜率天及西方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都來到寺中的觀音殿。

      從門往內看,整個觀音殿坐得滿滿的,都是佛經中的許多大菩薩。且這些大菩薩身高與我們差不多,但每位菩薩都是金身光芒,相好莊嚴。大約一個鐘頭後,觀音大士一一在門口送別許多來此聚會的大菩薩,等觀音大士送走最後一位菩薩後,悟老飛箭似的奔到觀音大士面前,並很虔誠的向觀音大士頂禮,悟老向菩薩說道:‘請菩薩度我。’

      觀音大士很慈悲的向悟老開示道:‘您從今以後,好好的誦念大悲咒就好了!’話說至此,悟老豁然醒來。從那時起,我們的師公悟老更加的勇猛精進,一門深入,專修大悲咒及觀音聖號。在臺灣,悟老是最早推廣大悲懺法的教內長者,而我們的導師 聖佶師父,亦深感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聞聲救苦之偉大精神,傳承了其恩師悟老的那份專一精進與深入,所以禪門東區道場在聖佶法師引領下,亦以大悲懺來廣利末法時代的佛弟子及有緣人。

      徐老師與我們這些菩薩事業的工作人員,實在很佩服悟老他這一生奉持觀世音菩薩的囑咐而老實修行,一門深入,毫不投機取巧。相對於現代末法的眾生,貪快,貪功德,貪著殊勝,心外求法,這邊灌頂花萬把元,那邊又灌頂等,我們若能放下,老實修佛,才是無上的福份及功德。

    不可思議的大悲神咒之加持

    悟老在‘金剛經’上面的功夫下得很深,雖然悟公是一門深入大悲觀-音-法-門的,但因受到禪宗臨濟傳承的熏習,在修行方法及佛教思想上,還是以金剛般若智慧為主體。經云:‘般若為諸佛之母’,般若宗門也算是禪宗的主體。大約是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農歷年初七,因悟老自小就有過敏性鼻炎,尤其是冬年濕冷的天氣,哇!那更是鼻塞頭昏眼花。可能是宿世業障現前,悟明長老這樣自述道:‘為了我鼻子的病,一直折磨我八個多月,抽濃、挖血、照X光,使我整日如坐鉛球之中,讀書不成,看經煩惱,每逢劇痛時,便忍住一切,猛力念大悲咒。

      ‘這種病,在中國北方稱之為“腦漏”,得了它是無法醫治的,為了這病,看遍了所有臺北的耳鼻喉科醫師,依然治不好。後來陳居士介紹了留學德國的博士醫師,也是一樣醫不好。後又找了北市臨沂街的許醫師,為我開了兩次刀,事實上還是無效。而另一位熟識的林老醫師(博士)也說,因為我有過敏性鼻炎,開刀會引起大出血,所以不能開刀。’

      這時悟老自思惟之:‘自出家來,廣大靈感的大悲咒都能為別人治好這麽多疾病,而我自己若把全部精神放在大悲咒的誦持上,難道不能治好自己的病嗎?’

      於是悟明(仁恩)長老便從該年的五月份起,勇猛精進閉關修持大悲咒。剛開始,悟老每天誦念大悲咒一百遍,而且逐日增加。到了五月八日,當天誦持了三百七十遍大悲咒,晚上臨睡前,如道仁者的枕邊,忽然出現了一條三尺長的黑色毒蛇。當時佛寺內,大家便轟動起來,而悟老聞訊後亦趕來如道仁者的房內。

      這時悟老雙手合掌向蛇說:‘自今日始,望你放棄嗔性,苦海覺迷,皈依佛陀,不墮地獄;皈依佛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伽,不墮畜牲。去吧!’

      此時悟老用蛇鉤將蛇送出寺外,回寺後,看到大家驚慌得不敢睡,於是悟老向大眾說:‘各位安心睡吧!蛇不會回來了。’果然,那條蛇就不再出現了。

      在悟老持誦大悲咒療養期間,鼻子還是經常流血流膿,但當時悟老始終抱著一條信念,除了大悲咒之外,不再存唯物論式的幻想。在這次精進修持的日子中,悟老便專心的誦大悲咒,念觀音聖號以及拜大悲懺等,就這樣老老實實的如法修持。

      到了七月份的某一天,悟老清晨四點就已起身,念大杯咒持凈水一杯,洗療鼻腔,下午又念大悲咒一百二十遍。到了深夜,悟老為表明依靠佛力治療自己宿疾鼻病的決心,乃於佛前發願道:‘菩薩!弟子仁恩平生持大悲神咒三十餘年,為別人治病,均蒙佛力加被。因此弟子誓發大願,自農歷七月一日起,四十九天內起七念咒,不愈不下山,請諸菩薩慈悲哀憫。’(這是悟老接連之再次閉關精進。)

      接下來在這精進佛七的四十九天中,悟老是更加用功的密行持咒、執持聖號、靜坐、正思惟、祈禱、發願等等。

      到了三七的第五天,這時悟老已經是每日持大悲咒六百遍,聖號三千。師公於這二十多天靜坐、持咒,已感覺如生在佛的光輝中,身心均獲安泰。

      到了四七時,中午坐香持咒,靜極,豁然身心俱泯,於禪定中見一小孩,白胖可愛,留‘螺旋發’,笑容可掬。但悟老還是視若無睹,佛來斬佛,魔來斬魔,不為境界所迷,仍持咒不斷,不知不覺已達每日持咒九百遍了。

      於這佛七中,有一天清早,悟老把大悲咒持完,繞念觀音菩薩聖號,心中默想:‘鼻腔中不知還有沒有“宿業”尚未清除?如果我的病報已滿,諸業障快出來吧!’

      思惟片刻後,鼻腔裏果然有一種東西塞著要擠出來似的感覺,接著便連打了兩個噴嚏,咳出了兩塊穢物。此時,身心頓感愉快,幾年來的頭痛宿疾也剎那消失了。師公並在第二支香的靜坐時,物我頓然兩空,只聽見聖號如玉盤走珠,密密綿綿,心裏清涼安樂。悟老自述道:‘這真是佛力加被的功德。世間有不醫而愈的病嗎?真是佛力加持,不可思議!’

