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5-21 23:39 |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妙慧同修
- 积分
- 18365
|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海雲繼夢和上【華嚴六科】華嚴密法(二)01
密法是一個很著相的法門, 他不像禪宗, 禪宗本身是無相, 所以你要入比較快. 但是呢, 你要是有偏差, 就會變成狂禪, 頑空, 斷見, 這就是禪宗的弊病. 那麼密法呢, 它有相, 所以常容易落入常見. 當然常見, 從凡夫地來看, 常見比斷見好. 因為常見最少還有一點福報. 斷見連一個福報也沒有, 這個要注意.
那麼因為它(密法)有相, 所以容易著迷. 因此就有很多幻境, 那麼修密的人把很多這種幻境都當作成神祕的神通境界, 這是你自己倒楣. 但你也不必以斷見來排斥它(幻境). 但是呢, 你更不能執著它. 因為修密法中不要去著那些相. 只要你修行有成就會顯相的話, 那你一定要一再的揀別, 驗證. 執著是常有的現象. 如果你能突破, 那是你的善根; 如果你不能突破, 那是你的災難.
相, 如金剛界三十七尊可以適用人形相表達, 也可以用符號表達, 用符號表達的時候, 你就較就不易著相. 我們在做訓練的時候,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把這個有形有相的東西, 跟無形無相的這種感受, 怎麼樣去結合起來. 那個內心的那一種感受才是真實的, 你要把那一種感受鍛練成很具體的存在, 你的法身當下就兌現了.
在密法裡有很多的相, 每一相你都要把他轉化成無相. 就是那個作用(用), 那個精神(體), 比他的相來的重要. 所以有人在修密的時候, 他透過相的存在, 直接從體到用來, 不再透過相. "相”是擺著, 然後從那個相要去知”體”起”用”. 你直接就無相. 體是無形, 用也是無形, 相只是個媒介. 那麼修行的實踐就在這個地方.
所有的行法都是媒介, 禪法是媒介, 密法也是媒介, 念佛號也是媒介, 持咒語也是媒介, 誦經拜佛也是媒介, 所以媒介可以有相. 那你透過這個相, 怎麼樣子感受到那個體的存在, 直接起作用, 那就好了.
所以我們講法身, 報身就在這個地方. 當你直接活在法身跟報身裏頭, 那不是法報身世界嗎? 就沒有化身了. 不要應化身了, 那才是真正的常寂光土. 假如你所活的世界是有變化身的話, 那你一定是在娑婆世界裡. 因為變化身是具體的形相, 只要有相, 一定有前後左右, 只要有前後左右, 一定對立, 那對立一產生糾是娑婆.
那你能不能活在沒有對立的世界裡?
【華嚴六科】華嚴密法(二)03
那法報身的修法, 直接透過事相, 你自己鍛鍊自己, 從體到用, 不經過這個相, 那不是法報身嗎? 清淨法身是體, 圓滿報身是用, 你就沒有百千億化身. 化身是相, 能不能體會? 所以修學密法的要領跟重點就在這裡. 你自己要掌握這個部分. 那麼你的壇城隨時可以展現, 例如, 在你做生意的地方, 你不必擺佛像, 擺香爐, 那叫迷信. 你就在你做生意的地方, 那就是一個壇城. 因為所有的壇城, 不管哪一種狀況, 他都是一個媒介, 都是一個相. 透過那個相, 你怎麼樣去事體, 事, 感受到本體的存在, 然後直接讓它起作用. 那這樣你就活在法報身世界裏, 那就是一真法界.
我們剛開始不行, 不行就要透過相, 如四蔓, 六蔓, 十蔓, 這些都是相, 透過相怎麼樣進入無相, ---- 密法的修學法. 這是一個原則, 我們講修學的宗旨. 這就是修密法中最主要的核心. 其他的都是那個媒介的運用. 金剛界也好, 胎藏界也好, 它所提供的修學方式就是這個部分. 它不是要設很多相給我們去那邊執著, ----- 例如你看一個小孩去摸冰塊, 摸到時他的反應如何. 你所看到的是相上的過程, 但是事實上, 你要看到他內心中的成長是甚麼, 所以在修法人我們稱之為"摸索”. 摸索中, 身是個行為的一個象徵, 真正成長的是你的心. 這裡講心的解脫是經過摸索, 去經驗以後, 你才有真正的解脫.
但是你如果用知道的那種豁然開朗, 那種心開意解, ---那是"知道", (大腦的)知道了對你不會產生實質的影響. 所以我們說--知道叫知識. -而摸索以後, 你感受到的那個部分, 那個叫智慧. 這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只要是你摸索得到的智慧, 它的本身生生世世跟著你. (這叫證量) 但是知道所得的知識, 你可能會因為癡呆而忘記, 即使不癡呆, 下輩子來也洗得乾乾淨淨. 大腦裡是不再存在的, 大腦裡的只有一些習氣. 例如: 上輩子是牛, 那這輩子不喜歡吃肉. 這個叫"習氣". 類似習氣的殘餘知識不是真正的智慧, 它會隨著習慣而改. 但是生命的本能這個部分, 也就是生命中那種因素, 只要是你因為智慧而獲得的, 都屬於你生命的本質因素. 這個部分你要釐清, 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你透過智慧直接感受的比你透過知識去分辨出來的要好. 知識分辨出來的大概百分之八十你會知道, 但是百分之百, 你會忘記. 但是你透過摸索實踐得來的這個部分, 它生生世世就是顯露出來. 那就是我們所說的, 因為你的實踐而兌現, 兌現出來的生命因素就變成你的性德. 性德是你將來成就的菩薩名號, 透過這個菩薩的名號為主, 你繼續無邊菩薩行以後, 等到將來成佛時, 這個性德就是你的佛號.
做這種訓練我們要記住: 相上的, 是供我們運用的媒介, 你透過這個相, 如何跳開相的執著而能融入本體跟作用上面, 直接從這裡來成就. 這個叫"理事圓明", "事事無礙"的修學境界. 那密法從這裡下手, 這個叫做"無上妙法". 如果你抓不到這個要領, 大概密法修學也難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