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摘:宗珠的《与汝谈心》第六十四讲 观音自己念观音
大家好,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生日,也是道家慈航普度天尊的生日。让我想起了有关于观世音菩萨很多的开示,觉得很有意义,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我们的人生历程就像一个波浪线,总有高峰也有低谷。而我们在低谷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帮助,能够得到贵人,甚至神佛的帮助,在修行当中也是一样。 我师父和我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刚刚出家,那个时候得了一个病,浑身非常的酸痛,皮肤会起红疹子,他非常痛苦。他说那个时候他又在关房里面,就是闭关的关房,就他一个人。每天都是有人过来送饭的,但是是不能见外人的。 闭关有个规矩,你开始进去供完护法以后,你开始闭关,在闭关的这一个时间里面,例如是一年或者说是三个月,你定好以后就一定要在里面修炼,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你都一定要完成你的功课。 如果你受不了了,你选择了中断,那么这一个缘起会对你今生的修行路造成很大的破坏。这是因为闭关都是在修一些特殊的法,修这些特殊的法都是有很多的条件跟很多要求的。其中有一点就是,有的法你开始闭关修炼以后,你就不能中断,中断以后你就修不成这一个法了。 师父说那个时候他在那个关房里面就很痛苦。他自己说那时候他很年轻的一个人在里面,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皮肤起了这种红疹子,又痛。想中断吧,不甘心。继续吧,又非常的痛苦。 就在他这样两难的时候,人还发烧了。他说他迷迷糊糊的时候好像是睡着了,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一个非常庄严的男人,留着两个胡须就是八字胡,穿着白色的衣服,头上戴着一个金色的宝冠,手上拿着一个念珠。 他看到这个男子的第一反应是观世音菩萨来了,他赶快过去,去求观世音菩萨解除他的痛苦,求观世音菩萨加持。他说那时候就感觉像是绝处逢生,好像抓到一个救命稻草一样,就像窒息的人抓住了救生员的手一样,他赶快跪在观音菩萨面前求观世音菩萨。 过了一会儿他就听到这个男子一直在念,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他觉得很奇怪就抬头问,菩萨你在干什么?菩萨说,我在念观音心咒。 师父说他当时就愣了,他说您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为什么你还自己念自己呢?师父说,一般开始我们这种学佛修行的理念就是我们念一个咒语,念一个名字就是在呼唤嘛,呼唤这神佛,就等于呼唤外在的一个高等的生命来帮助我们。所以他当时有点发懵。 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跟他讲,我是观音,观音自己念观音方是真观音。这时候观世菩萨说了一个偈“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师父说他那个时候就好像突然之间醒悟了的一种感觉,然后观世音菩萨在他面前发出一道光就消失了。 他从梦中醒过来,身上还是非常非常的痛,还是起很多疹子。这时候师父说他就继续修他自己的法,这种痛从开始一直到结束,他说他自己算日子大概有30天,30天后不药而愈。 师父说,他在这次闭关的时候,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开示,他自己最大的一个体会,那就是所有的技术,就比如说我们以前刚学佛的时候都觉得什么是修得好?能占卜预测得准是修得好,能够给别人治病是修得好,名气大那就修得好,守戒守得好那是修得好。 师父说在他这一次闭关里面,观世音菩萨给他的开示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能够运用法术,能够运用自己的威望去帮助到很多人解决痛苦固然是很好的,能够有大的名声可以号召很多人去行善也是好的,能够超度灵验,解除人家的附体也是好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好事情,可是一直沾沾自喜就会有生有灭,就还是在一个轮回的里面。 “大智发于心”,最大的智慧、永恒的智慧、解脱的智慧都来自于心。“于心无所寻”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你都要去体验你的这个心的地方,你会发现心它根本找不到。当你体验到这种找不到这一个心的感觉,这种状态也就是我们在修大圆满法出现的这种无云晴空,就是没有云彩的天空,我们真正的心灵就是如这片没有云彩的天空,一片蓝色一样,宽广无际,要时刻地安住在这种状态里面。 