      到了五七時,悟老已是日誦大悲咒八、九百遍。而於夜晚入眠之前的跑香時,總是滿室異香奇妙的充滿,且長達二分鐘之久。奇哉!奇哉!

      到了五七圓滿時,已是每日持大悲咒一千遍了,而各種因誠心的如法修持,所產生的聖境或殊勝之現象極多,但身為臨濟宗的弟子,平常心看待之,不取不捨。

      後來悟明長老自述道:‘我所說的“親驗”的幾個境界,無心炫耀自己的成就,一個行者任何境界現前都不能說以此為滿足,並以此煽惑他人。但作一個佛弟子,對自己的境界,記下來,去表達佛陀的真理,只要你認為正合其時,不妄不誇,透露點消息,於這娑婆世界,多少也有些清涼作用。’

    專修大悲咒法門的悟明長老的持咒境界

    歇心念咒,定靜輕安

      1954(民國四十三)年上半年,在觀音山,是悟明上人用功的一段高峯,悟明上人在他的日記上有一段不尋常的回憶,收錄於“仁恩夢存”現在,摘要與讀者共賞:

      ——元月九日晚坐香後,悟出四句偈:“對境無心,當體即空,不落兩邊,即是中庸。”

      ——元月十三日,上午閱“教綱講錄”至“緣覺乘”,午後略略休息,接慧三法師信,囑我用功,二時後,到禪堂念大悲咒,坐下不久,即覺身如懸空,念到念而無念,當即定下一小時,剎那而過,開靜後身心安樂,即函告慧三法師,近來坐禪、持咒所獲境界。

      ——元月二十五日,上午抄寫佛經中的典故,有五百羅漢前世為五百蝙蝠轉生,還有丹霞燒佛一段因緣。

      又,王先青來山。晚間靜坐一支香,放下萬緣,身如虛空,遍滿法界,開靜後身心輕快。

      ——元月二十九日,上午閱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陀羅尼品”,復閱“無生居士自知錄”,發大慚愧。

      ——二月一日,下午持大悲咒,坐念當下輕安,身心愉快。

      ——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念大悲咒二百零十遍,及十口氣觀音聖號,持咒比往日進步,往日持咒用一耳聽,今天自然而然兩耳並聽,雜念減少。

      ——二月二十六日晚間,持大悲咒一遍未完,已入“定境”,身口意三業全息,六根均在咒中,良久,試分別“妄與靜”而不可得。有妄即無定。妄念不息,眾生不成佛,心無分別,當下即是。

      又:如在定中,想出定亦不易,以妄念引動時亦需費力。

      ——三月十六日(陽歷四月八日)起,如願與同參達宗師“結止語七”,一心稱念觀音聖號,由韓慶祥、朱定二位居士護七。

      ——三月二十二日,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音菩薩,真是不可思議,上午十一是二支香繞佛時,略有金光閃耀,恍然看到四周都有千手千眼觀世音大士圍繞,法身無邊,當即跪下,閉目悲泣,加緊誦念。……這十餘分鐘,睜眼看時,一無所有,因為止語,看看達宗師,也沒有說什麽,我心裏知道。

      下午,靜中持大悲咒,輕安二十分鐘。

      ——三月二十五日,持咒時有輕安,已非一日,每小時已增至一百餘遍,較以往多念三十遍,且自以為錯了。閱大般若經頗為獲益。

      ——三月二十七日,今日起,每日持三小時大悲咒,計三百多遍。

      ——四月一日,今日念大悲咒四百六十遍,下午四時一支香,念到靜極時,耳根大悲咒歷久不散,外緣侵擾亦不動,不久之將來,每天可持神咒五百遍了。

      ——而後,不斷的精動、念咒、閱藏,浸沈於佛光之中,用一句話表明,佛言不虛。~~我所寫的,無分毫沽名的釣譽的作祟,不過藉此盼望行者,只要一心修持,自然靈山會上作客。

      悟明師父的日記,有好多東西可看,而這裏的東西,知識份子卻得不到。

      “念觀音聖號、念咒、靜坐的功力、境界”,不斷地在悟明上人的日記裏發散光華。

      1958(民國四十七)年七月一日,他又以觀音山“起七”念咒,每日禮佛念咒到夜十一時,晨間三時起,便開始靜坐、念咒、密密綿棉,玉盤走珠,在四十九天“持咒觀音佛七”之中,從每日持大悲咒六百遍,到末七持咒一千四百遍,定境叠出。

      從外形看不出道行深厚的佛門遊戲者~~悟明上人,在佛道上卻是一個淡泊隨緣的修行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03: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5-7 03:14 编辑


    悟明老和尚德相
    弘傳大悲懺禮拜、大悲咒唱唸、觀音菩薩聖號恒持,每月放生的「觀音老人」弘傳大悲弘傳大悲懺禮拜、大悲咒唱唸、觀音菩薩聖號恒持,每月放生的九十二歲「觀音老人」弘傳大悲懺禮拜、大悲咒唱唸、觀音菩薩聖號恒持,每月放生的九十二歲「觀音老人」懺禮拜、大弘傳大悲懺禮拜、大悲咒唱唸、觀音菩薩聖號恒持,每月放生的九十二歲「觀音老人」悲咒唱唸、觀音菩薩聖號恒持,每月放生的九十二歲「觀音老人」

    他出生平凡,但蒙菩薩授記; 一生為國、為民、為教界,興慈善、辦教育、哈佛大學演講、獲頒「榮譽哲學博士」學位、多次親蒙總統召見、出席國是會議、受獎連連,海內外弘化,加強國際交流,增進國際間友誼,政教人脈關係良好,於海內外大放異彩、所向披靡。他是第一位在國內弘傳大悲懺禮拜、大悲咒唱唸、觀音菩薩聖號恒持,每月放生的九十二歲「觀音老人」,也是台灣佛教界的珍寶。他堅忍的毅力、柔軟的心、圓融的處事態度,造就出那非凡的一生,這都值得披露、報導,以饗各界、利益眾生。茲將其生平,略述如后:


    ◎出生:
    民國前一年,(西元1911年),一歲
    俗姓李,名林泉,號俊英,出生於河南省商水縣大李莊,父親成然公經商;母親為劉氏。

    ◎自幼聰穎過人,善根深厚, 立志修仙學道,
    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七歲
    初春,母親便欲為師說一門親事,師卻說:「我要修仙學道哩!」。童年時,歡喜與年齡相仿之玩伴以泥巴捏塑佛像,瞻禮膜拜,善根深厚,表露無遺。母親經常耳提面命﹕「省衣有衣穿﹐省飯有飯吃」,這一句話對師影響至為深遠。九歲之暮春,有一次上學途中,見一道風巍巍的和尚,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後來曾對母親說:「我喜歡穿和尚襪子!」足見因緣之宿植。

    ◎具大根器,剃度出家,誓願弘傳「觀音法門」:
    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年),十四歲
    禮能靜老和尚圓頂出家,法名:「仁恩」,號「悟明」。次年,由於觀音閣設立學堂,因此得以繼續研讀《四書五經》、《新說實論》等書; 夏初,農曆六月六日,曬經時,翻閱「大悲懺」懺本,首見觀音菩薩十大願,遂請恩師為說該願,若有所悟,並發願受持,此乃「觀音法門」成為悟老畢生的修持,並大力加以弘傳的殊勝因緣。

    ◎精進用功,勤做道場法務,彌勒菩薩付予授記:
    民國十五年至十八年間,(西元1926 ~ 1929),十六至十九歲
    師除繼續求學深造之外,亦得因緣鑽研「相學」與「眼睛清亮」…等法,復又進極樂佛學院攻讀佛學。當時,雖未能到蓮花寺求戒,卻夢見一位白胖小孩用剪刀刺頂,而請示其師父,能靜和尚對師說:「彌勒菩薩給你授記哩!你要珍重呀!」 民國十八年歲末,更為師父能靜和尚之重病許下大願,赤足雪地參禮偏頭山玄武道觀長達六十里,孝心感天動地,因而使恩師病體奇蹟似的自然痊癒。

    ◎受具足戒於歸元寺,發願朝禮南海普陀山:
    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年),廿歲
    農曆九月初,到湖北省漢陽歸元寺求受具足戒。受畢沙彌戒後,生了大病,因值壇本亮法師照顧,除終身不忘感恩外,更深深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次年,於赴南海普陀山途中,得因緣至上海留雲禪寺(別名海潮寺)掛單,並親近德浩老和尚、方丈從善和尚與大依、慈筏等大師,後並留任擔當「悅眾」、「庫房」等職,且隨眾「冬參夏學」,努力不懈。

    ◎禪堂功課不斷,通體光明,輕安無比,了了分明:
    民國廿一年,(西元1932年),廿二歲
    禪堂功課,依舊如故;日讀法華經,晚坐香。一日於坐香中,忽然通體光明,一針一葉,無不了然,剎那間,聞開靜聲響,頓感通身輕快無比,不知時過。次年,升任留雲寺「外副寺」,與外界接觸日多。

    ◎職事高陞,接觸日廣,精進用功,感應不斷:
    民國廿二年,(西元1933年),廿三歲
    春天,自從升任留雲寺「外副寺」之後,與外界接觸漸趨頻繁; 次年,又當選為上海市佛教會監事。諸多繁忙的職事,令師更加勇猛精進。夏天,聽大悲法師於寺中宣講「金剛經」,冬天則在禪堂打禪七,於念佛堂打佛七。一日傍晚,倚几而寐,感應觀世音菩薩示現云:「好好地唸大悲咒,便好!」。文殊諸大菩薩印證,自此唸大悲咒,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深具信心,從未間斷。

    ◎聽經聞法,殊勝無比; 朝普陀山,觀音現身,相應非常:
    民國廿四年,(西元1935年),廿五歲
    因緣殊勝無比,聽能海上師講「菩提道次」、太虛法師講「普門品」、圓瑛老和尚講「彌陀經」。初夏,六月十六日護送大悲法師赴浙東首剎寧波天童寺任方丈,退位方丈為圓瑛老和尚。隨後禮阿育王寺之佛舍利,朝普陀山,謁梵音洞時,見觀世音菩薩現身,相應非常。

    ◎中國歷史上黑暗的一年,留雲禪寺全毀:
    民國廿六年,(西元1937年), 廿七歲
    這是「中國歷史上黑暗的一年」,七七事變,日本侵華,留雲寺被日軍摧毀,全寺執事總辭,緊急遷單至下院彌陀寺。逃難中,每天仍不忘帶領男女難胞,持誦觀音菩薩聖號,長達月餘。

    ◎第二次身罹重病﹐面臨死亡,心無恐懼,絕處逢生:
    民國廿七年,(西元1938年),廿八歲
    七月,第二次身罹重病﹐感染禁口痢,面臨死亡卻心無恐懼,於昏迷中,也一直只有觀音菩薩聖號。由於無時無地不以觀音菩薩聖號來「保身安命」,因此奇蹟似的絕處逢生。病癒後於拈花寺學「御旨燄口」,並親近法藏寺天臺宗泰斗興慈老和尚、方丈性如和尚,任「燒香」一職、住禪堂。

    ◎創立「法雲下院」,任當家﹑領眾兼維那,乃至住持:
    民國廿八年,(西元1939年),廿九歲
    搬出法藏寺,與妙慈法師創立「法雲下院」,任當家﹑領眾兼維那。次年九月,妙慈法師隨德浩老和尚到洛陽白馬寺,德老圓寂於白馬寺。師任法雲下院住持。

