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38|回复: 5

密教的金刚经 -本经特别受到重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发表于 2022-4-16 0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4-17 15:14 编辑

          金刚经上千年在显教多么受重视,同样密教特别重视理趣经! 乃密教金刚经 同为大般若经 第九会 第十会

         自一行禅师,惠果阿奢黎  唐 窥基大师之后 已有上千年 未接触此经 未有历代祖师弘扬此经 因理趣经涉及密教教相 故对理趣经十分陌生  此经非常重要

         东土 至三武一宗 之乱 已有上千年 未有传法灌顶 传灯阿奢理灌传法灌顶 已有上千年未有传法阿奢黎 密教经典仪轨 几乎亡轶  此经已有上千年 未有弘扬

         如焰口 宋朝在缺少传法阿奢黎的情况下 从藏密学放焰口 焰口仪轨里面 还有苏东坡的词 是的 你没看错 唱焰口仪轨里面还有苏东坡词

         累朝帝主,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 ----------- 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

         金刚经属于大般若经中的第九会,而般若理趣分(大般若经理趣分)属于第十会(不空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理趣品异译)理趣经也是金刚顶经的第六会


         理趣经 本身就是大般若经的第十会,也是金刚顶经的第六会。理趣经既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第十会 也是 纯密 金刚顶经 第六会 理趣会! 此经非常特别受重视

        同讲般若 此经乃讲实相般若与纯正密教成佛教相

          理趣经乃密教的金刚经,非常重要!纯正密教早晚课诵必诵的一部经典 注:纯密不是台密(天台密教),不强行将显教的教相与密教事相 相融合 - 此经乃纯正密教的教相 禅宗六祖以金刚经印心  密教以理趣经为纯正密教 教相 故此经也是密教金刚经  本经特别受到重视  显教金刚经乃大般若经第九会,般若理趣分乃大般若经第十会 念诵以三大士不空三藏翻译的为正依其他为旁依 ,若强行讲显教的教相与密教事相融合 不如直接去日本比睿山请回 天台密教既可 非纯正密教 ,台密是正但不纯!离开纯正密教的教相 强行将显教的教相与密教事相 相融合 如禅宗未明心见性   可直接学天台密教既台密 去比睿山请回天台密教既可!

    《般若理趣经》,相当于梵文《般若理趣百五十颂》全一卷。唐不空三藏译。全称《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在《大正藏》收入《般若部》。相当于《大 般若经》般若十六会中之第十会“般若经理趣分”。理趣是道理旨趣的意思。本经是大日如来为金刚手菩萨所说,内容共分十七章,说明了实相般若和密教无上秘密。


      皈命毗卢遮那佛 无染无着真理趣

      生生值遇无相教 世世持诵不忘念

      弘法大师增法乐 过去圣灵成正觉


    本经译本有六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十会般若理趣分》,一卷,唐玄奘译。  -  乃大般若经第十会!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一卷,唐金刚智译。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一卷,唐不空译。

    《遍照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宋施护译。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宋法贤译。前十五品与唐译对应。



           注疏

           在密教的经典仪轨之中,本经特别受到重视。重要注疏有: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两卷,唐不空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三卷,唐窥基撰。


          可读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十会般若理趣分》,一卷,唐玄奘译。 或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一卷,唐不空译。 - 此经非常重要,乃密教金刚经 (方便说法)。
         理趣三昧 - 日日持诵理趣经可证理趣三昧  行持有顯、密二行之分


            顯行:即讀玄奘所譯之般若理趣分;
          密行:即讀唐代不空所譯之理趣經。



    转载

    由于我的个人的宿世因缘和意乐,我特别喜欢持诵《大般若经·般若理趣分》。

    金刚经属于大般若经中的第九会,而般若理趣分属于第十会(不空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理趣品异译理趣经也是金刚顶经的第六会,此分可谓是金刚经空宗思想的进阶,从般若之空到不空的转变和飞跃。

    金刚经畅谈空性之无住无著,亦略有不空之展现,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将凡夫众生从轮回凡尘中,拔高到不生不灭之真如法界,安住于此法界,不入生死轮回矣。

    故此经之化机为须菩提等声闻弟子,引导他们进入大乘空性境界,甚为稀有。

    但般若理趣分,又将圣者从清净的涅槃法界,带入到尘嚣中,告诉你,红尘即道场,即事而真,在世俗中修证利他,圆证佛果。

    金刚经的说法地点为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佛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展现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著衣持钵,洗足,敷座而坐的生活与修行方式。

    转到第十会的般若理趣分,说法地点为欲界顶的他化自在天王宫殿,说法的对象为八十亿大菩萨和贤圣天仙,其中以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大菩萨为上首。


    那里展现的就不是一种朴实、简朴的场景,而是如华严之富贵庄严——

    “咸共称美大宝藏殿。其殿无价末尼所成,种种珍奇间杂严饰,众色交映,放大光明,宝铎、金铃处处悬列,微风吹动,出和雅音,绮盖、缯幡、花幢、彩拂、宝珠、璎珞半满月等,种种杂饰而用庄严。”

