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80|回复: 0

永恒的地藏菩萨-海云继梦法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发表于 2011-6-10 13: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地藏菩萨为生命中的蓝图, 指导每一众生通往法界 、成就法身。 ———————————————————————————— 地藏菩萨的出处有两大系统:一者为显教的地藏三经,即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另一为密教的《 大日经 》。 大日经的图像即胎藏界曼荼罗,于此曼荼罗有两处地藏菩萨的讯号:一处为 地藏院中的北门 地藏尊 。 一处为本门进来后的释迦院中内坛之 无能胜明王, 此 乃地藏菩萨在大乘佛法中地位确立的根据 ,然何以拥有此地位而居要席, 则不为人知 ,是乃教徒不愿知其所以然也。 《地藏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将末法时代苦难众生的救度使命付嘱于地藏 菩萨 ,何以不付托给观音 、普广 ,或其他大菩萨 ?何以不多付托几人?何以故? 何以有此付托而于其他宗教则无?这表达着什么意涵? 佛陀来到世间成佛,所教导众生的到底是什么?这一类的问题总结到《妙法 莲华经》中的「 佛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 」、「所谓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 《法华经》中的此一命题,正好与《地藏本愿经》的一连串疑情相勾索! 祂 说明着 佛陀真理的存在 、教导 , 与世间的无常性相结合 ,构成了 法界真理 存在与运作的原貌 ,并透过此一示现 ,而 彰显 《华严经 》中佛境界的实相 ! 「 佛知见 」指的是什么?随着历史的演进 、佛教思想的发展 ,各宗各派的见解 多不一致 ,人言人殊 ,但是「那个」目标虽是一致的 ,可是言此目标却名目繁多、 内容深浅广狭不一,所以「一大事」之因缘亦变得渺茫而不清,此一大事因缘 本来具体而清晰,却反而迷惑不清。今试以第四期佛教思想之展开,以新古典 佛教思想之立场, 重新全盘解释 如后: 佛陀的教化分 真 、 妄 两部分,传统的说法约 真谛、俗谛 。 真 约法界结构及 法界生命言, 妄 约世间结构及世间生命言,而佛陀的开示即约此二,以令众生 知苦集灭道而出此世间之妄,并达于法界之真耶!故约令知此世间之妄,而有 本愿经中言地狱六道之苦论,重此世间苦的叙说,用儆世人莫贪此三界之火宅; 此经唯略言称佛名号之功德,实乃略提法界因缘之殊胜,用令世人钦慕法界之 功德欤! 此唯约总纲而言,兹细分述如下: 「世间结构」或称七情六欲,三毒五盖等等之所形成,非无道理。今约基本 构成元素而言,约「 所 」 即称六尘 ,约「 能 」 即称五蕴 。换言之 ,世间结构 的基本元素即是五蕴六尘之相应而产生,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五蕴即是 色受想行识,各家对此解释繁多,兹不赘。 约 行法 言「 界分别观 」,不论 四大、六大、七大,六尘、六识、六根等,皆可行之;然 约知见 , 唯以此 六尘都摄其余 ,五蕴之色蕴自含六尘 ,然六尘中 ,前五尘属单一尘境,第六尘 的「法尘」有 单一尘境 及 综合法尘 ,综合法尘中又有 纯法综合法尘 及 色法 综合法尘 ,此中种种原子分子化的过程 ,不在本文范围。然 就法尘与色尘的 交融过程中所产生的色法综合法尘 ,即 已穷尽人间一切生死轮回 !约略 言之,今举法尘与声尘之例: 当法尘(指单一法尘)与声尘(单一声尘)相结合,成色法综合法尘时,此 生命即是乐神;此中自有五蕴中的色蕴与受蕴之作用,此即 五蕴六尘之相应 而成生命 !若单一法尘与单一色尘相应即成画家。是故,此中的五蕴与六尘 之相应,非三言两语所可道尽个中理论之奥妙,因之五色尘与法尘之结合, 其中已有无量的五蕴识及八识识之运作,此皆非大脑思维所可及, 唯于 「 三昧境 」 中可见之 ! 此 五蕴六尘的相应是世间结构的诞生 ,也是世间生命诞生之原由 ,若约上帝 创造万物亦不过如此而已! 一切皆是 「 能 、所 」 的因缘相应 ,若是法尘与触尘 相应,则生树神、风神、山神等, 五蕴之运作皆在色蕴与受蕴 耳!若是纯法 综合法尘乃「无色界」生命耳,若纯五色尘即「色界」人耳! 五蕴运作若在 想行识蕴中,众生业力较大 耳! 故而有念、识、概念、意识形态之复杂性, 此皆世间结构中的森罗万象。 此世间结构与生命的现象是一种无常的状态 ,以于因缘之结合 皆因 「 因缘和合 」 之故,而有和合之变化固有无常,此乃 因缘非人之意志所能控制 ,故 世间的 存在与生命是受制于因缘 ,而属有限生命及有限的存在,此有限的存在相对于 无限的存在,是名: 虚幻不实 也! 五蕴六尘的相应所生的世界与生命,皆受制于外在的因缘故不实,此之生命曰 「凡夫种性」; 而真实的生命则是如来种性,此即法界结构之生命,又称为 「法身」。然法界结构及法身又是如何产生的 ,此乃 佛知见中最为殊胜 的部分。 相对于世间结构而论, 法界之产生乃菩萨愿力与众生业力之相应 ;菩萨愿力 为能 ,众生业力为所 ,能所相应而生法界及法身 ,此一理论架构亦不在本文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3: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所欲言者 ,乃 由世间结构转移到法界结构 中所须的卦限转移 ,此一卦限转移
    所需的媒介即是菩萨种性 ,亦即菩萨道中的广大愿力,而 此广大愿力之确立,
    即以地藏菩萨为代表 ,本愿经之存在即在说明此也!而末法度生直到弥勒降世,
    责任 由地藏负责之本义即在此菩萨种性中的广大愿力 ,故本愿经中的地藏菩萨
    称为「 永恒的地藏菩萨 」即指此也!