    ◎晉山上海接引寺,接臨濟宗法脈;開辦佛教診所,為貧民義診:
    民國卅年,(西元1941年),卅一歲
    八月,晉山上海「接引寺」,接大霖和尚臨濟宗法脈,法卷係出自興慈老和尚手筆; 法雲下院則交由慈觀法師管理,隨即接掌「接引寺」住持,半年後,便在寺中開辦「佛教仁恩施診所」,為貧民義診長達八年,未曾間斷。

    ◎興辦教育,培育人才,延續法脈,不遺餘力:
    民國卅二年至卅四年間,(西元1943~1945年),卅三歲至卅五歲
    夏天,晉山接任江寧名剎「雲居禪寺」住持; 次年春季,留雲寺退居大悲和尚,從寧波天童寺退居,選定悟師與心緣、岫真、定耀法師一同接從善、大悲、志寬三位大和尚之法脈。大。法。兄心緣法師任留雲寺住持,二法兄岫真法師任監院,悟師與三法兄定耀法師以監院名義,負責管理彌陀寺。至此,師已身兼接引﹑雲居﹑彌陀三個寺院的「住持」與「監院」職務,真可謂: 「續佛慧命,不遺餘力」。同年秋天,再接掌創校歷史最悠久,長達卅年,的佛教教育機構-留雲小學之「常務校董」壹職。

    ◎慈悲為懷,施粥救濟,賑寒衣、濟米糧,救貧民:
    民國卅五年,(西元1946年),卅六歲
    於接引寺創辦「明仁慈善會」,辦理各種慈善事業,創立冬令「施粥所」,賑寒衣、濟米糧,救貧民,每日施粥二千人。冬季,更受聘擔任「上海第五施粥所」主任,而「施粥場」即設在留雲寺之廣場。

    ◎為維護宗教自由、廟產之完整,勇於挻身抗爭:
    民國卅六年,(西元一1947年),卅七歲
    因上海市民政局長以行動主張佔用寺廟辦公,上海佛教界召開緊急會議,推白聖、密迦、成一、聖嚴法師與悟師......等人領隊向市參議會抗爭,提出請願,以維護宗教自由、寺廟財產之完對; 後再由師等三人代表團向市政府持續交涉,始平息這場侵占糾紛。

    ◎施粥、施葯,雙管齊下,收容難胞,擴大救濟:
    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卅八歲
    在接引寺成立「過境部隊特約診所」。上海社會局有鑑於師承辦「施粥所」的成效,遂改聘師任「上海市第一施粥所」主任,每天在留雲寺收容四千名難胞,供給一餐早粥。

    ◎大陸淪陷,與國軍撤退來台,重整後再出發:
    民國卅八年,(西元1949年),卅九歲
    時局動盪不安,五月十八日下午,與樂觀老法師易僧衣為戎裝,撤退至台灣,廿一日於極樂殯儀館擔任「交際主任」,並拜訪早已抵台的東初、白聖、南亭、道源.....等大師,為重新出發預作準備。

    ◎來台後首任「十普寺」監院,不忘弘傳「觀音法門」:
    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四十一歲
    應白聖老法師之請,擔任「十普寺」監院。篳路襤褸,創寺維艱,終日寺務繁忙,仍不忘修持、繼續弘揚觀世音菩薩的靈感。

    ◎初嚐經營失敗、榮任中佛會理事,苦與樂兼而有之,平常心等而視之:
    民國四十一年,(西元1952年),四十二歲
    五月,為了僧界的自立更生而經營「棉織廠」,半年後即關閉,初嚐經營失敗之苦。
    八月三日,則當選為中國佛教會第一屆理事。人間的苦與樂,以平常心看待,等而視之。

    ◎在台首次傳戒,任「尊證阿闍黎」,後上觀音山締造修行的另一高峰:
    民國四十二年,(西元1953年),四十三歲
    一月,台灣首次傳戒於台南白河大仙寺,師應聘為「尊證阿闍黎」。二月任「中國印鑄廠」總務,兼任經理; 六月辭十普寺監院; 九月「中國印鑄廠」關門大吉,再嚐第二次失敗之苦。十月,慧三法師在觀音山凌雲寺宣講「金剛經」,請師為講座之維那,因而定下與觀音山六載的因緣。師云:「觀音山在我這一生,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印痕;而在個人行持上,則進入了另一個高峰」。十二月初五的午夜,在觀音山凌雲寺靜坐,身心輕明,以偈載之:「身輕意靜此心安,如人飲乳欲無言;脫開山色尋歸處,故鄉仍在白雲端。」兩週後的一夜,忽然魔境現前,提起正念當下化為空境,晨起再留偈云:「魔王前來現殷勤,正念提起化灰塵;凡所有相皆虛妄,妙湛總持不動尊。」

    ◎精進辦道,法務繁忙,悟境再昇華:
    民國四十三年,(西元1954年),四十四歲
    農曆元月九日,晚坐香時,悟偈云:「對境無心,當體即空,不落兩邊,即是中庸!」。近數月不斷精勤念咒,閱藏於佛之性靈中,真純修持,以偈頌曰:「煩惱皆因妄想生,放下一切悟性空,根塵頓脫明佛性,究竟涅槃自在身。」又:「四大所成幻化身,放下一切悟本真,三關透過無所得,心佛眾生皆前因!」。體悟的境界如此不斷的昇華,心中真是法喜充滿。
    農曆四月五日慈航老法師示寂,與廣元法師負責「裝缸」事宜,時師任觀音山凌雲寺監院、兼堂主。十一月廿六日,應「省佛會」之請參加南部巡迴佈教團,共十五日,自雲林南下至屏東,日日演說,主要講題有:怎樣做一個佛教徒?為什麼要信仰佛教?佛教的大意?怎樣發心修學菩薩?佛教徒對現階段佛教應有的認識、?什麼是佛教的真理......等。十二月則結「華嚴七」。精進辦道,法務繁忙,教化薪傳,不遺餘力。

    ◎蟬聯「中佛會」常務理事持續為佛教界效力; 首位僧徒今年誕生:
    民國四十四年,(西元1955年),四十五歲
    九月十二日,當選「中佛會」第二屆常務理事。十一月,則被推選為玄奘三藏靈骨奉安籌備大會之總務。首位出家徒弟楊俊富剃度,師為其立名:「聖智」。