    金刚经侧重于谈法身之空分,而般若理趣分既谈空分亦谈明分,不断地强调法身如来藏之光明、庄严、清净。

    故般若理趣分,是将进入大乘空性境界的圣者,再次带入红尘里,在世俗的生活起居,与凡夫众生的接触中历炼,完成弘法利生的佛行事业。

    菩萨的乐园不在远方,就在你每天都见到的这个凡俗的世界。并且理趣分对人性的贪婪、欲望、嗔怒、仇恨等进行深刻地解读,展示了它们原本清净光明之体性。

    故在此分,不仅谈空,还讲清净、光明、庄严。如不仅说贪嗔痴疑慢等,是空性不可得的,还说贪嗔痴疑慢之体性是清净的,且光明遍照,和大圆满的见地非常类似。

    此分还在末尾谈到了大日如来所展现的般若: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入于尘垢微尘世界去度化有情,而不为凡尘所染。正所谓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西明寺沙门玄则撰的序文云:般若理趣分者,盖乃核诸会之旨归,绾积篇之宗绪。

    若论般若理趣分之受持功德,如经中佛所言,能灭三障一切罪,现世证悉地,得到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之摄受加持,可往生十方净土,诸天神守护等等。

    经文又提到,你将大般若经之理趣分佩戴于身上,或者拿在手上,诸天天人见到你都要礼敬。

    以上只是略谈了两部核心的般若经典之见地,金刚经自然也是极其殊胜,也含有不空、明分等。


    比如而生其心,无所住而修一切善法,方能成就无上菩提。只是两部经在核心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我们来说,法无高下,契机者妙。你的信心和因缘最为重要,从此而入,一门深入,能疾速相应。

    若说到法华经和华严经,在判教和理趣上,亦有所不同。若是展开,内容就很多了,以后有机会再详述。

    般若理趣之不共护法神,如七母天、三兄弟天神、四位姐妹天女、四大天王等,若将之以经典合修,则可成办种种羯磨事业。

    在此略说我持诵般若理趣分过程中的一些境相。

    有天清晨做梦,梦见有说,持诵般若理趣分,可与帝释天……等诸多天王平起平坐。

    后来我看到大藏经中,有一部很短的般若经典,佛讲到持诵般若的人,若往生天上可成为天王。故知般若之力,不可思议。

    诸天天王,按小乘说法,最少是证初果的圣人,按大乘则是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诵修般若相应之力,福德智慧与天王等同,亦是毋庸置疑。

    又前几天,持诵此般若理趣分时,出现一个境相:金刚手菩萨在我眼前,看不清他的全貌,他从腰际递给我一个红色的金刚结……

    我觉得这对我以后的护身、防止魔障,会有帮助。金刚手菩萨是此分的第一位上首大菩萨。

    当然,这些相本身不可得,不可执著。但说明的是般若理趣分之加持力,不可思议。经中说天魔外道不可倾动,必是真实不虚。

    希望以后机缘成熟,能在微店结缘精致美观的般若理趣分、金刚经等。也希望能将我平常持诵的理趣分简单次第、咒语读音等编辑成精美的PDF,分享给大家,希望缘起成熟吧。

    对于持诵般若、法华、华严的师兄,我建议的是,不要期待几天几个月就有期待中的感应。而应该发愿终身持诵,这些圆满了义的经典,值得生生世世持诵。


    如果你持诵了几周几个月,没有见到期待中的效果就放弃了,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的福德太薄,根器太浅了!

    第二个是要发利他之心来持诵,你持诵后要回向给你的累生累世父母、冤亲债主、历代祖先,天龙八部,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得到安乐,究竟成佛。

    为一切众生而持诵大乘经典,与十方诸佛同一发心,同一心地。

    如此行持,久而久之,必得相应,乃至入于圣位。

    愿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主题

    443

    帖子

    742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135
    发表于 2022-4-16 10: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澄、空海的反目与最澄向空海寻借《理趣释》未果有至大的关系。最澄尝向空海执弟子礼,请益密教教法达六、七年之久。其间,最澄向空海借阅了大量的空海从中。。国访求而得的密教经典。但当最澄要求借阅《理趣释》时,却遭峻拒。表面的理由是《理趣释》充满有关性与暴力的譬喻,空海认为若非由修为高超的阿阇梨侧近指导,而任由初心者独自浏览修习此经疏,初心者极易误入歧途,害法误己。不过,个中的更深刻原因可能是空海对最澄非传统式的学密方式(最澄偏重于研读密典,而非诉诸面受师法)日感不耐。在其拒绝书中,空海力陈最澄学密之道的失当。其措词峻烈,几至刻簿,表明空海对最澄的不满与愤恨乃经年所积,强烈而绵长。这两位日本历史上罕见的佛门龙象,就此决裂。最澄赁书不果,反遭苛责。对天台宗人来讲,此非唯宗祖之奇耻,并是台门之大不幸。由此因缘,最澄之后的天台宗徒对《理趣释》几乎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与忌讳(如果不是恐惧)。传说安惠编撰“坚封目录”的863年,上距最澄谢世的822年并不远。肇因于《理趣释》的奇耻大辱对一般的天台宗徒(遑论如安惠这样的天台泰斗)想必仍记忆犹新,如芒在背。

    ——摘自《传善无畏所译三部密教仪轨出处及年代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0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若經第十會般若理趣分

