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26|回复: 1

慈禧对传统文化不尊重致使她永远出不了地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20: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28

    主题

    495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813
    发表于 2013-4-18 20: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259集  2013年4月10日讲于香港

                                                                                                              修罗在哪一道就算哪一道的人,地狱没有阿修罗
      我们读佛经里面讲的业因果报,佛说的是真话,不是假话。做的不善,影响的面越大、影响的时间越长,将来受苦亦如是,受苦在三恶道,受苦重、时间长。修罗道、罗刹道,这些没有算在恶道,但是也有人把他称为恶道那是什么?这些人种了大福、做了大好事,为什么堕恶道,他不能升天?因为他傲慢心重,狂妄自大;嫉妒心重,损人利己,造的是这种业。他也做好事,修“五戒”、“十善”修得不错,所以他能够升天享天福,天上的阿修罗。阿修罗是有天的福报,没有天的德行,习气很重,就是傲慢的习气、占便宜的习气、欺负人的习气,他有这么多。福报享尽了,再下一生他就堕三恶道去了,不是第二世,第三世堕三恶道,所以也称他做恶趣。
      世尊慈悲,四十九年教学当中天天提醒大家,时时刻刻不离,劝导众生千万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造重大的罪业,到来生受果,后悔莫及。古老的时代讲这些因果报应故事的人很多,多半是说唱艺术,我们在做童年的时候这种艺术还存在。特别是农村、小镇,有茶馆,茶馆里面有人说书,说书就是讲故事,讲历史故事、讲因果报应的故事。乡下以前学校很少,一般人这些知识哪里来的?就是听这些说书的。民间艺术,有说有唱,教化众生,劝善归过,起很大的作用。现在这个没有了,被电视、网络取而代之。古时候这些现场表演,所以旅行的人走路口渴了,到这个茶馆、小店去喝一杯茶,听一段说唱,休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再启程。到处都能看得见,这是属于社会教育。可惜,现在这个逐渐逐渐看要失传了。
      那么“诸恶道”就是三恶道或者是修罗、罗刹都包括里面。如何闭塞?
      “‘闭’者,关闭也,亦即塞也。令诸众生免除堕入三恶趣,或四恶趣之厄难,是为闭塞诸恶道之粗解。《会疏》更进一解,谓六道皆是恶道,”
      这是真的。只要你不能出六道轮回,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人天的时间短,那么就想到这六道轮回的可怕了。
      “疏云:‘六道,则流转所由。故言恶道。’《会疏》之说,于经有据。”
      佛在经典里头说过,他有根据的,不是自己随便说的。
      “《魏译》曰‘横截五恶趣’。以修罗分入余趣。故六趣成为五趣。”
      《魏译》是《无量寿经》魏译本。说“五道”,“五道”里头不设“修罗”,“修罗”在哪一道,就算是哪一道人。阿修罗除了地狱里头没有,其他四道都有,天上有阿修罗,人间有阿修罗,畜生有阿修罗,鬼道里头也有阿修罗。阿修罗就是傲慢心很重、嫉妒心很重,跟别人是斤斤计较,不会忍让,总是欺负别人,就这一类的。虽然也做好事,他好名,做好事也是为名为利;没有名利,他真的就一毛不拔。所以六道可以说为五道,六趣成为五趣。
      “经云‘五恶趣’即《会疏》所解,六道均名恶趣。是以‘闭塞诸恶趣’即是断除众生轮回六趣之途,令出生死之海也。”
      这个意思好!
      “今会本第卅二品亦曰:‘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会自汉魏两译。)”
      这个“横截”就是念佛往生净土,叫横超,超越六道。因为修其他的法门是“竖出”,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时间很长,路程非常遥远,绝对不是一生、二生能够办得到的。一生成就的只有净土法门。三十二品这两句经文“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是会自汉、魏两种译本,因为两种译本都有这一句。下面:
      “‘通达善趣门’。‘通达’者,畅通无阻也。”
                                                                                                                            有“我”才有对立
      没有障碍。这是什么?都是说的净土法门,劝人念佛往生。不用这个法门,用修禅、学教的、学密宗、学其他法门的,很不容易,为什么?它不许带业,那一定要消业才能提升。我们试想想,断五种“见惑”才能证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小乘须陀洹,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做到?“身见”破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了;“边见”断了,“边见”是相对、是对立、两边,两边要是断掉了,人就和谐了,他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为什么?他不对立了。几个人能做到?为什么会跟人对立?因为有“我”。“我”没有了,“我”放下了,这对立就没有了、成见没有了。成见是自以为是,要别人听我的,我不肯听别人的,今天讲“主观观念非常强”。成见有两类,一种是“因”上的成见,一种是“果”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放下成见,没有意见什么都好,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让人人都皆大欢喜,小乘初果做到了,大乘初信位的菩萨能够破这些错误的见解。后面还有个“邪见”,一切不正的见解统统能放下,比念佛难多了。这个东西真放下了,真放下了有感应。你是不是真放下了?真正放下了,六种神通有两种出现了,第一个是“天眼通”,第二个是“天耳通”,须陀洹证得了,我们一般人听不见东西,他能听见;看不见的东西,他能看见,用那个现在的话说,他能看见、能听见不同维次空间的活动。如果再提升一级,二果斯陀含,他又恢复了两种神通。斯陀含有“他心通”,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有“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过去世,一世、二世,应该十几二十世他都很清楚,越往上提升,这个能力就越加强。提升到四果阿罗汉,经上讲,阿罗汉的“宿命通”知道过去五百世,这个能量就很大了。我们看到外国催眠的报告,深度催眠,他能够回到过去四十多世,大概八百年的样子,四十多世。每一世的状况他都能知道,不是在一道,有的在人道,有的在畜生道,有的在鬼道,这是知道自己,也能知道未来,宿命、他心。那么三果阿那含又出现了“神足通”,“神足”,他能变化,他来去自由,想到什么地方,他身体就到了,不需要交通工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20: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28