    ◎啟建「千佛護國大戒會」,盛況空前,教界同聲讚嘆:
    民國四十五年,(西元1956年),四十六歲
    四月,凌雲寺千佛大戒會正式開壇,傳戒盛況之空前,實凌駕於歷年各地之上。隨即,接待蔣經國先生等之來訪,並參加「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二期集訓,為政教合一預作準備; 次年並蟬聯中國佛教會第三屆常務理事。

    ◎仰仗大悲咒的大威神力,治癒群醫束手無策的腦漏(鼻竇炎):
    民國四十七年,(西元1958年),四十八歲
    九月,啟建「七期觀音佛七」四十九日,更加精進持誦大悲咒,未曾間斷,令痛苦折磨八個月,群醫束手無策之鼻病徹底根除。十月造訪澹雲精舍慧嶽法師,冾談創建道場之事,並參觀樹林鎮周土城居士之別墅,此即當今海明寺之現址。

    ◎「護國大悲院」落成;樹林周家別墅,立名為「千霞山海明禪寺」:
    民國四十八年,(西元1959年),四十九歲
    六月,座落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護國大悲院」舉行落成典禮,並成立「中國佛學唱誦研究班」。十二月,與慧嶽法師研究,將樹林周居士佈施的別墅,立名為「千霞山海明禪寺」。

    ◎致贈佛書予來訪的美國總統艾森豪,並得其回函申謝:
    民國四十九年,(西元1960年),五十歲
    致贈佛書予訪華的美國總統艾森豪,令其深受感動,返美後即囑大使致函申謝。此乃師開啟國際交流之始。此外,整年忙著海明寺之修葺工作。

    ◎首次於樹林鎮升大座講經說法,長達十二天持續不斷:
    民國五十年,(西元1961年),五十一歲
    十一月十七日,於樹林中山堂講演「聰明與智慧的不同處」。十八日,則應邀於樹林鎮農會大禮堂宣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持續十二天; 這是樹林鎮頭一回正式迎請法師升大座講經。十二月,應土城承天禪寺廣欽老人之請,於佛七圓滿日,開示「念佛能離苦得樂」。十九日起,海明寺啟建「彌陀佛七」。

    ◎觀音禪院菩薩聖像開光; 海明寺首次結夏安居:
    民國五十一年,(西元1962年),五十二歲
    五月六日,海明寺下院「觀音禪院」之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開光,參加來賓多達二百餘人。六月,海明寺正式首次結夏安居。

    ◎「華人佛教精神領袖」赴美弘化,所向披靡; 半生的自敘傳「仁 恩夢存」同步問世:
    民國五十二年,(西元1963年),五十三歲
    八月七日,應美國金本慧居士之請,赴美弘化,僧信百餘人送行,新聞媒體競相報導; 而美國紐約唐人街則懸以「歡迎悟明大。法。師蒞美宣道」的特大紅布條,予以熱烈歡迎,場面空前浩大。九日,上午主持美東佛教會舉辦的「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 下午於歡迎會上講「修持觀音法門的重要性」,並為信眾說法皈依。紐約時報、華美日報等均大幅報導,並尊稱師為「華人佛教精神領袖」。十七日,成立美國第一個週末「佛法共修會」,開示:「佛教是解脫人生痛苦的超越宗教」。廿二日,由聯合報毛樹清等陪同,拜訪美國國會參議員奇丁及蔣廷大使等,當地各大報同時披露本消息。師在美國的弘化活動,於佛法之弘傳上,可謂:「貢獻卓越」,而對中西文化之交流而言,誠屬「功不可沒」。 十月,第一部著作「仁恩夢存」問世,係師「半生的自敘傳」、「五十二年來生涯的回憶」。
    十二月,當選中國佛教會第五屆理事。一日,應紐約路德基督教會之請,講演「佛陀的青年時代」,此乃師「有生以來與基督教朋友,度過第一次最快樂的一晚」,也是「在美國異教堂演講最成功的一次」。 這一年乃師一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啟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

    ◎佛七、哈佛大學演講及其它八十餘場講座,堪為「空前之創舉」:
    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五十四歲
    一月,啟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佛七,由師「單槍匹馬首創」,除了俞俊民居士打木魚之外,一切的楗槌均由師自已擔任,敲打唱念、講說開示、料理洗滌諸事,全是「獨腳戲」。臘八圓滿日,以詩誌曰:「掛錫娑婆第一城,寒梅破萼瑞光呈;不虛臘日發宏願,已振長風覺有情;座上時賢傳妙句,席間居士譜新聲;龍華會上慚為主,一缽粥香結好盟!」。各大報自然爭相披露師在美弘化的消息。 二月十五日,在廿七次共修會中講:「中國禪學對美國人之需要」。十六日,應紐約華僑格納大學余濟民教授師生之請,講說「佛學是美國人不可缺失的一種知識」。十九日晚上應保羅神父之邀請,在天主教聖瑪麗教堂講演佛法,獲得大家的讚歎。廿七日應紐約薩喀爾布洛克,裴納德女子大學之請,講說「佛陀的智慧」。廿八日於猶太教堂講「世界人類結為兄弟友盟能否實現?」。廿九日下午,應紐約女青年會之請,講說「婦女學佛應有的認識」。四月,師應波士頓哈佛大學之請,由何鐵華居士陪同,五日先訪僑界領袖梅國康主席、李氏公所李實卿主席、李光濂總理等。六日在哈佛大學東亞研究院,講「中國叢林制度」;七日除答問「業林制度」外,並講「有關禪淨雙修的幾點意見」。十日,做最後一次自唱、自打、自唸的早課,下午與送行之法師、居士揮淚而別,結束為期八個月零二天赴美弘化的盛事。綜而觀之,此次師應邀赴美,創建「週末念佛共修會」,念佛說法卅二次,講說佛法卅多次,朔望定期法會廿餘次,教會學校等公私機構講演達八十餘次,利益聽眾四千餘人,如此啟迪美國當地信眾,陶鑄可謂:「空前之深遠矣」!

