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89|回复: 0

趋入无上光明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让炯立佩多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9

主题

2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290
QQ
发表于 2009-8-24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趋入无上光明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让炯立佩多杰

若想证入诸佛的无上光明之境,修行乃为绝对必经之途。我们说众生由于贪婪、欲望,以及对他人所生起的嗔恨和憎怨等毒以致污染了自己而沉溺于世间的苦海之中。当我们以最根本的方法来探讨“法”时,我们可以说,就是佛陀的教法让我们得以从无明的状态中解脱,并且清净身口意三业的。而这也是“法”这个殊胜但简单的真实字义所在。

若要对法有真正的了解,行者必须在身、心两方面都要下一点功夫。如果我们甘愿为了组合一些复杂的机械,或为了想获得财富、名望和权势等而吃尽苦头的话,那么我们也应该像那样愿意为了佛法而付出心血。

对于佛法的修行,我们不应只听开示或看书。除了以上二项外,我们还要禅修,并且观心。藉由观照的过程,我们的心性才能达到某种圆熟的程度。不过,对于更深一层的法身证悟,我们还要直接由上师那儿得到口传。由上师那儿领受教法,事实上就代表由诸佛菩萨处领受教法一样。上师与诸佛菩萨是无二分别的。

在修上密续的阿努瑜珈时,我们必须了解三个重点。一是弟子的发心和愿力;其次,行者要遵从上师之语,尤要切记密义的教示;第三是观心的静虑禅修。这三项要素的聚合才能使我们证入“玛哈苏卡”——诸佛无以言喻的大乐。

前行

在教法的前行阶段,我们必须由身、口、意下功夫做起。为了要消除由身所造作的恶业与习气,我们要做大礼拜的瑜珈(相应)修行。而在语言方面的净业,我们则要皈依三宝,并且念诵金刚萨缍百字明咒。

在清净我们的心由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诸种烦恼、恶业和习气,对于有意或无意加诸在别人身上的痛苦,我们必须持咒净业,并且向诸佛顶礼忏悔。这是在我们要进入更高层次的修行前,所应下的功夫。

若想帮助一切众生解脱无法逃避的痛苦,我们必须披上慈悲的护甲。此举不仅是为人道众生,也为一切有形或无形的六道有情。我们的日常生活必须建构在为诸佛菩萨所修证的十波罗密之上。它们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其中智慧是所有六波罗密的引眼。除了六波罗密外,我们还有善巧方便、力、愿、智等,合为十波罗密。(注①)

唯有上师无尽的慈悲才能为我们揭示深藏于每个人自身之内且本然具足的成佛种子,也就是菩提心。它不是一样我们要向外求取的东西。

我们由上师处领受菩萨戒,并对三种层次的菩萨修行有所了解。对一切有情之物付予强烈的关怀与爱顾正是诸佛菩萨修行的心髓。他们发愿将世间的一切痛苦由己承担,而将自己无限的幸福与快乐分与一切尽无余的众生共享。

内义

菩提心的第二个,也是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指诸佛无以言喻的光明证觉之心。此种实证的境界非人类的语言所能描绘。他们利用殊胜的方便道修行,但其中之实义则非我们的言语所能描述,它仅能透过善巧方便的揭示和显现让我们了解。

若要认知自己之本然面貌,需观......

白嗡(母) 字由眉心射出

红阿   字由喉部放光

蓝吽 字则在身体中央的心尖下面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观修方法。

当禅修的力量增固时,再观我们前面湛蓝的虚空中,根本上师坐于一朵千瓣莲花中央的日月轮上。他是不可摧坏、无可征服之大金刚总持。同样的,我们再观前面虚空坐于光中之金刚总持的三圣门化现出白色的“嗡(母)”字、红色的“阿”字,以及蓝色的“吽”字(OM AH HUNG)

“嗡(母)”字象征金刚持的金刚身,“阿”字是金刚语,而“吽”字则是金刚意。当我们注视着上师时,虔诚之心应像孺慕之情的浪潮涌向他一样。而就好像回音似的,上师也从眉心放光照射我们,溶入我们眉心的“嗡(母)”字。

这是一个属于较高层次的金刚身灌顶。藉由此过程,一切外在现象和内在诸法的空性将变得无二分别,并与我们的自心溶合为一。而轮回世间与涅槃也因此并非属于分开的两样东西,它们乃轮涅不二。

然后再由上师喉部的“阿”字放出红色的光照射到我们喉部的“阿”字,并溶入它。藉此,我们因而领受到较高层次的语灌,而一切声音及一切声音之本质的空性均溶合为一,无二分别。声音与涅槃并非两项分开的东西,而一切声音也均为咒语的显现。

最后由金刚总持,也就是我们根本上师心尖放射出蓝色的光,照射我们心尖的“吽”字,并与之溶合为一。我们的心因而领受到较高层次的意灌。

当一切念头与一切念头之本质的空性完全溶合为一时,我们的心已完全离于念头。心与念头并非两样相异之物;它并非是一个二元性的东西。心与念头俱时生起,且充满无尽光明。

心不再徘徊游荡,而一切外缘和念头的来去、生灭也跟着停止;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我们如何去描述无以描述的东西呢?我们如何说它像这样,或像那样,或它是这样,或不是这样的呢?一切都具有一个实相、一种空性、一个本然如是的原貌,就像虚空本身一样,涵盖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完全无分,因为它乃离于任何念头和概念的。我们怎能阐释它的本质就是虚空,它是这样,或不是这样,它像那样,或不像那样的呢?它甚至没有一个“离于”或“超越”的概念。空性和法性是无二无别的,它完全没有任何特征或兆示,也不依于任何因缘。它乃无二分别、无以名之、刹那如电。它具有一个离于任何念头或概念的意义,因此,它也就没有一个意义可言。

好,现在我讲完了,但一切言语乃属虚妄。

愿众生得乐及乐因
愿众生离苦及苦因
愿众生常住无苦之妙乐
愿众生舍怨亲而住大平等

注释:

①善巧方便波罗密——由于具足前六波罗密后,便已十分精通于善巧方便以及一切法门。因此,不论我们做什么,均不会犯错,而且一切作为也都能十分有效益。此即是方便波罗密。

力波罗密——此意谓我们利益众生的力量变得更为强大,并能完全净除所有的烦恼毒。烦恼对我们来说已无影响,我们的菩萨行也因而变得更为广大。

愿波罗密——在愿波罗密的成就境界,我们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心愿,因为我们已具有度众的能力,能真正令众生离苦得乐。举例来说,一个已圆满愿波罗密的菩萨若祈求一切大地皆成珍宝庄严的话,那么大地便会立即成为一块珍宝庄严之地;如果他祈求天降诸珍宝雨,那么珍宝便会立刻如雨般的由天而降。此即是愿波罗密的成就。

智波罗密——智波罗密不是指知识,它是一种能遍知三世的智慧。这种智慧十分敏锐清明,正如同一面镜子一样,任何在其之前的物体都能立即反映出来。

编辑小组录入、校对:噶玛达哇卓玛   

转刊请注明【噶玛噶举中国论坛:www.karmapa-chinabbs.com
原文在宝蔓法集(十五)出版

经编译者同意,噶玛噶举中国论坛编辑小组重新整理,供养法友

本简短而殊胜有关修行上的开示,乃为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于一九七四年首次访问西方时,在准备由印度起程的前一晚所撰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17:13 , Processed in 0.1057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