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21|回复: 15

求助,战胜XY的方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8-15 21: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7

    主题

    71

    帖子

    124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08
    发表于 2024-8-3 12: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求助,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虽然闻法,也修,但是一直没有摆脱邪淫,一直以为自己是7.8岁时不小心染上的,最近才慢慢忆起,4.5岁时,不懂事时就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去邪淫,原生家庭影响是一部分,因为那时还小,爸爸总和妈妈开那种擦边的玩笑,然后家里是土炕,所有人一起睡,我从小又神经衰弱,容易醒,所以爸爸妈妈做那种事我都能听到,那时什么都不懂,但是我忆起妈妈搂着我睡觉时,我得脚会往那个地方伸,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真的不知道,后来小时学还经常去垃圾堆里捡用过的wsj,然后会舔,真的,那种入魔的状态,现在感觉真的很变态很疯狂!!!但是确实是那时干的事,真的是一种力量推动我去那么做的,那种疯魔的状态和30几岁PC时的欲火焚身的状态,如出一辙!!!现在已经39岁了,时常忏悔,又时常诵经持咒,但是还是在,我自己很痛苦!!!很恨自己,又不能戒掉!!!怎么办???!!!搜了好多资料,发现我这个就是往世积累的然后这一世爆发了,不然不会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做那些事,那种感觉来时,是心先动,然后丹田前列腺的位置跟着联动的难受,然后就感觉焚身那种,必须要做。。。自己应该也是不精进,最近精进了很多,但是还会破戒,忏悔是真忏悔,但是一到那个临界点,全都忘了。目前还外债一堆,真的是报应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14 00:48
  • 签到天数: 51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1

    主题

    865

    帖子

    48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琉璃光彌陀地藏彌勒.親近諸佛成就總持.分身眾生法界六度圓滿願

    积分
    5962
    发表于 2024-8-4 13: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29330686 于 2024-8-31 04:21 编辑

    引述法師講經說法2:

    ====================================================================================
    ====================================================================================

    隨喜敬仰感恩-淨界法師說法 佛弟子文庫全部工作人員發表於-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第一四三講)
    http://m.fodizi.tw/qt/qita/27453_142.html

    如是善事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從現在開始永遠不嫌晚永遠不嫌遲找到成佛因安住精準定向不斷地練習發出屢敗屢戰的菩提心願不後悔堅決行願步步蠕動著向往永恆不變永不放棄的三大阿僧祇劫以上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路-播種因地:無量功德智慧、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慈悲喜捨、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方便、六通、三明、三十七道品、止觀、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真實、不放逸、如是無量清淨法、斷一切眾生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修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to 成就佛身利益更多的有情、絕對怖畏未來循業發現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果報明如鏡不昧因果、步入本師釋迦牟尼佛後塵、

    迴向相應蓮花化生於佛願淨土常隨佛學證無生法忍(但不妨礙我現在就開始努力嘗試根除反制煩惱業因證無生忍<≒設法衝去證得初階的教師證or消防員資格-第八地菩薩>無上正等正覺)回入娑婆共成佛道、
    迴向阿彌陀佛.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佛.藥師琉璃光王佛.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佛(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佛母大孔雀明王.阿閦毘佛.一切如來頂髻中出白傘蓋佛母.七俱胝佛所說准提佛母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大吉祥天女.文殊師利法王子.彌勒菩薩.多寶如來.地藏菩薩.大寶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眞言.佛頂尊勝陀羅尼.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普遍光明焰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迴向十方法界之法寶;佛寶;僧寶。





    以下內容僅有複製文字並未複製圖片(也有可能複製過程誤刪到文字),是故建議點選連結瀏覽為佳。

    (第一四三講)

    癸二、約意業機明應 分二:子一、遠離三毒;子二、結嘆

    子一、遠離三毒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五十二面。我們看子一的「遠離三毒」。前面是約著口業的機感,這以下是約著意業的機感。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這段是講到我們如何能夠透過修學觀世音法門調伏煩惱

    說是假設有一個眾生,他過去生的多生多劫的習性,他淫慾心重,那怎麼辦呢?「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一方面口業他不斷地去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一方面意業他能夠至誠地恭敬皈依觀世音菩薩。那麼這樣有什麼好處呢?他慢慢慢慢內心的慾望就能夠淡薄,得到調伏

    那如果他是瞋心重呢?也是一樣,口業稱念觀世音菩薩,意業恭敬皈依觀世音菩薩,能夠慢慢地把這個瞋心調伏

    有些人,他貪心也不重,瞋心也不重,但特別愚癡。這個愚癡,在佛法說就是你這個人情感、情執比較重,攀緣心也比較重,喜歡心外求法。那怎麼辦呢?「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也是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內心表達對觀世音菩薩的恭敬皈依。

    子二、結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我們把前面的遠離三毒做一個總結。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的大威德力。這個地方,大威德力指的是意業的能夠調伏煩惱,對於調伏煩惱能夠多所饒益,所以結勸,是故眾生應當心念。

    我們看附表第五十四。這個地方就更進一步了,就不是只有遠離痛苦而已了,進一步還能夠調伏三毒煩惱。我們看蕅益大師的開示。


    佛法的修學,只要牽涉到調伏煩惱、轉凡成聖的,那一定就絕對不是只有事修了,一定要有理觀的智慧在裡面。所以,調伏煩惱那就有事持跟理持

    事持就是前面說的,皈依、專注、稱念觀世音菩薩,透過音聲來產生加持力,這第一個。更重要的就是理持。理持,你就是回歸到一念心。你觀想你一念心性本來具足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那麼你在不斷地憶念觀想當中,也不斷地去創造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說「是心作觀音,是心是觀音」。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十法界,我們一念具足娑婆世界的業障我們也具足阿彌陀佛的功德,我們也具足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這個時候我們透過我們的憶念,去調動我們內心本具的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讓它現前。唯心所具,唯心所造,唯心所現。那麼這個時候變成怎麼樣呢?你內在的觀世音菩薩跟外在的觀世音菩薩,兩個產生結合。

    我們看最後總結。所念的名號,就是外在的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力;第二個,能念的心性,你自己透過你的假觀的智慧去觀想你內心本具的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功德。這個時候,內在的心力跟外在的佛力結合,「念念轉染為淨」。它是這樣子的,就是理觀帶動了事修、事修再加持理觀等等。

    這個地方的應用就是屬於解脫道了。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淨土宗好了。淨土宗,其實阿彌陀佛也是有安樂道跟解脫道。你說,欸,我身體有病痛,其實念阿彌陀佛也產生某種程度的效果。當然,觀世音菩薩的因緣比較廣,我們說過,他跟眾生緣結得廣,所以他容易產生感應。有些菩薩可能跟眾生緣結得沒有那麼強,所以感應薄弱,但是基本上每一個聖號都有加持力。

    但是淨土宗的特別就是往生,臨終的往生。臨終的往生也是強調你一定要有心力的順從,就不是只有聲音進入到你的身心而已了。就是說,阿彌陀佛要把你帶到極樂世界,你自己的一念的心念,臨終的時候要怎麼樣?送想西方。也就是說,你臨命終的時候,你內心觀想:我就是在娑婆世界不斷地流轉……你憶念的是娑婆世界的事相,你就是念佛號也沒用,因為你心力不現前你沒有觀想「是心作極樂,是心是極樂」善導大師說,當然你變現不出極樂世界,但起碼你怎麼樣?起碼你順從總可以嘛。就是說,我的心是向於極樂世界,這樣他才有辦法救你。我們的心向於娑婆,我們嘴巴念佛號,那你這個就是心心不相應,沒有順從本願

    所以這個地方意思就是說,這個房間充滿了黑暗,那你怎麼辦呢?你說我把黑暗去掉,那這個方法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光明引進來你房間有光明,黑暗自然消失掉。

