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23|回复: 0

【老档案】《境界·知见·正命》◎界诠法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学同修

积分
11
QQ
发表于 2011-10-2 15: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境界 佛教中有言:净化身心,转染成净,转迷为悟。染的是外境(事物),迷的也是外境(六尘),心随境则生喜怒哀乐,随称、讥、乐、苦,利、衰、毁、誉而动。不能自在的生存,为之而颠倒。因为不识本性,诸法自性。 随文字,语言的好恶而烦恼不堪。语言、文字是对形象事物的一种假设安立而已。人们为之而取舍,分别。语言文字的描述非真境,可是人们以我执出发,以非为是,以是为非而造业,而轮回受苦报,继而又造业…… 二、知见 为什么会颠倒,因为知见不真、不正,认识不透,没看清楚。妄以偏为正,坚执己见。学佛法在于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依佛言而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体验佛法的实质。 有人以为学佛只要好生的念佛就是了嘛,何必学习佛法道理呢?其实不然,此为知见问题。若不知法(佛所指示的道路)何能依法而修(如说而行,如行而说)。经中的闻思修入三摩地,教理行果,信解行证,无不说明闻教起修的过程和重要性,为此第一点的知见应树起。 如佛言无常、苦、空,依此理而修习,对照自己。有了教理的武器,好对治眼前的境界,为之达到转染迷为净悟。打破灵魂——我执。 三、正命 生活的准则。做为一个佛教徒,生活方式要与众稍不同。以正知见为前导,生活的举止要与佛法相应。以五戒为根本,五戒持好,就是五大布施。法施,财施的动机应纯正,不为名闻,只存供养。做到牺牲无私的奉献,不悭的“舍心”,才能圆满因行,成就果德。 在为人处世上要以利他为务,不可损人利己,多成全别人,好事让人,吃亏是福的思想。不可苟且偷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界诠法师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iqiujiequan 2011平兴寺结夏圆满众僧自恣 2011平兴寺结夏圆满僧自恣日【过堂… 2011平兴寺结夏圆满僧自恣日【上供… 2011平兴寺蒙山施食法会 2011平兴寺夏安居念佛共修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15:18 , Processed in 0.1065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