    于此,地藏菩萨有多义,兹略举之:
    一、地藏菩萨用以说明世间结构及世间生命存在的不实与苦难,让众生得以确实
    了知无疑!

    二、地藏菩萨用以说明 培养菩萨种性是出离世间苦的不二法门,确定菩萨悲愿
    之行法所在 !

    三、地藏菩萨用以说明法界结构与法身的真实性,并突显如来种性的存在,劝往
    法界的真实指标。

    四、 地藏菩萨因此而为生命中的蓝图,指导每一众生通往法界、成就法身的
    总因素 。

    基于此 ,《地藏本愿经》中有 文殊 、普贤 、观音 、弥勒四大菩萨 ,正是中台八叶院
    中四维之四大菩萨。换言之,此四大菩萨用 表真理核心运作的总枢纽 ! 地藏
    菩萨之地位 ,正是此四大菩萨的总代表 ,此乃就本愿经言,突显《大日经》中
    地藏菩萨的地位。

    本愿经中有佛嘱托地藏 ,在弥勒应世之前的度生事业 ,此者大日经又如何交待呢?
    此于曼茶罗中亦可见到。即 释迦院 中 ,释迦文佛 的宝座上 ,有无能胜明王及无能
    胜妃的内眷属 ,此即明示: 无能胜明王及其眷属 ,皆释迦所化现 !而无能胜明王
    即地藏菩萨之教令轮身。换言之,在此曼茶罗中,三身即:
    释迦牟尼佛 为 自性轮身
    地藏菩萨 为正法轮身
    无能胜明王 为 教令轮身

    此 「三身一体 」为末法度生之理体也 ,是故地藏菩萨之永恒性由是可见一斑 !
    永恒的地藏菩萨 不仅本体永恒,其妙用亦属永恒 !! 在曼茶罗中分有东、南、
    西 、北门:南门与北门为修学入门处:南门为智德门 ,北门为福德门;福德门的
    主尊即地藏院之地藏菩萨,此地藏院召示的 行法即以地藏菩萨为代表 ,此代表
    行法即称为圆融道 ,相对于南门的圣解脱道!