    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打妄想?就是根據無明。你現在把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請在心中坐,那種釋放慈悲的力量,你自然就不去打妄想。以前,十法界裡面,我們的心的妄想不斷去刺激那個三惡道的因緣,或者是六道的因緣,所以你的心就唯心所造、唯心所現,就現出娑婆世界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

    你現在很簡單嘛,你現在不要去刺激六道輪迴的因緣。你現在觀想:我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就具足清淨心、慈悲心。那麼這個時候你帶動的是什麼?是觀世音菩薩的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那麼你這樣子,你的心本身就是……當然你不是觀世音菩薩,但是你怎麼樣?順從本願。你的心順從觀世音菩薩,再配合外在的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加持,那就是所念的聖號不可思議,你能念的心力也不可思議,就兩個力量加持,這才有辦法成就的。

    舉一個例子。過去在法國有一個百貨公司的服務員。這個服務員剛好遇到經濟大蕭條,所以被裁員了。你知道在國外被裁員,你的日子就沒法過下去了,你所有都是貸款。他被裁員以後,交不出貸款,房子就被收走了。收走以後,他太太帶著子女就離開他,所以他變成一個人了,整天就喝酒

    有一天他晚上喝了酒以後,就精神非常的差,準備要去自殺,覺得這個日子過得沒意思了。結果自殺之前他想,欸,再怎麼說,我得打電話跟我的好朋友道別一下。他打電話跟朋友說,我跟你講完話,就準備去自殺了。朋友說,你別自殺,要不這樣子,我帶你去相命,看你這個事情怎麼回事。這個服務員想,那也好吧。就跟他去相命。

    相命先生一看以後,說,哎喲,你這個人,你上輩子是拿破侖轉世!他本來是要自殺的,這時突然想說,欸,我上輩子是拿破侖轉世的,那我得要了解一下我上輩子是怎麼回事。所以他就暫時放棄了這個自殺的念頭,就到圖書館去研究拿破侖,他的個性怎麼樣,他的思考模式怎麼樣——就是我們說的,內心具足十法界,是心作拿破侖,是心是拿破侖。他不斷地造作,不斷地去觀想,不斷去模擬拿破侖的身口意三業,這個時候他就現出了拿破侖的磁場。拿破侖的特點就是,他這個人絕對不會屈服於逆境。所以,他的這個心態改變以後,他的因緣就改變了。他重新再去應徵,這時他釋放出來是一個堅定、充滿熱情的磁場,老闆就馬上把他給收下了。收下以後,他就從基層幹到組長、幹到主管,最後他自己收購了一個百貨公司,乃至於最後他變成很多家百貨公司連鎖店的總裁。

    那有記者就問他了,說你曾經有這麼段故事,你去算命,人家說你是拿破侖,是這麼回事嗎?他說是的。那你有什麼想法呢?他說,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拿破侖轉世,但是我那個時候不斷地憶念我是拿破侖,對我有很大的加持力。

    所以諸位!這個是整個即空即假即中很重要的假觀。就是說,我們長時間做凡夫,有什麼缺點?做久了以後,我們果然自己覺得自己就是生死凡夫,就是我們自己自我設限。往生極樂世界最怕的是什麼?最怕是你自己覺得你沒辦法往生,那你果然就不會往生了。因為你在整個十法界裡面,你每天只跟你自己的業障凡夫的這個法界溝通,其他的法界門你都不打開的

    其實,我們一念心,有可能是佛菩薩,也可能是觀世音菩薩,也可能是阿彌陀佛。諸佛菩薩發很大的誓願力要救拔我們,但是我們要把這個相應的門打開是心作觀音,是心是觀音。就是說,你要觀想,你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清淨慈悲心;你這個生死業障凡夫,那只是因為你過去一時的糊塗。就是「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你要把菩薩的功德放在心中,觀想你就是佛菩薩,加上配合外面的因緣。這種法門的操作,只要是佛力加被的都是,包括淨土宗的臨終的正念。所以臨終的時候你一定要是怎麼樣?你要往生只有一種情況,你觀想你心中本具有極樂世界。你觀想蓮花也好,觀想七寶池、八功德水也好,總之,你一定要觀想你心中是有極樂世界的,你才有辦法去變現極樂世界出來。唯心所造,才有辦法唯心所現

    這個法門在整個假觀當中應用,包括拜懺,也是要這個方法。你看我們拜八十八佛,你說,拜懺就拜懺嘛,就念那個「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的所緣境就觀想罪業,然後產生懺悔就好,那麼為什麼要拜八十八佛呢?

    它道理就是這樣!消除黑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光明引進來。你讓佛菩薩的功德進入到你的心中,南無普光佛!你就觀想你是普遍的光明。就是每一個佛菩薩的功德,你能夠產生皈依,對你的滅罪是有效果的。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把心力跟佛力結合,最後產生了調伏煩惱是這個意思。

    癸三、約身業機明應 分二:子一、成就二求;子二、結嘆

    前面講到口業的機感跟意業的機感,這以下癸三,我們看「約身業機明應。這地方兩段,先看子一的「成就二求」。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二求,就是求男跟求女。我們先看求男。

    假設有一個女人,她心中希望能夠生個兒子……在古時候,這個傳宗接代,你生個兒子是很重要的,這個決定你在整個家族的地位。那怎麼辦呢?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你透過身業的禮拜,應該也包括口業的稱念,乃至於整個種種香花燈燭的供養,你就可以生出福德智慧之男。

    那如果你喜歡生個女的,那你也是一樣,身業禮拜、口業稱念乃至於意業的供養,香花燈燭,你就能夠生出端正、具足莊嚴之相的女孩。

    女孩跟男孩都是一樣,「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就是你能夠招感那個有福德的人,來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女兒。

    這個身業的機感跟前面的口業不一樣。口業是因為你痛苦現前了,你一時的稱念,那你這個坎就邁過去了。生男生女就不是一時了它要有一段長時間的積累,要當作功課的。比方說你要追求考試能夠考得好,你要去應聘什麼工作,那你這個身業的禮拜,包括供養,都是要有一段時間積累的,就不是一時的稱念而已。

    子二、結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的前面所說的身口意三業的加持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這個地方特別指的是身業的機感。

    這個福不唐捐,蕅益大師解釋說,為什麼強調福不唐捐呢?蕅益大師說,這個地方是在解釋疑惑。說有些人也是禮拜,但是他後來沒有得到男,也沒得到女。那為什麼呢?「唯由機淺,故所求未遂。」可能你這個禮拜恭敬的機感力量太薄弱了,但是,你「禮拜之福,終必不失」。你今生禮拜恭敬,但是你的機感力量不夠,所以沒有生出來,但是你這個力量對你來生是有加持力的,它不會失掉的。是這麼一個情況。

    壬三、結勸持名 分三:癸一、勸持;癸二、格量;癸三、結嘆

    前面講到身口意三業的機感,我們看最後的總結,看壬三的「結勸持名」。

    癸一、勸持

    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這以下總結。我們看整部<普門品>,修觀世音法門強調兩個重點:一個是持名,一個是供養。為什麼強調持名呢?