    西明寺沙門玄則撰
      般若理趣分者,蓋乃覈諸會之旨歸、綰積篇之宗緒,眇詞筌而動眷、燭意象以興
    言。是以瞬德寶之所叢,則金剛之慧為極;晞觀照之攸炫,則圓鏡之智居尊。所以上
    集天宮,因自在而為心表;傍開寶殿,寄摩尼而作說標。明般若之勝規,乃庶行之淵
    府,故能長驅大地、枕策上乘。既得一以儀真,且吹萬以甄俗,行位兼積,聳德山而
    秀峙;句義畢圓,吞教海而澄廓爾。其攝真淨器入廣大輪,性印磊以成文、智冠嶷以
    騰質,然後即灌頂位、披總持門,以寂滅心住平等性,滌除戲論說無所說,絕棄妄想
    思不可思,足使愉忿共情、親怨等觀。名字斯假、同法界之甚深;障漏未銷,均菩提
    之遠離。信乎心凝旨敻,義晈詞明,言理則理邃環中,談趣則趣沖垓表。雖一軸單譯
    而具該諸分,若不留連此旨、咀詠斯文,何能指[目*吾]遙津、搜奇密藏矣?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八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般若理趣分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妙善成就一切如來金剛住持平等性智種種希有殊勝功德,已能善獲
    一切如來灌頂寶冠超過三界,已能善得一切如來遍金剛智大觀自在,已得圓滿一切如
    來決定諸法大妙智印,已善圓證一切如來畢竟空寂平等性印;於諸能作、所作事業
    ,皆得善巧成辦無餘;一切有情種種希願,隨其無罪皆能滿足,已善安住三世平等
    ,常無斷盡;廣大遍照身語心性,猶若金剛等諸如來,無動無壞。
      是薄伽梵住欲界頂他化自在天王宮中一切如來常所遊處、咸共稱美大寶藏殿。其
    殿無價末尼所成,種種珍奇間雜嚴飾,眾色交暎放大光明;寶鐸、金鈴處處懸列,微
    風吹動出和雅音;綺蓋、繒幡、花幢、綵拂、寶珠、瓔珞、半滿月等,種種雜飾而用
    莊嚴,賢聖、天仙之所愛樂。與八十億大菩薩俱,一切皆具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無礙
    妙辯,如是等類無量功德,設經多劫讚不能盡,其名曰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
    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金剛拳菩薩摩訶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大空藏菩薩
    摩訶薩、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摩訶薩、摧伏一切魔怨菩薩摩訶薩。如是上首有八百萬大
    菩薩眾前後圍繞,宣說正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P. 2
      爾時,世尊為諸菩薩說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淨法門,此門即是菩薩句義。
    云何名為菩薩句義?謂:
      「極妙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諸見永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微妙適悅清淨句
    義是菩薩句義;渴愛永息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胎藏超越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眾德
    莊嚴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意極猗適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得大光明清淨句義是菩薩
    句義;身善安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語善安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意善安樂清淨
    句義是菩薩句義;色蘊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受、想、行、識蘊空寂清淨句義是
    菩薩句義;眼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耳、鼻、舌、身、意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
    薩句義;色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聲、香、味、觸、法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
    句義;眼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耳、鼻、舌、身、意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
    義;色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聲、香、味、觸、法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
    ;眼識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耳、鼻、舌、身、意識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
    義;眼觸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耳、鼻、舌、身、意觸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地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水、火、風、空、識界空
    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苦聖諦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集、滅、道聖諦空寂清淨
    句義是菩薩句義;因緣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空寂清
    淨句義是菩薩句義;無明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行、識、名色、六處、觸、受、
    愛、取、有、生、老死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布施波羅蜜多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
    句義,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真如空寂
    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
    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四靜慮空寂清淨句義是菩
    薩句義;四無量、四無色定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四念住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
    義,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
    ;空解脫門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無相、無願解脫門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
    ;八解脫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
    句義;極喜地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
    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淨觀地空寂清淨句
    義是菩薩句義,種性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
    、如來地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陀羅尼門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三
    摩地門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五眼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六神通空寂清淨句
    義是菩薩句義;如來十力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
    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三十二相空寂清淨句義是
    菩薩句義,八十隨好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無忘失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
    P. 3
    ,恒住捨性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智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道相智、一
