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07|回复: 0

读《小业分别经》了解果报定律,了解具诸善中的一善命终之后将转生天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3-30 15:19
  • 签到天数: 18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观察

    11

    主题

    205

    帖子

    9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157
    发表于 2014-9-15 17: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31 09:51 编辑

    》详细阐述了业力及其果报的关系。这部经以清楚易懂的方式,阐明了所造的业如何成熟,结成果报的定律。为便于阅读学习,对局部进行了剪辑,白话文句处理。
    经文:
        拘娑罗国的波斯匿王,把一个村庄赠送给一位富有及有学问的婆罗门,这村庄名叫都提村。
    这位婆罗门成为这村庄的主人后,就被人称为都提。他有一位独生儿子,因相貌俊美,人们称他为斯波,即漂亮的意思。
    身为父亲的都提,为人极端吝啬,即使对那些可怜的乞丐,也不愿意布施分毫。
         他以粗暴的语言,把许多具德行及有修行之士拒诸门外。犹有甚者,他还阻碍别人布施给托钵的沙门。
         尽管都提财富堆积如山,他却过着像赤贫人士一般的生活,即使连衣食等必须用品,他也不愿意花费换取。
         每一个月,他都会邀请亲戚们到他的家里两次。当着众人的面前,都提就会如此训导斯波:“就好比你用来描眼影用的妆墨,经多次使用后就会减少。一个人的财富,也会因为他作布施而递减。
        请记住,以后一分钱,你也千万不要给别人。就好比白蚁,一颗、一颗砂子的堆积,才能做成巨大的蚁巢;又好比蜜蜂,一点一滴地收集花蜜,才能筑成大的蜂窝。所以你得精明地不断敛集,才能成为富裕的财主。”
    当都提临死投生时,强烈的吝啬、悭贪之念,依然占据其心。缘此,他又投生到同一个家里,但这次却转生为狗。
    都提的儿子斯波,异常地疼爱这只狗。他亲自为狗儿造了狗屋,给它吃美食,经常替它洗涤、涂抹香油,让狗儿睡在柔软的垫褥上。
    每个早上,慈悲的佛陀都会视察这个尘世,看看有何人可度。
         某一天,佛陀慈悲的目光,降落在斯波的身上。佛陀晓得,要是此时能给斯波伸出援手,虽然斯波不会立刻证悟,但也将会成为一位真正的佛弟子。
         佛陀也晓得,这一次他为斯波所说的法,不止将利益斯波一人,也能益及人、天道众生,因为这场说法是对业及其果报的一场开示。
         一大清早,佛陀即手托着钵,站立在从未布施过食物给任何人的斯波家门外。他的目的,是为了要与斯波作一次交谈。
    那只前世为都提的小狗,即刻上前吠叫世尊。佛陀柔声的说:“都提,不止是现在,你在前世时,也是如此对待我及我的僧众。
    当时所造的恶业,你现在正承受着其恶的果报。你对我吠个不停,可知这样做,可导致你堕入地狱?”
    斯波家里的佣人们,都听见佛陀这话了。而小狗,也即刻就明白了佛陀此话的含义。
    于是,那狗深深愧疚地,退避到屋里角落的脏地上卷伏着;怎么叫它,也不愿意回到原来干净柔软的垫褥上。
    随后,佛陀便回到给孤独园精舍里去了。过后,斯波知悉佛陀的到访,以及佛陀以他父亲的名字,称呼小狗的事。
    斯波恼火了,径自去到给孤独园精舍,来找佛陀的麻烦。而佛陀预知即将要发生的事,于是便对斯波散发慈爱心。
    当斯波面对佛陀之时,他的怒火已消退很多,只是说:“我的父亲已投生梵天,为何你要用他的名字称呼那只小狗,侮辱我父亲?”
         佛陀的话语,有着镇定、安抚并平复所有众生的力量,斯波心中的怒火也随即降伏。佛陀轻声问道:“斯波,你可听过,本为你父亲所拥有却又不知藏在何处的财宝吗?”