    ◎「美遊心影」、「海明佛學院」相繼問世:
    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五十五歲
    四月,師赴美弘化之日記--「美遊心影」出版問世。六月,於海明寺創辦「海明佛學院」,自任院長,敦請真華法師任副院長。 不斷出席國家慶典與世界佛教僧伽大會,擴大國際間的人脈關係:
    民國五十五年至五十八年,(西元1966~1969年),五十六歲至五十九歲
    五月,出席在錫蘭可倫坡舉行的第一屆世界佛教僧伽大會。次年,八月廿六日,嚴家淦副總統一同前往烏拉圭慶賀該國國慶。民國五十八年,則出席在西貢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佛教僧伽大會。

    ◎任教於輔仁大學,春風化雨,有教無類:
    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六十歲
    三月,輔仁大學於哲學系內增添佛學研究課程,師亦在研究所授課。十一月十一日,晉山觀音山西雲寺主持,白聖老法師送座。

    ◎政要官員參訪海明寺,為政教之結合奠定良好基石:
    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年),六十一歲
    七月八日,台灣省主席陳大慶先生率全省各縣市長參訪海明寺,師親自接待,詳細導覽解說,為政教之結合奠定良好基石。十二月五日,參加中佛會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理事。

    ◎「玄奘慈幼孤兒院」舉行創建破土,並啟建「傳授在家菩薩戒會」:
    民國六十一年,(西元1972年),六十二歲
    七月三日,於樹林海明寺開創「玄奘慈幼孤兒院」,並舉行破土典禮。九月廿五日,為籌募「玄奘慈幼孤兒院」之經費,啟建「傳授在家菩薩戒會」,與道源、真華等大師任三師和尚。

    ◎致贈「大藏經」予夏威夷大學,加強國際間之學術交流:
    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西元1973~1974年),六十三歲至六十四歲
    六十二年,一整年繼續忙於「玄奘慈幼孤兒院」之興建與經費的籌募。六十三年四月,為「玄奘慈幼孤兒院」舉行落成典禮,特請中國書畫會馬壽華理事長剪綵,觀禮者多達數百人。四月廿九日,應檀香山檀華寺邀請前往弘法,師並致贈「大藏經」一部予夏威夷大學宗教系圖書館。師為加強國際間之學術交流,始終善盡心力。

    ◎傳法予韓僧,嗣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民國六十四年,(西元1975年),六十五歲 二月十六日,應韓僧正覺法師之請,於海明寺舉行傳法大典,賜法名「道清」。正覺法師被嗣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師竭盡所能為國際弘法而散播種子,其所作的努力,可見一斑。

    ◎持續為國際間的往訪交流,奔波效力:
    民國六十五年,(西元1976年),六十六歲
    五月,應邀至斯里蘭卡為重刻貝葉經論部,舉行「刻經開筆」大典。十月一日,接待「日本佛教會」,由國際部長鎌田良昭所率領之訪問團。

    ◎榮任日月潭玄奘寺住持:
    民國六十六年,(西元1977年),六十七歲
    四月十日,應請晉山陞座為日月潭玄奘寺住持。師一生深入鑽研玄奘大師之思想、論註及典籍,並效法其遠赴重洋弘法之精神,今日陞座為玄奘寺之住持,可謂「實至名歸」。 a

    ◎國際弘法,努力不懈,勇於諫言,備受矚目:
    民國六十七年,(西元1978年),六十八歲
    八月十八日,於韓國的普賢精舍傳授三皈五戒,警察署長尹烔龍、市長具龍相相繼歸依,賜法名:「青大」﹑「達喜」。師於國際弘法的播種工作上,長期努力不懈,不僅啟迪信眾,在中韓文化的交流上,更是不斷搭建友誼的橋樑。九月廿九日,由白聖老法師率領中國佛教代表團,前往日本參加「世界佛教徒友誼大會」。十一月八日,出席「人生哲學研究會」在日本橫濱的第二次世界大會時,提出「如何調和東西文化,促進世界和平」壹文,備受矚目!被列為大會提案,後並通過實施。

    ◎親蒙總統召見,並多次參與各宗派之活動,對於促進宗教自由交流,功不可沒:
    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六十九歲
    一月十六日,基督教會青年會特別敦請師於招待美國宗教訪問團之茶會中﹐代表佛教致詞。四月廿七日,與隆道、成一、星雲、聖印等法師,及道教、回教代表六人,蒙蔣經國總統召見。八月,應「日華佛教文化交流協會」大會之決議,組成「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聯誼會」訪問團﹐師擔任副團長。十二月, 接待羅西樞機主教參訪海明寺。

    ◎海明寺之舍利寶塔落成,又蒙總統召見,並出席世界宗教會議:
    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七十歲
    四月 一日﹐海明寺為新建舍利寶塔舉行落成大典﹐禮請白聖老法師為聖像開光﹐省議會蔡鴻文議長剪綵﹐台北縣呂芳契議長啟鑰﹐僧信七百餘人參加。八月廿七日,與蔣經國總統會晤; 隨後,出席世界宗教會議。

    ◎再度赴美弘化三個月,返台後任「世佛僧會」第三屆台灣大會之總務委員:
    民國七十年,(西元1981年),七十一歲
    三月十二日,受「東方佛教會」會長浩霖法師之邀﹐赴美國紐約弘揚佛法三個月。九月,「美西宗教之友社」假美國洛杉磯中華會館主辦宗教活動,恭請師主持揭幕典禮。十二月,出席於台灣舉辦的「世界佛教僧伽會」第三屆大會,任大會副總務委員。

    ◎第三度赴美,教授禪修及心經; 助辦「世佛僧會」,獲頒獎章:
    民國七十一年,(西元1982年),七十二歲
    二月五日,應美國洛杉磯「中美學佛會」、「護國禪寺」信眾之請,再度赴美教授禪修,宣講「般若心經」。三月十七日,出席「世界佛教僧伽會」第三屆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因協助辦理「世界佛教僧伽會」在台灣開會,於促進國際佛教之交流,貢獻卓著,因而榮獲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頒贈獎狀。

