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51|回复: 1

修行要訣---心密二祖王驤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9

主题

2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290
QQ
发表于 2009-5-14 14: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修行要訣---心密二祖王驤陸
(一)定宗旨
  一、學佛宗旨,首在開智慧,自覺覺他,廣度衆生,出苦海、了生死。生死又分爲二,一了分段生死輪回,不再混入,二了變易生死,開般若明達生死,本不可得,不受世出世一切苦厄。

  二、所謂成佛,即是成大智慧,梵語爲般若波羅蜜。以般若方可度登彼岸也。是以開智慧,乃成佛唯一法門,舍此別無二法。

  三、學佛貴在自求自修、自除苦惱、自開智慧、自成佛。求佛只如問路求醫,走路吃藥,還在自己。所以佛學考據,只如地圖和藥方,與本病不相干也。學佛者,是學與佛無二,同一無煩惱,清淨自在,不是變個佛。

  四、學佛目的在斷一切苦,得究竟樂。而得究竟樂者,只在開智慧;開智慧在定,得定在坐,坐在法。宗旨目的既定,中途方不疑退,此生必可成就,不問你修淨土禪宗密法,都要同此宗旨,同此目的。
 

(二)明修義
  一、明本來,本來不用修,因冤枉而入病,要恢復本來,方叫做修,否則叫做建造,不叫修理。

  二、修心與修理物品不同,當云復,言復其本來也。物品之修理賴他,心之修復還賴乎自心,以妄心複妄心,至心不可得,光明自在爲止。

  三、修心雖賴乎法,但教法中用於一時,取捨予奪在我,以明心見性爲體,起一切妙法爲用。

  四、修宜重行,於一切行住坐臥時,無一不用凜覺,在佛堂修持者曰修坐,修坐只一時,而修行在時時。

  五、修者修至明心見性爲第一關,見性後,開般若妙用,方可以除習氣,此是第二關。是先破無明,後除習氣,此禪密二宗,由果尋因,乃根本解決唯一辦法,與他宗不同。

  六、以般若凜覺自己,觀世間一切皆平等,此即是大心,觀自己本體與佛不二,此即是正修。

  七、無論何宗皆以歸淨土爲止。或念阿彌陀佛以淨其土,或參禪修密以淨其土,明心見性後,方入正修。否則勞而無功,畢竟退轉。至不退轉時,在淨土宗曰阿裨跋致;在禪宗曰破初參;在密宗曰證三昧悉地。

(三)求正法
  一、一切佛法本無邪正之別,但斷無一法可以普及,人人皆可當機之理,故不論禪、淨、密,以當機爲第一。如其人應修淨土而令之參禪,此即毒藥,如其人應修密宗而限以淨土,此亦是毒藥。故其責在師,師必負阿鼻之責。佛度衆生,本在去執,若再教伊執著,不使之活潑自在,實難辭咎。譬如治病,死守一法,以爲謹慎穩妥,而因循即可坐誤,不可不知。

  二、求師不可以人情用事,如藥不對症,即當變計。如修淨土多年,不見功效,可以修密。至證三昧後,回頭再修淨土,則定有把握。鄙人近始自信修淨土有幾分把握,故敢忠告。

(四)防諸病
  一、勿苦修 凡毀殘身體,均非佛法,佛以得大自在爲主,上升極樂。如願苦行,何不入地獄修乎?當知苦行者,乃在堅定其志,百折不回,防其情逸也。世人每以惡衣惡食爲苦,不知無智慧而心放蕩失主宰者,爲世間第一等苦人,學佛應從得定慧下手,無第二法也。

  二,勿怨修 修之本意在解脫得自在,如因怨而修,則嗔根難拔,故當解釋,使其自得,此惟得定開慧解空,則入歡喜地也。

  三、勿盲修 盲修之病,世人最多,凡未明心見性者,皆是盲修,故學佛第一要訣,在開智慧,明白後,方是正修。

  四、勿壓修 凡修行多求死定,壓住妄念勿起之輩,既有淪爲死灰、土、木、金、石之弊,日後反動更加危險,此皆壓修之病也。如一念不思,正坐定心,某會曾傳此法,此名無記空,一也,終日禪定,硬制其念,自以爲得定,二也。硬行忍辱,不能觀空,久久成病,三也。食齋持戒,非從本願,爲人情所衝動,不能持久,對人嗔恨,心不能素,四也。外道死守精氣神,臨死不能散功,或至癲狂,五也。此皆見功于一時,流弊在日後,近有腹脹欲死,乃至自殺,即此類也。種如是因,而欲得極樂之果,不亦大悲憫哉!