    因為透過音聲,對我們來說——我們前面說過——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它下手易,成就高。所以蕅益大師說:「良由萬德洪名,稱實所召,只此一名一字,法爾具足三千性相。」一個初學者,你如果不能夠掌握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不能夠去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那麼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音聲。你用音聲的熏習,它雖然只是一個音聲的相狀,但是,「托彼名號,顯我自性」這個音聲熏習久了以後,你的心也容易產生觀世音菩薩本尊功德的現前。它是一個很好的下手方便,所以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也就是說,簡單講,持名一法,三根普被,淺者見淺,深者見深。你說我什麼都不會觀想,那也沒關係,你用這個聲音當作下手。你說我的理觀很強,你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效果也是更好。持名一法,上至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它的根機是特別的廣,所以把持名當作一個很好的下手方便,「托彼名號,顯我自性」

    癸二、格量

    勸持以後,這以下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叫做格量功德。我們先講經文,再解釋。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首先把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跟持念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功德做一個比較。我們先看這個受持六十二億的恆河沙菩薩的名號。

    說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名號,這些名號,每一個名號都是佛菩薩的功德,你這個是多名號、多福田。而且你不但受持,你還盡形壽地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你做這四種的供養。不是只有持名而已,你還兼帶做四種供養。「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就回答說,「甚多!世尊!」先把這個多福田、多功德的持名供養先列出來。

    這以下比較了。我們看第二段的經文。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陀回答說,假設有一個人,他只修一個法門,就是專心地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就是持名,再配合他少時間的一時的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那麼這兩個人的福德「正等無異」。他的功德跟前面一樣,也是「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這段經文在說什麼意思?是講到凡夫修學的一個原則。就說你這個人,你今天念觀世音菩薩,明天念地藏王菩薩,你後天念文殊菩薩,你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念了個遍,然後配合禮拜供養,那其實這樣的效果趕不上你專心地念一個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來得好。

    為什麼呢?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解釋說,因為所有佛菩薩功德都來自於法身,所以基本上互含互攝。既然互含互攝,這個時候專一就很重要了。對凡夫來說,就像掘井一樣。你口渴要去掘井,你不可以說今天在這個地方掘井,明天在那個地方,你永遠掘不到水。但是你如果鎖定一個地方,不斷地深入,這個泉水才會出來

    所以,為什麼強調一尊聖號能夠強過六十二億聖號?第一個,對凡夫來說,專一相續很重要,三昧易成。第二個,因緣殊勝。《楞嚴經》講到這個因緣,說,凡夫修學,障礙重重,內有煩惱,外有業力,所以你要找一個比較容易成就的法門。如果聖人,那就沒有什麼因緣了,他修什麼,他順逆皆方便。但是凡夫,你要找到第一個突破口,就是找到一個下手易、成就高的,比方說觀世音菩薩。我們後面會講,觀世音菩薩他的特點,他過去生因地的時候跟眾生廣結善緣。所以,你跟他有緣的時候,你容易成就

    所以兩個理由:第一個,你受持一個菩薩,專一相續;第二個,觀世音菩薩跟我們娑婆世界因緣深。從因緣力、專注力來說,你容易成就。所以佛陀勸持,要我們受持一個觀世音菩薩就可以了。

    癸三、結嘆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到這裡為止,就是在回答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這個人本身的福德力的攝受。

    我們之前講過,佛菩薩的福德力是可以跟眾生分享的。就是說,欸,我的痛苦,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可以幫我消滅呢?因為痛苦屬於福德的範圍,你福報大了,你痛苦自然就能夠減弱。而佛菩薩的福德力是可以跟眾生分享的。當然這個地方包括理觀跟事修兩個之間的配合

    庚二、次番問答 分二:辛一、問;辛二、答

    第二段就講到善根力了,這個就沒辦法分享了。就是你自己要有一定的條件,才有辦法讓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

    我們看第二次的回答。先看問。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無盡意菩薩提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於娑婆世界?講到觀世音菩薩他在說法的時候,他的身業的功德——他怎麼就能夠游於娑婆世界,他到底是現什麼身呢?第一個,現身的問題,身業功德。

    第二個,口業的功德,他是如何說法。云何為眾生說法,口業的功德。

    第三個,方便之力。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意業功德,他是怎麼跟眾生感應道交的。

    這個地方就開始講現身說法了,這是講三昧力問題,就不是只有尋聲救苦了。

    辛二、答 分三:壬一、別答;壬二、總答;壬三、結勸供養

    我們看佛陀回答。回答當中分成三段。

    壬一、別答

    先看壬一的「別答」,各別的回答。別答當中,先看第一小段。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

    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這以下講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個應化身,分成八大類。先看第一大類,現出聖人的身相。觀世音菩薩的說法,第一個,現出清淨莊嚴的聖人相。

    第一個,「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有些人,你要現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應化身,他才能夠去接受的,所以觀世音菩薩就現佛身說法。有些人,他的個性喜歡在山中修行,好樂寂靜,所以觀世音菩薩就現出辟支佛身來為他說法。有些人他喜歡出家眾,所以觀世音菩薩就現聲聞身來為他說法。他現出這種四聖法界。

    那麼為什麼少菩薩身呢?因為觀世音菩薩他本來的身相就是菩薩身,他示現的就是等覺菩薩,所以他就不需要變現了。這是就變現來說的。第一個就是講到四聖法界。

    我們看第二類,現天人身。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這一段講到現天人身。說你這個人,必須要現出大梵天王這種尊貴威德的身相來說法,他就現大梵天王身;或者現帝釋身,帝釋身屬於欲界的天主;或以自在天身,自在天身就是化樂天,欲界的第五天;或者以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就是色界之頂;或者是以天大將軍身,就是我們說的金剛,大金剛力士;或者以毘沙門身,就是四大天王,北方的四大天王。就是你要現出諸天的大福德相。

    我們看第三類的現貴族身。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假設是以小王,就人間的小國王身得度者,就現小王身;應以長者身,就是德高望重,為人所敬重的長者身,那麼就現長者身;應以居士身,就是少欲知足的在家居士的修行者;宰官身,就是文武百官;婆羅門身,婆羅門身等於是一個宗教師,一個貴族。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是講到現有福德、有權勢的尊貴相來說法。

    我們看第四段,現四眾弟子。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有些人可能希望能夠現出這種四眾弟子的清淨相,那麼觀世音菩薩就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說法。

    我們看第五個,現婦女身。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前面的長者、居士跟宰官、婆羅門都是偏重男眾的身相,這以下是講到,這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是婦女身,就現出母性的慈悲相,就現出這樣的相來說法。

    我們看第六的現童男、童女身。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這個地方指的是現年輕未婚的童男、童女身來說法。

    我們看第七的現八部鬼神。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這個地方的八部鬼神,種類就很複雜了。有天,有畜生,有鬼神等等。這個八部鬼神分成兩類:有一種是可以用神通力把自己變現成人的身相的,叫做「人」;這八部鬼神當中有些是不能變現人的身相的,他沒有那個神通力、沒有那個福德力變成人的身相的,就是「非人」。總而言之這八個都是佛教的護法神。有些人喜歡護法神來教化他,那麼觀世音菩薩就現八部鬼神來說法。

    我們看最後一個,第八的現金剛神。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假設有些人是要希望大力金剛神,現出這種威猛的身相來說法,那麼他就現這個執金剛神來說法。

    這個地方的現身說法,跟妙音菩薩的說法是沒有太大差別的。但是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他這個身口意三業裡面,我們要注意他的意業的功德,就是感應這一塊。就是佛菩薩的現身說法,他一定要經過一個感應的過程,這個感應的過程就是他因地所發的本願

    比方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整個四十八願裡面,講到感應的主要就是第十八願,就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的殊勝,不但是他在極樂世界的現身說法。你看我們講他現的身體,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還有他所產生的依報的莊嚴。他的現身說法是非常的殊勝,但是更重要是他的感應,因為他的感應的條件特別低。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聖人,乃至於你造了罪業只要你臨命終的時候能夠至心信樂,信願持名,乃至於十念

    觀世音菩薩亦復如是。他的重點在於他的感應力量,他的攝受的對像也特別廣大。他是這樣子,法身菩薩的時候,除了尋聲救苦以外,他當然主要還是現身說法。因為,你要有善根,你一定要聽法。