    ◎創立「玄奘學術研究院」, 當選「人生哲學研究會」理事長,努力強化學術發展:
    民國七十二年,(西元1983年),七十三歲
    一月,創辦「玄奘學術研究院」。六月廿日,參加寺廟領導人座談會,研討宗教保護法案。七月廿四日,當選人生哲學研究會」中華民國總會第廿三屆理事長。 「國父建黨革命九十週年紀念法會」假板橋縣立文化中心舉行,師親往主壇:
    民國七十三年,(西元1984年),七十四歲
    十一月廿二日,台北佛教界假板橋縣立文化中心,啟建「國父建黨革命九十週年紀念法會」,淨良法師主持,恭請師等主壇。十二月,則任台中慈善寺傳授三壇大戒會之戒師。 自海明寺退居,卻又擔任「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大會」主席,退而不休,精神可嘉: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七十五歲
    一月,自海明寺退居,傳付如道法師任第二代住持。十月廿四日,中國佛教會與日本日華佛教文化交流協會,假高雄元亨寺舉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第八屆大會」,淨心法師等主辦﹐師與日本松山萬密大師共同擔任主席。 榮任「世佛僧第四屆大會」首席副會長,並當選「中佛會」理事長; 師於國內外之聲望,如日中天:
    民國七十五年,(西元1986年),七十六歲
    一月 出席於泰國曼谷舉辦的「世界佛教僧伽會第四屆大會」,白聖老法師連任會長,師則擔任首席副會長,並代行會長之職。四月廿六日,榮任「中國佛教會」第十一屆理事長。六月廿三日,代表「世佛僧會」白聖會長前往斯里蘭卡「卡馬塔列石頭寺」,主持貝葉大藏經論部之「刻經開筆」大典。八月十七日,應「慈濟功德會」籌建之花蓮佛教慈濟醫院之請,主持啟業典禮。九月十日,則率隊參加「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協會」第九屆大會,假日本名古屋德源寺舉行。十月十九日,當選「世界宗教徒聯誼會」理事,是全球各大宗教代表六十九位理事之一。

    ◎接見諸多外國長老,並赴美主壇水陸大。法。會,於國際合作交流上,法化無彊:
    民國七十六年,(西元1987年),七十七歲
    二月,出席「淨覺佛教研究所」主辦的「第四屆國際佛教學術研究會議」。邀請斯里蘭卡石頭寺麥丹迦拉長老和「世界佛教友誼青年會」藍地會長來台參觀訪問。六月十一日,與成一、了中法師代表「世佛僧會」接見尼泊爾洛克達山先生來台訪問。七月,應美國加州萬佛城宣化上人之請,擔任其首辦水陸大。法。會之總壇主。八月一日,則在萬佛城「世界宗教學術研討會」中演說,主題為「討論時下社會問題及重整道德風氣之方針」。綜觀師於國際合作交流上,所付出之諸多努力,可謂: 「法化無彊」。而在國內,則於十月當選「中國佛教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且因其策劃辦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大會」,績效卓著,而獲得蔣經國主席頒贈「華夏三等獎章」。

    ◎第三度蒙總統接見之際,「悟明法師學術文選集」同時問世:
    民國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七十八歲
    八月十九日,師與了中長老、朱文科居士於宗教致敬團中,親蒙李登輝總統接見。而「悟明法師學術文選集」亦於此之同時問世。

    ◎榮任「世佛僧會會長」、「執政黨中央委員」、中佛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並蟬聯「中佛會理事長」;無數多至高的榮譽,只為慧命之永續、無盡之燈傳: 民國七十八年,(西元1989年),七十九歲
    三月,「玄奘學術研究院」為紀念玄奘大師一千三百八十八歲誕辰,十二日假台北善導寺舉行紀念大會。四月,「世界佛教僧伽會」 在台召開第五屆大會,推舉師為「世界佛教僧伽會」會長; 同時榮任執政黨之「中央評議委員」,承如老人常云:「參加各種社團場所,一不為名,二不攀緣,有悟明和尚在的地方,佛法自在其中。」四日,「中國佛教文化基金會」召開臨時董監事會,推選師任董事長。九月,則蟬聯「中國佛教會」第十二屆理事長。這無數多至高的榮譽,只為慧命之永續、無盡之燈傳。

    ◎獲頒「華夏三等獎章」,並出席國是會議; 將戒會所得及八十壽誕禮金,全數捐贈予玄奘大學,作為籌建基金; 師真可謂「弘化不忘救國與興學」: 民國七十九年,(西元1990年),八十歲
    二月,榮獲李登輝主席頒贈「華夏三等獎章」,以表彰師於佛教界的卓越貢獻。隨後於六月,並獲邀出席國是會議。八月,則應請擔任「全國齋僧大會」導師。九月,於台北圓山臨濟寺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任「得戒和尚」。世界各國及各界賢達祝賀老人家八秩壽誕,前往慶賀者多達二萬餘人。師格外重視教育,故將戒會所得及八秩壽誕禮金新台幣伍佰餘萬元,捐贈予玄奘大學,作為興學籌建基金。十月十三日,連任「中國佛教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榮任佛光山萬佛三壇羅漢期戒會「榮譽導師」; 隨後,遠赴德國召開「世佛僧會」 執行委員會; 足見師於海內外人脈關係之良好: 民國八十年,( 西元1991年),八十一歲
    三月, 應佛光山寺星雲法師之請,榮任「萬佛三壇羅漢期戒會」之「榮譽導師」。四月,則遠赴德國漢諾威召開「世界佛教僧伽會」第五屆執行委員第一次會議。