    圆融道的行持简单,有三要件,即:
    一、 对三宝具足信心。
    二、 尽形寿奉行菩萨道。
    三、 尽此一报身, 日日行归零功课。

    此圆融道不谓证空性 ,缘尽即入法界!若此发愿 ,行而不力 ,亦得生极乐净土,
    所谓「得力即入此门」已 ,转入观音院。此者 以观音之大悲为根本 ,并 本地藏
    菩萨之广设方便 而 行菩萨道 !即 经 西北隅之 观音尊 ,而径登 东北隅之弥勒尊
    ( 成佛 ,入法界 ) ,此即 圆融道行法之殊胜 也!


    此皆 约理 上称「永恒的地藏菩萨」。本宗有月霞尊者一系,下传慈舟,再传
    梦参,梦参嫡传继梦。 此中,梦参复承弘一并传继梦之 华严兼弘地藏一门 。
    此乃 吾宗三代之传 也 ,故而有华严兼弘地藏之风也。如何弘扬地藏法门 ,允非
    印印地藏经、讲讲地藏经、唱诵地藏圣号,即是弘扬了事。 吾等广设方便,
    以斯大愿大悲之行 ,而有每年斋僧之盛事 。 此一斋僧盛事,已列为 贤首宗
    华严斋僧 的每年的大事记! 并借此推广地藏菩萨的圆融道法门 ,此乃 约事 称
    「永恒的地藏菩萨」。

    何以每年七月斋僧与地藏菩萨有关?这是佛教界 一连串美丽的错误 所造成的
    伟大结果 ! 这一连串的美丽错误是历史的偶然,简单的条列如次:
    一、把「 目连救母 」 误以为地藏 救母,所以有斋僧。
    二、将 阿难的 「 焰口 」, 误以为盂兰盆 法会。
    三、 错认 「地藏和尚」为地藏菩萨。
    四、误以为 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为解夏日)是地藏 生日 。

    因此就把目犍连斋僧救母,植为地藏生日斋僧修功德,又将七月称为 教孝月 ,
    因而佛教界年年七月有斋僧活动。 本宗即于此基础上,统合民间习俗,并
    将胜义谛之法幢高举 ,每年斋僧期间并推动 圆融道法门 以及各种 传法灌顶 !
    为让地藏菩萨之法门得以 具体落实 ,并 传诸久远 ,庶几不负世尊之付托也!

    贤首宗 之 华严斋僧 法会 ,是一个 隆重的地藏修法活动 ,是 道道地地的实践学 !
    目地在兑现圆融道的殊胜 ,而非一般的民俗活动;所以 ,每年我们都动用大批
    的文物,用以彰显菩萨之胜德大观,并 推动生命教育,是为实现经中的期许 !
    广设方便 ,令此末法时期众生 ,得遇如来胜教而知离苦得乐 。为免斯菩萨尘劫
    劳苦,吾宗亦许广设方便,协助菩萨教化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3: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經中所闡述的地藏菩薩 



       就地藏經而言,圓融道即是圓世間生命以入法界之生命!

       此即逕由菩薩願力大於一切眾生業力之總和而圓入法界!!

      ────────────────────────────



    經典有其一貫的語言模式與思惟模式,此一模式之形成,應是印度行者之

    一貫立場,且此立場亦必出自瑜伽行法中的「定中見」之後而產生的;

    一位譯經家若無此定中見的經驗,必不能以此世間結構中的景象來述說

    其定中境界與定中生命之情形,而此「定中境」與「定中生命」,即是

    法界與法身之概況。



    定中境與定外境即是法界與世間之別,然欲入定中境,必藉由「入定」之

    卦限轉移的樞要,此云「入定」或「定中境」、「定中見」,亦可稱其為

    「入三昧」或「三昧境」、「三昧見」。其中的「三昧見」實是三昧力,

    以三昧力能轉業力故,定中見之作用非唯巨大而己,眾生業力能深巨海、

    能敵須彌、能障聖道;唯此三昧力能化解眾生業力!唯此三昧力能轉化業力!