    主题

    495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8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20: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慈禧对传统文化不尊重致使她永远出不了地狱   2013

                                                                                                         真正念佛的人要把寿命交给阿弥陀佛
      有事情的时候不碍办事,佛号放下来办事;事情办完了之后,佛号就提起来,这叫成片。事情办完之后,佛号提不起来,这个没有成片,佛号断掉了。所以这个容易做到,说老实话,人人可以做得到。做到这样的功夫,就决定得生净土。
    你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缘分,教化众生,众生不听我的,我想提前、早一点往生,行!还有寿命不要了,那个寿命是业报,可以放弃。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莹珂,他是拼命,他怕堕地狱,造作地狱罪,念了三天三夜佛,真心念,真念到功夫成片,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寿命,等到你临命终时,我来接引你。这等于给他授记了,他不要,他跟阿弥陀佛说:我劣根性很重,经不起诱惑,这十年,我不知道要做多少罪业,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那佛答应他了,佛说,跟他约定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他没有生病,没有任何异象,一切正常,三天之后,真的欢欢喜喜往生了,十年寿命不要了。真正念佛人,要把寿命交给阿弥陀佛:佛觉得什么时候恰当,我就什么时候走;天天等佛来接引,好事!天天想着佛来接引,我们这个世间就丢掉了,就不再想世间法了。每一天都在盼望着佛来接引我,总有一天真来了,真盼望到了。那么佛不来接引你,大概就是你还有工作没做完。这个工作不是别的,做个好榜样给世间念佛人看,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天天做好榜样给人看。
                                                                                                       真信、真愿往生、真念佛名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样
      贤首大师《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我们要做出来。这个四条很简单,能记得住。
      第一个“随缘妙用”。能随一切缘,顺着一切众生。“妙用”是不着相,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妙!世间人随缘,他着相,着相就造业了,随缘不造业。
      第二个“威仪有则”。就是做出好样子,做念佛人的好榜样。念佛人的好榜样是什么?真信、真愿往生、真念佛名,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样。一天到晚就这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样。外面的缘尽量减少,越少越好。
      第三条是讲我们态度“柔和质直”。处事待人接物要柔,要温柔、要和谐,这是外面的态度。让人人见到你都生欢喜心,我们跟众生就有缘了。“质直”是真心,没有虚伪。
                                                                                                             做好事还被招致不是,如此消业障的速度最快
      第四句“代众生苦”。我们要守法、守纪,愿意吃亏、上当、不计较,没有怨恨心,别人恭维我、赞叹我,不生欢喜心,不会受外面环境干扰,“代众生苦”。认真修行就是“代众生苦”。“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尽心尽力满足大众的需求。好心得的不是好报,众生可能怨恨你、毁谤你、羞辱你、陷害你,通通忍受,为什么?要把它看作消业障,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做了多少罪孽!无缘无故行好事,还要遭这些果报,这个消业障比什么都快速。不但对这些人没有怨恨,还要感恩,真要感谢他们,要不然业障怎么会消得那么快!如果我们记得那些怨恨在心里头,不但业障消不了,业障增长了、增加了。所以这个时候要智慧处理,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造业;用智慧,业障就化解了。你看就这四句,我们念佛人能做到。
                                                                                                              “因果”比“仁义道德”的教育效果更有效
      日常生活当中放弃主观观念,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要他的意见没有大害,我们都可以忍受; 如果真有大害,我们要跟他讲清楚,让他觉悟、让他明了。他也是凡夫,跟我们一样,做错事情都要背因果。因果是事实真相,真的要讲,要讲清楚、讲透彻。人真正了解因果、相信因果,不敢起一个恶念。恶念都不敢起,他怎么会做恶事情?那不可能。“因果”比”仁义道德”还有效,“道德”是教人不好意思作恶,规范人心,“因果”是教人不敢作恶。你作恶,你要受报,所以因果禁止别人作恶那个效果的力量最大了。人敢胡作妄为,就是不懂得因果报应,等到他死了之后,堕落在三途,那个时候后悔莫及,来不及了。必须在地狱、恶道里头把这些罪受完,你才能出头;罪不受完,你出不来。
                                                                                                            慈禧对传统文化不尊重致使她永远出不了地狱
