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16|回复: 3

南师开示: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8-31 12:11
  • 签到天数: 7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307

    主题

    0

    帖子

    1909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我若不慈悲,谁替我修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0
    发表于 2014-8-16 04: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全意念佛,将佛深深印在心上。“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杂想空,佛号也空。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同于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净土自然现前。
        那么,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我们大家念佛时,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以为罪过。不念还好,越念越想,越想越气,越气越念。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干脆放弃,自己讨厌自己,念也白念。一般念佛的情况,大致不离此等现象,落在贪、嗔、痴、慢、疑、悔诸种恶习中。
        其实,念佛别怕妄想,不要后悔,不要怀疑。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绝对往生西方,什么妄想不妄想的,何足挂虑?!
        现在我们点根蜡烛,大家看看,这根蜡烛在亮,同时冒这黑烟,亮光愈大,黑烟也愈大。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习惯性地乱想,乱想等于黑烟,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黑烟尽管冒,光明一直没有熄过,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疑悔交加呢?如此一讲,可以安心念佛了吧!
        例如,我们上街走路时,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这对你有无妨碍呢?没有。所以,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其他妄想杂念,哎呀,今天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阿弥陀佛;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阿弥陀佛;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阿弥陀佛。这样,又想专心,又打妄想,一边惭愧,一边盘算,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路前去,向着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规规矩矩直往前走,终会到达。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
        所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本来已是一心不乱,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变成青色青光,没有馀烟。功夫深时,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再也不需要第而句佛号。“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忘记身体感觉,或者知有身体,但动不了。此时,有些人竟然害怕,咦,身体怎么没有了?怎么不能动了?又自我故障,自寻烦恼起来。何苦嘛!既然念佛,还管身体如何如何,要死便死,一念往生西方正好。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非关死亡,何足怪哉!
        因此,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这一念,念至最后没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忽然空了,这时正是真正念佛,穷紧张个什么呢?“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一心清净空灵正是净土初相,道理不明者,反而大惊小怪,心生恐惧,自毁功勋,与“叶公好龙”同样好笑。叶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王,一生好龙。他皇宫的柱子墙壁,雕的画的,都是龙,连睡觉的床铺也刻龙,真是迷恋得不得了。结果感动了真龙显形,特地现出原形来与他相见,叶公一看一条活生生的大龙飞到他面前,哎呀,一吓便吓死了。
        所以,念佛念到一念清净,身心俱忘,不要怕,继续定在此种境界,愈定功夫愈纯熟,念念清净,念念你在佛心中,佛也念念在你心中,久而久之,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所以,一心不乱怎会达不到呢?凡夫皆可做到。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头一现,已是一心不乱了,何必再求,只是功力火候不纯熟而已
        念佛时旁边起杂念,杂念同你有啥关系?!妄想尽管妄想,念佛尽管念佛。念佛和妄想等于两兄弟,老弟再怎么调皮捣蛋,只要这个大哥哥自己一路照应好,老弟如何作怪都无妨碍。即使乱想想到坏事,阿弥陀佛的正念已经叫醒了它,已经自觉,何必担忧呢?
        此等一心不乱的境界,其实不难。至于念到究竟的法界一心不乱,那便是智慧成就,大彻大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在佛心中,佛也在一切众生心中,心、物、众生、佛,四无差别。修到、悟到、证到如此境界,非但天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而且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才是真正的法界一心,一心法界。念佛能念到此等地步,不一定学禅,不一定学密,不一定研究什么天台、华严,一路到底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7 19:49
  • 签到天数: 122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178

    主题

    0

    帖子

    70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习佛近善平天下

    积分
    20356
    发表于 2014-8-18 2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31 11:15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14-8-22 0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門。

    前一句是主觀的我,後一句是客觀的我。當你全心全意做一件事,你會將自己投入在那個境界中。這時候要留意你有一個專注力正專注在一個點上,那個專注力就是主觀的我。而那個留意的,就是客觀的人我。念佛法門就是先置心一處,然後再覺性升起。也就是用主觀的我來引出客觀的我。

    有與無是指未開悟跟已開悟。未開悟時要先訓練置心一處。已開悟後要時時照顧自己的心念,最好是能達到完全無心無念。這個又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個就是禪定階段的功夫。定中你開悟了見了性,但是一出定面對芸芸眾生時,你定中的能耐拿的出來嗎?  所以在第二階段這時定中所證的覺就要時時拿出來閑觀自己的一片心。  這個階段除了長養性德外,就如看一場無趣的戲劇,一點意思都沒有,當你對周遭的一切都無念時,這場生命的戲劇也就不執著了。你會慈悲的看待一切,沒有爭論計較的意義了。

    有人會問:那你該如何呢?   既然走又走不了,只好陪大家繼ˊ續演下去了。
    用自己剩餘的生命利益眾生,勸人要信因果,勸人要淨化自己的生命。切莫做個自了漢。

    如果從佛的三身來看 。當你開悟見性時,就已經是證了法身佛<初住>。當你出定就是化身佛。當你用自性行菩薩道,就是在修萬德莊嚴的報身佛。因為菩薩的性德來自考驗與磨煉。這就是修禪的人一定要於日後轉入圓融道的修法,因為他一定要修自己的報身佛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8-31 12:11
  • 签到天数: 7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307

    主题

    0

    帖子

    1909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我若不慈悲,谁替我修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0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05: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 ...[/quote]
    谢谢無心师兄更深入的分析,感恩法布施,合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5:32 , Processed in 0.1135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