    切相智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諸佛
    無上正等菩提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異生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
    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菩薩、如來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善
    非善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一切有記無記法、有漏無漏法、有為無為法、世間
    出世間法空寂清淨句義是菩薩句義。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遠離,由遠離故自性寂靜,由寂靜故自性清
    淨,由清淨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最勝清淨。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知即是菩薩句義
    ,諸菩薩眾皆應修學。」
      佛說如是菩薩句義般若理趣清淨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此一切法
    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淨法門深信受者,乃至當坐妙菩提座,一切障蓋皆不能染,謂煩
    惱障、業障、報障,雖多積集而不能染;雖造種種極重惡業而易消滅,不墮惡趣。若
    能受持日日讀誦,精勤無間,如理思惟,彼於此生,定得一切法平等性金剛等持,於
    一切法皆得自在,恒受一切勝妙喜樂,當經十六大菩薩生,定得如來執金剛性,疾證
    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復依遍照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寂靜法性甚
    深理趣現等覺門,謂:「金剛平等性現等覺門,以大菩提堅實難壞如金剛故;義平等
    性現等覺門,以大菩提其義一故;法平等性現等覺門,以大菩提自性淨故;一切法平
    等性現等覺門,以大菩提於一切法無分別故。」
      佛說如是寂靜法性般若理趣現等覺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四種
    般若理趣現等覺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乃至當坐妙菩提座,雖造一切極重惡業
    ,而能超越一切惡趣,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復依調伏一切惡法釋迦牟尼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攝
    受一切法平等性甚深理趣普勝法門,謂:「貪欲性無戲論故,瞋恚性亦無戲論;瞋恚
    性無戲論故,愚癡性亦無戲論;愚癡性無戲論故,猶豫性亦無戲論;猶豫性無戲論故
    ,諸見性亦無戲論;諸見性無戲論故,憍慢性亦無戲論;憍慢性無戲論故,諸纏性亦
    無戲論;諸纏性無戲論故,煩惱垢性亦無戲論;煩惱垢性無戲論故,諸惡業性亦無戲
    論;諸惡業性無戲論故,諸果報性亦無戲論;諸果報性無戲論故,雜染法性亦無戲論
    ;雜染法性無戲論故,清淨法性亦無戲論;清淨法性無戲論故,一切法性亦無戲論
    ;一切法性無戲論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戲論。」
      佛說如是調伏眾惡般若理趣普勝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般若
    波羅蜜多甚深理趣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假使殺害三界所攝一切有情,而不由斯
    墮於地獄、傍生、鬼界,以能調伏一切煩惱及隨煩惱惡業等故;常生善趣受勝妙樂
    ,修諸菩薩摩訶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P. 4
      爾時,世尊復依性淨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平等性觀自在
    妙智印甚深理趣清淨法門,謂:「一切貪欲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瞋恚清淨
    ;一切瞋恚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愚癡清淨;一切愚癡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
    令世間疑惑清淨;一切疑惑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見趣清淨;一切見趣本性清
    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憍慢清淨;一切憍慢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纏結清淨
    ;一切纏結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垢穢清淨;一切垢穢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
    令世間惡法清淨;一切惡法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生死清淨;一切生死本性清
    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諸法清淨;以一切法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有情清淨
    ;一切有情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一切智清淨;以一切智本性清淨極照明故
    ,能令世間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最勝清淨。」
      佛說如是平等智印般若理趣清淨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般若
    波羅蜜多清淨理趣信解、受持、讀誦、修習,雖住一切貪、瞋、癡等客塵、煩惱、垢
    穢聚中,而猶蓮華不為一切客塵、垢穢、過失所染,常能修習菩薩勝行,疾證無上正
    等菩提。」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三界勝主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和
    合灌頂甚深理趣智藏法門,謂:「以世間灌頂位施,當得三界法王位果;以出世間無
    上義施,當得一切希願滿足;以出世間無上法施,於一切法當得自在;若以世間財食
    等施,當得一切身、語、心樂;若以種種財法等施,能令布施波羅蜜多速得圓滿;受
    持種種清淨禁戒,能令淨戒波羅蜜多速得圓滿;於一切事修學安忍,能令安忍波羅蜜
    多速得圓滿;於一切時修習精進,能令精進波羅蜜多速得圓滿;於一切境修行靜慮
    ,能令靜慮波羅蜜多速得圓滿;於一切法常修妙慧,能令般若波羅蜜多速得圓滿。」
      佛說如是灌頂法門般若理趣智藏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灌頂
    甚深理趣智藏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速能滿足諸菩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如來智印持一切佛祕密法門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
    羅蜜多一切如來住持智印甚深理趣金剛法門,謂:「具攝受一切如來金剛身印,當證
    一切如來法身;若具攝受一切如來金剛語印,於一切法當得自在;若具攝受一切如來
    金剛心印,於一切定當得自在;若具攝受一切如來金剛智印,能得最上妙身、語、心
    ,猶若金剛無動無壞。」
      佛說如是如來智印般若理趣金剛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智印
    甚深理趣金剛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一切事業皆能成辦,常與一切勝事和合
    ,所欲修行一切勝智,諸勝福業皆速圓滿,當獲最勝淨身、語、心,猶若金剛不可破
    壞,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P. 5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無戲論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輪
    字法門,謂:「一切法空,無自性故;一切法無相,離眾相故;一切法無願,無所願
    故;一切法遠離,無所著故;一切法寂靜,永寂滅故;一切法無常,性常無故;一切
    法無樂,非可樂故;一切法無我,不自在故;一切法無淨,離淨相故;一切法不可得
    ,推尋其性不可得故;一切法不思議,思議其性無所有故;一切法無所有,眾緣和合
    假施設故;一切法無戲論,本性空寂離言說故;一切法本性淨,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本