      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好、没有财富好,你想造恶业,那个恶业有限、不大;如果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财富,很容易造大罪业。那个罪业一造的时候,真是几十世、几百世都消不了,太可怕了慈禧太后疏忽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尊敬的心,自己贡高我慢,她堕在地狱,是最苦的地狱。什么时候能出来?唐太宗说的话:她永远出不来。当年统一全国,全国人听她的,这个头带得不好,中国历代帝王都是儒、释、道的弟子,她对于三教都不尊重,自称为老佛爷。历代帝王都是佛菩萨的学生,皈依三宝,称佛为老师,自称为弟子;她不是的,她自称为老佛爷,其他的佛降一等,在她的旁边,轻慢佛教、儒教。清朝从开国到她之前经常礼请大儒,儒家这些大德到宫廷里面讲学,这个制度她废除了、她不要了。她喜欢扶乩,相信鬼神,遇到疑难大事,请鬼神来帮助她决定,她不听人的,所以最后搞到亡国。中国古人有这么个话,出在哪里我记不得了,“国家将兴,听于民”,要听老百姓的;“国家将亡,听于神”,听鬼神的,就将快亡国了,很可怕了。而国之将亡的时候,鬼神真多。佛菩萨有示现神通,但是不常有;如果频率太繁了,这决定是假的,不是真的。一个月来好多次,哪有这种道理?这个不能相信我们净土宗慧远大师,这初祖,一生见西方极乐世界三次,不多!他从来没有跟第二个人说过,见如不见。到往生的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还看到莲社的同学,先往生的,都在阿弥陀佛的身边,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他才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他看到哪些、哪些人站在佛旁边。极乐世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这才向大家宣布,说完了他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锅漏匠念佛,念累了休息,休息好接着念
      我们再往下看,
      “‘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但此与今经之义相违,上既以六趣皆名恶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复称善趣。故知善趣门不是趣向人天之门,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门。 如《会会》曰:‘菩提者,则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门。’”
      《会疏》讲得好,
      “是谓入菩提妙觉之法门,才是善趣门。此门唯有发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开此门,故云‘通达善趣门’。”
      这个说得好。
      “云何洞开?则唯有成就净国、普摄群生之净土法门也。”
      这个几句话说得非常好。“通达善趣门”,这个“善趣门”不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六道里面的三善道都叫恶趣,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善趣门是超越六道轮回了。那么超越六道轮回,唯有成就“净国”,“净国”就是极乐世界,那么换句话说,专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世界,普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六道众生,往生净土,这才叫“善趣”。这个往生通通成佛道,真实不可思议。所以到最后结尾,归集到“善趣门”是极乐世界。什么人能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发菩提心”?印光大师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四个字:信、愿、持名。“信、愿”是菩提心,这个话以前没人说过,蕅益大师是头一个讲的。印光大师读了这一句,佩服得五体投地,真难为他说出来了,为什么?在以往许许多多念佛的阿公、阿婆,他们到晚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菩提心,他不知道,而这些人往生的瑞相都非常好,都能叫人赞叹,让很多人怀疑:没有发菩提心,光念佛怎么能往生?蕅益大师说了,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话说得太好了!这些阿公、阿婆,你问他什么菩提心,他真不知道。很多不认识字的,根本就没有听过经,什么也不知道,有人劝他念这句阿弥陀佛,就像谛闲老和尚劝他那个徒弟锅漏匠一样。
      锅漏匠不认识字,一天经都没有听过,什么也不懂,也没有念过书。出家了,谛老知道他不能在寺庙住,为什么?寺庙住,五堂功课要学会,五堂功课要没有学会,在寺庙住,人家笑你,你难为情,你住不下去;讲经,你没有这个能力,这真叫他为难。所以给他在乡下找个小庙,叫他一个人住,就教他一句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好好的去念,将来一定有好处。告诉他念的方法:念这句佛号不间断,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不分昼夜。所以他一点压力都没有,什么时候累了,就什么时候休息,坐着也好、躺着也好,休息好了,接着赶快念。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真的没有辜负老师,给老师做出念佛最好的榜样。谛闲老法师常常说他这个故事给念佛人听,鼓励念佛人要向他学习。他万缘放下,心里头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心里头那些垃圾,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所以他就这个方法,稳稳当当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是我们末法时期念佛人最好的榜样,三年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21:46 , Processed in 0.1228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