    然而,入三昧之觸點,是每一行者必備的訓練過程!此訓練即是聖解脫道

    的第一功課,欲至此一「修行開始線」,則必需具備「資糧道三要件」,

    以及前行中的「四項修法」;若是尚未具足此二條件,即欲入定或入三昧,

    則是徒託空言,無有是處!此二部分統稱為「前行資糧道」,唯有具備此

    技術面與工程面之要件後,禪觀行法方能入三昧。



    又,於定中之見,其生命是活的、成長的!是故行者入定後,不可內守幽閒,

    否則,雖真亦萎,故稱焦芽敗種!因此行者必須將其生命定於「永恆的成長」

    或「無盡的超越」中,唯能具此二要件,方屬大乘行者!  此中,必擁有

    無盡的菩薩願力,而此願力必大於一切眾生之總和,亦唯其如此,方為

    普賢行者,方為普賢乘之一員。



    《地藏經》之所闡釋,即在此前提下所開展出來的境界,此一境界,地藏三經

    統稱為「一實境界」,此即《華嚴經》中的「一真法界」,亦即普賢乘中的

    「果地覺」。先提果地,後廣陳因地世間結構中的「眾生心性」與「六塵五蘊」

    之相互作用,此行文結構為《地藏經》等性宗經典的語言模式與思惟模式,

    三部《地藏經》全在解析世間結構以及世間生命所陷入泥沼中的狀況;而

    《地藏經》中所提出的地藏菩薩,則是指──行者生命中,此一生命因素

    的行徑與作用,而此地藏菩薩的生命作用即是圓融道的直接卦限轉移作用。



    換言之:地藏菩薩乃直示世間眾生的生命結構,尤以識性發達之眾生依於

    大腦之作用而法塵飛揚,易於與識、想、行相激盪,故云心識無定,欲修定力,

    亦以大腦推理之一廂情願、自以為是、想當然耳的「自定義定」而自以為定,

    那哪是瑜伽行法中的定!?



    故地藏三經直取圓融道之大願力,以法界結構必須有兩項必要條件──即

    菩薩願力與眾生業力相應!此相應之情形,即構成圓融道中圓融之定義:

    「圓融」乃圓融真與妄,圓融世出世間,故于普賢乘中稱為世出世間,而

    不許世與出世間相對立,此一圓融,不只理上圓,事上亦圓;既在事上能圓,

    是故不僅「理事圓融」,亦許「事事無礙」矣!



    故就地藏經而言,圓融道即是圓世間生命以入法界之生命!此即逕由菩薩

    願力大於一切眾生業力之總和而圓入法界!!  既無須經由淨土而再起

    聖解脫道之行法;亦可經由此圓融道而圓瑜伽行之禪觀,超越中觀義學,

    逕登華藏玄門!!  此不僅圓果,亦圓因。  易言之,圓融道金三角之殊勝

    行法,乃普賢乘中切中之切,當此末法中,對那些於聖解脫道的瑜伽行、

    禪觀行法失去依學標準的慕道眾生而言,圓融道無疑是堅淨信菩薩與普賢

    菩薩等……一再為後世末法眾生請法之根本標的。圓融道中的「歸零功課」

    即懺悔法門,「行菩薩道」即發廣大願,為自己在法界中定位之標竿,

    而「對三寶具足信心」則是一切願力之基礎!



    所以,地藏菩薩作為生命中(世間生命與法界生命)卦限轉移的關鍵,正

    說明此一生命因素為──生命中,由世間轉入法界的觸媒,正是圓融道的

    總關鍵。以是故,地藏菩薩為因地眾生圓融道之本尊,普賢菩薩為果地

    之本尊,所以,法器表法一頭為錫杖、一頭為五鈷杵,是此之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11-6-11 14: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霞尊者一系,下传慈舟,再传梦参,梦参嫡传继梦

    礼敬以上众法师
    祝愿大众: 从布施起,圆六度行,福德茂盛,智慧深广,破除我执,消灭烦恼,往生极乐,皆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2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6:47 , Processed in 0.1036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