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39|回复: 0

善财行法-海云继梦法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发表于 2011-6-10 1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真大供养
    普贤文中之「法供养最」──
    是指在「供养具供养」中将七菩提分法融入供养,
    此供养才为最殊胜之谓也!………
    文殊菩萨之真供养─乃
    能于一切心无憍慢,
    于诸众生生平等心,
    于诸如来修真供养。………
    修真供养与修法供养:在供养修法中,真供养与法供养,经论中并无明确的定义及分别。就《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法供养与文殊菩萨之真供养是有明显的不同。
    在文殊室利菩萨的《净妙国土章》中,善财童子请教──行何等法,当得圣者净妙国土!?文殊室利言:若诸菩萨,能于一切心无憍慢,于诸众生生平等心,于诸如来修真供养。
    在第三节中明确指出──菩萨有十种法,
    具足圆满则得成就修真供养一切如来,何等为十:
    一者. 以法供养。
    二者. 修行诸行。
    三者. 平等利乐一切众生。
    四者. 以慈悲心随顺摄取。
    五者. 以如来力随顺一切。
    六者. 不舍勤修一切善法。
    七者. 不舍一切菩萨事业。
    八者. 如说能行如行能说。
    九者. 长时徧修心无厌足。
    十者. 常不舍离大菩提心。
    就后文演绎,有三重点:
    其一,如来恭敬尊重法故
    犹如孝子尊重父母
    承顺颜色心无暂舍
    若复有人敬其父母
    其子倍复尊重是人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
    若复众生供养法者
    是真成就供养如来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其二,如来从修行中来,若能修行──是则成就供养如来。
    其三,诸佛出世,本为利益诸众生故,为以慈悲摄众生故,随顺利乐而为力故。
    文末总结:善男子!
    夫菩萨为欲利乐诸众生故,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正觉。
    善男子!汝应如是解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
    在普贤菩萨的《证法身章》中,十大愿王的广修供养提到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
    摄受众生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离菩提心供养。
    文殊的真供养与普贤的法供养,其实只是言广狭的差别而已。其中文殊文中之供养是以法供养为标的;故其真供养包含法供养,并及于修行供养及利乐众生供养;重点在供养的定义为培养、增长。
    而普贤文中是「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并再加上「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此言多为后人误解,以为在供养具外,另有法供养。此文的意思是在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之同时应再加上法供养,此时,此供养具之供养才是最殊胜的。而此法供养乃七菩提分的扩大,即是普贤七支供养云法供养之条目。故「法供养最」不是单指此七条目,而是指在「供养具供养」中将七菩提分法融入供养,此供养才为最殊胜之谓也!
    所以,文殊文中的供养,以法供养之法是指一切成佛所有法为标的。而普贤文中的供养,以法供养之法是指将七菩提分法融入(起观之谓)供养具中之供养,其中的差别不是很明显吗?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密法] 善财行法
    善财行法
    善财行法如之何?圆融道中的聆听与称赞而已!
    即文殊总说普贤乘中发菩提心及亲近善知识,
    与善财访友中善友所示现的称赞与供养行法。………
    善财行法如之何?圆融道中的聆听与称赞而已!概分两方面:
    一者,文殊总说普贤乘中发菩提心及亲近善知识。
    二者,善财访友中善友所示现的称赞与供养行法。
    于中,文殊示现善财──发菩提心中有四要件,
    即 1. 觉知众生有苦。
    2. 觉信三宝之功。
    3. 觉愿载普贤乘。
    4. 觉行大普贤行。
    如是乃能「真发心」!所以文殊赞言:「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
    文殊即告知:「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于此勿生疲厌」。紧接着,即是善财有名的求法文。
    末后,文殊以「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勤求善知识。」
    此即总说「普贤乘」中「发菩提心」及「求善知识」的梗概!
    再者,善财在数数访友中,参参示现众多教法,兹一一简介如次:
    第一参:
    参访南方胜乐国,往妙峰山,寻吉祥云比丘,经七日………十方求觅,不能得见………
    见在别山徐步经行……其求法文分三:
    「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
    云何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吉祥云比丘于赞叹善财童子之词中:
    「所谓勤求菩萨道,勤求菩萨境界,乃至勤求菩萨除断众生种种烦恼微细过失。」
    ──此乃吉祥云比丘的普见法门功德,乃先果也!
    次段言:「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
    以下七句乃三眼四行,为行因也!
    信眼清净 智光照耀,
    普眼明彻 具清净行,
    慧眼遍观 一切境界。
    以清净身 普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
    以信解力 常念十方一切诸佛,
    以总持力 受持十方一切佛法,
    以智慧眼 常见十方一切诸佛。
    以下──乃见无边佛及诸佛种种庄严,如色相、形貌,乃至种种寿量示有修短;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种种成正觉门;于大众中广现神变,作师子吼度脱众生。」
    此皆吉祥云比丘「普见法门」之行法。
    尔后吉祥云比丘开示了如诸菩萨无量智慧具足圆满清净行门中的二十一个念佛门。
    此二十一个念佛门在第一参中出现,有三重意义:
    第一. 佛宝之尊胜为佛法中之依据,修学自以「念」佛为重故。
    第二. 念佛门拣别外道故,廿一门用以别显尊胜较人格首神故。
    第三. 念佛门以启往后修学无量法门故,自亦衔接普见法门,普见十方三世一切佛种种庄严故。
    末后推荐南方海门国海云比丘,能善分别开发广大善根因缘等十项广大功德成就。
    此十句亦有三重意义:
    第一.此十句皆「当令汝成就………」俱有鼓励行者──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而能分别开发成就之善根因缘。
    第二.此十句有预示「下一参」,乃重在修法之法宝意义上,正表示「普见诸佛必有普眼始能见之」的意涵。
    第三.除第一句为总说外,余助道位、善根力、菩提心因、光明波罗密、诸行海、誓愿轮、庄严门、慈悲力等……
    皆是所有一切成佛法的基础,故是法宝之基也。
    此乃五十三参结构之典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11-6-11 14: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敬海云继梦法师

    祝愿大众: 从布施起,圆六度行,福德茂盛,智慧深广,破除我执,消灭烦恼,往生极乐,皆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6:47 , Processed in 0.1156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