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49|回复: 1

请问藏传佛教的僧人直接学习佛经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29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238

    主题

    557

    帖子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15
    发表于 2018-1-23 16:0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看藏僧好像把主要精力都在学习藏密大德的论典。而汉传佛教的僧人主要学习的是佛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29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238

    主题

    557

    帖子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7: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密宗黄教考格西,所学的所谓的五部大论,都没有佛经,其中《释量论》是讲因明学的,《入中论》是印度自续派月称的著作,《俱舍论》是讲小乘佛法的,《律论》是讲戒律的,真正讲佛法的是《现观庄严论》。”这纯属不懂佛教的外行观点!
    这种观点和有些人所提倡的“学佛先要读经,看不懂,可以查字典”的观点如出一辙。经学没有传承,只靠查字典自学,所学得的只有字面上的僵死的点滴知识,没有活的法脉思想续流。
    世俗武功杂技尚须师传,改变人生的佛法真髓,岂能无传承,凭自己的瞎摸索就能得到吗?禅宗的慧可断臂求法,慧能密室受法,难道得到的只是写在纸上的经典秘籍或一领破袈裟吗?
    如果,经可以自学,戒也可以无师自受吗?根据弘一法师的说法,唐宋以下,汉地比丘戒脉已断,至今虽在传戒,但无戒脉。
    《五部大论》是什么?是佛经义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大智菩萨对佛理研究的结果。佛典由“经”和“疏”两部分组成的,五部大论属于解释佛经的疏论。
    ‘佛经’和‘佛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佛经只指“佛陀语录”,佛法的‘法’有:存在、事物、规律、道、知识、教义、学说等多种含义。
    什么叫佛法?凡是符合三藏教义的言行都是佛法,佛法不是单指佛经佛语。弥勒《宝心论》说“以正知依教解说,符合解脱道义者,其说等同于佛语”。
    佛教‘四依’‘四不依’原则的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意思是:言说正确与否依法理为准,不依言说者为准,即其言若合法义道理,无论谁说都应信受,若不合法义道理,虽佛说也不应盲从。这也是佛教和邪教的分水岭。
    外行以为‘学佛读佛经便可,何必学疏论’。殊不知,佛经浩如烟海,仅《大般若经》汉译文就有六百卷。而且,《般若》只是开示空慧一个方面的,佛教义理广如大海,还有十万颂《华严》等存在于许多文种的很多佛经,只从一两部经典,理解佛教,就难免犯盲人摸象之过,何况一经也毕生难以穷究。
    其二,佛陀应机说法,随缘解答,各种经典、各个时期所说的法都不一样,如有时说有,有时说空,有时说三乘,有时说一乘,有时说众生具五性,有时说众生只有一性——即佛性,等等。
    即使是再聪明的人,碰到此类问题,若不靠龙树、无著等地上菩萨的疏论和历代善知识的解说,就会一筹莫展。
    如有些人以唯识八识说为‘正宗’,侮蔑持六识说的大小乘为‘外道’,以小乘戒律为标准,攻击密宗为‘邪教’等等。犯了瞎驴吃草,只见一面的毛病。因此,重经轻论是纯属外行之见。
    所谓“所学的五部大论,都没有佛经”的说法,也是十分可笑的。
    “五部大论”中的法称《因明释量论》不仅介绍了世间通用因明知识,而且,批判了诸外道错误知见,从逻辑的角度对四谛义、人法二空、遍知佛慧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故称“论中论”,“打开佛教理门的钥匙”。
    因此,格鲁诸大学院,将《因明论》定为五论中的“第一论”。
    由于藏传佛教中几个被称作学术性教派的格鲁巴等使用因明认识论,使佛教脱离随意解释的玄学弊端,进入用严格推理论证的高度理性化轨道起到了重要作用。
    弥勒《般若现观庄严论》将浩如烟海的般若诸部经义概括为八品七十义,故是般若疏论。‘经疏’虽非‘佛经’,但于佛经等效。如前引弥勒《宝心论》所说。
    龙树《中观论》是般若深意空理的解说,月称《入中观论》是中观和十地经义的疏论,是学中观必修之课。故说‘不学中观,不知空义’。
    世亲《俱舍论》是佛教知识库,其中见解虽属小乘经部,但其蕴、处、界、四谛、五法、六道等知识是三乘佛教通用知识,故说“不学俱舍,不知佛教的博大”。只有不懂佛法的外行,才将《俱舍》视为‘小乘论’而轻视之。
    若说‘小乘’,《僧律》才是真正的小乘律,但别解脱戒是佛戒基础,大乘弟子的皈依、十善戒,僧戒都依四分律。难道将僧戒视为‘小乘律仪’而可以不受吗?
    五部中的律学论是功德光的《律经本颂》是有部律的概论。上述五论虽是‘论’,也是解说经典的‘疏论’,怎能说五部中‘无经’?看来这位企图贬低“五部大论”的人,不但没有读过“五部大论”,而且连其内容简介都没有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10:20 , Processed in 0.1176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