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1|回复: 1

佛陀降魔成道,“手触大地”的内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主题

223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95
QQ
发表于 2025-1-9 19: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jian 于 2025-1-10 09:39 编辑

佛陀成道
手触什么样的大地?

三参法师
佛陀降魔成道,手触大地,
这个大地是什么样的大地?
它是菩提心的大地,
是充满福慧资粮的大地,
充满了悲悯救度之心的内涵,
更是一份强大的菩提心愿!




衪在寂静的觉照中,看到一切如母有情沉沦于苦海中,所以流下了悲悯的泪水。这滴眼泪滋养了这棵生命的菩提树,让它根深叶茂,让它变得强大,不为境风所动,不为魔力所摧折。

佛陀一生当中跟这几棵树有重大的关系:佛陀出生在无忧树下;佛陀曾于阎浮树下入禅定;佛陀成道在毕钵罗树下,后称“菩提树”;佛陀涅槃在娑罗双树下。

这几棵树可以说是佛教很重要的标志,还有佛陀一生五个重要的手印:禅定印、触地印、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




这些对于在家居士或者出家人来说,就是基本常识,但是对于佛门香客来说,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更加需要去了解这里面的深刻道理。

比如,佛陀触地印,触的这个“地”是什么地?要去了解这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因为这不仅仅是知识问题,也是一个修行的问题。

如果有哪位老和尚懂得这个问题了,你都可以给他顶礼了,他真的可以示现一个大善知识了。如果我们学佛一辈子都没有明白这个问题,那就是修行没有成功。
恒不忘失菩提心


有可能这个“地”的内涵,要用《大方广佛华严经》去做它的“说明书”,但是我们穷其一生想把《大方广佛华严经》读明白都是有难度的。我们觉得用一生的时间好像很了不得,实际上我们的寿命很短的,穷其一生也才几十年啊!

有时候,我们咬牙切齿地发愿:“穷其一生......” 好像觉得自己牺牲了多少似的,实际上你占便宜了,这几十年的寿命都用来学佛,如果还有人成就你,这是多大福报呀!不管顺缘、逆缘都不退失,那是不容易的。

所以,在修行中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要退失菩提心啊!不要退失菩提心啊!生生世世都不要退失啊!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主题

223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0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广袤的世间,我们常常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当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与困境时,内心总在渴望着一种力量,一种能给予我们指引和慰藉的力量。而祈祷,便在此时如一盏明灯,缓缓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祈祷是解脱的基本途径之一,同称“仁慈、仁爱”。在学习与实践中,它是唯一的选择。为维护世界道德与和平,人与自然应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无论家庭还是个人健康,万事俱备的各种因素都至关重要。我们所处的一切生命个体都应受到尊重与平等,愿他们永远幸福,不再面临危机。这样的祈祷并非没有力量,借助外在辅助力量也并非无用。佛的智慧与慈悲源泉并非如神一般,而是渐渐融入社会主义,借助精神文明。没有爱的他们成为了你爱的源泉,你也如他们一样是爱的源泉。那一刻,哪怕一分钟,你能战胜孤独,不再是恐惧的存在,没有是非黑白的痕迹。
让我们怀揣着这份对祈祷的感悟,在生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以仁慈与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以对世界道德与和平的坚守去构建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在佛的智慧与慈悲中汲取力量,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里绽放爱的光芒,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世界,让孤独与恐惧不再,让幸福与和谐永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7 06:41 , Processed in 0.1121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