    有些人標準會定的比較高一點,比方說妙音菩薩。妙音菩薩的說法是他只講《法華經》,我們看前面,他是為說《法華經》。所以他標準定得高,他強調善根,他只論善根,不論業報。你果報差一點、福報差一點妙音菩薩他無所謂,他照樣跟你感應。你是一個卑賤的宮女,你是一個畜生道都沒關係,只要你有善根,我就可以現身說法。

    而有些法身菩薩他發願的時候,他的標準定得比較低,所以他這個說法,觀世音菩薩的說法裡面並沒有強調一定是講《法華經》。不過諸位要知道,佛菩薩一旦現身說法,他一定講三乘的法門,他不會講人天乘的。也就是說,不管這個感應的力量怎麼樣的低,它起碼是三乘的善根

    所以,淨土宗要往生,你臨命終的時候,要招感阿彌陀佛在你臨終的時候感應現身說法,你的基本條件要出離心。就是說,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生死業力,但起碼你娑婆世界是厭離的。所以,現身說法的條件是更高了,他相對尋聲救苦是更高,就是你要有三乘的善根力

    壬二、總答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前面所說的身、口、意的功德,能夠以十法界的身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

    我們看附表五十五,有關現身說法,我們做一個總結。看「普門示現」。


    現身說法,他一定要經過一個感應的過程。這個感應的過程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不護;第二個,不失。

    不護指的是慈悲心。佛菩薩在感應的時候,他是怎麼樣?「不生作意,不起分別。」基本上,佛菩薩因地發了願以後他就不動念頭了;那到底佛菩薩攝受誰、感應誰,就完全依止他所發願的條件。所以理論上,佛菩薩面對所有眾生是平等的,他沒有鎖定說哪一個目標的,不生作意的。

    一旦這個感應啟動以後,他產生的就是智慧了,就「契理契機,無錯無失」。他一旦為你現身說法,就一定能夠讓你是契理契機的,沒有任何錯誤的,一定會讓你受益的。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他的感應的兩個情況。所以感應來說,第一個就是慈悲;慈悲啟動以後,第二個就是智慧了。一旦感應成就以後,佛菩薩就現身了,那也為你說法

    也就是說,整個法身的功德是常住的,但是成就法身的菩薩是不會休息的,他過去、現在、未來不斷地現身說法。就是我們所說的,他成就果地以後,開始從本垂跡,然後使令眾生從種子到成熟到脫落。整個感應道交,普門示現,總結就四個字,叫無作妙德。

    所以你看我們臨命終的時候,諸位!我們想一個問題,臨命終的時候,為什麼要保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就是說,我們一般人在臨終的時候太強調佛菩薩的現身,就是你一個人念佛的時候看看觀世音菩薩、佛陀有沒有現前,其實這個是錯誤的。其實我們應該注意「感應」這兩個字。你有感應,就能夠現身說法;你要沒有感應,你求也求不來

    所以整個普門示現,它的重點在「感應」這兩個字。也就是說,你不要管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臨終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現前,你要把你的心態準備進入到一個佛菩薩感應的內涵裡面。

    以淨土宗來說,淨土宗你能夠被感應,就是你臨終的時候一定要提起佛號;然後,你對佛號信心具足;更重要,你有往生的願力。以觀世音菩薩這一期的示現來說,你在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時候,你要有三乘的善根。所以,感應道交,你不要管佛菩薩現身不現身,重點注意,你是不是能夠進入諸佛菩薩感應的範圍每一個菩薩都有他感應的範圍。這個地方就是我們要注意的。

    這個地方等於回答了觀世音菩薩的現身說法。

    壬三、結勸供養 分二:癸一、正式勸供;癸二、受旨奉行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看壬三的「結勸供養」。

    癸一、正式勸供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這個地方的結勸是告訴我們,「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當然包括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跟意業的皈依,也包括外在的供養——香花燈燭。

    那麼,為什麼要供養呢?

    因為觀世音菩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第一個,他能夠尋聲救苦;第二個,當然就是普門示現。「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就是這個機感相應,在前面講到,除了善根力以外,你跟諸佛菩薩平常也要有一定的因緣力。這個因緣力本身對這個機感是有效果的

    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把觀世音菩薩的尋聲救苦跟普門示現先做一個大綱說明。

    ====================================================================================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6

    主题

    795

    帖子

    11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30
    发表于 2024-8-3 15: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咒,每天念21遍,加上修不净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8-15 21: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7

    主题

    71

    帖子

    124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0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7: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爱 发表于 2024-8-3 14:33
    色魔缠身,修不动佛

    诵不动佛咒还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8-15 21: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7

    主题

    71

    帖子

    124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0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7: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6369249 发表于 2024-8-3 15:22
    楞严咒,每天念21遍,加上修不净观

    楞严咒和秽迹金刚咒这种猛的咒不敢念,因为背后有一些因缘,上次诵秽迹金刚咒就出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2-8 23:19
  • 签到天数: 14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观察

    5

    主题

    230

    帖子

    106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828
    发表于 2024-8-3 19:3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摧碎金剛全咒加心咒,一佛乘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14 00:48
  • 签到天数: 51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1

    主题

    865

    帖子

    48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琉璃光彌陀地藏彌勒.親近諸佛成就總持.分身眾生法界六度圓滿願

    积分
    5962
    发表于 2024-8-3 21: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29330686 于 2024-9-2 00:21 编辑

    引述法師講經說法1:
    ====================================================================================
    ====================================================================================
    隨喜敬仰感恩-淨界法師說法 全部工作人員發表於:https://theshurangamasutra.blogspot.com/2013/12/24.html
    如是善事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從現在開始永遠不嫌晚永遠不嫌遲找到成佛因安住精準定向發出大悲菩提心願不後悔堅決行願步步蠕動著向往永不放棄的三大阿僧祇劫以上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路-播種因地:無量功德智慧、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慈悲喜捨、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方便、六通、三明、三十七道品、止觀、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真實、不放逸、如是無量清淨法、斷一切眾生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修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to 成就佛身利益更多的有情、超級怖畏未來循業發現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果報明如鏡不昧因果、步入本師釋迦牟尼佛後塵、

    迴向相應蓮花化生於佛願淨土常隨佛學證無生法忍(但不妨礙我現在就開始努力嘗試根除反制煩惱業因證無生忍<≒設法衝去證得初階的醫師證or消防員資格-第八地菩薩>無上正等正覺)回入娑婆共成佛道、
    迴向阿彌陀佛.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佛.藥師琉璃光王佛.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佛(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佛母大孔雀明王.阿閦毘佛.一切如來頂髻中出白傘蓋佛母.七俱胝佛所說准提佛母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大吉祥天女.文殊師利法王子.彌勒菩薩.多寶如來.地藏菩薩.大寶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眞言.佛頂尊勝陀羅尼.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普遍光明焰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迴向十方法界之法寶;佛寶;僧寶。




    也期待隨喜各位大德能夠不吝於留言分享法門or個人修證心得。



    首楞嚴經修學法要24
      前面:附表第十二,我們講到攜帶誦持『楞嚴咒』的功德

      我們在整個「破妄顯真」的過程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用「止觀」的方式,就是我們遇境逢緣─「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透過一種思惟觀照的方式,慢慢的消滅我們的顛倒想,慢慢的把我們真如的功德開顯出來。第二個方法是「持咒」,這就完全不能思惟,你就是透過─完全聆聽你的音聲,音聲在你的身口意當中運轉,也可以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也能夠破妄顯真。

      前文我們講到『楞嚴咒』的功德有「滅惡」跟「生善」,我們看生善的部分有四段:

      第一個「菩薩加持」─經典上說,我們受持『楞嚴神咒』或者書帶的人,他能夠得到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的晝夜隨侍的保護,不管白天或晚上金剛藏王菩薩的保護。

      第二個「能滿眾願」─這個『眾願』偏重在世間的安樂,經典上講出四個願望:(一)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得到賢孝子孫;(二)求長壽得長壽;(三)求果報圓滿,就是你受用安樂的果報能夠快速的圓滿;(四)能夠成就身心的強壯,還有形色的端正

      第三個「同佛功德」─能夠疾速成就六度的功德;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在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時候,你又加持『楞嚴神咒』,就能夠使令你六度的功德,快速的圓滿,它有這種圓滿六度功德的效果。

      第四個「能護國界」─這個『楞嚴神咒』,有人在持誦,或者你能夠把它放在你的家裡來供養,經典上說「在在處處,國土眾生,天龍歡喜,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人民安樂。」它能夠保護你的國界,有這麼多生善的效果。

      簡單的說─古德說:持咒之人,他的特點在哪裡?就是他念念之間能夠「順從真如法性」故,他能夠順從真如。我們一般人是順從妄想,但你一持咒以後,你的內心會產生一種相反的力量,會把這個「順從妄想」的力量,而轉成「順從真如」。「順從真如」這當中,會啟動兩種功德

      第一、「內感真如佛性」:在順從真如當中,你就會產生一種真如體性的不思議熏習;因為我們的真如本來是無量功德─「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只是說現在真如佛性,它不小心睡著了。所以「持咒」有喚醒真如:「主人翁!你要醒一醒。」有喚醒真如的效果。

    第二、「外感十方諸佛的加持」:十方諸佛在因地的時候,都以祂的善根、福德迴向法界眾生,所以我們在持咒的時候,冥冥當中跟十方諸佛的咒願產生感應,而產生滅惡生善。我個人持『楞嚴神咒』很認真持…差不多有三年多,就是持這個『咒心』。真的感覺到冥冥當中有很多的災難是可以由大化小,乃至於由小化無,諸佛菩薩的加持。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一個人經常持『楞嚴咒心』,你發覺你的心態會變化,你的心會比較淡薄,這就是「隨順真如」!「真如」有兩個特點:

      一、離一切相:你對於世間的這些假相,會慢慢、慢慢的淡薄,清淨心的力量會慢慢的進步

      二、你對諸佛菩薩的功德會好樂。你說,欸!以前我在看《法華經》、看《阿彌陀經》『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你以前讀這個沒有感覺,但是你持『楞嚴咒』之後,你就有一種想要成就的願望,這就是「即一切法」,它有開顯你菩提心的功德。所以怎麼知道你有發菩提心呢?如果你看到諸佛的功德莊嚴你都沒有感覺,你的菩提心應該是很羸弱的!

      因此,我們持咒的人,對於世俗的因緣會慢慢放下、對於諸佛的甚深功德,會有一種願望,想要成佛的願望,這就是你的「善根」得到啟發,所以『楞嚴咒』簡單說─它有喚醒你「真如佛性」的效果。我們作一個簡要的總結──

      蕅益大師把「持咒之人」分成兩種差別:
      一、假設這個人,他沒有「理觀」,只有「事持」─「持咒」,但對於「如來藏」真如的道理不懂,那麼這個人持咒有什麼好處呢?「堪與登伽同列」─跟摩登伽女差不多,只是「消除罪障」。我們看摩登伽女她犯了邪婬罪,但是她持咒以後,當下消滅,還證得阿羅漢果,所以只有「事持」─消除罪障

      二、假設持咒之人,又能夠具足「理觀」,則「堪與阿難並驅」。阿難尊者他現生成就圓教初信位,所以他的發願文『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他證到的「法身」是什麼階位?「圓教初信」的法身。

      所以,一個人能夠具足理觀,一方面了解「達妄本空,知真本有」,然後又持『楞嚴咒』,那除了「消業障」以外,還有「轉凡成聖」之功,有這種功德!

    乙四、破障篇(分二:丙一、破邪見顛倒。丙二、破五陰魔境。)

      這一科是另外一個主題。前面的「止觀」、「持咒」,都是在講修行的正行跟助行。但是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會有障礙,這個障礙主要是從內心生起的,有兩種:

      第一種「邪見」,就是「偏空」的思想。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會起邪見呢?因為前面的二十五圓通,在修『首楞嚴王三昧』,是偏重於「從假入空」,修習「假觀」的部分講得不多,尤其是諸佛菩薩甚深的功德講不多。在前面的「二十五圓通」當中,佛陀一再的強調「覓心了不可得」,強調「從假入空」,這樣會產生一個空性的執取,而忽略了因果的道理,所以佛陀在這裡加以導正

      第二種「五陰魔境」,這是「著有」的思想。當我們一方面正念真如,一方面持咒的時候,很可能會把過去的妄想逼出來。這時候,假設你不小心,而去執著五陰魔境,那就危險了。

    丙一、破邪見顛倒(分三:丁一、陳疑。丁二、示答。丁三、結勸。)
    丁一、陳疑(分三:戊一、總疑真不容妄。戊二、別疑地獄同別。戊三、結請決定開示)
    戊一、總疑真不容妄。

    「總相疑惑」─「真心」既然是清淨的,那怎麼就有生死的妄想出現呢?我們看經文就容易清楚:

    (心體本真)『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徧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
           蝡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
    (何有諸趣)『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世尊!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

      我們看阿難尊者他的問題出在哪裡?第一段先描繪他自己的理解,第二段再講出他的疑惑。他說:世尊!我們眾生在因地的心性『妙明真淨妙心』,是如此的光明、如此的清淨;『光明』是指它的作用,『清淨』是指它的本體。我們的心性,充滿了清淨、光明,而且本來是普徧圓滿、無有欠缺的,這是講「因地」

      其次,果地的功德─『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蝡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就是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轉」─內心轉凡成聖以後,整個「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整個無情的大地草木,有情的蝡動含靈,都轉成「真如」的全體大用,即是如來成佛的心性當中所顯現出來。

    有人會問說:「欸!無情怎麼能夠成佛呢?」「你家門前那棵樹,什麼時候成佛啊?」答案是:「你成佛它就成佛了。」對啊!成佛不能分內外的!我們一般凡夫說:這是內心、這是外境、我們不隨妄轉,那是方便說;成佛是「內外一如」的。法身─以一切法為身;從佛的角度來看,一切法都是法身,所以『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是在描繪佛陀內心的狀態。所以祂成佛以後是「一轉一切轉」─全體即是真如的顯現。

      那這樣子就有問題──『佛體真實』,不管從因地的佛性來看,它是如此的真實清淨;從佛的果地功德來看,也是如此的真實清淨;既然我們的原點是清淨的,結果也是清淨的,為什麼過程中就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這些虛妄的假相呢?「六道輪迴」這種「虛妄的假相」到底是本來就有?還是眾生一念的妄習而生起的呢?

      蕅益大師說:阿難尊者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因為我們心性有兩部分:一個是空性的「離一切相」,第二個是緣起的「即一切法」。而阿難尊者把「空性」跟「緣起」劃清界線─空性不能有緣起,緣起不能有空性!那這怎麼叫「心性」?「空性」沒有緣起─空性就沒有生命力了;有「緣起」沒有空性─這個叫顛倒。「空假中」─即空、即假、即中;空中有假,假中有空,其實兩個是不二的。

      阿難尊者的意思:既然我們的心是清淨的,怎麼就有六道輪迴的假相呢?他把空性誤解了,他認為既然是「空」,就空的徹底一點;「假」就假的徹底一點。其實本經講「空假中」,是不二的;清淨心中有菩提心,菩提心中有清淨心,這個菩薩才有生命力,才會產生前進的動力。阿難尊者他一口道出他的疑惑─他把「空」跟「緣起」當作兩件事情

    戊二、別疑地獄同別

      前面講一個總相的疑惑;總相當中,又特別指出六道當中「地獄」,到底是同還是別?