    性淨故。」
      佛說如是離諸戲論般若理趣輪字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此無戲論
    般若理趣輪字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於一切法得無礙智,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如來輪攝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入廣大輪甚
    深理趣平等性門,謂:「入金剛平等性,能入一切如來性輪故;入義平等性,能入一
    切菩薩性輪故;入法平等性,能入一切法性輪故;入蘊平等性,能入一切蘊性輪故
    ;入處平等性,能入一切處性輪故;入界平等性,能入一切界性輪故;入諦平等性
    ,能入一切諦性輪故;入緣起平等性,能入一切緣起性輪故;入寶平等性,能入一切
    寶性輪故;入食平等性,能入一切食性輪故;入善法平等性,能入一切善法性輪故
    ;入非善法平等性,能入一切非善法性輪故;入有記法平等性,能入一切有記法性輪
    故;入無記法平等性,能入一切無記法性輪故;入有漏法平等性,能入一切有漏法性
    輪故;入無漏法平等性,能入一切無漏法性輪故;入有為法平等性,能入一切有為法
    性輪故;入無為法平等性,能入一切無為法性輪故;入世間法平等性,能入一切世間
    法性輪故;入出世間法平等性,能入一切出世間法性輪故;入異生法平等性,能入一
    切異生法性輪故,入聲聞法平等性,能入一切聲聞法性輪故;入獨覺法平等性,能入
    一切獨覺法性輪故;入菩薩法平等性,能入一切菩薩法性輪故;入如來法平等性,能
    入一切如來法性輪故;入有情平等性,能入一切有情性輪故;入一切平等性,能入一
    切性輪故。」
      佛說如是入廣大輪般若理趣平等性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輪性
    甚深理趣平等性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能善悟入諸平等性,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廣受供養真淨器田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
    切供養甚深理趣無上法門,謂:「發無上正等覺心,於諸如來廣設供養;攝護正法
    ,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波羅蜜多,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菩提分法
    ,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總持、等持,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五眼、六
    通,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靜慮、解脫,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慈、悲
    、喜、捨,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佛不共法,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
    P. 6
    常、若無常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樂、若苦皆不可得,於諸如來
    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我、若無我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淨、若
    不淨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空、若不空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
    供養;觀一切法若有相、若無相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有願、若
    無願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遠離、若不遠離皆不可得,於諸如來
    廣設供養;觀一切法若寂靜、若不寂靜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於深般若波羅
    蜜多,書寫、聽聞、受持、讀誦、思惟、修習,廣為有情宣說流布,或自供養或轉施
    他,於諸如來廣設供養。」
      佛說如是真淨供養甚深理趣無上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供養
    般若理趣無上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速能圓滿諸菩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能善調伏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攝受智密調
    伏有情甚深理趣智藏法門謂:「一切有情平等性即忿平等性,一切有情調伏性即忿調
    伏性,一切有情真法性即忿真法性,一切有情真如性即忿真如性,一切有情法界性即
    忿法界性,一切有情離生性即忿離生性,一切有情實際性即忿實際性,一切有情本空
    性即忿本空性,一切有情無相性即忿無相性,一切有情無願性即忿無願性,一切有情
    遠離性即忿遠離性,一切有情寂靜性即忿寂靜性,一切有情不可得性即忿不可得性
    ,一切有情無所有性即忿無所有性,一切有情難思議性即忿難思議性,一切有情無戲
    論性即忿無戲論性,一切有情如金剛性即忿如金剛性。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真調伏性
    即是無上正等菩提,亦是般若波羅蜜多,亦是諸佛一切智智。」
      佛說如是能善調伏甚深理趣智藏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調伏
    般若理趣智藏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能自調伏忿恚等過,亦能調伏一切有情
    ,常生善趣受諸妙樂,現世怨敵皆起慈心,能善修行諸菩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能善建立性平等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
    切法性甚深理趣最勝法門,謂:「一切有情性平等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性平等
    ;一切法性平等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性平等;一切有情性調伏故,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亦性調伏;一切法性調伏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性調伏;一切有情有實義故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有實義;一切法有實義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有實義;一切
    有情即真如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真如;一切法即真如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
    即真如;一切有情即法界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法界;一切法即法界故,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亦即法界;一切有情即法性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法性;一切法即法
    性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法性;一切有情即實際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實際
    ;一切法即實際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實際;一切有情即本空故,甚深般若波羅
    P. 7
    蜜多亦即本空;一切法即本空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本空;一切有情即無相故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無相;一切法即無相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無相;一切
    有情即無願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無願;一切法即無願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
    即無願;一切有情即遠離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遠離;一切法即遠離故,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亦即遠離;一切有情即寂靜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寂靜;一切法即寂