        “有的,尊者。”斯波回答:“我有听闻过四份财宝,既一条无价的金项链、一双与金链等值的金鞋子、一条价值万钱的围巾,还有金币十万枚。但没人告诉过我,这些财宝藏埋在何处。”
          佛陀道:“要是这样的话,你回去之后,用奶调饭,不要和水,喂食你的狗,然后让它睡觉。
    当它熟睡之后,你在它耳边轻声说:‘父亲,请告示我,你的财宝埋在何处。’若这狗确是如我所言,是你父亲所转生的,它就会无误地带领你,找到那财宝的所在。这就证明了这条狗,就是你父亲所转生。”
    斯波听了这话,为两件事暗喜。若这事是真的,巨大财宝就为他所有;不然,他就可宣告佛陀是个骗子。
    斯波回到家里,照着指示行事。斯波耳语提出请求后,狗儿迷迷蒙蒙的起身走动,在花园的四处扒了扒。斯波果真找到财宝,因而对佛陀的智慧顿生敬意。
          斯波完全折服了,确信佛陀乃一位觉者,于是决定再去拜访佛陀,以厘请让他困惑了很久的十四项问题。
          他并不向佛陀跪拜顶礼,只是恭敬地站在一旁开始话题。这只不过是个前奏,他心里头,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询问。
          斯波问道:“尊者!因何故,世间的人,有上下等、优劣之性呢? 因何故,人有短寿和长寿、多病和无病、无权势和有权势、丑陋和容丽、低贱和高贵、贫穷和富裕、愚钝和伶俐的分别呢?
          请您告诉我,何缘人以同样的方式,出生于这个世间,却有着如此诸多的分别?”
          佛陀知道斯波是一个我慢心较重的人。于是,便给他了一个简洁的答案。
          佛陀简单的说:“年轻婆罗门,众生是业的所有者、业的继承人,他们以业为起源,以业为亲戚,以业为依归。业,使众生有优劣的差别。”
          虽然斯波对自己的智慧充满自负,却也不能明白这段简单的答案。他谦卑地说道:“我并不明白这一个简单的解答。尊者!请您慈悲,更详细地阐释,好让我能完全明白。”
          接着,佛陀便以他一贯清楚、浅白的方式,向这位年轻的斯波婆罗门,教述白璧无瑕的佛法。佛陀说:“年轻婆罗门,有一类人,杀戮其他众生,没有丝毫慈悲心。这些手涂鲜血的杀生者,死后将投生于恶道,
          若再出生于人界,亦将短寿,抑或胎死腹中。或只活数个时辰、数天、数月或数年,但终不得寿寝正终。
    同样的,另有一类人,生就慈悲心肠,畏惧及愧耻于杀戮之事。命终之后,他们将投生于天界。若再出生于人界,亦将长寿,而且一生将不被任何外力加害。
          杀生的恶业招致短寿,而慈悲戒杀的善业,使人享有完整、健康之生命。
          年轻婆罗门!有一类人,以手、土块、棍棒或刀剑,伤害其他的众生,令其他的众生受苦。由于这些恶业,他们将转生于恶道,若再出生于人界,亦将多病、多苦,悲惨一生。
          另有一类人,对众生怀着善念与慈悲心,从不对他人施加痛楚,他们命终之后,因其善业,将得生于天界。若出生于人界,将得健康,不受世间各种病害伤痛滋扰。
          年轻婆罗门!有一类人,难以容忍他人之昌盛。对他人华丽的住屋、地产、家庭、职业、社会地位、大众的敬重等成就,都心怀妒嫉之恶意,愤恨难平。
          如此强烈妒嫉之人,将转生恶道。若生于人界,将成为没有影响力、无助之人,茫然不知去向,为社会所规避。
    另有一类人,对他人的成就、昌盛生欢喜心,谦和而不妒忌。他们命终之后,将转生天界。若生于人界,他会具有影响力,并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
          年轻婆罗门!妒嫉的恶业,招致个人无影响力、孤苦无助、贫困交加;而祈愿他人幸福、昌盛的善业,则给个人带来名誉、有影响力、昌盛及大众的爱戴。
          年轻婆罗门!有一类人,容易生起嗔恨心,对他人充满愤恨及恶念,他们命终之后将投生恶道、地狱。若生于人间则容貌丑陋、畸形、为他人所厌恶,被视为不宜亲近者。