如果我们用很高的名望可以帮助穷苦的人是很好,但是我们自己的这个意识沉浸在这种喜悦当中,觉得我帮了很多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这种喜悦当中,就是一种成就感里面,那我们就是跟着云走了,而不是无云晴空。 你自己的意念要时刻专注自己的意念,不要被悲跟喜所左右。喜就是喜悦,你的成就感,你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喜悦。悲就是愧疚自责、愤怒等等负面的情绪。 我们心灵安住在天空当中,这蓝色的天空才是我们本来的心灵。所有的情绪都是云彩,天上的云彩,云彩会不断地变化。云彩不论怎么样变化,我们都要安住在天空当中。如果我们的心念是跟着这个云彩走的话,云它是会下雨、它会下雪,云是会变化的,云的种类会变化,落入到变化当中就会有生有灭。 只有让我们的心念一直跟我们的真心在一起,也就是说没有云彩的天空,这种空、广、喜悦、宁静融合在一起,你所有的情绪它发生,你可以让它很好的过去。出现愤怒情绪、怨恨情绪、喜悦情绪、高兴情绪它都与我们安住的心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是互不干涉的。 因为我们能够一直安住在这个无云晴空的状态之中,所有的云我们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也就是情绪会看得很清楚,然后我们可以妥善地去做事,所以成就一切义。 我们不是说你修行修到了极致,就是变成了一个石头,没有任何的感情。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修行就是变成一个石头,无情无爱、无喜无怒,这个是错。如果真的变成这个状态的话,所有的石头就是佛,所有的机器人也是佛,你根本就不用修了。那石头是佛吗?不是,对不对? 你是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真正的心灵与所有的情绪会分开,遇到让你愤怒的事情,遇到伤害你的事情,你还是会生气,可是你的心灵是能够与愤怒的情绪分开的,这生气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不会一直怨恨。生气一下把事情处理好,就让它过去。高兴的事情高兴一下,也就让它过去,不会沉迷在里面,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自己的功课,继续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保持你心灵的宁静以及喜悦,保持这种宁静的喜悦。 如何保持呢?一是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前期你刚开始学佛修炼,你一定要每天专注地练习九次第定,精神专一于一物的九次第定。以前跟大家讲过,你专注地看着一个佛像,看着一个舍利塔,甚至你只是单纯地看一个火焰,那种火焰只是要看着它,你的意念一有想别的事情,你就把它拉回来一直看着。你的心念的集中力,由两分钟变三分钟,变十分钟,变五十分钟,会越来越长,这种专注力就是定力。 有了定力以后,你可以把它安住在这一个无云晴空之中。因为你有定力,所以你所有的情绪你都会照见得非常清楚,并且不受情绪影响,你时时刻刻地都专注自己的心念,要在无云的晴空之中,而不是在情绪变化的云彩之中。 从早中晚开始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只分三个时间点,当你形成习惯的时候,你可以做到时时刻刻都在观照,这就是时刻都在运用止观双运。不会沉溺在追忆过去,不会沉浸在展望未来,不会沉浸在自己所犯的错,也不会沉浸在过度的喜悦之中、成就感之中,沉浸在怨恨、愤怒、嫉妒里面。 云彩是云彩,云彩永远不会障碍虚空。虚空跟云彩本身就是互相不干涉,互相不干扰的。所以观世音菩萨才能“无古亦无今”,所以你每一个举心动念就再也不会落入到因果当中,都会成为一个清净的无记业。
观世音菩萨自己念自己,观音自己念观音。观世音菩萨教示,也就是让我们自己的心念我们自己去守护。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佛,本来就有佛性。我们运用自己的佛性把它显露出来,时时刻刻的保持它,自然就会成就。保持的方法就是刚刚讲的这一些方法,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给予的指导。 师父说,后来他出关过了好多年,他发现这个偈在以前的《夷坚志》里面也有写过。另外,他的经历跟有一个上师写的一个传记里的经历非常像,那一个上师也是看到观世音菩萨拿着念珠,自己在拨念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师父说,只不过他看到的是观世音菩萨念的是六字真言,那个传记里的那位在印度修行的上师,是听到观世音菩萨念的观音圣号,但很多都很像。所以观世音菩萨的示现真的是非常伟大,千变万化。 观音自己念观音。所以大家记住这句话,希望大家修行都能有成。 云不碍天,天不碍云,两者无干涉。嗡玛尼呗美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