  五、勿小修 修行目的在成佛,如自甘劣小,即非大器,決不能成。故當發大願,修大行:只求此生開智慧成佛,大願也,我當以智慧救度一切衆生,大行也。

  六、勿貪修 言不可見法即求,見師即拜。得一正法,當一門深入,不可心活,見異思遷、朝修夕改,而致徒勞無功。

  七、宜自制 一勿驕慢,二勿自喜而自是,三勿惱恨,四勿性急,五勿怠惰,六勿衡量他人意境,七勿先求神通,此皆用功期內必有之毛病。功夫益深,習氣翻出益多,不可不防,可閱余之《乙亥講演錄》而細參之。
 

(五)務八要
  一、要圓修 言心量宜大,則見義思圓,自無門戶勝劣之見。
  二、要痛修 言自己警覺痛切,則進步自速,此生必得究竟。
  三、要願修 言必有願力爲主,願力宜正大,宜切實,此即是修。
  四、要專修 言得有正法,當專一深入,自可由一門會入普門而圓矣。
  五、要活修 言專一與固執呆板不同,心宜活潑,則得自在。且佛開種種法門,非可執一,隨時當有變化,第宗旨則無變易也。
  六、要雙修 要我與佛相對成雙,求佛還當求己,一也;家庭修持,能得伴侶贊助,二也;修慧兼宜修福,發願必須行願,三也;持齋者,口素並宜心素,勿見他過,四也。此均雙修,由此可得齊全,功德亦易圓滿。
  七、要實修 言功夫實在,冷暖自知,不可自欺,故以實行爲主。實行者,心行耳,非表面唱拜也。
  八、要養修 言已發明心地,修有所得,必以涵養爲主。例如下:
  甲、取質 謂玉之良而大者。佛性平等,雖一時根器有別,但心量宜大。玉小不能再放大,而心則不然,玉質不可改也,而心可改也。
  乙、雕琢 謂質好而不修,良可惜也。然必得良工,大料改小,則師之咎。
  丙、打磨 謂不經打磨,則不光潤,故必經種種磨練,以一切冤怨逆事,皆我入道之助,然火氣仍在也。
  丁、入土 謂不經涵養,則力不充,故必靖氣內斂,此非學而可致,乃自然功深耳。總之,時時心不放逸,至空淨後,了無系染,欲求煩惱,亦不可起矣。

(六)明過程
修行過程,本無定法,但亦有最要數點如下:
  一、求得正法,言得正合我機之法也,或密或禪、或持名或觀相,皆所以淨我自性之土而已。
  二、如法修持,中途切不可雜以我見,自然得定。
  三、開發般若,此言大智慧,由定而生,定慧相合即是戒,此名具足十戒。
  四、明心見性,心地既明,則本心自見,色空不二,方不受惑。
  五、心不惑故,然後可除習氣。
  甲、空境。
  乙、空心。(粗分)
  丙、空法。(細分)
  丁、空空。(微細分)(以上爲先開第六漏盡通,即是名道通,是謂得體)
  六、發五神通,此謂起用,切不可先求,惟明心後自得開展,小有證效,喜則成魔。如無道通而先求此,名曰妖通,以外道亦有五通也。

(七)示要訣
  一、凡夫與佛,本體不二,只是不明因果,故覺在後,覺在果地,並有始終不覺者。只要一覺,即是彼岸,故宜用一字訣曰阿。言心有所起時,此在因地動念,常常先自凜覺,想我今日如是因,將來必得如是果,則恐懼而勿入矣。久久純熟,不致誤入。此阿字即是凜覺,即是照見,即是轉,即是空,即是無染,即是淨土。

  二、把此心如在通衢大道,一切形形色色,了了見聞,過而不留,與我無染,此便是佛境。

  三、若有所接,只隨緣應付,善惡分明而不起我見,常與自己脾氣奮鬥。情爲我愛,轉而疏之;見爲我執,解而空之,久久自然自在。

  四、辨輕重,言觀世間無論千萬最大事,都抵不過一個死;千萬個死,還抵不過我一修;而千萬個修,又抵不過我一覺。覺則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輕重利害,不可比擬。當知衆苦只緣不覺,極樂無過明心。

  五、勿忘記,但有時忘記,或雖不忘記而力不能轉,又奈何?曰有二訣:一把未來之恐怖事先一想,二曰持咒,頓然可以覺轉。
諸仁真肯用功者,每日勿忘修法,念念在覺,方是念念在佛。時時修,時時照。每日將此七條看一次,再與人講一次,一修一照,行之年半,不間斷,如不證三昧見實相者,餘即爲妄爲魔,並望回向一切衆生,皆得成佛,此便是消災延壽法。



养身要诀
  人寿至百岁并非难事,惟保持此身之为难,能保持则少病,自然长寿。而保持之法,实在平时,如保持室内清洁,必日日勤于打扫,器具亦必日日洗涤,而物自经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断水,或可以一日断水,不可一刻断空气。所以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心何以难化,则因看事太真,我见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养身须有学问道德,对一般人难以求全责备,只勉其退让克己,少恼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药石之外,施以小术,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无费用,二省时间,三无流弊,四有实效,五勿他求,六为预防。但行之非难,须有先决条件如下:
  第一恒心,不可一日间断,行过百日,停止反觉勿适,当如每日吃饭一样。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气,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劳而无功。以此法乃经常性,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应注意者,一夜勿过十点半,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三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9

主题

2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4: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要诀: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 无他秘密。
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17:18 , Processed in 0.1264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