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89|回复: 4

[原创文章] 施食的根本与真正利益(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5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55
发表于 2009-10-17 2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世尊在《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中明确指明该以何种心态去施食。
  
  我于处处经中。说世间出世间由偏说。悲田最为第一.
  
  尔时世尊告月爱菩萨。善哉大士。真是大悲。修大悲者。愍伤一切故。问我此事。汝当善听。
  
  是故汝等当起大悲救其苦难。
  
  行者尔时应当起大悲心而语之言。
  
  善男子。若有菩萨不着己乐。救于彼苦。薰修大悲。一切利安。如法施行。此人真是大悲菩萨。是人已为行观音行。一切诸佛授手摩顶。诸尊菩萨所苦爱护。一切贤圣视之如子。
  
  系心不乱想六趣众生种种苦恼。如向所说。既见此已。悲泣盛彻欲救护。复想己身乘宝花台飞到其所。调身按摩流泪如雨。欲灭其火陪复悲哽。痛彻骨髓(若心不相应者。当想一切饿鬼如己所爱父妻子)如是作观十四遍已。
  
  世尊在经中明确指出,如法施食者是大悲菩萨,是人已为行观音行。
  
  我们施食须如法行持,如何是如法行持?是念咒的咒音要准确到什么程度,碗里多少米和水,一定要在什么时间,要冲什么方向吗?如果只做到这些,就叫如法行持,世尊在经中又何必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以慈悲心来行持。世尊在经中告诉我们施食者的功德等同弥勒菩萨,是不是我们只要念念咒语,然后把水米一撒,就能利益众生,我们的功德就等同于弥勒菩萨,就可以等着弥勒佛来为我们授记?就有了佛说的施食行者的二十种利益?如果一切功德利益这么简单就能获得,那无数圣贤何必要修苦行,何必要持戒,何必要忍辱,何必禅定?
  
  从经文开始,世尊愍念恶趣众生—将欲演说胜大悲秘密善门—心中密放月爱慈光—照见所有悉皆明澈—汝等且观六趣受生种种苦恼,到月爱菩萨悲泪满目请佛教我等救护之法,世尊赞叹月爱菩萨,真是大悲,修大悲者。到世尊宣说甘露味法,不可思议,具大慈悲,能碎三恶道广大业山,能令菩萨速得如来一子之地,能成就一百一十种大慈悲心,能令持者现身证得大悲轮顶王陀罗尼大悲不坏藏三昧门。世尊在教授具体咒语方法前每一时,每一句话都在反复为我们显示,赞叹修持慈悲心才是施食法门的根本。
  

  在本经中,我们看到世尊宣说这个法门时心中放的是慈光。
  
  大般涅槃经中(十五—梵行品)世尊:
  
  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习慈心。能生如是无量善根。
  善男子。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若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
  
  这里佛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只有用慈心悲心为众生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华严经》: 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有时我反思一个问题,世尊教我们为饿鬼道的众生施食,为什么这些众生会落入饿鬼道?经中说:以颠倒愚痴不肯求出世之乐。恋着三界具造众罪。业力所感生饿鬼中。又说:是诸饿鬼皆由前世愚痴颠覆。恼贪溥着心刚如铁。但乐规求剥削他人不知厌足。问题:如果我们布施的对象不是我们看不见的饿鬼道众生,而是眼见,身受的,曾给我们造成很大伤害的,就在我们身边的造作恶业的众生,我们还会不会以慈心,悲心,去对待他呢?假如,我们知道这个恶人落入了饿鬼道,正受着种种业报的苦恼,我们还会不会像现在一样去施食,去按世尊教导的方法,心中充满慈光,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嗔恨,报复,解恨的心,而以无限的慈悲之心并且很热衷的去做这件事去利益他?
  
  我不敢说别人,我只说自己,我缺乏这份勇气和慈心悲心,我心中放不出像佛一样的慈光。作为一个佛门弟子,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做施食的最初动心,是否真的是以慈心和悲心去为了救拔苦难的众生,还是只为获得施食的利益?说法的世尊,与请法的月爱菩萨,皆是大慈大悲,那我行持这个法门的行者是否与世尊与月爱菩萨一样,以大慈大悲的心地,因慈悲苦难众生而去施食?即便是没有大慈大悲,小慈小悲有没有?答案是我只想获得施食利益,根本没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我从开始到现在,贪求利益一直都是我施食的动力,虽然我也有些微的善心,也想利益众生,但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以贪求利益的心理去施食,想利益众生岂不是空谈。只想贪求利益,自己的心黑漆漆都落入饿鬼道中去了,谈何去为饿鬼道众生拔苦与乐?佛教我们施食是光明正大的去做,我为什么不光明正大的去做?佛说法时心中密放月爱慈光,我为什么不向佛一样也在心中放出月爱慈光?反而还是像以前一样,贪嗔痴不减,反而更多,妄想用自私,贪利的心去利益众生?为什么?因为我不肯担当,不肯真付出,我还是攥着自己的自私自利,自我执着不肯放开。
  
  慈是给予众生安乐的力量源泉,慈是吸引力,慈心是招引众生前来接受施食行者施食的原动力。能够学习并行持施食法门的都是心存慈善的,知道这点,就要护住自己的善念,决不要让贪念蒙蔽了光明。要打开心,勇敢担当,用清净心,慈悲心穿越时间和空间去利益无边众生。在解脱的道路上,有无数的佛菩萨在前方用慈悲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我们才能追随,前进,我们必须认同我们也能和诸佛菩萨一样勇猛精进,我们也能以慈悲和智慧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我们敢于照亮自己的同时才能利益别人。我们耕耘,付出但我们不问收获,也不必问收获,佛在经中已经告诉我们:月爱当知此人功德与弥勒菩萨等。所以者何。是善男子。若能振发丈夫之人日日修行。一日施食。一天下饿鬼皆得食吃。多日施食。十方六趣一切饿鬼尽得饱满。如是菩萨所得福聚不可思议。难可测量。不觉不知。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我们施食只想着获得世俗的一些福德,不是得少为足吗,佛亲口宣说的:施与清凉甘露美味,毕定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觉不知,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更是我们所希求的无价珍宝吗?尤其是不觉不知,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不可言!
  
