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51|回复: 1

實修答問伍拾三·“解行合一”的重要 - 转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发表于 2023-2-4 17: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實修答問伍拾三·“解行合一”的重要

                知行合一嗎?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心學行持方法論,就是從佛門的“解行合一”的行持方法論上移植過來的。

                什麼是解行合一?

            佛門行持的方法論,有信、解、行、證四個支分。信,就是對佛法有信心;解,就是通過系統次第的聞思,對佛法有了理性的理解,這個在佛門裡稱之為“解悟”;行,就是去行持、實踐所解悟的佛法;證,就是證得了所行持的解悟的內容。

            信解行證四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信心,就很難去系統的聞思佛法;不通過系統的聞思佛法,所謂“信心”大多衹是迷信。解悟了佛法而不去行持,就無法證得所解悟的內容;沒有解悟就去行持,盲修瞎練就容易出問題。通過行持才能證果;證果是行持的成果。有成果了,就證明了所信、所解與所行的正確,而把這能夠信解行證的清淨教法傳承下去。

            而信解行證四者當中,對於已經是專業的修行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解和行。因為,信而不解,是迷信;解而不行,是戲論。戲論是無法證果的。所以,祖師大德一再強調:要解、行要合一。

                解行合一的兩個層次

            對於大多數的初機修行者來說,都是先解後行的。不解,無法可行。等修行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之後,所解和所行才能高度合一。

            換句話說,先系統的聞思一套成佛的理論,同時銜接與這套理論相配套的具體的實操方法去行持。這樣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先解後行,就是大多數初機修行者的解行合一。漸漸的,隨著修行的深入,所解和所行的銜接就會越發的嚴絲合縫、齊頭並進,就是高階的解行合一了。

                漢傳佛法各宗大體的分類

            漢傳佛法八宗,粗分為:禪、教、密、律、淨五大類別。

            禪,俗稱“宗門”。就是以明心見性為宗旨,以系統的參禪法門去行持,達到“見性成佛”的目的的禪宗。

            教,俗稱“教下”。就是華嚴、天台、唯識和三論,以系統的顯宗教理體系,次第的聞思修入以漸次證取菩提的四個宗派。

            密,就是以即身成佛為宗旨,有系統的即身成佛的教理教相的聞思和即身成佛的行持方法去行持,以達“即身成佛”的目的的密宗。

            律,就是以持戒攝心為宗旨,傳承佛陀清淨戒律的律宗。

            淨,就是以往生淨土為宗旨,以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為對機行持法門的淨土宗。

                漢傳佛法各宗現在的傳承情況

            禪、淨二宗,是一直清淨的傳承下來,解、行體系從未間斷的。

            教下四宗,三論宗已徹底失傳。唯識、天台、華嚴三宗在中土,可謂斷了又續,續了又斷,斷斷續續的衹能以“不絕如縷”去描述。而且續上的,也只是聞思教理的部分。至於具體的止觀修法,因為沒有了止觀實修的傳承體系,到現在都續不上。唯識一宗,自從窺基大師滅度以後,本來就偏於教理而弱於止觀,大多數都以學唯識教理,往生兜率內院為行門。也就是所謂的“學教念佛”路線。漢傳的顯宗淨土法門,有兩大體系:彌陀淨土和彌勒淨土。彌陀淨土,形成了淨土宗,影響力很大。彌勒淨土,因為是未來佛的淨土,在禪宗和唯識二宗中,還是有影響力的。宋元以來的華嚴、天台二宗諸師,也大多數都走“學教念佛”(注:念佛,有選擇彌陀淨土的,也有選擇彌勒淨土的,下同)的路線,少數走“學教參禪”的路線。如近代的月霞大師復興華嚴,走的是參禪學教的路線;慈舟大師弘揚華嚴,走的是學教念佛行歸彌陀淨土的路線;太虛大師復興唯識,走的是學教念佛行歸彌勒內院的路線;諦閒大師復興天台,走的是學教念佛行歸彌陀淨土的路線。這大體就是教下近代的傳承情況。

            密宗,中土完整的“純密”體系,在唐武宗滅佛以後就失傳了。所剩下的密教法門,如穢跡金剛、准提佛母等“獨尊”法門,見地上已經不是密教的見地了。穢跡金剛,大多數是禪宗的見地;准提佛母,幾乎以《顯密圓通成佛心要》為藍本,是華嚴宗的見地。也就是說變成了“參禪持咒”或“學教持咒”的路子。這樣修持當然也能得大成就,但因為見地不是即身成佛的見地,儀軌也不是完整的可以即身成佛的儀軌,所以是不可能取證即身成佛的悉地的。還好,日本的弘法大師入唐求法,在惠果阿闍黎的座下學成歸國後,在日本把完整的漢傳密教真言宗傳承了下來。現已漸漸回傳中土。