    靜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寂靜;一切有情不可得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可得
    ;一切法不可得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可得;一切有情無所有故,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亦無所有;一切法無所有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所有;一切有情不思議故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不思議;一切法不思議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不思議;一切
    有情無戲論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戲論;一切法無戲論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
    無戲論;一切有情無邊際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際;一切法無邊際故,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亦無邊際;一切有情有業用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有業用;一切法有業
    用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有業用。」
      佛說如是性平等性甚深理趣最勝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平等
    般若理趣最勝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則能通達平等法性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有情心無罣礙,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復依一切住持藏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有情住
    持遍滿甚深理趣勝藏法門,謂:「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一切有情
    皆金剛藏,以金剛藏所灌灑故;一切有情皆正法藏,一切皆隨正語轉故;一切有情皆
    妙業藏,一切事業加行依故。」
      佛說如是有情住持甚深理趣勝藏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遍滿
    般若理趣勝藏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則能通達勝藏法性,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
      爾時,世尊復依究竟無邊際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究竟住持法
    義平等金剛法門,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邊故,一切如來亦無邊;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無際故,一切如來亦無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味故,一切法亦一味;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究竟故,一切法亦究竟。」
      佛說如是無邊無際究竟理趣金剛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有得聞如是究竟
    般若理趣金剛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一切障法皆悉消除,定得如來執金剛性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復依遍照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得諸如來祕密法性及
    一切法無戲論性、大樂金剛不空神呪金剛法門,初、中、後位最勝第一甚深理趣無上
    法門,謂:「大貪等最勝成就,令大菩薩大樂最勝成就;大樂最勝成就,令大菩薩一
    切如來大覺最勝成就;一切如來大覺最勝成就,令大菩薩降伏一切大魔最勝成就;降
    P. 8
    伏一切大魔最勝成就,令大菩薩普大三界自在最勝成就;普大三界自在最勝成就,令
    大菩薩能無遺餘拔有情界,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畢竟大樂最勝成就所以者何?乃至生
    死流轉住處,有勝智者齊此常能以無等法,饒益有情不入寂滅;又以般若波羅蜜多方
    便善巧成立勝智,善辦一切清淨事業,能令諸有皆得清淨;又以貪等調伏世間,普遍
    恒時乃至諸有,皆令清淨自然調伏;又如蓮華形色光淨,不為一切穢物所染。如是貪
    等饒益世間,住過有過常不能染。又大貪等能得清淨、大樂、大財、三界自在,常能
    堅固饒益有情。」
      爾時,如來即說神呪:
      「納慕薄伽筏帝(一) 鉢剌壤波囉弭多曳(二) 薄底(丁履反)筏攃(七葛反)羅曳(三)
    罨跛履弭多窶拏曳(四) 薩縛呾他揭多跛履布視多曳(五) 薩縛呾他揭多奴壤多奴壤多
    邲壤多曳(六) 呾姪他(七) 鉢剌[口*兮](一弟反)鉢剌[口*兮](八) 莫訶鉢喇[口*兮](九)
    鉢剌壤婆娑羯囇(十) 鉢剌壤路迦羯囇(十一) 案馱迦囉毘談末埿(十二) 悉遞(十三) 蘇
    悉遞(十四) 悉殿都漫薄伽筏底(十五) 薩防伽孫達囇(十六) 薄底筏攃囇(十七) 鉢剌娑
    履多喝悉帝(十八) 參磨濕嚩娑羯囇(十九) 勃[口*陀]勃[口*陀](二十) 悉[口*陀]悉[口*陀
    ](二十一) 劍波劍波(二十二) 浙羅浙羅(二十三) 曷邏嚩曷邏嚩(二十四) 阿揭車阿揭車
    (二十五) 薄伽筏底(二十六) 麼毘濫婆(二十七) 莎訶(二十八)
      「如是神呪,三世諸佛皆共宣說、同所護念,能受持者一切障滅,隨心所欲無不
    成辦,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如來復說神呪:
      「納慕薄伽筏帝(一) 鉢剌壤波囉弭多曳(二) 呾姪他(三) 牟尼達[繼-糸+言](四)
    僧揭洛訶達[繼-糸+言](五) 遏奴揭洛訶達[繼-糸+言](六) 毘目底達[繼-糸+言](七) 薩
    馱奴揭洛訶達[繼-糸+言](八) 吠室洛末拏達[繼-糸+言](九) 參漫多奴跛履筏剌呾那達
    [繼-糸+言](十) 窶拏僧揭洛訶達[繼-糸+言](十一) 薩縛迦羅跛履波剌那達[繼-糸+言](十
    二) 莎訶(十三)
      「如是神呪是諸佛母,能誦持者一切罪滅,常見諸佛得宿住智,疾證無上正等菩
    提。」
      爾時,如來復說神呪:
      「納慕薄伽筏帝(一) 鉢剌壤波囉弭多曳(二) 呾姪他(三) 室囇曳(四) 室囇曳(五)
     室囇曳(六) 室囇曳細(七) 莎訶(八)
      「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能受持者業障消除,所聞正法總持不忘,疾證無上正等菩
    提。」
      爾時,世尊說是呪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諸有情於每日旦,至心聽誦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最勝法門無間斷者,諸惡業障皆得消滅,諸勝喜樂常現在前
    ,大樂金剛不空神呪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祕密最勝成就,不久當得大執
    P. 9
    金剛及如來性。若有情類未多佛所植眾善根、久發大願,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
    最勝法門,不能聽聞、書寫、讀誦、供養恭敬、思惟、修習;要多佛所植眾善根、久
    發大願,乃能於此甚深理趣最勝法門,下至聽聞一句一字,況能具足讀誦、受持!若
    諸有情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八十殑伽沙等俱胝那庾多佛,乃能具足聞此般若波羅蜜多
    甚深理趣。若地方所流行此經,一切天、人、阿素洛等皆應供養如佛制多。有置此經
    在身或手,諸天、人等皆應禮敬。若有情類受持此經多俱胝劫,得宿住智,常勤精進
    修諸善法,惡魔外道不能稽留;四大天王及餘天眾,常隨擁衛未曾暫捨,終不橫死抂
    遭衰患;諸佛菩薩常共護持,令一切時善增惡減;於諸佛土隨願往生,乃至菩提不墮
    惡趣。諸有情類受持此經,定獲無邊勝利功德,我今略說如是少分。」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金剛手等諸大菩薩及餘天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
    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01: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十方诸佛菩萨加持诵经人:《般若理趣分》的十个功德