  世尊教我们施食时,反复强调慈悲心,甚至说:善男子。我今分明语汝。是持咒者于弥勒佛前。若不得授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贤劫次第成佛者。我则堕于欺诳众生。成道已来所说经法一无是处。还不是为了给我们希望和鼓励,教我们善护念,教会我们自己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让我们真正获得施食的利益,让我们真获得智慧福报而得到最终解脱。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徒弟自己不肯担当,老指着师傅为自己出头,能学会什么?活都让师傅干了,徒弟什么也学不会的。世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一个修习慈悲心的大方便法门,如果我们还不如法去做,那就如世尊在经中所说的:善男子。谁有智者见如是利而不受持。当知此人失大利益。虽说我们的定力慈悲心还不能对身边的众生具足慈悲,利益很多的众生,但只要我们去做,只管去做,天长日久,像我这样的恶劣凡夫俗子我都相信能培养出圆融无碍的慈悲心,何况诸位师兄本具大善根呐。在这样的贪欲横流的社会情形下,作为佛子,作为施食行者,我们先不要陈义过高,谈玄说妙,先脚踏实地,真正如法行持施食,尽自己的力量,担当一份责任,担当一份社会的道义,为这个社会,为众生挑起一份如来家业,用慈心,悲心施食,用慈心,悲心化解法界众生的戾气,怨气,而我们付出的不过是每天用十分钟认真的,如法的,不思回报的去施食而已,相信我们如法修持此法门都能走上智慧解脱之路。

 再让我们结合大般涅槃经与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来学习施食应有的心地,(召请彼已。尔时十方一切六趣饿鬼鬼神悉赴集。瞻仰行者。如见父母。行者尔时应当起大悲心而语之言。)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是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食时。常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得大智食。勤进回向无上大乘。愿诸众生得善智食。不求声闻缘觉之食。愿诸众生得法喜食不求爱食。愿诸众生悉得般若波罗蜜食皆令充满。摄取无碍增上善根。愿诸众生悟解空相得无碍身犹如虚空。愿诸众生常为受者。怜愍一切为众福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慈心时。凡所施食应当坚发如是等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浆时。当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趣大乘河饮八味水。速涉无上菩提之道。离于声闻缘觉枯竭。渴仰求于无上佛乘。断烦恼渴渴仰法味。离生死爱爱乐大乘大般涅槃。具足法身得诸三昧。入于甚深智慧大海。愿诸众生得甘露味菩提出世离欲寂静如是诸味。愿诸众生具足无量百千法味。具法味已得见佛性。见佛性已能雨法雨。雨法雨已佛性遍覆犹如虚空。复令其余无量众生得一法味。所谓大乘非诸声闻辟支佛味。愿诸众生得一甜味。无有六种差别之味。愿诸众生唯求法味无碍佛法所行之味。不求余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浆时。应当坚发如是等愿。

  结合大般涅槃经来学习施食的慈心成就与大慈

  佛言。有。善男子。菩萨若于诸众生中三品分别。一者亲人。二者怨憎。三者中人。于亲人中复作三品。谓上中下。怨憎亦尔。是菩萨摩诃萨于上亲中与增上乐。于中下亲亦复平等与增上乐。于上怨中与少分乐。于中怨所与中品乐。于下怨中与增上乐。菩萨如是转复修习。于上怨中与中品乐于中下怨等与增上乐。转复修习于上中下等与上乐。若上怨中与上乐者。尔时得名慈心成就。菩萨尔时于父母所及上怨中。得平等心无有差别。善男子。是名得慈非大慈也。世尊。何缘菩萨得如是慈。犹故不得名为大慈。

  善男子。以难成故不名大慈。何以故。久于过去无量劫中。多集烦恼未修善法。是故不能于一日中调伏其心。善男子。譬如剜豆干时锥刺。终不可着。烦恼坚硬亦复如是。虽一日夜系心不散难可调伏。又如家犬不畏于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嗔恚难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是故此心难可调伏。以是义故不名大慈。复次善男子。譬如画石其文常在。画水速灭势不久住。嗔如画石。诸善根本如彼画水。是故此心难得调伏如大火聚其明久住。电光之明不得暂停嗔如火聚。慈如电明。是故此心难得调伏。以是义故不名大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初地名曰大慈。何以故。善男子。最极恶者名一阐提。初住菩萨修大慈时于一阐提心无差别。不见其过故不生嗔。以是义故得名大慈。善男子。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无所拥护名为大舍。若不见我法相己身。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是名大舍。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善男子。唯四无量能令菩萨增长具足六波罗蜜。其余诸行不必能尔。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次第方得出世间者。善男子。因世无量得出世无量。以是义故名大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95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572
发表于 2009-10-17 22: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文 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28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02
发表于 2009-10-18 1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主题

19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准提功德聚,寂静心常诵。一切诸

积分
2820
发表于 2009-10-18 19: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8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禁止发言

积分
85
发表于 2012-6-2 03: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10-25 20:17 , Processed in 0.1133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