    (貪淫墮者)『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婬欲,妄言行婬,
           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
           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
    (怒癡墮者)『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
           生身陷入阿鼻地獄。』
    (雙問同別)『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阿難尊者舉出佛在世有三個人,現生墮入阿鼻地獄的情況,來請示佛陀─「地獄」到底是有一個處所?還是沒有處所?

      第一位「寶蓮香比丘尼」:她受持了菩薩戒,卻私下行婬欲之事,破了菩薩的戒體,而且更嚴重的是妄言:『行婬欲非殺非偷,無有業報』,這個是「破見」;她說婬欲也不殺害別人,也不偷盜別人,根本不惱害眾生,因此她認為婬欲並不是一個惡因,既然不是惡因,怎麼會招感惡果呢?她講出這一句話,就起大邪見了,這時候先在女根當中,起大猛火,她身體的其它部位、一節一節的也生起猛火燃燒,而現生墮入無間地獄。

      這地方的問題是:除了「破戒」以外,更嚴重的是「破見」。而破見有兩個過失:第一、你自己無慚無愧,造業特別堅固;第二、你誤導了眾生。這一段是講「貪欲」所造的罪。

      第二位「琉璃大王」:這個琉璃大王是指「瞋心」造罪,「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就是佛在世的時候,波斯匿王想要娶釋迦族的公主做妻子,但釋迦族認為自己是一個高貴種姓,不屑跟波斯匿王往來,但是波斯匿王是一個軍事強大的國家,又惹不起他。怎麼辦呢?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公主的婢女化妝成公主,嫁給波斯匿王,因為這樣的因緣,埋下了未來被滅族的禍根。

      後來…波斯匿王跟這個婢女,生下了琉璃太子。琉璃太子當然也不知道這件事,他不知道他的出生是一個婢女,他經常回到他的外公外婆家,釋迦族對他特別的冷淡,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一次,他隨他的母親回到外婆家,那時釋迦族剛好要迎佛陀回來說法,所以蓋了一個很莊嚴的講堂,這講堂的中間有一個法座,琉璃太子年輕嘛…好玩,就跑到法座上坐;結果被釋迦的長者訶責他說:「你這個卑賤種姓啊,你有資格坐這裡嗎?」就傷到琉璃太子幼小的心靈,受傷很重,他就下定願力,說:「我登位以後,我一定要把釋迦族滅掉。」後來果然他登位了,他就帶領軍隊去攻打釋迦族,世尊用神通力三次的阻擋,後來還是失敗,釋迦族果然被滅了。神通難敵業力!

      釋迦族被滅之後,佛陀就預言─琉璃大王因為這個業力,七日之內,一定會被火燒死而墮無間地獄。琉璃大王聽了很害怕,就坐了一條船…漂流到大海去。你逃得過業力嗎?結果第七天的時候,業風一吹…這個船自然起火,就把琉璃大王燒死了,而且現生墮入無間地獄。這是講「瞋心」的熾盛

      第三位「善星比丘」:『善星妄說一切法空』,善星比丘也是佛在世的一個比丘,他成就四禪而以為證得四果,後來因為親近惡友的關係,禪定失掉了,他就起邪見說:「世間上沒有因果法則,沒有世間的因果,也沒有出世間的因果」;因為「撥無因果」,而現生墮入無間地獄,這個是「愚痴」。

      阿難尊者提出以上三個人墮入地獄,他疑惑說:『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到底這個地獄是真實的──有一個地方是叫做寒冰地獄、火燒地獄…然後每一個人都投生到那個地方?還是說『為復自然』?『自然』就是沒有固定的處所,你造了什麼業,你就各自循業發現,你在做人的時候,你就發現你的地獄。

    戊三、結請決定開示

    (經文)『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阿難尊者講出他的疑惑以後,請佛陀依止祂的大慈悲心,來開發凡夫眾生心中的迷蒙,使令一切持戒眾生能夠聽此明確的決定義,能夠歡喜頂戴受持佛陀的戒法,謹慎小心的護持而無所違犯。

      我們看後文佛陀的回答意思是──地獄是有它一定的處所,但是投生到地獄的人,又各自循業發現;就是「空性中不礙緣起,緣起中也不礙空性」,地獄雖然有固定的處所,但是又循業發現;循業發現,又有固定的處所。比方說:我們大家來講堂,你說講堂有沒有固定的處所?當然有,眾生的共業,我們今天相聚就是有緣;但是每一個人受用講堂時,又各自循業發現─福報大的人,覺得這個講堂很莊嚴,福報差的人覺得這個講堂普通。你的心跟講堂接觸的時候,你又出現你各自的影像;雖然出現各自的影像,大家又共同在講堂當中;「共中有別,別中有共」;「空性中有緣起,緣起中又不礙真空」。

    丁二、示答(分二:戊一、讚許。戊二、正說)
    戊一、讚許 佛陀對於阿難尊者的提問,表達讚許之意:

    (經文)『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佛陀聽完阿難尊者的請法以後,就說:『快哉此問!』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的好,時機很恰當。整個重點都已經講完了,為了使令修學大乘真如三昧的人,不落入這種偏空的邪見當中,『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以下的破邪見、顛倒,蕅益大師說:是有點《涅槃經》─「扶律談常」的效果一方面暢談清淨的佛性,一方面強調持戒斷惡修善的重要,所以就偏重在因果的道理,使令大家注意緣起。

    戊二、正說(分三:己一、約迷真雙標。己二、依情想別示。己三、明情墮因果)
    佛陀正式的宣說─六道輪迴因果的法則

    己一、約迷真雙標。

    (經文)『阿難!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約迷真雙標』是站在凡夫「迷真起妄」的心中,來標出內分、外分;這是針對凡夫來說的,只有顛倒凡夫才有這種情況。說:一切眾生他的本性是清淨的,但是一念的顛倒想以後,就產生很多的煩惱─貪瞋癡煩惱的習氣,依此習氣的輕重開出─內分、外分;所以「內分、外分」,是約著眾生顛倒想安立的

    己二、依情想別示。

    【墜落之本】
    (貪愛為本)『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
    (舉例驗證)『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
           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結示立名)『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什麼是「內分」呢?
      「內分」就是「眾生分內」,這是眾生平常的本分事,不用經過教育、學習,它就會產生的。什麼叫做「內分」呢?就是我們內心當中的「愛染」跟「妄情」。其實「愛染」跟「妄情」是同一個東西,只是約著「輕、重」而有所差別。「愛染」是說:你很喜歡這個東西叫『愛染』,那我一定要這個東西,就變成『妄執』了,就是「愛」跟「取」了這樣的情執相續不間斷,就產生『愛水』。

      我們的『愛水』──說:「清淨本然,一個人怎麼就會產生墜落呢?」、「他怎麼好端端的,就墮三惡道呢?」因為他內心當中有『水』。這個『水』不是一個相狀,是一個表法,就是一種「墜落」的意思,因為水往低處流。意思是說:我們一個人產生貪愛之水,是不需要教育的,分內!你看一個人生長在深山,他也沒有人教他,他自然就會貪愛。

      以下講出四個比方
      一、『心憶珍羞,口中水出』─看到美味的食物,你嘴巴自然就出口水;二、『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想到過去的親人,心中想到他的好處,又是憐愛;想到他不能再次的生起,心中又是恨,愛恨交集就流出了眼淚,這也是一種水。三、貪求財寶的人,看到財寶,內心當中產生貪愛之水,因為水氣的滋潤,使令他看起來精神特別好;你看貪愛財寶的人,他每天很累,回去把它的財寶打開來看一看,精神就好了。為什麼?因為他有愛水滋潤。四、『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貪著男女婬欲,自然二根就會出水來