    窥基大师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中,根据经末佛说的功德,注解归纳为:

    赞曰:自下第二总叹一卷经之胜德,于中有二:初略别叹,后总结叹,此即初也。于中有十德:

    一多劫得宿住智;二所生常精进修善;三魔等不稽留;四诸天常卫护;五终不横死;六无枉衰患衰。谓祸起衰家败身,患谓染疾终无此事;七佛及菩萨常所护念;八令恶灭善生;九随愿生佛土;十从今日后乃至菩提不堕三恶趣。恶趣之言通摄人中三种恶趣,皆亦不堕,谓无形黄门二形女人。

    一、多劫得宿住智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若有情类受持此经,多俱胝劫得宿住智。

    菩提流志大师译《佛说实相般若波罗蜜经》:是人当得宿命智通,能知过去无量劫事。

    金刚智阿奢黎译《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是人当得宿命智通,能知过去无量劫事。

    施护三藏译《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多经》:若人流通此经展转读诵,获宿命智,能知过去俱胝劫事。

    注解:长期受持、读诵此经相应,能获得宿命通,知晓过去无数劫之前,无数前世之事,你前一世、前二世、前三世到无量世之前,是什么,做过什么,都可以清晰准确地知道。

    当然,想证得此神通力,自然需要长期精进大量地持诵,业消智朗,有所相应,而非简单念念。

    二、所生常精进修善

    《般若理趣分》:常勤精进,修诸善法。

    注解:以经力加持故,令行者精进修诸善法,遮止恶法。

    三、魔等不稽留

    《般若理趣分》:恶魔外道不能稽留。

    《佛说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不为一切天魔波旬之所扰乱。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不为一切诸天魔波旬之所扰乱。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切众魔诸恶患难皆不能侵。

    注解:天魔波旬乃是欲界六天之主,被称为欲界自在,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均不敌波旬之力。

    道宣律师见天人时,天人说,虽波旬是欲界主,欲令诸天行恶,帝释、四天王等均不从。

    连天魔波旬都不能侵扰障碍,何况世间小小鬼神?什么精怪、非人附体之类,常侵害于人,若能精进受此此经,何有不除之理?

    你若阴气重,体质敏感,招阴,非人损害,被外道邪术降头等伤害,宜持此经。

    理趣分是佛在欲界最高的一层天他化自在天,对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菩萨、大空藏菩萨、发心即转法轮菩萨、摧伏一切魔怨菩萨等八百万大菩萨和诸天人所说,其教化之机极为猛厉,故真言宗视此经为即身成佛之法要。

    金刚手菩萨、摧伏一切魔怨菩萨皆能力伏三界,降伏一切魔怨,受持者自然能获得他们的护持。

    四、诸天常卫护

    《般若理趣分》:四大天王及余天众常随拥卫,未曾暂舍。

    《佛说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四天大王及余诸天常随卫护。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四天大王及诸余天常随卫护。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多经》:常有四大天王及诸贤圣而作卫护。

    注解:护法神是事业成就之根本,今获四大天王和诸天王常跟随护卫,自然成就一切愿求,免除非人之障碍,消除一切灾障。

    于常规来说,未断惑诸天能赐予世间悉地,如富贵、幸福、长寿、持明仙、隐身、飞行、入仙境龙宫等。

    而诸天常是大菩萨寄位,或证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故也能赐予出世间悉地,引导行者断惑证真。

    五、终不横死

    《般若理趣分》:终不横死。

    注解:根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载,横死分九种:

    一、得病无医或用药错误;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吞食;七、堕崖;八、毒药咒诅;九、饥渴所困。

    按照这个时代的情况,亦包括车祸等意外,亦属于横死,受持般若理趣,能免横死之灾厄。


    六、无枉衰患衰

    《般若理趣分》:终不横死,枉遭衰患。

    衰谓祸起、衰家、败身,患谓染疾,终无此事。衰指衰败,患指疾病等病患。

    七、佛及菩萨常所护念

    《般若理趣分》:诸佛菩萨常共护持。

    《佛说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恒共摄受。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恒常供养摄受。

    注解:由于般若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从般若生,诵修般若理趣,能令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常摄受加持,这意味着,行者能诸佛菩萨之法流连接上。

    我们虽身处红尘,看不见诸佛菩萨,身处一个迷乱偏远的无佛世界,而受持般若理趣分,会获得一切佛菩萨的摄受加持、引导,对于我们的修行而言无比重要。

    你不知道修什么法门,或者不知道如何解脱,证悉地,不知道如何解决现实问题障碍的方法,万分无奈,但是遍知一切的佛菩萨知道,诵理趣分即引发十方一切佛菩萨观察、知道、摄受、加持你。