    ◎擔任「中華五眼護盲協會」名譽理事長,為弱勢團體奔波、請命,不遺餘力:
    民國八十一年,(西元1992年), 八十二歲
    三月,應聘擔任「中華五眼護盲協會」第一屆名譽理事長,為弱勢團體奔波、請命,不遺餘力。七月四日,榮獲行政院長郝柏村接見,企盼藉由宗教力量,協助政府,淨化社會。九月,任「玄奘大學籌備會」發起人。

    ◎榮任「中佛會名譽理事長」,及「和風獎評審委員」,持續推動淨化社會與人心:
    民國八十二年,(西元1993年),八十三歲
    三月,世界佛教華僧會於臨濟寺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恭請師任「得戒和尚」。八月三十日,「中華佛學研究所」遷建工程暨「法鼓山」動土典禮,師主持上供大典。九月二十五日,卸除「中佛會」第十二任理事長,並受聘為第十三屆名譽理事長。為持續推動淨化社會與人心,於十月十三日接受「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和風獎評審委員會」主委趙守博敦聘為「評審委員」。十一月十八日,則出席「中佛會」淨良主委所主持的「兩岸佛教交流座談會」,並在會中致詞,呼籲兩岸加強宗教文化交流。

    ◎獲頒「榮譽哲學博士」,師在哲學與宗教領域之成就得到最高度的肯定; 同年海明寺舉行「大雄寶殿」落成大典:
    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94年),八十四歲
    三月一日,中國文化大學於慶祝建校三十二周年大會慶典中,特頒「榮譽哲學博士」之學位予師,以肯定其在哲學與宗教領域之學術成就。四月,海明寺舉行「大雄寶殿」落成典禮,特邀李元簇副總統、立法院劉松藩、郝伯村資政、考試院邱創煥院長......等聯合剪綵,禮請諸山長老法師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開光,諸山各界參加者盛況空前。十一月廿二日,則與印順﹑真華﹑如虛三位法師共同主持「慧日講堂」重建動土大典。 再度獲頒「華夏三等獎章」,用以表彰政教領域的成就; 學生出版「論文集」,慶祝師出家七十週年紀念:
    民國八十四年,(西元1995年),八十五歲
    中國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特頒贈「華夏三等獎章」,用以表彰師於政治與宗教領域的成就; 二月,為慶祝師出家七十週年紀念,「玄奘學術研究院」第四屆同學,出版「第四屆學生論文集」,做為獻禮。

    ◎「實踐三等獎章」肯定師高度的愛國情操:
    民國八十五年,(西元1996年),八十六歲
    五月二十日,獲頒「實踐三等獎章」,藉以表揚師於政治領域的全力以赴; 「弘法不忘救國」的高度愛國情操,不言而喻。八月,應邀擔任「全國齋僧大會」總導師。

    ◎與達賴喇嘛在美國共同主持開光說法; 在台灣則贊助大安區公所辦理「宗博會」:
    民國八十六年,(西元1997年),八十七歲
    五月廿四日,美國紐約「莊嚴寺」大佛殿落成,恭請師與十四世達賴、淨心、戒德、成一、聖嚴......等十九位長老、法師共同主持開光說法。十二月二十七日,獲頒獎章,以表彰師贊助大安區公所辦理「宗教博覽會」的績效卓著。十月十八日參加「玄奘人文社會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對了中法師的辛苦辦學精神,於致詞中特別表達敬意。

    ◎自大陸恭迎玄奘舍利返台; 臨濟宗四十八代法脈,付予聖輪法師:
    民國八十七年 西元一九九八年 八十八歲
    七月七日,應聖嚴法師之請,擔任「兩岸佛學教學育交流座談會暨博覽會」之顧問; 卅日於海明寺傳法予聖輪法師,嗣為臨濟第四十八代法脈,由淨心、淨良二大師尊證,僧信眾一千餘人觀禮。 九月 恭迎玄奘三藏頂骨舍利返台,奉安「玄奘大學」。十二月廿日,致詞勉勵「台北市佛教護僧協會」之成立。



    ◎舉辦「護國息災大。法。會」,慶祝樹林升格為「市」; 親自接待盲胞參訪海明寺:
    民國八十八年,(西元1999年),八十九歲
    三月卅日,「中華五眼護盲協會」明盲法友,由「盲人導師」蓮懺法師率領,參訪海明寺,師特別開示觀音妙法,令明盲朋友無限法喜。十月九日,榮獲樹林市長廖本煙頒贈獎座,感謝師為慶祝樹林之升格,鼎力相助,舉辦「護國息災大。法。會」。

    ◎全球各界熱烈慶祝九十嵩壽之際,師獲頒最高榮譽的「華夏壹等獎章」,並當選為「世佛僧會」永久榮譽會長:
    民國八十九年,(西元2000年),九十歲
    九月十八日至廿三日(農曆八月十一日至廿六日),於千霞山海明寺啟建「千佛護國在家三皈五戒菩薩大戒會」,師親任「得戒和尚」,了中、淨心、廣元、圓宗等大師,分別任說戒、羯磨、教授、開堂和尚。九月廿三日(農曆八月廿六日),師九十嵩壽,全球各界前往海明寺申賀。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特別頒發「華夏壹等獎章」,藉以表彰師畢生宣揚佛法、關懷國是、啟迪眾生之卓越貢獻。十一月十五日,「世界佛教僧伽會」第七屆大會決議通過﹐敦聘師擔任世界佛教僧伽會「永久榮譽會長」。民國九十一年元月二十五日,再獲得內政部部長張博雅頒贈「壹等內政獎章」,肯定師長期從事教化之薪傳,倡導正確社會價值觀,足為世人之楷模。 執筆後記:

    本略傳僅概述至民國九十一年,其後之部分,將視日後因緣再續。「觀音老人」云: 「人生是片段與片段、環節與環節的連綴,不論它是燦爛多姿,抑或平淡無奇,都值得撰述、珍藏」。末學身為老人之剃度徒弟、侍者兼秘書,謹以本文做為孺慕之獻禮,藉以報答法乳之深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03: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老人 大悲忏法 专持神咒 虔诚灵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9 21:46 , Processed in 0.13364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