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90|回复: 0

调伏人生二十难之第八难:被辱不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8-31 12:11
  • 签到天数: 7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307

    主题

    0

    帖子

    1909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我若不慈悲,谁替我修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0
    发表于 2015-2-19 02: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yv_82 于 2015-2-19 02:40 编辑

    第八难:被辱不瞋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
    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
    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
    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佛陀告诉我们人的心中有多少难关要过,其中一个就是“被辱不瞋”的困难。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有一种自我心态——谁对我好,我就很欢喜;谁对我不好,我就很生气。好与不好,都是在形态上,形态则离不开声与色。脸色不好、行动不好,或是声音不好、传话不好等等,都让我们无法容忍,无法不生气。看看一些冲突事件,往往是由于被辱、瞋怒而发生。凡夫爱面子,好像被人欺负就很没面子,一口气吞不下去,心结难过关,就会发生问题。

    每天都有类似的新闻事件发生——原本很好的兄弟,相邀去喝酒作乐,只因几句话不投机或是彼此看不顺眼,就发生口角而后拳脚相向,甚至聚众寻仇,变成打群架、杀人放火等等。这都是因为吞不下一口气,所以看对方不顺眼,这就是凡夫的心态。

    佛陀教诫我们——心中最难调伏的除了贪以外,就是瞋怒的心。有了瞋怒,即使平时富有同情心,或多么勤于布施,一旦瞋心发作,还是“一把无明火,烧尽功德林”。任你平时做得再多再好,只要一时火气无法忍耐,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将付之一炬。

    培养不瞋胸襟宽
    所以这念瞋恚心一定要好好地降伏。《法华经》中提到一位“常不轻菩萨”,他永远都不轻视人,不论人家如何侮辱他、骂他,他都是欢喜接受。他时时低声下气,人家骂他,他还顶礼膜拜;有人打他,他闪避之外,还在远远的地方祝福对方。他就是受持“不发脾气”的法,以宽大的心胸待人处世,这就是降伏瞋恚心。

    但是,凡夫只稍微受了别人一点不好的声色,就会觉得“不尊重我,欺负我,让我没面子”,这是凡夫的计较心,所以说“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只是稍微受到委屈,就说别人欺侮他,用狭窄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人事。有时明明一句很好的话,他却曲解了,说别人侮辱他。世间常有这类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善解,即使真的听到不好或恶毒的话,也会变成很好的助缘来警惕我们,端视自己如何去看待人、事、物所产生的境界。

    如果用瞋怒的心来面对一切的人物,这样我们的生活形态,也将时时忿忿不平。我常常说,人要懂得善解,才会有包容心,凡事善解,世间哪有坏人?哪有让我们怨恨的人?所以“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只要我们愿意转化心念,那我们与常不轻菩萨也就相差不远了。希望我们可以做到从内心尊重他人,不论别人如何待我,都用宽大的心去面对。

    包容善解致祥和
    有一位苗栗的老菩萨,他在路上被一对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撞倒,送到医院已回天乏术。

    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也都是慈济人,尤其往生的这位老菩萨,以往也都将静思语中爱人、助人的观念,运用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上。在他家里,到处都能看见他亲手抄的静思语,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教化,但是他时时放在心里,应用在生活周围,无形中他的邻居、同村的人也都受到感化。

    最难得的是他的家人,从他的太太一直到儿孙辈,整个家庭成员都有菩萨心,全家过着佛化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家庭同样会面临无常的到来,八十几岁的老菩萨,早上出外散步,一场车祸就此天人永隔,亲朋好友们都很不舍,更何况是他的家人!但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善解、包容,家属们虽然很心痛,但却原谅了这对肇事的年轻人。

    其实,家属们怕这对年轻人内心受到惊吓,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所以除了原谅他们,甚而还安抚他们,让他们心安。家属们将对方赔偿的钱,以肇事者的名义捐助慈济希望工程,希望今生虽然有这样因缘,但愿将来不会留下坏的结果,甚至能化恶果为善缘。这就是宽大善解的心,加上转念生慧,让社会达到真正祥和的气氛。

    若是动不动就对人事不满意,动不动就发脾气,表现丑陋的形态,这样不仅有损自己的道德,也会带给社会不安定的气氛。所以不论遇到任何事,如果能心平气和,那么戾气也会化为祥和,这实在不困难,只在于转化一个心念。好的心念,若能常常涌现,就会时时吉祥;如果将不好的心念放在心里,日常生活就会有层层难关。

    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心念,慢慢地拓宽心胸。所以“一忍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愿意忍耐,而且还能忍而无忍,成就真正的大忍,想开了,面对不如意的情境就没什么困难。所以培养宽阔的本性,以善解为起点,包容他人就会成为很自然的事,因此,“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我们刚开始在学习时,“忍”当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像一把刀插在心上,应该会很难过。不过,培养到最后,凡事看开了,就不会有障碍,所以“被辱不瞋亦不难”。

    证严法师讲述
    王端正记录

    转帖
    遭遇就是修行,多思量,少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4 16:29 , Processed in 0.1193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