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84|回复: 1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7 19:49
  • 签到天数: 122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178

    主题

    0

    帖子

    70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习佛近善平天下

    积分
    20356
    发表于 2016-11-10 14: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无别 于 2016-11-10 14:12 编辑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文/大安法师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这段文句不在九品往生章的里面,是在序分义里面,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往生之处之后,就恳请释迦牟尼佛教导往生的方法。韦提希心里在想,往生到西方净土那样清净庄严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高的修行功夫,也就是要有定善才能往生,她就请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而释迦牟尼佛却是观机施教,知道阎浮提的众生烦恼习气非常厚重,大多数众生的心都是散乱动荡,如果不能舍去分别攀缘之心,那么思惟正受的清净境界是不可能显现出来的,所以就不能仅仅是宣说定善之门了,就要为适应更多的散动众生的机缘来开显一个方便,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开三福之行,因为韦提希夫人并没有请求这样的三福,她请求定善,然而释迦牟尼佛却宣说了散善的三福。这里有一个用意,就是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缺乏,信心难以建立的原因就在于智慧的不足。为了培植众生的智慧,给他们一个过渡,一个桥梁,先让他们修福,修福修到一定程度,就能转化为智慧,福至心灵,有智慧他们才能相信念佛往生净土一法。如果直接从信心契入,这对于少数宿世善根深厚的众生有可能性,但对于大多数众生来说,是很难去契入的,所以佛让众生先修三福。
       
        第一福是世间的福。“孝养父母”,就是我们念佛行人一定要行孝道。“修十善业”,十善业把杀业放在第一位,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止善,如果进一步,从积极的行善来看,不仅不能去杀生,而且还要放生;不仅不要偷盗,而且要去布施;不仅不要去邪淫,而且要修清净梵行;不仅不能打妄语,而且要诚实,要质直,要和诤,要柔软。对于贪欲重的要修不净观,对于瞋恚重的要修慈悲心,对于愚痴重的要对因缘观,要契入,这就是修十善业。那么这就是修世间的福。

        那么第二个是戒福,与世间的福德相比,那戒德更高了,因为是在修出世间法,由戒能够感得菩提之果。“具足众戒”,这个戒有多种了,三皈依、五戒、八戒,乃至于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不犯威仪”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当中,都要为这些戒作方便威仪,怎么叫方便威仪呢?比如我们的身业,你不能一天到晚就是跑来跑去,摇头晃脑,坐在这里也架着一个腿,躁动不安,你身业一定要安静,端庄。口业,你不能一天到晚就讲那些街头巷尾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这家长那家短,一天到晚就讲这些,言不及义。意业就是不能有邪思邪想,一定要保持正念,观照诸法的苦空无常无我,系心在佛号当中,一心正念。身口意三业都是很宁静祥和的,为你的戒律作方便威仪。

        那么第三个就是行福。“发菩提心”,这对于净业行人非常重要,这个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所以发菩提心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命目标是把成就佛果菩提作为我们唯此为大的生命目标,这样我们的心量一下子就打开了。“深信因果”,一个能够深信因果的人,他必然在内心建立一个自我防御系统,他一定能做到自律、慎独;不信因果,他就是胡作非为,或者是一个伪君子。“读诵大乘”,就是对大乘方等经典要读诵,因为这些佛经都是从佛的实相般若流现出来的文字般若,能够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读诵经典,就能开发我们的智慧,那么我们的智慧眼开了,就能够厌离娑婆的苦,欣求极乐的涅槃。“劝进行者”,这是教我们自己开发智慧得到利益之后,也要让一切众生得到这个法雨的滋润,要把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要传播出去。

        那么这个三福,佛特别告诉韦提希,这三种行业,是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这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以这个三种行业来庄严他的净土,都以这三种净业来圆满他的佛果菩提。佛都这样做,我们难道还不能这样去做吗?针对这三福,善导大师有一个很精辟的论断,就在这个净业三福里面,或者有一个人,只是行世间的福,把这个世间的福回向往生,他能够去;或者一个人他行戒福,第二戒福,他回向戒福的功德也能往生;或者有一个人只是行大乘的行福,回向也能往生;或者有人行前面的两种,世福和戒福,回向能往生;或者有人行后面两种,戒福行福,回向能往生;或者有人三种福都修行,回向,当然更能往生。这是把种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现出来。如果还有人这三福一个都不行,那就是一个邪见之人,就是阐提人了,断善根的人了。所以这里善导大师劝勉大家修三福,以三福的功德回向求往生,都是往生的资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8-31 12:11
  • 签到天数: 7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307

    主题

    0

    帖子

    1909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我若不慈悲,谁替我修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0
    发表于 2016-11-10 18: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法布施!

    修此念佛法门欲生西方,须身口意三业之间,修善断恶,方可与佛合德,命终自然感佛来迎,故曰净业。

    定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深信因果,发菩提心,修十善业等,为净业正因,业净则心净,心净则感通自易!

    既有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之因,决感仗佛慈力往生净土之果,若与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相反,决难感通的!


    遭遇就是修行,多思量,少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2 05:10 , Processed in 0.1102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