      以上『諸愛雖別,流結是同』雖然所愛著的不同,有的貪財、貪色、貪人、貪飲食…但是能貪的水是相同的,而『水』是下墜而不昇的,叫做「內分」。『水』所表達的是─水往低處流,所以一個人會墜落就是有水。

    【超昇之本】
    (渴想為本)『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
    (舉例驗證)『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
           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結示立名)『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什麼是『外分』呢?
    是「眾生本分之外」─這些東西你不是先天的,你要學習才有的,你沒有經過學習你就是沒有。什麼叫做『學習才有的』?『因諸渴仰,發明虛想』:你經過聖賢的教育,對於諸佛菩薩這種出世的聖賢,乃至世間聖賢的功德,產生渴仰之心。因為『渴仰』,所以你就產生很多、很多的理想抱負,這些理想抱負不斷的在你心中輾轉增勝,就產生一種『勝氣』─一種浩然的正氣。這個『氣』跟『水』不同,我們知道『水』是─下墜的;而『氣』是─輕飄的

      以下提出了「六念法門」──
      一、『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你看一個人他能夠持戒,(古德說:應該包括布施)喜歡布施、喜歡持戒的人,他內心就覺得很輕安。你看:我們去做一件善事回來,覺得身心很愉快、很輕鬆,這是「念施、念戒」。

      二、『心持咒印,顧盼雄毅』:當我們持如來的心咒,產生一種雄心壯志、無所畏懼之心;當我們內心跟十方諸佛的咒願功德感應道交,所以內心無所畏懼,這是「念法」

      三、「念天」─『心欲生天,夢想飛舉』,我們想到我們要厭離這個三界之欲界的麤苦障,好樂天上的淨妙離,你在夢中或者在打坐當中,就會感到自己的身心世界是往上輕飄、往上飛舉的。

      四、「念佛」─『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你不斷的憶念佛功德、憶念淨土的莊嚴殊勝,就容易在夢中或在靜坐當中,感受到諸佛菩薩莊嚴的聖相現前。

      五、「念僧」─我們能夠如法事奉善知識,自輕身命為了求法,我們會不勞辭苦,放棄自己色身的享受。這種殊勝的氣勢是從何而來呢?

    (經文)『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這都是因為你的這種想像─對於諸佛菩薩、對於布施、持戒…這種想像而產生的因為這樣的一種想像,而產生一種輕安高舉的相貌;這種相貌是飛動而不是下墜的,很自然來生就會使令我們往生到善處,這個就是「外分」。

      我們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你的神識是往下墜的,你是到三惡道去。「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所以你的神識水太多了,就往下沉了你的神識是輕飄的,就往生到善處去。當然臨命終是你平常累積的。比方說:拜懺的人特別感受得到這種差別。拜懺之前,總是覺得身心好像很麤重,悶悶不樂,這個是罪業之相;如果你一天當中,總覺得內心很沉重,這是一種罪業之相;但是你不斷的拜懺以後,欸…就覺得很輕鬆、飛舉,這個就是「罪滅之相」

      所以說:清淨本然,怎麼就有六道呢?一個是「貪愛」產生水,一個是你的「理想」而產生勝氣,就產生這樣六道的差別出來了,完全是你內心創造出來的。

      這是一個總相理論的說明,以下開出十種差別,不過這裡是偏重在「墮落」這一部分。說:人怎麼就墮落到地獄去呢?既然我們內心當中本來沒有地獄,那地獄是怎麼產生?地獄裡面的火啊、刀子啊、寒冰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我們凡夫因為心中的愛取,而創造的「因相」跟「果相」

    己三、明情墮因果

    【婬習】
    (總標)『阿難!一者婬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
    (別明)『如人以手自相摩觸,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
    (勸誡)『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先解釋「地獄的火」─這個『火』是怎麼來的?
      『一者婬習交接』─這第一段是講到現世的因果,首先講到「惑」煩惱。我們的煩惱有兩個:一個是『婬』、一個是『習』,就是煩惱的「現行」跟「種子」。我們因為種子遇到外境的刺激,才有現行,所以你的煩惱的現行跟種子,一定是相交互的作用,然後就發動了身口,產生業,這就是『發於相磨,研磨不休』,然後產生男女色身的接觸,乃至於輾轉增勝

      這裡的關鍵在那裡呢?「研磨不休」。我們不是偶爾起煩惱就墮落到地獄,不是這個意思,重點在─「數數現行,都無慚愧」。就是說:你把煩惱放縱得非常麤重,『研磨不休』變成非常的麤重了,你幾乎是無慚無愧的─數數現行都無慚愧了。這時候「惑業」就產生了苦─『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所以這個『火』不是真正地獄的火,是你內心產生一種火相,你當下起煩惱叫「煩惱火」,然後製造「業力之火」,最後「果報火」,在今生當下就累積了這種功能。

      來生真正的果報看第二段…講出一個譬喻說:如人以雙手互相的摩觸,手因為摩觸就有煖相,煖相就是火現前。這以下合法:我們今生因為煩惱的「現行」跟「種子」相互的作用,所以來生就會招感鐵床、銅柱諸事;這兩個,圓瑛老法師說是同一個地獄,叫『銅柱地獄』。這個地獄是一個很高的銅柱,燒紅的銅柱,就像須彌山一樣高。這個罪人在高山上,感到很熱就往下跑,往下跑看到一個鐵床,這個鐵床下面有火在燒,但是上面有端正的男女身相,這個罪人因為貪愛男女相的緣故,就跑到鐵床上面,最後為鐵床所燒。這是講來生的果報。佛陀對我們的勸勉──

      所以十方如來以祂的智慧眼,來看我們放縱自己婬欲的欲望,就像增長自己的欲火菩薩見到男女的欲望,如避火坑,因它會產生創造來生跟「火」有關係,來傷害我們;只要跟「火」有關係的,都跟「婬欲」有關係。

      這裡,講到兩個觀念:「因果不同時」跟「因果同時」
      第一、我們一般在論斷因果,是偏重「因果不同時」,叫做「異熟果」。我們一般講「三世因果」,佛教講因果是講「三世」的─過去造業,今生受報;今生造業,來世受報,叫做『隔代受報』。所以你今生受的果報跟今生沒有太大關係,大部分是前生決定的;你今生造的業,主要是在「來生」才表現出來,所以因果的思想叫「異熟」─異時而熟,叫做『隔代受報』。

      第二、另外一個思想就是「真如緣起」:是講「當下的因果」,就是「因果同時」,你在造業的當下,其實你的果報之火,那個功能、種子已經成就了。我們剛剛談到:琉璃王滅了釋迦族,七天後,墮入地獄;七天還沒有到,但是佛陀已經看到他「地獄之火」成就了

      佛陀的神通是「現量境」,佛陀不做假設,佛陀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佛陀的神通一定是現量。如果他內心當中地獄之火沒有成就,佛陀怎麼看到他七天後要墮地獄呢?所以因果的確有它同時的現象,因果同時也對。比方說『法華會上』,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小乘的聖者「三周說法」─法說、因緣說、譬喻說。佛陀「三周說法」,開顯真如佛性以後,阿羅漢迴小向大,佛陀一一授記;說:舍利弗尊者,你要經過幾千劫、幾萬劫的時間,你會成佛,你的國土叫什麼(名稱),你的國土怎麼的莊嚴…等等。佛陀怎麼知道呢?當然是他發菩提心的時候,他內心變化了,他把聲聞種性轉成菩薩的種性,他的佛果功德顯現出來了,佛陀才會授記。