    八、令恶灭善生

    《般若理趣分》:令一切时善增恶减。

    九、随愿生佛土

    《般若理趣分》:于诸佛土随愿往生。

    《佛说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多经》:彼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一切诸佛及大菩萨俱来迎接,十方净土随意往生。

    注解:临终时保持正念,十方诸佛迎接,可往生十方净土。

    若想解脱,受持般若理趣分,上品精进相应,能证悟空性,了脱生死,永出生死轮回,乃至证极果。

    若未悟心性,则随愿可往生十方净土,以佛力加持及净土胜缘故,得不退转。

    十、从今日后乃至菩提不堕三恶趣

    《般若理趣分》:乃至菩提不堕恶趣。

    注解:恶趣之言通摄人中三种恶趣,皆亦不堕,谓无形黄门二形女人。

    十方诸佛菩萨加持诵经人:《般若理趣分》的十个功德


    无大福德因缘不闻受此经

    《般若理趣分》:

    “若有情类未多佛所植众善根,久发大愿,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最胜法门,不能听闻、书写、读诵、供养、恭敬、思惟、修习。

    要多佛所植众善根,久发大愿,乃能于此甚深理趣最胜法门下至听闻一句一字,况能具足读诵、受持。

    若诸有情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八十殑伽沙等俱胝那庾多佛,乃能具足闻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金刚手!我此经典难可得闻,乃至极少至于一字,应知是人过去已曾供养诸佛,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何况具足听闻受持读诵正念思惟,当知是人决定已曾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八十亿那庾多恒河沙等诸佛。”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手菩萨!若人闻此般若波罗蜜经一四句偈,得八万俱胝那由他恒河沙等如来恭敬供养,何况解义为他演说。”

    注解:若人不曾供养赞叹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不发大愿,不能听闻、读诵、受持此经。

    我们也可以反推,如果你受持念诵《般若理趣分》一生,则说明你曾经亲见、供养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

    现实也确实如此,这个世间上一生专一受持般若理趣经的人,实则微乎其微。

    十方诸佛菩萨加持诵经人:《般若理趣分》的十个功德

    十方诸佛菩萨加持诵经人:《般若理趣分》的十个功德


    诸天供养守护

    《般若理趣分》:若地方所流行此经,一切天人、阿素洛等皆应供养,如佛制多。有置此经在身或手,诸天人等皆应礼敬。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若是经典所在之处,此地则为有诸佛塔。若诸有情爱重此经,常随守护不离身者,是人应受一切世间恭敬供养。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多经》:彼人持经之处,如佛塔庙,一切天人、阿修罗等恒来作礼。

    注解:将《般若理趣分》放在家中,供奉在佛台上,则犹如佛塔,一切天神、阿修罗、龙王等,皆应供养顶礼。你双手捧经,诸天人亦对着礼敬。

    平常若担心家中的佛像没有开光,有非人入宅,将此经放于佛像旁供养,最好常念诵受持,则必有诸天护法神降临闻法顶礼,自然也会加持圣像,令具法流加持力。

    有一些师兄问我,是否有《般若理趣分》的电子版,由于我还未校勘此经,故也未能分享。

    看了一下仁慧草堂的校对,不同大藏经之间,存在着流通时录入的错误。

    十方诸佛菩萨加持诵经人:《般若理趣分》的十个功德


    大正藏:八十亿大菩萨俱

    永乐北藏及乾隆大藏经:八千亿大菩萨俱


    永乐藏和乾隆大藏经在这里出现了错误,为什么?

    《般若理趣分》是玄奘大师翻译的,而大师的高徒窥基大师在注解中说:

    “十万为亿,八十亿者八百万也。

    所言大者略有四义:一、数大,八百万菩萨会集听法故;二、德大,皆具总持等诸大功德故;三、业大,并具妙辩才说法利生故;四、名大,如金刚手等十地满名故。”

    在古代,佛经提到的“亿”,和今天的概念不一样,指十万。八十亿,就是八百万,所以经文存在着前后呼应。

    经文前面云:“与八十亿大菩萨俱,一切皆具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碍妙辩,如是等类无量功德,设经多劫,赞不能尽。”

    后面段落云:“如是上首,有八百万大菩萨众前后围绕,宣说正法。”

    这里的八十亿,亿按十万折算,就刚好等于八百万。

    因此,大家不要觉得乾隆大藏经就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只要有人参与,千百年来流通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

    普劝大家读诵《般若理趣分》,自得无量功德利益,善愿成就,乃至解脱生死证得圣果,往生十方净土。

    在十六会的《大般若经》中,第九会就是金刚经,佛在人间对解空第一的阿罗汉尊者须菩提宣说,显般若不空之空德。

    而紧接着第十会为般若理趣分,佛在欲界最高的天界他化自在天,对文殊、观音、金刚手等八百万大菩萨所说,彰显般若空之不空德,及成佛之秘钥,其重要性可知矣。

    愿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3-7-23 09: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5-19 09: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

    主题

    282

    帖子

    493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542
    发表于 2023-7-23 2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经,版本众多,佛理有些生涩。涉及咒语更是难以判断。不过我整理的还是玄奘法师的版本作为课诵。这版本涉及的几个咒语一佛乘师兄都有整理。算是相对完美的版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8 21:12 , Processed in 0.1235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