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21|回复: 0

老祖宗传下来教学的理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6

主题

95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702
发表于 2013-9-17 1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那个时候,因为我们知道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事情,秦始皇距离那个时候不远,秦始皇确实曾经派遣徐福到海上去求神仙。去寻求不死药,叫长生不老,带著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这一去就没有回来。在日本的传说,我在日本讲经有人问我,他说是不是有这回事情?我说是有,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记载。他们告诉我,日本第一代的天皇就是徐福,世世代代相传,到现在还在,天皇是徐福的后代,那他是中国人。中国徐这个族姓,是黄帝第二个儿子的后代。所以日本跟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可以说同文同种,以后他们根据汉字发明了片假名。韩国完全用汉字,完全没有改变,二战之后它才发明用他们的拼音来做国语,这实在讲是很遗憾的事情。前个星期金教授来访问,我们谈到这个事情。

  这两个国家跟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渊源,他们确实可以承传、流通、发扬光大汉文化,他们有很深的底蕴,三、四百年前。我们看到日本、韩国古圣先贤的著作,你就知道了,全是用汉文写的,用文言文写的。学佛的人就更清楚,我们流传到日本、韩国的经典,原文没有改变,只是念法,他把他们的注音注在那里,用他们的念法,原文完全一样。所以,跟日本人往来,语言不通没关系,写字都知道。韩国说实在话,把汉文丢掉就二战之后。二战的当中它被日本占领,逼迫、强迫他们学日本文,但是他们还是保持汉文。

  汉文确实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优势,我们不能忽略、不能忘掉,应该认真好好学习,做出一个榜样给世人看。这个榜样,老祖宗传下来教学的理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四句话。我们来做个实验,最好是出家人,因为一般人不敢做实验,他怕我这个做不成功,我将来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他有这个忧虑。而出家人没有,出家人的生活有人供养,用不著自己操心,专门研究一部经论,就用中国这四句话,用上十年,看看有没有效果,就知道了。十年专攻一门东西,他就会变成这一门东西的专家学者,一部经、一部论。十年之后果然成功了,这个方法就可以介绍给一切好学之士。开悟!这个不得了,就是佛法里讲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本有的,只是我们烦恼习气把它障碍了,我们用读书这个方法,把烦恼习气化掉。把意念集中,读一部书,每天想就这一桩事,念头集中,真正集中不散乱,就得三昧,就得定;得定,再继续不断的用功,会开悟。古时候这个例子很多,我们在《坛经》上看到法达禅师,那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无尽藏比丘尼都是好例子,古时候用这个方法的人很多,现在不敢用。用中国儒家、道家的东西都行,儒家东西专攻一样,专攻四书,或者把范围缩得更小,我专攻《论语》。十年专攻这一样东西,十年之后就是这个科目的专家,你能讲、你能写。

  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你能把你写的东西,讲义,你讲的做成光碟。有人给你介绍到学校,学校要开这门课找老师,你让学校去审查。你虽然没有学位,你看他审查之后,觉得是真好,人家把博士学位送给你,因为你的讲义、你的光盘那就是博士论文。今天我们再培养儒释道的人才,只有用这个方法,为什么?现在叫我们找儒释道老师找不到了。这怎么办?用老方法。我们知道孔子过世,孟子才出生,孟子一生做学问学孔子,孔子的书还在,他专门读孔子的书,有问题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专攻,最后成就超出孔子在世当年的那些学生,后人只说孔孟,没有说曾子,没有说子游。总是提到孔,下头就想孟,孔子至圣先师,孟子亚圣,亚圣是第二,他学成功了。他怎么学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这成功的。

  在历史上最著名的用这个方法成功的,孟子以后有司马迁,司马迁写中国《史记》的,汉朝大文学家。司马迁的文章跟谁学的?跟左丘明学的,左丘明是跟孔子同时的,著《左传》。孔子作《春秋》,是当代的历史,只是写个提纲,没有把事情详细说出,左丘明他把这个事详详细细的注出来。譬如《左传》前面第一段,「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孔子写的,但是原委我们就不清楚了,看左丘明,那就是讲得很详细。《春秋》有三个注解,注得最详细、权威的注解是左丘明的,称为《左传》,还有《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司马迁专攻《左传》,至少也是十年,古人所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那个举是参加国家的考试,考中了,那就等於考学位。

  古时候学位有三个,少年参加县考,考取了,秀才,那就是学位;再向上提升,参加省考,省考是举人;最后参加国家最高的考试,主考官是皇上,这殿试,这个考取了叫进士,最高的学位。好像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国家承认你,给学位给你。你有这个学位,就有资格,叫出仕,从政,做国家的公务人员。读书国家不管你,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国家每年开科取士,国家需要大量的治国安邦的人才,用考试的制度来选拔。这个很公平,这不是世袭的,是你真正本事参加考试得来的。所以白衣、农民、工人家里面的子弟,书读得好都可以参加考试,而不是只有富贵人家。贫贱人家出身的人很多,以后能做到宰相,这些人大有人在,在中国历史上。所以这个制度是非常好的一个制度。

  这个衣,衣,古时候是表身分的,不是随便可以穿的。第一个,你从事哪种行业的,古时候分四个,士农工商,不同的礼服。士是读书人,农是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都有他的礼服。为什么?在大众聚会的时候,他知道他应该坐在什么地方。中国古时候最尊重的是读书人,读书人一定坐上席,前面是他们坐的,第二个是农人,工人,商人是坐在最后。商人是很有钱,累积的财富,他是真正富有,但是他没有社会地位。那商人怎么办?商人读书,请老师在家里教,参加考试,考到功名,他的身分就不一样了。这就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人最重视是读书人,读书人明理。读书人不是读一般书,读圣贤书,为什么尊重他?他是圣贤,圣贤的弟子志在圣贤,这个话重要。

  我们为什么读书?今天问问年轻人为什么读书?完全是为到在社会上找一份好的工作,他不是志在圣贤。佛门里面出家了,为什么出家?在社会上找不到好工作,出家了,居然有些大学生出家,拿到博士学位都出家。古人出家志在成佛,他是为这个。现在人出家也是为社会地位,出家人有人供养,衣食住不愁,受到学佛的佛门弟子在家居士的礼敬、恭敬。真有几个虔诚的护法,给你盖一座寺庙,那是宫殿,享受比拟於皇上。他看这个行业不错,就有那一等聪明的大学生,出家之后搞这一行,在社会上也能出名,大法师。目标、方向错了!真正为佛法而出家的太少了,不是没有,因为这些人他都住在深山里头,他不愿意跟社会往来,跟社会往来很复杂,清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06:33 , Processed in 0.0962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