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28|回复: 0

如何保持本性,远离习性,这是真正教育的真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6

主题

95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702
发表于 2013-11-7 16: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6-5 09:39 编辑

母子是一体,什么时候突显出来?确实我常讲「人生百日」,婴儿生下来一百天,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候,母亲对於这个婴儿,那个爱就是天性,是自性里头的真爱,没有任何分别执著,没有,母亲看小孩是一体。渐渐长大,他有妄想分别执著了,跟这一体愈来愈远,疏远了,小孩甚至於长大了不孝父母。古圣先贤懂得事实真相,如何能够把这个真正自性里面的爱,最初你看到的就是父子有亲,这种亲爱是真的,没有通过意识,直捷反应出来的,如何把它保持,让人在一生当中都不改变,这是古时候教育的目的。没有别的,就是为这个,让父子这种亲情一生不改变,不会堕落到妄心里头去。这就得用教育,教育是一种手段。尤其最重要的是婴儿,因为他没有被污染,他流露出来的是真的。做母亲的人就有责任保护他,保护什么?不受污染。所以婴儿从一出生,他眼睛在看,他耳朵在听,他已经在模仿,接受外面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善的,他将来是善人,影响是恶的,他将来就是恶人,这叫习性。
  本性,大家都一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大家都差不多,没什么差别,「习相远」,习什么?习惯、习性。习性不是本性,习性是从外面学来的,天天学,天天学,学了以后比本性还厉害,本性忘掉,完全用习性了。习就是染,佛家叫染污,这个东西很麻烦。如何保持本性,远离习性,这是真正教育的真谛。所以母亲带婴儿,所有一切不善的、负面的,不是好的东西,决定不能让婴儿看见、听见、接触到,不可以。让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善的,全是好的。母亲在一千天,小孩出生到三岁,寸步不离,把他看好,让他在一千天里面,所见、所闻、所接触的纯净纯善,这个小孩就是圣人,就是佛菩萨。佛菩萨是人作的,根就要纯净纯善。人人都可以达到纯净纯善,就看他的母亲肯不肯帮助他,母亲的伟大之处就在此地。母亲负责任把他看好,一千天当中,他不见邪恶,不闻邪恶,没有接触到邪恶,看到、听到、接触到的纯净纯善,这个小孩,圣人的胚胎养成了。
  接著下去,老师教他,老师虽然不是圣人,老师接受过圣人的教诲,懂得什么叫圣人,自己做不到,帮助学生做到。老师在学生的面前要演出圣人的样子,不是圣人也要做个圣人的样子,表演出来给学生看。自己不善的一面不能给学生看,为什么?怕学生学坏。善的一面要让学生多看,让他好好学习,这是好老师。特别是童蒙,十二、三岁之前非常重要,这个时候的老师不重视学问,重视德行。这个年龄学生,不重讲解,著重在背诵。背诵是什么意思?背诵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保持他的清净心,不能让他胡思乱想。小孩逐渐长大,他会想,如何让他的思想导向正面?那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他的妄想。用什么方法?用背书。一本书单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遍数念多了,他就能背诵,小孩记忆力好。背得很熟了,古人的标准是一千遍,这部书你能背熟,能背了。能背,再背一千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八、九十岁写文章,不要看,随手拈来。那是什么?他熟透了,脑子里只有这个东西,没有别的东西。有能力的,可以再多学一种,多学两种,愈精愈好。目的不在记诵,目的在收心,不让他胡思乱想。心净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开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06:28 , Processed in 0.0926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