      其實:你在造業的當下,你的果報是當下成就!蕅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也講出類似的觀念,他說:你在念佛的當下,你的蓮華已經念念在開了,只是還沒表現出來。所以本經這裡,重點在於「因果同時」的思想─「真如緣起」的思想。就是說:菩薩看到你煩惱的時候,你要同時看到果報;你看『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菩薩看到起煩惱火的時候,就要預先知道,你未來有火坑在等你,他是預先就知道。

    【貪習】
    前面的婬習是「男女」的貪愛,這一段是偏重「財物」的貪愛,都是「貪」,但是所緣境不同

    (總標)『二者貪習交計,發於相吸,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於中凍冽。』
    (別明)『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二習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羅羅、
         青赤白蓮寒冰等事。』
    (勸誡)『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這裡的「貪」─指的是貪求世間的財物,而且是過分的貪求,不是一般合理的貪求。先看第一個現世的因果--「惑」:『貪習交計』─「貪」是煩惱的現行,「習」是種子;就是貪愛的煩惱跟現習交互的作用,就產生業力了。什麼叫「業力」呢?『發於相吸,吸攬不止』。貪愛財物的人,為什麼有一個『吸』字呢?就是他老是想要把對方的財物吸過來不斷的放縱自己的煩惱,到最後…相續的造作,無慚無愧,那麼當下果報之『冰』出現了,就有這個『積寒堅冰』。因為你不斷的吸寒氣,久了以後,就產生一種身心的寒冰、身心凍冽的相狀出現,這是約著「當下」的因果來說。

      下一段約著「來世」的因果,先講一個譬喻:『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這個人用嘴巴去吸取外在的冷空氣,吸久了以後,你內心就有寒冷的力量產生。以下合法─『二習相陵』,『二習』也是講煩惱跟現行。這種「貪愛」─過去生的習氣跟今生的造作,就會招感來生吒吒、波波、羅羅,這三個都是「寒冰地獄」,是約著他的一個受苦的聲音。寒冰地獄的罪人,他因為寒冷而叫出的聲音:輕微的叫『吒吒』,中度的是『波波』,嚴重的是『羅羅』,寒冰地獄的相貌。『青赤白蓮』這也是寒冰地獄,這是約著我們身體的凍傷的相狀。『蓮華』這個罪人在凍傷以後,皮膚破裂了,就像蓮華開敷,比較輕的─他的皮膚出現了青瘀,中度的─是紅腫,比較嚴重的─就是變白色,整個血液都停止了,蒼白、沒有血色,「青赤白」也指寒冰地獄。

      所以:十方如來,看到這個貪求財物,就像貪水一樣,菩薩見貪如避瘴海,就像大海中有毒的瘴氣,吸到體內中毒而死

      這裡的「因果思想」,跟我們《地藏經》一般講的因果,就不太一樣──《唯識》的因果思想,比較偏重在「來生」,這裡的觀照,就菩薩的「假觀」,當你生起煩惱的時候,你要預先知道「未來的果報」,它的重點在這裡。你要怖畏當來的「果報」,你才會厭惡當下的「惡因」

      我們一個修行者──「初發心菩薩」不可能說你完全不起煩惱、完全不造業,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你不要讓你的業力煩惱變得很堅固,問題在這裡,不能讓它「輾轉增勝」,就像滾雪球一樣…不可以!所以初心菩薩他不是斷煩惱的現行,是斷煩惱的相續

      《大乘起信論》說:修習「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破「和合識」,斷相續心。經典上講到一個公案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波羅奈國,有八個大力士,這八個大力士為了爭第一名,就經常比鬥、打擂台。其中有一個大力士,他的業障已經成熟了,佛陀看他七天之內必墮三惡道慈悲的佛陀就來到大力士的門口,要求見這個大力士,這個大力士說:「欸…我是一個武士啊,佛陀是修智慧的,我們之間不相應的,不見!」佛陀就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就把佛身隱藏起來,現出一個年輕的大力士來找他:我要找你的主家,找你家的主人比鬥。欸,這大力士就出來了,看到這個年輕人,瞧不起這個年輕人。但是一跟他比鬥的時候,佛陀入火光三昧,這個大力士看到整個四邊都是火,心生畏懼,就對佛陀產生恭敬心,驕慢心就收起來…佛陀現出佛身,就為他講:緣起的善惡業…緣起的道理,這個大力士當下心開意解,向佛陀真誠的懺悔,七天死掉之後,往生到善趣去了!

      這表示什麼意思呢?「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不是說:全部的業力,都把它懺到「業盡情空」;像我們前面說過,一個污濁的水,你第一件事情讓它沉澱下來,你不能再造作了,讓你慚愧的心生起,然後斷相續心,關鍵在這裡。

      為什麼有些人造了惡業他來生會得果報,有些人造了惡業,他這個業力不能得果報?
      《唯識學》說:因為有些人的業力轉成「增長業」,有些人的業力是變成「不增長業」,就是你有沒有懺悔?《唯識學》說:一個人造惡業「不得果報」有兩種原因:第一個「懺悔」,第二個「對治」─你開始修對治,不隨妄轉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讓這個業力,變成「增長業」;你要讓它自然的沉澱下來,就是「破和合識,斷相續心」。然後在臨命終的時候,保持正念,隨念往生淨土求生淨土的人─雖然你不能把「業」懺得完全清淨,但是你一定要把「業」懺到變成「不增長業」,變成沒有強大得果報的力量。


      業的力量,被你破壞了,破壞以後,很多人會重報輕受;越是懺悔,身體生病痛、發生小小的車禍、出現種種的災難,這個是好事情,因為那個業力被你破壞,破壞以後…啪!釋放出來,重報輕受,然後你也會夢中見到一些瑞相,關鍵在於「斷相續心」。當然一個人會斷相續心,你要預先看到未來的火、未來的寒冰的果報,主要是一個人要畏懼當來的果報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淨界法師專屬網站
    張貼者: enggitseng.blogspot.com 於 凌晨1:52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23 13:30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415

    主题

    1825

    帖子

    31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051
    发表于 2024-8-4 03: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名神咒除障灭罪法。刚发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8-15 21: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7

    主题

    71

    帖子

    124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08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08: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戒缘 发表于 2024-8-3 19:31
    摧碎金剛全咒加心咒,一佛乘版

    哪里能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5 13:3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3

    主题

    109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47
    发表于 2024-8-4 13:0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根本上说,你需要打开另一条通道,那是一条智慧之路,解脱之路。具体来说,就是戒定慧。老老实实修行,不要盲修瞎练,会走很多弯路,会吃很多亏。戒定慧是最稳妥、最根本、最直接的梵行之路。这条路打通以后,还是丹田那股火,就会循着这条路走,而不是邪淫那条路了。六祖说,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就是因为打开了智慧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5 13:3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3

    主题

    109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47
    发表于 2024-8-4 13:1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不净观、白骨观,试一试,看哪种适合自己。这两种也是戒定慧的其中两种具体修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5 13:3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3

    主题

    109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47
    发表于 2024-8-4 13:3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念佛、念经、念咒也可以作为戒定慧的具体修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主题

    960

    帖子

    80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6825
    QQ
    发表于 2024-8-4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找女朋友就尽快找,可以修秽迹金刚咒,除淫欲咒,月光如来陀罗尼,除淫欲佛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8-15 21: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7

    主题

    71

    帖子

    124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08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5: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a29330686 发表于 2024-8-4 13:04
    引述法師講經說法2:

    ============================================================================== ...

    感恩师兄,我都想换药师法门试试了。。。以前没精进持观世音圣号,现在看来是我自己不够精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6 23:51 , Processed in 0.1277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