            律宗,主要傳承的是佛陀的清淨戒律,在行持法門上,大多數也走“持戒念佛”的路線,少數走“持戒參禪”的路線。近代佛門大德弘一大師走的就是持戒念佛行歸彌陀淨土的路線。

            也就是說:中土的佛法宗派,宋、元以來,除了禪、淨二宗有完整的解行合一的傳承體系以外,密宗失傳,教下、律宗衹能走“學教念佛”、“持戒念佛”或“學教參禪”、“持戒參禪”的路線了。換句話說:除了禪、淨二宗以外,大體是所學非所用,不能解行合一了。

                律宗和教下解行之間的鴻溝大小

            那麼,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持戒,是佛教各宗都需要的。所以,律宗,還是在發揮著祂的實際作用的。至於律宗的行門,衹要戒持好了,不論參禪還是念佛,都是容易成就的。因為學戒,一能自己持戒攝心,二能住持毘尼。以持戒的清淨功德,和住持毘尼的弘戒功德,再去念佛或參禪,就容易成就了。所以,律宗在解和行之間,鴻溝是不大的。

            教下四宗,教理雖然也是佛教各宗都需要的。但以自宗的教理,配合自宗的止觀行門,解和行之間才能嚴絲合縫。教下的教理,雖然也可以去用於參禪。但參禪,不若在禪堂依系統的宗門見地和行門來的利索。教下的教理,雖然也可以去指導念佛。但念佛,不若在念佛堂用淨土宗的系統教理和行持來的直接。而教下四宗的可以與其教理嚴絲合縫的銜接的具體的止觀行門又失傳了。所以,教下四宗,不論學教念佛還是學教參禪,解和行之間的鴻溝,都是小不了的。既然解行不能合一,教下的修行人,這輩子花在解和行之間的磨合上的彎路,就少不得要去走了。

                教下的存在意義

            那麼,教下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當然不是!自古宗門禪人,以參禪為主兼學教理,以達“通宗通教”的不計其數。比如前面提到的月霞大師的參禪兼學華嚴,和近代佛門大德虛雲老和尚的參禪兼學天台,就是參禪為主兼學教理的典範。淨宗行人,以念佛為主兼學教理,以達“理事雙圓”的也不勝枚舉。比如近代的佛門大德印光大師的念佛兼學天台,就是典範。

            所以,以禪、淨二宗的系統的解行合一的行持傳承為主,真實的發起菩提心(記住,有行持上的系統的傳承,才容易發起菩提心)以後,機緣合和,參學教下的教理,對於自、他的解脫都是有裨益的。這就是宋元以降,教下四宗的教理體系所發揮的客觀作用。

                教下的出路

            如果以教下為主,又不想走學教念佛或學教參禪的路線,那就祇有一條路了:求學於有本宗止觀傳承的道場深入參學,把系統的本宗止觀觀修的體系學修回來。比如:天台宗的止觀行門,可以在日本的比叡山、三井寺兩大體系中接續。

            但如果認為:衹要悉心研究止觀的典籍,就可以接續上止觀的具體實修方法了的話,不是無知就是發狂了!因為,具體的止觀實修法門,如果不在有傳承的道場參學至少十年八年以上的話,在諸多的用工方法和觀行細節上,是根本不可能全面的。縱然,通過典籍偶有所得,也不可能全面貫通。如果把不能全面貫通的止觀“實修法門”授之於人,就很難不誤人子弟了!

            關於禪定修為,近代的廣欽老和尚,因為宿具慧根和精進苦行,在修止的定力上,可謂功夫甚深。但是,一:他很難以此教人深入禪定,因為沒有系統的方法;二,定多慧少,很難靠此了生脫死。所以他老人家走的還是念佛路線。

            所以,止觀,如果連自己都修不進去,是沒辦法系統的去教人的。縱然自己有些定力,不具備完整的止觀實修體系的傳承,也很難系統的去教人。

            所以,若所學之宗已經沒有解行合一的傳承了,最好還是換一宗有解行合一的傳承的宗派來主修。不然的話,大量的時間用在所解之宗和所行法門的磨合上,以無常的不定和迅速,能有了生死的把握嗎?!

                解行合一真的非常重要

           要知道,以解行合一的宗派為主,兼學他宗,是豐富自宗以廣利有情的好事;但以不能解行合一的宗派為主,了生死的行門還要另選他宗法門的話,因為所學教理和所行法門很難嚴絲合縫的相應的緣故,大量的時間就磋砣在了磨合上了!而無常迅速,哪裏會管你的磋砣理由?!

    ——戊戌初秋,濟榮行者羅朝正於深圳梧桐跡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3-2-4 17: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3-2-4 20:58 编辑

    此帖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9 15:34 , Processed in 0.1123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