          另有一类人,对他人心怀慈悲,不生嗔心,能以舍心面对各种得失,无论面对毁谤或赞誉,亦能对施恶者散发慈悲善念,这善业使个人得生天界。若生于人间,则得美丽容貌,受人爱戴,为众人所惜重,人喜亲近之。
          嗔心与恶念招致畸形与丑恶之相,而忍辱、善心与慈爱心,是美丽容貌的导因。
          年轻婆罗门!有一类人,由于贡高我慢,不礼敬应礼敬者,不崇拜应崇拜者,不让座给应让座者,不让路给应让路者;
          由于傲慢及自负,他们对圣者、高尚士、智者不屑,亦不尊敬父母、老师及长辈。这类人命终之后,由于贡高我慢的恶业,将转生于恶道。若生于人间,则生于卑下阶级之家。
          另有一类人,虔诚,有智慧,思想、言语、行为高尚。他们对应礼敬者起礼敬,让座给应让座者,让路给应让路者,时时保持不贡高我慢的行止。这善业将让他们转生天界,若生于人间,他们将获得他人的礼待与尊敬,出生于贵族阶级。
          所以,贡高我慢的恶业招致转生低下阶级,而谦卑、不傲慢的善业则造成得生贵族之家。
          年轻婆罗门!有一类人,由于极度悭贪及吝啬,不施饮食于托钵者,亦不参与他人给托钵者作施食。甚至,他们阻碍、劝止他人对托钵者施食,及劝止受施者接受布施品。悭贪及吝啬的恶业招致他们转生恶道,若生于人间,则极度贫穷、求助无门。
         另有一类人,慷慨布施给虔诚、圣洁及值得布施的人,亦以同等的慷慨、无贪的心思对待乞丐、病弱者、鸟兽等。
    他们向托钵者行布施,并对他人行布施之举心生随喜赞叹,回向功德。这一类人,命终之后将转生天界若转生人界,则得享大财富,其土地大唱丰收,在有生之年,量不减少。其财富不会败散,国王不能夺之,窃贼不能盗之,水火不能毁之。
          所以,悭贪吝啬,招致贫穷及随之而来的苦境。而慷慨的善业,为众生带来财富及荣华富贵。
    最后,年轻婆罗门!有一类人,不亲近虔诚的修行者、智者、圣洁的修行者及值得亲近的人,
          不愿听闻佛法,亦不去探讨或厘清心中的疑障,即:何为善业、恶业?何者该效法、何者该屏弃?何者能当下及长久利益众生?
          这些疑问可使个人学习、明了佛法,滋长智慧,但都为他们所忽视。他们身败命终之后将转生恶道。若转生人界,则愚钝。
          另有一类人,常亲近虔诚的修行者、智者、圣洁的修行者及值得崇亲近的人,听闻佛法,与有识之士进行讨论,厘清心中的疑障,知何为善行、何为恶行,知何者该效法、何者该屏弃,知何者能当下及长久利益众生,他们身败命终之后将转生天界,若转生人界,则得大智力,能明了甚深微妙的佛法,得大利益。
          所以,不听闻佛法的恶业招致愚钝,而常闻佛法的善业可使人聪明及领悟力强,这些特质皆是一个收益丰盛的人生所必需的。
    年轻婆罗门,众生是业的所有者,业的继承人,他们皆以业为起源,受业所支配,以业为依归。
          是业导致众生有上下优劣之分。”佛陀如是对斯波阐释关于业力,以及其果报的本质。
          年轻既聪明的斯波,如太阳照耀晴空般透彻地明了觉者佛陀的解说。斯波对佛陀的话,深深的生起无限欢喜、信心与虔诚的信念。
          斯波过去的善业,犹如在灰烬中的火星忽然迸发出来一样成熟了。他五体投地的顶礼佛陀说:“太好了,尊者开示的法从开始到结束皆神圣卓越,犹如颠覆的器皿被翻仰向上,犹如蔽藏之宝藏被揭露显现。犹如为绝望迷途之路人指出康庄大道,犹如在黑暗之中擎举明灯,让视力佳者辨清形色。尊者,我今明了你所教授之法。我终身归依佛、法、僧,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
           斯波跪拜在佛陀跟前,皈依了清净的三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4:42 , Processed in 0.09984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